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小题1】对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给整首诗抹上了深秋的基调。
B.颈联以烘瓶里的燃料经夜已化为灰烬,照应了“睡美”。
C.尾联中的“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说明老翁怕冷,又身患重疾,难以起床。
D.本诗语言自然、质朴,刻画形象逼真,富有生活气息。
【小题2】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1-22 10:46: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下面小题。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小题1】对下列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小题2】对以下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给听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
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小题3】这一部分生动地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的全过程,作者善于通过一连串形象的比喻,展现乐曲旋律的变化。仔细体会这些比喻的含意,用几个词语概括乐曲旋律的变化。(不超过16个字)。
→戛然而止
【小题4】这段文字,通过对琵琶女弹奏的描绘,显示了琵琶女___________,可谓声情并茂。结尾两句是________描写,有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小题5】像这样的音乐弹奏描写,在文中共有三次。请说说它在文章结构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放言五首(其一)

白居易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注释)①唐宪宗元和十年,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放言”就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②臧生:春秋时的臧武仲,当时的人称他为圣人,孔子却一针见血地斥之为凭实力要挟君主的奸诈之徒。③宁子:宁武子,孔子十分称道他在乱世中大智若愚的韬晦本领。④燔柴:语出《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这里用作名词,意为大火。⑤照乘:珠名。语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指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的大明珠。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二句单刀直入,起笔入题,提出本诗议论的核心问题。“底事”,何事,指的是朝真暮伪的事。
B.颔联用了两个典故,表明自己绝不能和臧武仲这样的人同流合污,宁可效法宁武子,佯愚于乱世。
C.颈联以“草萤”“荷露”自比,表达自己身份低微,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匡扶社稷的遗憾。
D.尾联紧承颈联萤火、露珠的比喻,提出对比是辨伪的重要方法,“不取”“可怜”又透露出深深的无奈。
E.诗人借助形象,运用比喻,阐明哲理,把抽象的议论形象化,虽通篇议论说理,却不使读者感到乏味。
【小题2】本诗题为“放言”,“放言”就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请简要赏析诗人是怎样畅快地抒情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小题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
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小题2】下列对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在弹奏时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感觉
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好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小题3】对选段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声暂歇”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给听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
D.“曲终”“四弦”两句写音乐进入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小题4】文段开头对琵琶女出场前的描写有何作用?
【小题5】“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为什么琵琶女有如此表现?这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