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1】下列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锱铢: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
B.可怜:让人可惜
C.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D.独夫:孤单的人
【小题2】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 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 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小题3】下列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A.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B.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C.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D.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4】翻译。
①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24 09:46: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①刘琨:《晋书•祖逖传》记载过他和祖逖共被同寝,夜间闻鸡起舞的故事。②《楚辞•渔父》有云:“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湘上阴云锁梦魂”一句,交代泊船湘江的特定处境。寥寥数字,勾勒出宏阔的画面,烘托和渲染出沉重的气氛。
B.颔联中的“芙蓉国”“薜荔村”,极言芙蓉之盛,薜荔之多;“秋风”“暮雨”则烘托出气象的高远,境界的壮阔。
C.“乡思不堪悲橘柚”,写诗人看见累累硕果,不禁触景生情,深感自己的境遇竟和那远离江南生长在淮北的枳相像。
D.这首诗中,诗人将笛声、风雨声、哗哗的江水声、诗人的叹息声组成一曲雄浑悲壮的交响乐,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E. 本诗化用典故,借“刘琨”之典以表明自己的勤奋好学,借“橘柚”之典说明同是橘柚,由于生长之地不同而命运迥异。
【小题2】诗的尾联以景结情,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言外之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