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浚,字士治,弘农湖人也。家世二千石。浚博涉坟典,美姿貌,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称。晚乃变节,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尝起宅,开门前路广数十步。人或谓之何太过,浚曰:“吾欲使容长戟幡旗。”众咸笑之,浚曰:“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州郡辟河东从事。守令有不廉洁者,皆望风自引而去。刺史燕国徐邈有女才淑,择夫未嫁。邈乃大会佐吏,令女于内观之。女指浚告母,邈遂妻之。后参征南军事,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大,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祜曰:“浚有大才,将欲济其所欲,必可用也。”转车骑从事中郎,识者谓祜可谓能举善焉。
除巴郡太守。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迁浚为益州刺史。浚设方略,悉诛弘等,以勋封关内侯。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征拜右卫将军,除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雅知浚有奇略,乃密表留浚,于是重拜益州刺史。
武帝谋伐吴,诏浚修舟舰。浚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又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舟楫之盛,自古未有。浚造船于蜀,其木杮蔽江而下。寻拜浚为龙骧将军、监粱益诸军事。
时朝议咸谏伐吴,浚乃上疏曰:“臣数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贤愚无不嗟怨。且观时运,宜速征伐。若今不伐,天变难预。若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臣作船七年,日有朽败,又臣年已七十,死亡无日。三者一乖,则难图也,诚愿陛下无失事机。”帝深纳焉。
(节选自《晋书•列传十二》,有删节)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B.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C.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D.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学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千石”为汉郡守俸禄。“两千石”分为中二千石、真二千石和比二千石,州刺史和郡太守为真两千石,牧是中两千石,比真两千石高一级。
B.“变节”和苏轼的《方山子传》“稍壮,折节读书”一句中的“折节”同义,都是“改变原来的志趣和行为”的意思
C.“转”有时指的是“迁官转任”,例“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有时意思为贬官,如“转除”“转任”“转补”。
D.“疏”指奏章,亦指上奏章。古代相关词语不少,如疏稿,奏章的草稿;疏直:上疏直陈;疏奏,臣下向帝王上本进言;疏陈,上疏陈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浚志向远大。曾在盖房时,在自家大门前留有几十步宽的空间以备将来容纳长戟幡旗,受到众人的嘲笑。
B.王浚精通治理,恩威并用。任职广汉时因施恩深得百姓依赖,又因施威使异族归顺。
C.王浚工作得力。武帝谋伐吴时,他受命大造连舫大船,巨船用木材建城,树起高台,开通四方大门,城上可以骑马往来。
D.王浚敢于进谏。武帝谋划伐吴之事,但朝廷百官却都劝阻皇帝讨伐吴国,王浚力排众议,上书皇帝分析利弊得失,力主伐吴。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大,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
(2)若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20 05:46: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傅玄疏曰:

天下群司猥多,不可不审得其人也。典谟曰“无旷庶官”,言职之不可久废也。诸有疾病满百日不差,宜今去职,优其礼秩而宠存之,既差而后更用。臣不废职于朝,国无旷官之累,此王政之急也。

臣闻先王分士农工商以经国制事,各一其业而殊其务。自士已上子弟,为之立太学以教之,选明师以训之,各随其才优劣而授用之。农以丰其食,工以足其器,商贾以通其货。汉魏不定其分,百官子弟不修经艺而务交游,未知莅事而坐享天禄。今圣明之政资始,而汉魏之失未改,散官众而学校未设,游手多而亲农者少,工器不尽其宜。臣以为亟定其制,通计天下若干人为士,足以副在官之吏;若干人为农,三年足有一年之储;若干人为工,足其器用;若干人为商贾,足以通货而已。尊儒尚学,贵农贱商,此皆事业之要务也。

禹、稷躬稼,祚流后世。伊尹古辶名臣,耕于有莘;晏婴齐之大夫,亦耕于海滨。昔者圣帝明王贤佐俊士皆尝从事于农矣王人赐官冗散无事者不督使学则当使耕无缘放之使坐食百姓也。今文武之官既众,而拜赐不在职者又多,加以服役为兵,不得耕稼,当农者之半,南面食禄者参倍于前。为政之要,计人而置官,分人而授事,士农工商之分不可斯须废也。若未能精其防制,计天下文武之官足为副贰者使学,其余皆归之于农。若百工商贾有长者,亦皆归之于农。务农若此,何有不赡乎!

夫儒学者,王教之首也。尊其道,贵其业,重其选,犹恐化之不崇:忽而不以为急,臣惧日有陵迟而不觉也。仲尼有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然则尊其道者,非惟尊其书而已,尊其人之谓也。贵其业者,不妄教非其人也。重其选者,不妄用非其人也。若此,而学校之纲举矣。

(节选自《晋书·傅玄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者圣帝明王/贤佐俊士/皆尝从事于农矣/王人赐官冗散/无事者不督/使学则当/使耕无缘/放之使坐食百姓也
B.昔者圣帝明王/贤佐俊士/皆尝从事于农矣/王人赐官/冗散无事者/不督使学/则当使耕/无缘放之使坐食百姓也
C.昔者圣帝/明王贤佐/俊士皆尝从事于农矣/王人赐官冗散/无事者不督/使学/则当使耕/无缘放之使坐食百姓也
D.昔者圣帝/明王贤佐/俊士皆尝从事于农矣/王人赐官/冗散无事者/不督使学则当/使耕无缘/放之使坐食百姓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典、谟,两种文体,典以记国之大事,谟以载谋略之言,典谟泛指古圣贤遗留的训诫。
B.伊尹,商初的贤相,为商朝的建立和强盛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后人奉祀为“商元圣”。
C.南面,古代以坐南朝北为尊位,故天子、诸侯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坐于南边。
D.百工,西周用以称工奴,后成为各种手工业工人的总称;也可指官的总称,即“百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玄认为国家官署众多,用人必须谨慎,职位不可久废;那些士族子弟,要入太学从师学习,再根据其才能的优劣安排使用。
B.傅玄推崇先王之道,认为各行各业应各司其职,各尽其能,虽也提出社会需要商贾以利货物流通,但对商业还是有些轻视的。
C.傅玄认为尊儒贵学是兴邦治国之本,认为学校的仼务是培养能“弘道”的儒学人才,倡导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不能死读书。
D.本文综合运用引证、例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客观分析了国家现状,有的放矢地提出了尊儒尚学、兴农重耕的理政主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有疾病满百日不差,宜令去职,优其礼秩而宠存之,既差而后更用。
(2)汉魏不定其分,百官子弟不修经艺而务交游,未知莅事而坐享天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邈,东莞姑幕人也。邈姿性端雅,勤行励学,博涉多闻,以慎密自居。少与乡人臧寿齐名下帷读书不游城邑及孝武帝始览典籍招延儒学之士邈既东州儒素太傅谢安举以应选年四十四始补中书舍人在西省侍帝。虽不口传章句,然开释文义,标明指趣,撰正《五经》音训,学者宗之。迁散骑常侍,犹处西省,前后十年,每被顾问,辄有献替,多所匡益,甚见宠待。迁中书侍郎,专掌纶诏,帝甚亲昵之。初,范宁与邈皆为帝所任使,共补朝廷之阙。宁才素高而措心正直,遂为王国宝所谗,出守远郡。邈孤宦易危,而无敢排强族,乃为自安之计。会帝颇疏会稽王道子,邈欲和协之,因从容谏于帝,帝纳焉。邈尝谐东府,遇众宾沉湎,引满喧哗。道子曰:“君时有畅不?”

邈对曰:“邈陋巷书生,惟以节俭清修为畅耳。”道子以邈业尚道素,笑而不以为许也。道子将用为吏部郎,邈以波竞成俗,非己所能节制,苦辞乃止。时皇太子尚幼,帝甚钟心,文武之选皆一时之俊。以邈为前卫率,领本郡大中正,授太子经。帝谓邈曰:“虽未救以师礼相待,然不以博士相遇也。”邈虽在东宫,犹朝夕入见,参综朝政,修饰文诏,拾遗补阙,劬劳左右。帝嘉其谨密,方之于金、霍(注),有托重之意,将进显位,未及行而帝暴崩。邈莅官简惠,达于从政,论议精密,当时多谘禀之,触类辩释,问则有对。所注《谷梁传》,见重于时。隆安元年,遭父忧邈先疾患,因哀毁增笃,不逾年而卒,年五十四,州里伤悼,识者悲之。

(选自《晋书·徐邈传》)

注金、霍:指金日䃅、霍光,汉武帝临终时的托孤重臣。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少与乡人臧寿齐名下帷/读书不游城邑/及孝武帝始览典籍/招延儒学之士/邈既东州儒素/太傅谢安举以应选/年四十四始补/中书舍人在西省侍帝
B.少与乡人臧寿齐名/下帷读书/不游城邑/及孝武帝始览典籍/招延儒学之士/邈既东州儒素/太傅谢安举以应选/年四十四/始补中书舍人/在西省侍帝
C.少与乡人臧寿齐名下帷/读书不游城邑/及孝武帝始览典籍/招延儒学之士/邈既东州儒素太傅/谢安举以应选/年四十四/始补中书舍人/在西省侍帝
D.少与乡人臧寿齐名/下帷读书/不游城邑/及孝武帝始览典籍/招延儒学之士/邈既东州儒素太傅/谢安举以应选/年四十四始补/中书舍人在西省侍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论语》五部儒家经典的合称。
B.博士,我国古代学官名。古代常指在学术上精通一经或一艺、从事教学的官职。
C.《谷梁传》,儒家经典之一,与《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
D.父忧,古代父亲去世的婉辞。我国古代有为去世的父亲或母亲守丧三年的传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邈学识十分渊博。他解释文义,撰正《五经》音训;注释的《谷梁传》,被当时的人们推重;人们请教他,他有问必答。
B.徐邈敢于向上进言。皇帝与会稽王道子关系紧张,徐邈就此事分别向皇帝和道子进言;道子因徐邈道德纯朴不认为他犯上。
C.徐邈深得皇帝信任。皇帝经常询问他事情,还让他专门掌管诏书;让他给太子讲授经书,后来准备把他提拔到显要的位置。
D.徐邈勤于国家大事。他做官宽大仁惠,通晓政务,在东宫时每天都入见皇帝,参与朝政,润饰诏书,拾遗补阙,辛劳工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宁才素高而措心正直,遂为王国宝所谗,出守远郡。
(2)邈先疾患,因哀毁增笃,不逾年而卒,年五十四,州里伤悼,识者悲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恭,字孝伯,光禄大夫蕴子,定皇后之兄也。清操过人,自负才地高华,恒有宰辅之望。谢安常曰:“王恭人地可以为将来伯舅。”起家为佐著作郎,叹曰:“仕宦不为宰相,才志何足以骋!”因以疾辞。俄为秘书丞,转中书郎。除吏部郎,迁中书令,领太子詹事。孝武帝深相钦重,时陈郡袁悦之以倾巧事会稽王司马道子,恭言之于帝,遂诛之。其后,帝将擢时望以为藩屏,乃以恭为平北将军、兖青二州刺史、假节,镇京口。及帝崩,道子执政,宠昵王国宝,委以机权。及赴山陵,罢朝,叹曰:“榱栋虽新,便有《黍离》之叹矣。”或劝恭因入朝以兵诛国宝,恭乃遣使与殷仲堪、桓玄相结,抗表京师曰后将军国宝得以姻戚频登显列不能感恩效力而专宠肆威将危社稷昔赵鞅兴甲诛君侧之恶臣虽驽劣敢忘斯义表至,内外戒严。道子收国宝,赐死,深谢愆失,恭乃还京口。谯王尚之说道子,藩伯强盛,宰相权弱,宜多树置以自卫。道子乃以王愉为江州刺史,割庾楷豫州四郡使愉督之。由是楷怒,遣子鸿说恭曰:“尚之专弄相权,欲假朝威贬削方镇,及其议未成,宜早图之。”恭以为然,复以谋告殷仲堪、桓玄。玄等从之,推恭为盟主,克期同赴京师。朝廷使元显及王殉等距之。元显使使说恭司马刘牢之,啖以重利,牢之乃斩颜延以降。因恭曜兵,轻骑击之。恭败,收送京师,道子于建康倪塘斩之。临刑,神无惧容,谓监刑者曰:“我暗于信人,所以致此,原其本心,岂不忠于社稷!但令百代之下知有王恭耳。”恭自在北府,以简惠为政,家无财帛,唯书籍而已,为识者所伤。及玄执政,上表理恭,诏赠侍中、太保,谥曰“忠简”。

(节选自《晋书·王恭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抗表京师曰/后将军国宝得以姻戚频登/显列不能感恩效力/而专宠肆威/将危社稷/昔赵鞅兴甲/诛君侧之恶/臣虽驽劣/敢忘斯义/
B.抗表京师曰/后将军国宝得以姻戚频登/显列不能感恩效力/而专宠/肆威将危社稷/昔赵鞅兴甲/诛君侧之恶/臣虽驽劣/敢忘斯义/
C.抗表京师曰/后将军国宝得以姻戚频登显列/不能感恩效力/而专宠/肆威将危社稷/昔赵鞅兴甲/诛君侧之恶/臣虽驽劣/敢忘斯义/
D.抗表京师曰/后将军国宝得以姻戚频登显列/不能感恩效力/而专宠肆威/将危社稷/昔赵鞅兴甲/诛君侧之恶/臣虽驽劣/敢忘斯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舅,是周王朝对异姓诸侯的称呼,这里指谢安认为王恭将来一定大有作为。
B.中书郎,官名,隶属中书省,中书省是皇帝直属中枢官署,负责撰作诏令文书。
C.魏晋时掌管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持节或假节称号,代表皇帝行使权力。
D.《黍离》,《诗经》中悲叹农桑、感慨民生之艰的一首诗歌,常用来指亡国之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恭自负才华,怀抱远大志向。他才能出众,有做辅弼大臣的愿望,最初拜官佐著作郎,他认为不足以施展才华,称病辞谢不就。
B.王恭直言进谏,深得皇帝倚重。袁悦之以奸巧狡诈侍奉司马道子,王恭上奏,孝武帝就杀了袁悦之,后因其有威望而委之以重任。
C.王恭为人刚正,痛恨权臣当道。他曾两次起兵清君侧,第一次迫使司马道子除掉王国宝,第二次则因部将颜延叛变而兵败被杀。
D.王恭一生廉洁,治政简易仁爱。他为官多年,家中除了书籍别无钱财布帛;他身在北府,为政简惠,被朝廷追赠“忠简”谥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帝崩,道子执政,宠昵王国宝,委以机权。
(2)谯王尚之说道子,藩伯强盛,宰相权弱,宜多树置以自卫。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刘殷字长盛,新兴人也。殷七岁丧父,哀毁过礼,服丧三年,未曾见齿。曾祖母王氏,食不饱者一旬矣。殷时年九岁,乃于泽中恸哭。于是忽若有人云:“止,止声。”殷收泪视地,便有堇生焉。又尝夜梦人谓之曰:“西篱下有粟。”寤而掘之,得粟十五钟。铭曰:“七年粟百石,以赐孝子刘殷。”自是食之,七载方尽。时人嘉其至性通感,竞以谷帛遗之。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
弱冠,博通经史,性倜傥,有济世之志,俭而不陋,清而不介,望之颓然而不可侵也。乡党亲族莫不称之。郡命主簿,州辟从事,皆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司空、齐王攸辟为掾,征南将军羊祜召参军事,皆以疾辞。同郡张宣子,识达之士也,劝殷就征。殷曰:“当今二公,有晋之栋楹也。吾方希达如榱椽耳,不凭之岂能立乎!吾今王母在堂,既应他命,无容不竭尽臣礼,便不得就养。”宣子曰:“如子所言,岂庸人所识哉!而今而后,吾子当为吾师矣。”遂以女妻之。宣子者,并州豪族也,其妻怒曰:“我女年始十四。姿识如此,何虑不得为公侯妃,而遽以妻刘殷乎!”宣子曰:“非尔所及也。”诫其女曰:“刘殷至孝冥感,兼才识超世,此人终当远达,为世名公,汝其谨事之。”张氏性亦婉顺,事王母以孝闻,奉殷如君父焉。及王氏卒,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
太傅杨骏辅政,备礼聘殷,殷以母老固辞。骏于是表之,优诏遂其高志,听终色养,敕所在供其衣食,蠲其徭赋,赐帛二百匹,谷五百斛。赵王伦篡位,孙秀夙重殷名,以散骑常侍征之,殷逃奔雁门。及齐王冏辅政,辟为大司马军谘祭酒。既至,谓殷曰:“先王虚心召君,君不至。今孤辟君,君何能屈也?”殷曰:“今殿下以神武睿姿,除残反政,故不敢不至也。”冏奇之,转拜新兴太守,明刑旌善,甚有政能。
属永嘉之乱,没于刘聪。聪奇其才而擢任之,累至侍中、太保、录尚书事。
(《晋书·刘殷传》,有删改)
【小题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王氏卒,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
(2)先王虚心召君,君不至。今孤辟君,君何能屈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仿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
衍妻郭氏,贾后之亲,藉中宫之势,刚愎贪戾,聚敛无厌。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时齐王冏有匡复之功,而专权自恣,公卿皆为之拜,衍独长揖焉。衍虽居宰辅之重,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及越薨,众共推为元帅。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辞曰:“吾少无宦情,随牒推移,遂至于此。今日之事,安可以非才处之?”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与语移日。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称尊号。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使左右扶出,谓其党孔苌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当可活不?”苌曰:“彼晋之三公,必不为我尽力,又何足贵乎?”勒曰:“要不可加以锋刃也。”使人夜排墙填杀之。衍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时年五十六。
(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B.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C.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D.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角,古时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来代称儿童时代。
B.龙门,古代身份高的人的府邸,“一世龙门”是指文人所崇仰的人物,后起的文人登门拜访,可称为“登龙门”。
C.长揖,是古代的相见礼节。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向对方表示敬意。
D.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在不同朝代对三公的具体所指不尽相同。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衍神情秀美,仪态风雅。虽然得到了山涛的赞扬,但是山涛认为他也许会误尽天下苍生,事实证明山涛眼光独到。
B.王衍声名显赫,时望所归。朝野之士争相夸赞他,而后辈士子将他视为楷模竞相模仿,甚至虚浮妄诞成为时风流俗。
C.王衍身居要职,却推脱责任。司马越死后,众人推举王衍做元帅,但他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却借口推脱。
D.王衍被俘后,因远近闻名,身居晋之重任,不肯参与石勒政事,为其尽力,加上劝其称帝,致使石勒大怒,将其杀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
(2)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