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刘殷字长盛,新兴人也。殷七岁丧父,哀毁过礼,服丧三年,未曾见齿。曾祖母王氏,食不饱者一旬矣。殷时年九岁,乃于泽中恸哭。于是忽若有人云:“止,止声。”殷收泪视地,便有堇生焉。又尝夜梦人谓之曰:“西篱下有粟。”寤而掘之,得粟十五钟。铭曰:“七年粟百石,以赐孝子刘殷。”自是食之,七载方尽。时人嘉其至性通感,竞以谷帛遗之。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
弱冠,博通经史,性倜傥,有济世之志,俭而不陋,清而不介,望之颓然而不可侵也。乡党亲族莫不称之。郡命主簿,州辟从事,皆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司空、齐王攸辟为掾,征南将军羊祜召参军事,皆以疾辞。同郡张宣子,识达之士也,劝殷就征。殷曰:“当今二公,有晋之栋楹也。吾方希达如榱椽耳,不凭之岂能立乎!吾今王母在堂,既应他命,无容不竭尽臣礼,便不得就养。”宣子曰:“如子所言,岂庸人所识哉!而今而后,吾子当为吾师矣。”遂以女妻之。宣子者,并州豪族也,其妻怒曰:“我女年始十四。姿识如此,何虑不得为公侯妃,而遽以妻刘殷乎!”宣子曰:“非尔所及也。”诫其女曰:“刘殷至孝冥感,兼才识超世,此人终当远达,为世名公,汝其谨事之。”张氏性亦婉顺,事王母以孝闻,奉殷如君父焉。及王氏卒,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
太傅杨骏辅政,备礼聘殷,殷以母老固辞。骏于是表之,优诏遂其高志,听终色养,敕所在供其衣食,蠲其徭赋,赐帛二百匹,谷五百斛。赵王伦篡位,孙秀夙重殷名,以散骑常侍征之,殷逃奔雁门。及齐王冏辅政,辟为大司马军谘祭酒。既至,谓殷曰:“先王虚心召君,君不至。今孤辟君,君何能屈也?”殷曰:“今殿下以神武睿姿,除残反政,故不敢不至也。”冏奇之,转拜新兴太守,明刑旌善,甚有政能。
属永嘉之乱,没于刘聪。聪奇其才而擢任之,累至侍中、太保、录尚书事。
(《晋书·刘殷传》,有删改)
【小题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王氏卒,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
(2)先王虚心召君,君不至。今孤辟君,君何能屈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22 04:01: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之子也。十岁而,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郤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绍入洛,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頠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
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自顷礼宫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且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庭惮焉。
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千丝竹,公可令操之。”左右进琴,绍推不受。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冏大惭。艾等不自得而退。
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节选自《晋书•嵇绍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B.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C.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D.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以善弹《广陵散》著称。此曲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也是我国著名十大名曲之一。
B.古代等级制度森严,不同人死有不同的称谓,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C.谥号可分为官谥和私谥,也可分为上谥和下谥。上谥即表扬类,如“文”“康”“终”等。下谥,即批评类,如“炀”“灵”“幽”等。
D.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嵇绍十岁而孤,是说他十岁时就没了父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左仆射裴頠器重嵇绍,认为他知人善用。嵇绍不认可被大家交口称赞将大有作为的戴晞,事实证明了嵇绍的知人之明。
B.嵇绍刚正不阿。侍中贾谧以外戚而受宠信,居于高位,众人趋附。贾谧想与嵇绍交往,嵇绍拒而不答。在贾谧死后,嵇绍因不亲附奸臣而升迁。
C.嵇绍忠诚报国。朝廷北征时大败于荡阴,百官及侍卫全都溃散,只有嵇绍奋命捍卫,最终被害于皇帝之侧。
D.嵇绍敢于直言劝谏。齐王主政时大兴土木,他当面直言劝谏;在齐王的宴会上,他再次直言劝谏,拒绝为齐王操琴取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2)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左太冲作三都赋初成,时人互有讥訾,思意不惬。后示张公。张华已见。张曰:“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思乃询求于皇甫谧③。谧见之嗟叹,遂为作叙。于是先相非贰者,莫不衽赞述焉。

(节选自《世说新语·文学》)

(左思)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入宫,移家京师,乃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

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节选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注)①左太冲:左思,字太冲。②张公:张华,晋范阳方城人,官至司空,博学多闻,勇于赴义,名重一时。③皇甫谧:晋人,博览群书,名望极高。④陆机:字士衡,吴郡华亭(今    )人,被称“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西晋文学家、书法家,陆氏家族在江东是望族之一。⑤伧父:晋南北朝时,南人讥讽北人粗鄙,蔑称之为“伧父”。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的意思。
(1)莫不衽赞述焉;
(2)乃著作郎张载;
(3)思自以其作不班、张:
(4)其成,当以覆酒瓮耳。
【小题2】下面句子中“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当以覆酒瓮耳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自以所见不博   以资政殿学士行
C.恐以人废言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木欣欣以向荣
【小题3】与“时人未之重”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奚以知其然也
C.惟弈秋之为听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小题4】翻译划线句。
(1)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
(2)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小题5】根据所学知识,为上文注释④的空缺处选择正确的地名,使注释完备。
A.江苏昆山B.上海松江C.浙江金华D.江苏吴江
【小题6】乙文第一段中有一句话和第二段内容形成了呼应,这句话是“____”。
【小题7】通观两段选文,说说左思《三都赋》能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同类题3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河间王颙遣督护衙博、广汉太守张征讨特,南夷校尉李毅又遣兵五千助尚,尚遣督护张龟军繁城,三道攻特。特命荡、雄袭博,特躬击张龟。龟众大败。荡又与博接战连日,博亦败绩,死者太半。
太安元年,特自称益州牧,改年建初,于是进攻张征。征依高据险,与特相持连日。时特与荡分为二营,征候特营空虚,遣步兵循山攻之,特逆战不利,山险窘逼,众不知所为。罗准、任道皆劝引退,特量荡必来,故不许。征众至稍多,山道至狭,唯可一二人行,荡军不得前,谓其司马王辛曰:“父在深寇之中,是我死日也。”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征众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特议欲释征还涪,荡与王辛进曰:“征军连战,士卒伤残,智勇俱竭,宜因其弊遂擒之。若舍而宽之,征养病收亡,余众更合,图之未易也。”特从之,复进攻征,征溃围走。荡水陆追之,遂害征,生擒征子存。
特之攻张征也,使李骧屯军毗桥,以备罗尚。尚遣军挑战,骧等破之。尚又遣数千人出战,骧又陷破之,大获器甲,攻烧其门。流进次成都之北。尚遣将张兴伪降于骧,以观虚实。时骧军不过二千人,兴夜归白尚,尚遣精勇万人衔枚随兴夜袭骧营。李攀战死,骧及将士奔于流栅,与流并力回攻尚军。尚军乱,败还者十一二。晋梁州刺史许雄遣军攻特特陷破之进击破尚水上军遂寇成都蜀郡太守徐俭以小城降特以李瑾为蜀郡太守以抚之罗尚据大城自守。流进屯江西,尚惧,遣使求和。
(选自《晋书·李特载记》)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晋梁州刺史许雄/遣军攻特/特陷破之/进击/破尚水上/军遂寇成都/蜀郡太守徐俭/以小城降特/以李瑾为蜀郡太守以抚之/罗尚据大城自守
B.晋梁州刺史许雄/遣军攻特特陷破之/进击破尚水上军/遂寇成都/蜀郡太守徐俭/以小城降特/以李瑾为蜀郡太守/以抚之罗尚据大城自守
C.晋梁州刺史许雄/遣军攻特特陷破之/进击破尚水上军/遂寇成都蜀郡太守徐俭/以小城降/特以李瑾为蜀郡太守/以抚之/罗尚据大城自守
D.晋梁州刺史许雄遣军攻特/特陷破之/进击/破尚水上军/遂寇成都/蜀郡太守徐俭以小城降/特以李瑾为蜀郡太守以抚之/罗尚据大城自守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间王颙指的是晋代河间王司马颙,从秦代开始王便成了皇族人专门拥有的爵号。
B.太守为一郡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C.太安为皇帝年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
D.江西指长江的西岸,与今天的江西省有本质区别,古代汉语中的河主要是指黄河。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特善长用兵。当三路大军围攻时,李特抓住罗尚分兵的弱点,派儿子李荡、李雄袭击衙博,自己则亲率大军攻击张龟,他成功运用了各个击破策略,结果衙博、张龟战败。
B.李特很有主见。太安元年李特进攻张征,与儿子分兵后张征趁虚偷袭,情况十分危急,部下罗准、任道都劝退军,但他预料到儿子李荡必前来解围,所以力排众议,坚守待援。
C.李特善纳谏言。当张征偷袭围攻失败后,李特想放弃张征回涪关,这时李荡和王辛赶紧进谏,劝李特不要给张征喘息机会,李特听从了他们的意见,结果生擒张征及其子张存。
D.李特知人善任。他任用李荡为将军,李荡在关键的时候屡立战功,他任用李骧为将军,李骧在毗桥屡败罗尚军队,后又与李流反败为胜地大破罗尚军,保证义军顺利进攻成都。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而宽之,征养病收亡,余众更合,图之未易也。
(2)时骧军不过二千人,兴夜归白尚,尚遣精勇万人衔枚随兴夜袭骧营。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鲲,字幼舆,陈国阳夏人。鲲少知名,通简,有高识,不修威仪,好《老》《易》,能歌,善鼓琴,王衍、嵇绍并奇之。太傅东海王越闻其名,辟为掾,任达不拘,寻坐家僮取官稿除名。越寻更辟之,转参军事。鲲以时方多故,乃谢病去职,避地于豫章。左将军王敦引为长史,以讨杜弢功封咸亭侯。母忧去职,服阕,迁敦大将军长史。鲲不徇功名,无砥砺行,居身于可否之间,虽自处若秽,而动不累高。敦有不臣之迹,显于朝野。鲲知不可 以道匡弼,乃优游寄遇,不屑政事,从容讽议,卒岁而已。尝使至都,明帝在东宫见之,甚相礼之。问曰:“论者以君方庾亮,自谓何如?”答曰:“陛下明鉴。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鲲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及敦将为逆,谓鲲曰:“刘隗奸邪,将危社稷。吾欲除君侧之恶,匡主济时,何如?”对曰:“隗诚始祸, 然城狐社鼠也。”敦怒曰:“君庸才,岂达大理。”出鲲为豫章太守,又留不遣,藉其才望,逼与俱下。初,敦谓鲲曰:“吾当以周伯仁为尚书令,戴若思为仆射。”及至都,复曰:“近来人情何如?”鲲对曰:“明公之举,虽欲 大存社稷,然悠悠之言,实未达高义。周顗、戴若思,南北人士之望,明公举而用之,群情帖然矣。”是日敦遣兵收周戴而鲲弗知敦怒曰君粗疏邪二子不相当吾已收之矣鲲与顗素相亲重闻之愕然若丧诸己是时朝望被害,皆为其忧。而鲲推理安常,时进正言。敦既不能用,内亦不悦。军还,使之郡,涖政清肃,百姓爱之。寻卒官,时年四十三。敦死后,追赠太常,谥曰康。子尚嗣,别有传。
【注】①端委:礼服,指穿着礼服。②城狐社鼠:狐狸在城墙上打了一个洞便住在里面,老鼠在土地庙里打了个洞也住在里面。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胡作非为的坏人,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
【小题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日/敦遣兵收周/戴/而鲲弗知/敦怒曰/君粗疏邪/二子不相当/吾已收之矣/鲲与顗素相亲重/闻之愕然/若丧诸己
B.是日/敦遣兵收/周/戴/而鲲弗知敦/怒曰/君粗疏邪/二子不相当/吾已收之矣/鲲与顗素相亲/重闻之愕然/若丧诸己
C.是日/敦遣兵收周/戴/而鲲弗知敦/怒曰/君粗疏邪/二子不相当/吾已收之矣/鲲与顗素相亲重/闻之愕然/若丧诸己
D.是日/敦遣兵收周/戴/而鲲弗知/敦怒曰/君粗疏邪/二子不相当/吾已收之矣/鲲与顗素相亲/重闻之愕然/若丧诸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豫章,为南昌的古称,隋朝罢豫章郡,置洪州。王勃《膝王阁序》中的“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写就是这一地名的演变。
B.母忧,指母亲去世。在古代也可用“丁内艰”“失恃”指母亲离世,而“丁外艰”“失怙”则通常称遭逢父亲丧事。
C.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多指代太子。文中称明帝在东宫见谢鲲,可见明帝此时身份还是太子。
D.陛下,对帝王的尊称。由“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而来,同时“联”可为帝王的自称,“黔首”“黎元”也可作为帝王的谦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鲲随性洒脱,多才多艺。他有见识,但并不怎么注重修饰威严的仪表,喜欢《老子》《易经》,能啸歌,也善于弹琴。
B.谢鲲不求功名,不重操行。他处世在可与不可之间摇摆不定,虽然他自己处世好像同流合污,但是行事并不连累他的高洁。
C.谢鲲不同时事,自甘隐逸。他认为当时正是多事之秋,曾辞去官职,到豫章避乱:对王敦叛逆的行迹,他无心匡正,只是优游岁月,直到去世。
D.谢鲲正言作答,犯颜直谏。他认为刘魄不过是依仗他人为非作歹而已,周顗、戴若思该出任期廷要职,这些都触怒了王敦。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公之举,虽欲大存社稷,然悠悠之言,实未达高义。
(2)是时朝望被害,皆为其忧。而鲲推理安常,时进正言。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曰:“臣以险衅……生当陨身,死当结草。”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注)①醮:改嫁。 ②烝烝: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他们在文学上皆很造诣。 ④虫流: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死的人民。此指死亡。⑤安公乐:刘备之子刘禅。
【小题1】画线句出自课文《_______》。从上文看,作者在祖母过世后应征太子洗马,实现了课文中所说_________的诺言(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题2】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周门人之游夏 ________ (2)乃上 ________
(3)后刘终,服阕   ________ (4)乃汉中太守 ________
【小题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密祖母年高 如或知尔,则何
B.有暇讲学忘疲 他植者不然
C.齐桓得管仲霸 秦师轻无礼
D.士有名   感吾生行休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
(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小题5】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____________的道理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