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士奇,泰和人。建文初,集诸儒修《太祖实录》,士奇已用荐征授教授当行,王叔英复以史才荐。遂召入翰林,充编纂官。永乐五年,广东布政使徐奇载岭南土物馈廷臣,或得其目籍以进。帝阅无士奇名,召问。对曰:“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令受否来可知且物微当无他度”帝遽命毁籍。六年,帝北巡,命与蹇义、黄淮留辅太子。太子喜文辞,王汝玉以诗法进。士奇曰:“殿下当留意六经,暇则观两汉诏令。诗小技,不足为也。”太子称善。初,帝起兵时,汉王数力战有功。帝许以事成立为太子。既而不得立,怨望。帝又怜赵王年少,宽异之。由是两王合而间太子,帝颇心动。九年还南京,召士奇问监国状。士奇以孝敬对,且曰:“殿下天资高,存心爱人,决不负陛下托。”帝悦。十二年,帝北征。士奇仍辅太子居守。汉王谮太子益急。帝还,以迎驾缓,尽征东宫官黄淮等下狱。士奇后至,宥之。行在诸臣交章劾士奇不当独宥,遂下锦衣卫狱,寻释之。仁宗即位,擢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初,帝监国时,甚憾御史舒仲成,至是欲罪之。士奇曰:“陛下即位,诏向忤旨者皆得宥。若治仲成,则诏书不信,惧者众矣。”或有言大理卿虞谦言事不密。帝怒,降一官。士奇为白其罔,得复秩。又大理少卿弋谦以言事得罪。士奇曰:“谦应诏陈言。若加之罪,则群臣自此结舌矣。”帝立进谦副都御史,而下敕引过。英宗即位。士奇既耄,子稷傲很,尝侵暴杀人。复有人发稷横虐数十事,遂下之理。士奇以老疾在告,天子恐伤士奇意,降诏慰勉。士奇感泣,忧不能起。卒,年八十。赠太师,谥文贞。
(节选自《明史·杨士奇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
B.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
C.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
D.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文是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一位皇帝所用年号可多达十几个。
B.太子指古代帝王的已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儿子,封建时代的皇太子地位仅次皇帝
C.六经指经过孔子整理并传授的六部古籍,具体包括《诗冰《书》礼》易》乐》《春秋》。
D.礼部为六部之一,负责掌管典礼事务与科举、赋税等事,长官称礼部尚书、礼部侍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士奇史才出众,而不看重诗才。他凭借史学才华被举荐进入官场,参与辅佐太子时,曾经劝诫太子不要学习诗法小技。
B.杨士奇力辅太子,卷入宫廷斗争。汉王和赵王联手挑拨皇帝和太子的关系,杨士奇坚决与他们斗争,并因此被关押很久。
C.杨士奇为人正直,维护朝臣。他劝谏皇帝遵行即位时颁布的诏书,宽恕曾经忤逆的臣子;又为虞谦辩白,还帮弋谦免罪
D.杨士奇忠君报国,然而治家不严。他深受数朝皇帝的信任,肩负重任;儿子杨稷傲慢凶暴,最终因为欺凌、杀人而被逮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帝监国时,甚憾御史舒仲成,至是欲罪之。
(2)土奇以老疾在告,天子恐伤土奇意,降诏慰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16 03:04: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姜曰广,字居之,新建人。万历末,举进士,授庶吉士,进编修。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明年夏,魏忠贤党以曰广东林,削其籍。

崇祯初,起右中允。九年,积官至吏部右侍郎。坐事左迁南京太常卿遂引疾去十五年起詹事掌南京翰林院庄烈帝尝言曰广在讲筵言词激切朕知其人每优容之

北都变闻,诸大臣议所立。曰广、吕大器用周镳、雷縯祚言,主立潞王,而诸帅奉福藩至江上。于是文武官并集内官宅,韩赞周令各署名籍。曰广曰:“无匆遽,请祭告奉先殿而后行。”明日至奉先殿,诸勋臣语侵史可法,曰广呵之,于是群小咸目摄曰广。廷推阁臣,以曰广异议不用,用史可法、高弘图、马士英。及再推词臣,以王铎、陈子壮、黄道周名上,而首曰广。乃改曰广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铎并命。铎未至,可法督师扬州,曰广与弘图协心辅政。而士英挟拥戴功,谋擅朝权,深忌曰广。

曰广尝与士英交诋王前。宗室朱统鎖者,素无行,士英啖以官,使击曰广。泽清又假诸镇疏攻刘宗周及曰广,以三案旧事及迎立异议为言,请执下法司,正谋危君父之罪。顷之,统鎖复劾曰广五大罪。曰广既连遭诬蔑,屡疏乞休,其年九月始得请。入辞,诸大臣在列。曰广曰:“微臣触忤权奸,自分万死,上恩宽大,犹许归田。臣归后,愿陛下以国事为重。”士英熟视曰广,詈曰:“我权奸,汝且老而贼也。”既出,复于朝堂相诟詈而罢

曰广骨鲠,扼于憸邪,不竟其用,遂归。

(选自《明史·姜曰广列传》,有删改)

(注)①朱统鎖:明宗室。②憸,xiān,奸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坐事左迁南京太常卿/遂引疾去/十五年/起詹事/掌南京翰林院/庄烈帝尝言曰/广在讲筵/言词激切/朕知其人/每优容之
B.坐事左迁南京太常卿/遂引疾去/十五年/起詹事/掌南京翰林院/庄烈帝尝言/曰广在讲筵/言词激切/朕知其人/每优容之
C.坐事左迁南京太常卿/遂引疾去十五年/起詹事/掌南京翰林院/庄烈帝尝言曰/广在讲筵/言词激切/朕知其人/每优容之
D.坐事左迁南京太常卿/遂引疾去十五年/起詹事/掌南京翰林院/庄烈帝尝言/曰广在讲筵/言词激切/朕知/其人每优容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历,古代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明朝以后常以年号作为某一皇帝的代称。
B.奉先殿,明初,明太祖在南京明皇宫建造的祭祀皇帝祖先的家庙,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仿南京建制,在紫禁城也设立了奉先殿,后来成为明清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庙。
C.乞休,古代官员自请辞去官职,多因身体或年龄原因,文中是因受到诬蔑而辞官退休。
D.陛下,对帝王的尊称,除“陛下”外常见的对帝王的尊称,还有“万岁”“圣上”“殿下”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姜曰广品行廉洁。他曾在天启六年被朝廷派遣出使朝鲜,回国时不接受朝鲜一点的钱财馈赠,朝鲜人立下怀洁碑赞颂他。
B.姜曰广很有主见。北都事变后,大臣们因为拥立皇帝的事意见不一,姜曰广等人主张立潞王,遭到韩赞周的反对,因此触怒韩赞周。
C.姜曰广忠于朝廷。他敢于呵斥用言语中伤史可法的功勋大臣,能够和同僚一起齐心协力辅助朝政,做好本职工作。
D.姜曰广屡遭诬蔑。马士英用官职诱使朱统鎖攻击弹劾姜曰广,姜曰广最终因为屡遭攻讦而向皇帝请求退休回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臣触忤权,自分万死,上恩宽大,犹许归田。
(2)士英熟视曰广,詈曰:“我权奸,汝且老而贼也。”既出,复于朝堂相诟而罢。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忠彻,字静思。从父袁珙谒燕王,王宴北平诸文武,使忠彻相之。谓都督宋忠面方耳大,身短气浮,布政使张昺面方五小,行步如蛇,都指挥谢贵拥肿蚤肥而气短,佥都御史景清身短声雄,于法皆当刑死。王大喜,起兵意益决。及为帝,即召授鸿胪寺序班,赐赍甚厚。迁尚宝寺丞,已,改中书舍人,扈驾北巡。驾旋,仁宗监国,为谗言所中,帝怒,榜午门,凡东宫所处分事,悉不行。太子忧惧成疾,帝命蹇义、金忠偕忠彻视之。还奏,东宫面色青蓝,惊忧象也,收午门榜可愈。帝从之,太子疾果已。帝尝屏左右,密问武臣朱福、朱能、张辅,文臣姚广孝、蹇义、金忠等祸福,后皆验。九载秩满,复为尚宝司丞,进少卿。礼部郎周讷自福建还,言闽人祀南唐徐知谔、知诲,其神最灵。帝命往迎其像及庙祝以来,遂建灵济宫于都城,祀之。帝每遘疾辄遣使问神庙祝诡为仙方以进药性多热服之辄痰壅气逆多暴怒至失音中外不敢谏忠彻一日入侍,进谏曰:“此痰火虚逆之症,实灵济宫符药所致。”帝怒曰:“仙药不服,服凡药耶?”忠彻叩首哭,内侍二人亦哭。帝益怒,命曳二内侍杖之,且曰:“忠彻哭我,我遂死耶?”忠彻惶惧,趋伏阶下,良久始解。帝识忠彻于藩邸,故待之异于外臣。忠彻亦以帝遇己厚,敢进谠言,尝谏外国取宝之非,闻之韪之。宣德初,睹帝容色曰:“七日内,宗室当有谋叛者。”汉王果反。尝坐事下吏罚赎。正统中,复坐事下吏休致。二十余年卒,年八十有三。
(节选自《明史·袁忠彻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每遘疾/辄遣使问神/庙祝诡为仙方以进药/性多热/服之辄痰壅气逆/多暴怒/至失音/中外不敢谏/
B.帝每遘疾/辄遣使问神/庙祝诡为仙方以进/药性多热/服之辄痰壅气逆/多暴怒/至失音/中外不敢谏/
C.帝每遘疾/辄遣使问神/庙祝诡为仙方以进药/性多热/服之辄痰壅气逆/多暴怒/至失音中/外不敢谏/
D.帝每遘疾/辄遣使问神/庙祝诡为仙方以进/药性多热/服之辄痰壅气逆/多暴怒/至失音中/外不敢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平,北京在历史上曾经使用的城市名称之一,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燕国。
B.帝,即“皇帝”的简称,中国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由秦王赢政首创。
C.内侍,指的是宫廷内部侍奉皇帝的人,相当于《荆轲刺秦王》“左右乃曰”中的“左右”。
D.休致,意思是将职位还给朝廷,这里指官员因犯罪而被迫退休,故与“致仕”不完全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忠彻受命相人,坚定燕王决心。他在参加燕王举行的宴会时,受指派给宋忠、张昺、谢贵、景清等官员看相,看相后的结论坚定了燕王造反的心意。
B.袁忠彻深受恩宠,洞察太子心疾。他曾跟随皇帝巡视北方,还曾和蹇义、金忠一起前往看视太子,使太子遭到惊恐忧惧,最终建议午门收榜,太子的病即治愈。
C.袁忠彻敢于进谏,导致皇帝大怒。皇帝曾经服药不当,他利用入宫奉侍的时机,向皇帝直言其病症的原因,惹得皇帝震怒,过了很久皇帝才消气。
D.袁忠彻预测准确,自我约束不严。他预测到了朱福、朱能、姚广孝、蹇义等文武官员的祸福和汉王的造反,自己却两次因为犯罪被交给司法官吏审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怒,榜午门,凡东宫所处分事,悉不行。
(2)忠彻亦以帝遇己厚,敢进谠言,尝谏外国取宝之非,闻之韪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玮,字纯玉,渭南人。万历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兵科给事中。劾中人魏朝及东厂办事官郑如金罪,如金坐下诏狱。二人皆中官冯保心腹也。初,张居正以刑部侍郎同安洪朝选轻辽王罪,衔之。后劳堪巡抚福建,希居正意,讽同安知县金枝捃摭朝选事,堪飞章奏之。命未下,捕置之狱,绝其饭食三日,死,禁勿殓,尸腐狱中。朝选子都察院检校竞诉冤阙下,堪复飞书抵冯保,削竞籍,廷杖遣归。至是,玮白发其事,并及堪诸贪虐状,堪免官。是时厂卫滥受民讼抚按访察奸猾多累无辜有司断狱往往罪外加罚帝好用立枷重三百余斤犯者立死。玮皆极陈奏其害。诏立枷如故,余从玮言。以母病,不候命擅归,坐谪桃源主簿。三十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初,军壁天津,月饷六万,悉派之民间。玮役军大治水田,以所入充饷,民方缓之。岁比不登,旱蝗大水相继,玮多方振救,民皆德之。进兵部侍郎,召为右都御史,督仓场。进户部尚书,督仓场如故。大僚多缺,命署戎政。已,又兼署兵部。玮乃举德立行修足备任使者,曰:“苟更阅数年,陛下即欲用之,不可得矣。”弗听。四十年,以兵部尚书掌左都御史事。玮素负时望,方欲振风纪,而是时朋党势成,言路大横。会南畿巡按御史荆养乔与提学御史熊廷弼相讦,玮议廷弼解职候勘。廷弼党官应震、吴亮嗣辈遂连章短玮。玮累疏乞休,帝皆慰留。无何,吏部以年例出两御史于外,不都察院。玮以失职,求去益力,疏十余上。明年七月稽首文华门,出郭候命,始予告归。天启四年卒,赠太子太保,谥庄毅。

(节选自《明史·孙玮传》)

【小题1】下列对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厂卫滥受民讼/抚按访察奸猾/多累无辜/有司断狱/往往罪外加罚/帝好用立枷/重三百斤/犯者立死
B.是时厂卫滥受民讼/抚按访察奸猾/多累无辜/有司断狱/往往罪外加罚/帝好用立/枷重三百余斤/犯者立死
C.是时/厂卫滥受民讼抚按/访察奸猾/多累无辜/有司断狱/往往罪外加罚/帝好用立枷/重三百余斤/犯者立死
D.是时/厂卫滥受民讼抚按/访察奸猾/多累无辜/有司断狱/往往罪外加罚/帝好用立/枷重三百所/犯者立死
【小题2】下列对文中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可供瞭望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阙下,此处指朝廷。
B.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官职多种多样,是对不同职位各种官吏的统称;也泛指官吏。
C.关,古代公文的一种,如“关文札牒”,意为官府颁行的文书;本文意为用公文告知。
D.稽首,古代人将头触碰在地且稍加停留的一种跪拜礼,“稽”是“停留、拖延”之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玮敢言,勇于检举揭发。他弹劾东厂办事官郑如金,郑如金被皇帝下诏定罪入狱;揭发劳堪各种贪婪暴虐的罪状,劳堪也被免去官职。
B.端耿直,能够进谏举荐。他对有关部门治理现状的危害极力陈述,并进言皇帝:推举道德品行端正足以担当重任的人,建议要及时任用。
C.骈爱民,治理有方利民。军队驻扎在天津时,他组织士兵大修水田,用所收获的粮食充当军饷,这一举措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
D.受诋,请求告老还乡。巡按御史荆养乔和提学御史熊廷弼一起攻击孙玮,廷弼同党也连章诋毁孙玮;孙玮多次请求,最终被批准告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张居正以刑部侍郎同安洪朝选轻辽王罪,衔之。
(2)岁比不登,旱蝗大水相继,玮多方振救,民皆德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德,字至善,濠人。世农家,有勇力。从太祖于定远,以万夫长从战皆有功,为帐前都先锋。同诸将取宁、徽、衢、婺诸城,元帅。李伯升寇长兴,德往援,击走之。从援南昌,大战鄱阳湖,擒水寨姚平章。太祖舟胶浅,德力战,身被九矢,不退。从平武昌。大败张士诚兵于旧馆,擢天策卫亲军指挥使。吴平,进佥大都督府事。从大将军北取中原,克元汴梁。立河南行都督府,以德署府事,讨平群盗。征山西,破泽州磨盘寨,获参政喻仁,遂会大军克平阳、太原、大同。渡河取奉元、凤翔,至秦州。元守将吕国公遁,追擒之。徐达围张良臣于庆阳,良臣恃其兄思道为外援,间使往来,德悉擒获,庆阳遂下。又大破扩廓于古城,降其卒八万。

洪武三年,封临江侯,食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明年,从颍川侯傅友德伐蜀,分道入绵州,破龙德,大败吴友仁之众,乘胜拔汉州。向大亨、戴寿等走成都,追败之,遂与友德围成都。蜀平,赐白金彩币,复还汴。五年为左副将军,与冯胜征漠北,破敌于别笃山,俘斩万计。克甘肃,取亦集乃路,留兵扼关而还。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七年练兵北平。十年还凤阳。十一年卒。追封杞国公,定襄。

二十三年,追坐德胡惟庸党,诏书言其征西时有过被镌责,遂与惟庸通谋。爵除。

(《明史•陈德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B.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C.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D.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提拔、选拔,义同迁、拔、升、加、加封等,古代用于提升官职。
B.世券,又称铁券。始于明代,使其世代终身享有免除罪责的特权凭证。
C.漠北,又称岭北,指中国北方沙漠、戈壁以北的广大地区,蒙古族活动区域。
D.谥,即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德出身农家,勇力过人。陈德跟随太祖征定远,因功擢帐前都先锋,同诸将夺取多座城池,擢升为元帅。
B.陈德随军南征,屡建奇功。陈德随军援救南昌,大战鄱阳湖,平定武昌、吴地,晋升为佥大都督府事。
C.陈德北伐元朝,屡战屡胜。陈德随徐达、冯胜先后征北元,三战三捷,对元朝及北元打击作出了贡献。
D.陈德征西犯错,遭斥除爵。陈德西征时有过错,遭到斥责,就与胡惟庸勾结,朝廷追责此事除去他的爵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舟胶浅,德力战,身被九矢,不退。
(2)徐达围张良臣于庆阳,良臣恃其兄思道为外援,间使往来,德悉擒获,庆阳遂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继咸,字季通,宜春人。天启五年进士

七年春,擢山西提学佥事。未行,总理户、工二部中官张彝宪有朝觐官赍册之奏。继咸疏论之,谓:“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拜于中官之座率天下为无耻事大不便。”彝宪大恚,与继咸互讦奏。帝不听,乃孑身赴任。

十年,除湖广参议,分守武昌。以兵捣江贼巢兴国、大冶山中,擒贼首吕瘦子,降其党千余人。诏兼佥事,分巡武昌、黄州。击退贼老回回、革里眼等七大部于黄陂、黄安,筑黄冈城六千余丈。

十五年,贼已陷武昌,左良玉拥兵东下。继咸遇良玉于芜湖,激以忠义。良玉即还,恢复武昌。廷议吕大器来代,继咸仍督屯政。大器、良玉不协,长沙、袁州俱陷,仍推继咸代之。甫抵镇而京师陷

福王立南都,颁诏武昌,良玉不拜诏。继咸致书言伦序正,良玉乃拜受诏。继咸入朝,高杰新封兴平。继咸曰:“封爵以劝有功。无功而封,有功者不劝。跋扈而封,跋扈愈多。”许之。因赴阁责可法不当封杰,士英嗛之。继咸既与士英隙,所奏悉停寝

明年正月,继咸言:“省土木之功,节浮淫之费。戒谕臣工,后私斗而急公仇。请再下宽大之诏,解圜扉疑入之囚,断草野株连之案。”王降旨俞其言。

江东人乃由是交口言继咸、良玉倡和,胁制朝廷。会都下又有伪太子之事,良玉争不得,遂与士英辈有隙。继咸疏言:“太子真伪,非臣所能悬揣。真则望行良玉言,伪则不妨从容审处,多召东宫旧臣辨识,以解中外之疑。”疏未达,良玉已反。

继咸归,集诸将,遂约与俱拒守。继咸劝梦庚旋师,不听。继咸已为效忠绐赴其军。至明年三月,终不屈,乃杀之。

(节选自《明史·袁继咸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拜于中官之座/率天下为无耻事/大不便/
B.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拜于中官之座/率天下为无耻事/大不便/
C.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拜/于中官之座率天下/为无耻事/大不便/
D.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拜/于中官之座率天下/为无耻事/大不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在科举制度中由皇帝在宫廷中主持的最后一级考试——殿试中的及第者。
B.伯,是一种官爵称谓。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C.江东,古代所指范围不一。文中的“江东”,指长江下游的南岸地区,亦可称为江左。
D.东宫,封建时代太子或皇帝嫡长子所居住的宫殿,可借指太子本人或皇帝的嫡长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袁继咸见识不凡,敢于直言。他敏锐地意识到了张彝宪关于朝觐官员登记注册的奏章可能会引诱天下人争做无耻之事,上疏进行批驳。
B.袁继咸善于用兵,破贼杀寇。他在湖北任职时,先捣毁了长江流域的贼巢并活捉贼寇首领,又击退了贼将老回回等七大部兵力的进攻。
C.袁继咸讲求大义,屡劝良玉。他用忠君报国的道理鼓舞左良玉,使左回师恢复了武昌;他还写信劝说不拜诏的左良玉接受福王的诏令。
D.袁继咸忠心为国,多次谏诤。他多次给福王进言:要将封爵授予劝降有功的人;希望福王勤俭节约,宽大待人;恳请福王相信左良玉。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器、良玉不协,长沙、袁州俱陷,仍推继咸代之。甫抵镇而京师陷。
(2)因赴阁责可法不当封杰,士英嗛之。继咸既与士英隙,所奏悉停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