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至刚,名钢,以行,松江华亭人。洪武二十一年举明经。选侍懿文太子,授礼部郎中。坐累谪戍边,寻召为工部郎中,迁河南右参议。河决汴堤,至刚议借王府积木,作筏济之。建文中,调湖广左参议,坐事系狱。成祖即位,左右称其才,遂以为右通政。与修《太祖实录》,朝夕在上左右,称说洪武中事,甚见亲信。寻进礼部尚书。永乐二年册立皇太子,至刚兼左春坊大学士,直东宫讲筵,与解缙后先进讲。已复坐事下狱久之得释降礼部郎中恨解缙中伤之缙下狱词连至刚亦坐系十余年仁宗即位,得释,复以为左通政。给事中梁盛等劾至刚辈十余人,当大行晏驾,不宿公署,饮酒食肉,恬无戚容。帝念至刚先朝旧人,出为兴化知府,时年已七十。再岁,殁于官。至刚为人敏给,能治繁剧,善傅会。首发建都北平议,请禁言事者挟私,成祖从之。既得上心,务为佞谀。尝言太祖忌辰,宜效宋制,令僧道诵经。山东野蚕成茧,至刚请贺。陕西进瑞梦,至刚率百官贺。帝皆不听。中官使真腊,从者逃三人,国王以国中三人补之。帝令遣还,至刚言:“中国三人,安知非彼私匿?”帝曰:“朕以至诚待内外,何用逆诈。”所建白多不用。妻父丽重法,至刚为乞免。帝曰:“狱轻重,外人何以知之?”至刚曰:“都御史黄信为臣言。”帝怒,诛信。初,至刚与解缙交甚厚。帝书大臣姓名十人,命缙疏其人品,言至刚不端。缙谪广西,至刚遂奏其怨望,改谪交阯。

(节选自《明史·李至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已/复坐事下狱/久之得释/降礼部/郎中恨解缙/中伤之/缙下狱词连/至刚亦坐/系十余年/
B.已/复坐事下狱/久之得释/降礼部郎中/恨解缙/中伤之/缙下狱/词连至刚/亦坐系十余年/
C.已复坐事/下狱久之/得释/降礼部郎中/恨解缙/中伤之/缙下狱词/连至刚/亦坐系十余年/
D.已复坐事/下狱久之/得释/降礼部/郎中恨解缙/中伤之/缙下狱词连/至刚亦坐/系十余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人成年时起的别名,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故又叫做“表字”。
B.“礼部”为古代的六部之一,管理国家的典章制度、赋税、祭祀、学校、科举和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C.“东宫”本是古代宫殿名称,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又称“春宫”、“青宫”、“储宫”。
D.“太祖”本指先祖称谓。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此指明太祖朱元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至刚颇有才干,曾受成祖信任。他参与修撰《太祖实录》,一度朝夕侍奉在皇上的左右,并且在东宫讲筵当值。
B.李至刚为人敏捷,能够处理繁重事务。当年,黄河汴堤决口,他建议借用王府所存积的木材,制作木筏以助筑堤。
C.李至刚善于附会,精于佞谀。山东野蚕结茧,他请求庆贺;陕西进呈瑞麦,他率领百官祝贺。结果皇帝没有听信。
D.李至刚心胸狭隘,报复心强。他因解缙说他品行不端,不顾当初友情深厚,诬陷解缙谋反,使其被贬到偏远的交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首发建都北平议,请禁言事者挟私,成祖从之。
(2)帝曰:“朕以至诚待内外,何用逆诈。”所建白多不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18 08:43: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士晋,字武莪,宜兴人。父其孝,得士晋晚。族子利其资,结党致之死。继母吴氏匿士晋外家。读书稍懈,母辄示以父血衣。士晋感厉,与人言,未尝有笑容。万历二十六年举进士。持血衣诉之官,罪人皆抵法。初授宁波推官,擢工科给事中。首疏请通章奏、缓聚敛。俄言:“如郭子章、戴耀、沈子木,宜舍不舍,公论乖违,辅臣安得不任其咎?”无何,劾左都督王之桢久掌锦衣,为内阁爪牙。
有诏起废,列上二百余人。阅三年,止用顾宪成等四人。士晋请大起废籍。瑞王将婚,诏典礼视福王,费当十九万。初,帝弟潞王婚费不及其半,士晋请视潞王。帝将崇奉太后,诏建灵应宫,士晋以非礼力争,帝皆不省。
有张差梃击之事。王之寀钩得差供,帝迁延不决,士晋三上疏趣之。当是时,变起非常,中外咸疑谋出郑国泰,然无敢直犯其锋者。郎中陆大受稍及之,国泰大惧,急出揭自明,人言益籍籍。士晋乃抗疏。疏入,帝大怒,欲罪之,念事已有迹,恐益致人言。而吏部先以士晋为东林党,拟出为浙江佥事,候命三年未下。至是帝急简部疏命如前拟吏部言阙官已补请改命帝不许命调前补者吏部又以士晋积资已深秩当参议帝怒,切责尚书,夺郎中以下俸。
天启四年,擢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明年四月,魏忠贤大炽,争梃击者率获罪。御史田景新诬叛臣安邦彦贿士晋十万金,阻援兵。遂除士晋名,征贿助饷。士晋愤郁而卒。有司征赃急,家人但输数百金,产已罄。会庄烈帝立,获免,复官赐恤。
(选自《明史・何士晋传》,有删改)
[注]梃击:指梃击案,一场有关刺杀太子的政治阴谋事件。
【小题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是/帝急简部疏/命如前拟/吏部言阙官己补/请改命/帝不许/命调前补者/吏部又以士晋积资已深/秩当参议/
B.至是/帝急简部疏命/如前拟吏部/言阙官已补/请改命/帝不许/命调前补者/吏部又以士晋积资已深/秩当参议/
C.至是/帝急简部硫/命如前拟/吏部言阙官已补/请改命/帝不许/命调前补者/吏部又以土晋积资已/深秩当参议/
D.至是/帝急简部疏命/如前拟吏部/言阙官已补/请改命/帝不许/命调前补者/吏部又以士晋积资已/深秩当参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锦衣,锦衣卫,明朝侍卫兼特务机构,其职责主要是掌管皇帝侍卫和监督官员。
B.瑞王,王爵名,王爵一般地位仅次于整个国家的君主。皇帝的直系亲属才能封王。
C.东林党,晚明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集团。“东林党”之“党”,意为“朋党”。
D.兵部,古代官署名,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职事,长官为兵部尚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士晋忍辱负重,为父申冤,他的父亲被人害死,继母用血衣激励他读书,他跟别人说话没有笑容;后来他将父亲冤情上告,恶人被法办。
B.何士晋格尽职守,关心国事。他请求起用被贬的人员;瑞王要结婚,费用巨大,他请求比照潞王减少费用;他以不合礼仪为由反对建灵应宫。
C.何士晋敢于进谏,冒犯皇帝。朝廷发生重大政治事件,大家怀疑这事和郑国泰有关,但没有人敢正面触犯他,何士晋于是上书直言,惹怒皇帝。
D.何士晋遭人陷害,后被平反,魏忠贤权势炙手可热,诬陷何士晋接受叛臣安邦彦的贿赂,将何士晋革职;何士晋含恨而终,后被庄烈帝平反。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宜舍不舍,公论乖违,辅臣安得不任其咎?
(2)有司征赃急,家人但输数百金,产已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康茂才,字寿卿,蕲人。通经史大义,事母孝。元末寇乱陷蕲,结义兵保乡里。立功,自长官累迁淮西宣慰司、都元帅。
太祖既渡江将士家属留和州时茂才移戍采石扼江渡太祖遣兵数攻之茂才力守常遇春设伏歼其精锐茂才复立寨天宁洲又破之。奔集庆,太祖克集庆,乃帅所部兵降。太祖释之,命统所部从征。明年授秦淮翼水军元帅,守龙湾。取江阴马驮沙,败张士诚兵,获其楼船。从廖永安攻池州,取枞阳。太祖以军兴,民失农业,命茂才为都水营田使,仍兼帐前总制亲兵左副指挥使。
陈友谅既陷太平,谋约张士诚合攻应天。太祖欲其速来,破之。知茂才与友谅有旧,命遣仆持书,绐为内应。友谅大喜,问:“康公安在?”曰:“守江东木桥。”使归,太祖易桥以石。友谅至,见桥,愕然,连呼“老康”,莫应。退至龙湾,伏兵四起。茂才合诸将奋击,大破之。太祖嘉茂才功,赐赉甚厚。明年,太祖亲征友谅,茂才以舟师从克安庆,破江州,友谅西遁。遂下蕲州、兴国、汉阳。沿流克黄梅寨,取瑞昌,败友谅八指挥,降士卒二万人。迁帐前亲兵副都指挥使。攻左君弼庐州,未下。从援南昌,战彭蠡,友谅败死。从征武昌,皆有功。进金吾侍卫亲军都护。从大将军徐达再攻庐州,克之,取江陵及湖南诸路。改神武卫指挥使,进大都督府副使。士诚攻江阴,太祖自将击之。比至镇江,士诚已焚瓜洲遁。茂才追北至浮子门。吴军遮海口,乘潮来薄。茂才力战,大败之。捣淮安马骡港,拔其水寨,淮安平。寻拔湖州,进逼平江。士诚遣锐卒迎斗,大战尹山桥。茂才持大戟督战,尽覆敌众。与诸将合围其城,军齐门。平江下,还取无锡。迁同知大都督府事兼太子右率府使。
洪武元年,从大将军经略中原,取汴、洛,留守陕州。规运馈饷,造浮桥渡师。招来绛、解诸州,扼潼关,秦兵不敢东向。茂才善抚绥,民立石颂德焉。三年复从大将军征定西,取兴元。还军道卒。追封蕲国公,谥武康。
(选自《明史•康茂才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既渡江/将士家属留和州时/茂才移戍采石扼江/渡太祖/遣兵数攻之/茂才力守/常遇春设伏歼其精锐/茂才复立寨天宁洲/又破之/
B.太祖既渡江/将士家属留和州时/茂才移戍采石/扼江渡/太祖遣兵数攻之/茂才力守/常遇春设伏歼其精锐/茂才复立寨天宁洲/又破之/
C.太祖既渡江/将士家属留和州/时茂才移戍采石/扼江渡/太祖遣兵数攻之/茂才力守/常遇春设伏歼其精锐/茂才复立寨/天宁洲又破之/
D.太祖既渡江/将士家属留和州/时茂才移戍采石/扼江渡/太祖遣兵数攻之/茂才力守/常遇春设伏歼其精锐/茂才复立寨天宁洲/又破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本文中对朱元璋称太祖,即是称庙号。
B.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每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
C.江阴因其在长江以南而得名。中国古代地名中多含“阴阳”二字,古人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地名中的阴、阳表明了其在山、水的位置,如衡阳一定在衡山之南。
D.追封,死后封爵,也指后来补封。如文中指的是康茂才死后被朝廷追封为“蕲国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康茂才因组织“义兵”保乡有功,被元朝封为淮西宣慰使、都元帅。
B.朱元璋率军渡江后,派军攻打康茂才。康茂才奋力反抗,后被常遇春设计将其部下精锐尽数歼灭,康茂才多次失败后才率部归降朱元璋。
C.朱元璋利用康茂才与陈友谅的交情,让康茂才亲自送信给陈友谅并骗陈友谅说愿做其内应,诱陈友谅轻进,结果陈友谅大败于龙湾。
D.康茂才跟随朱元璋多年,战败陈友谅,讨伐张士诚,战功显赫,累得升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以军兴,民失农业,命茂才为都水营田使,仍兼帐前总制亲兵左副指挥使。
(2)吴军遮海口,乘潮来薄。茂才力战,大败之。捣淮安马骡港,拔其水寨,淮安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洪,字宗道,六合人。父璟,战死灵璧。洪嗣职,调开平。善骑射,遇敌辄身先突阵。初,从成祖北征,至斡难河,获人马而还。帝曰:“将才也。”令识其名,进千户。
英宗立,尚书王骥言边军怯弱,由训练无人,因言洪能。诏加洪游击将军。时先朝宿将已尽,洪后起,以敢战着名。为人机变敏捷,善出奇捣虚,未尝小挫。虽为偏校,中朝大臣皆知其能,有毁之者,辄为曲护,洪以是得展其才。
尚书魏源督边事,指挥杜衡、部卒李全皆讦奏洪罪。帝从源言,谪衡广西,执全付洪自治。寻命洪副都督佥事李谦守赤城、独石。谦老而怯,故与洪左。洪每调军,谦辄阴沮之。洪尝励将士杀敌,谦笑曰:“敌可尽乎?徒杀吾人耳。”御史张鹏劾罢谦,因命洪代,洪益自奋。朝廷亦厚待之,每奏捷,功虽微必叙。
洪初败兀良哈兵,执其部长朵栾帖木儿。既代谦任,复败其兵于西凉亭。帝赐敕嘉奖。三年春,击寇于伯颜山。洪马蹶伤足,战益力,擒其部长也陵台等四人。追至宝昌州,又擒阿台答剌花等五人。寇大败,遁去。玺书慰劳,遣医视,进都指挥同知,赐银币。
景泰元年,于谦以边警未息,宜令洪等条上方略。洪言四事,命兵部议行。都督宫聚、王喜、张斌先坐罪系狱,洪与石亨荐三人习战,请释令立功。诏已许,而言官劾其党邪挠政。帝以国家多事,务得人,置不问。上皇还,洪与石亨俱授奉天翊卫宣力武臣,予世券。明年夏,佩镇朔大将军印,还镇宣府。从子能、信充左右参将,其子俊为右都督,管三千营。洪自以一门父子官极品,手握重兵,盛满难居,乞休致,请调俊等他镇。帝不许。八月,以疾召还京,逾月卒。赠颍国公,谥武襄。妾葛氏自经以殉,诏赠淑人。
(选自《明史·列传六十一》,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敌可尽乎/徒杀吾人耳/御史张鹏劾罢谦/因命洪代/洪益自奋朝廷/亦厚待之/每奏捷/功虽微必叙
B.敌可尽乎/徒杀吾人耳/御史张鹏劾罢谦/因命洪代/洪益自奋/朝廷亦厚待之/每奏捷/功虽微必叙
C.敌可尽乎/徒杀吾人耳/御史张鹏劾/罢谦/因命洪代/洪益自奋/朝廷亦厚待之/每奏捷功/虽微必叙
D.敌可尽乎/徒杀吾人耳/御史张鹏劾/罢谦/因命洪代/洪益自奋朝廷/亦厚待之/每奏捷/功虽微必叙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户,金朝始置,为世袭军职。初专授予汉人降臣,元代相沿,其军制千户设“千夫之长”,亦隶属于万户。
B.玺书,古代长途递送的文书易于破损,所以书于竹简木牍,两片合一,缚以绳,在绳结上用泥封固,钤以玺,故称玺书。
C.世券,又称铁券。明代賜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形制如瓦,其大小依官爵高低分为九等,外刻其功,中镌其过。
D.休致,即退休。古代官员一般退休年龄为八十岁,官员退休后的俸禄数目与其原官品、功绩及皇帝的恩宠程度有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洪英勇善战,数败贼寇。他跟随成祖北征,在斡难河俘获一批人马而归;还在西凉亭击败兀良哈兵,又在伯颜山擒其部长也陵台等四人。
B.杨洪深受赏识,屡受重用。他先晋升为千户,又加封为游击将军;伯颜山一战后,皇上赐玺书慰劳,并因他受伤还坚持战斗而晋升他为都指挥同知。
C.杨洪很有才华,善丁举荐。他就边境紧急情况而向皇帝提出四个建议,并与石亨共同推荐宫聚、王喜、张斌三人,请求放了他们,让他们立功赎罪。
D.杨洪为人谦逊,急流勇退。他深感到自己一门父子官级太高,担心势头太盛,难以任职办事,便请求退休,并请求将子侄们调往他处。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为偏校,中朝大臣皆知其能,有毁之者,辄为曲护,洪以是得展其才。
(2)诏已许,而言官劾其党邪挠政。帝以国家多事,务得人,置不问。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程信,字彦实,其先休宁人,洪武中戍河间,因家焉。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明年二月,出为山东右参政,督饷辽东。巡抚寇深奏盗粮一石以上者死,又置新斛旧加大,信钩考。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深由是不悦信。天顺元年,擢太仆卿。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三营大将言太仆苛急,请改隶兵部。信言:“高皇帝令太仆马数,勿使人知。若隶兵部,马登耗,太仆不得闻。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帝是之,乃隶太仆如故。明年,改左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都指挥夏霖恣不法,佥事胡鼎发其四十罪,信以闻,下霖锦衣狱。门达言信不当代奏,时寇深方掌都察院,以前邻劾信。征下诏狱,降南京太仆少卿。母忧归。成化元年,起兵部,寻转左侍郎。四川戎县山都掌蛮数叛,陷合江等九县。廷议发大军讨之。以襄城伯李瑾充总兵官,进信尚书,提督军务。至永宁,分道进。信与瑾居中节制。转战六日,破寨七百五十余。前后斩首四千五百有奇,俘获无算。录功,进兼大理寺卿,与白圭同莅兵部。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明年致仕,逾年卒。谥襄毅。

信征南蛮时,制许便宜从事。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曰:“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之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在南京,守备臣欲预钱谷讼狱事,信曰:“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论者韪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小题1】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B.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C.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D.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小题2】下列选项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致仕”,也作“致事”“致政”“休致”等,指交还官职,辞职归家。但不可以提前退休。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为进士;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为进士。
C.明朝置给事中,掌侍从、谏诤、补缺、拾遗、审核、封驳诏旨,驳正百司所上奏章,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等。
D.《明史》记载,督察院设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辨明冤枉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朝廷发大军征讨四川戎县蛮人叛乱,程信与总兵官李瑾居中调度,分路进军,转战六天,破寨七百五十多,斩首四千五百多,俘获无数,平定了叛乱。
B.程信让攻击也先失利的都督孙镗撤军进城,后来又督率军队从城头上射箭发炮帮助孙镗,以致孙镗越战越勇,击退了也先。
C.巡抚程信上奏,盗粮一石以上的处死,又设置了比照旧粮斛加大的新粮斛,想置人于死地。
D.成化元年,程信起任兵部(右侍郎),不久转为左佥都御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
(2)信曰:“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论者韪之。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陈音,字师召,莆田人。天顺末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成化六年三月,以灾异陈时政,言:“讲学莫先于好问。陛下虽间御经筵,然势分严绝,上有疑未尝问,下有见不敢陈。愿引儒臣赐坐便殿,从容咨论,仰发圣聪。异端者,正道之反,法王、佛子、真人,宜一切罢遣。”越数日,又奏:“国家养士百年,求其可用,不可多得。如致仕尚书李秉,在籍修撰罗伦、编修张元祯、新会举人陈献章皆当世人望,宜召还秉等,而置献章台谏。言官多缄默,愿召还判官王徽、评事章懋等,以开言路。”忤旨切责。
②司礼太监黄赐母死,廷臣皆往吊,翰林不往。侍讲徐琼谋于众,音大怒曰:“天子侍从臣,相率拜内竖之室,若清议何!”京愧沮。秩满,进侍讲。江直党韦瑛夜帅逻卒入兵部郎中杨士伟家,缚士伟,考掠及其妻子。音与比邻,乘墉大呼曰:“尔擅辱朝臣,不畏国法耶!”其人曰:“尔何人,不畏西厂!”音厉声曰:“我翰林陈音也。”久之,迁南京太常少卿。刘吉父丧起复,音贻书劝其固辞,吉不悦。后吏部拟用音,吉辄阻之曰“腐儒”,以故十年不得调。尝与守备中官争事,为所劾,事卒得直。弘治五年,吉罢,始进本寺卿。越二年卒。
音负经术士多游其门者然性健忘世故琐屑事皆不解。世多以不慧事附之以为笑,然不尽实也。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如致仕尚书李秉(__________) (2)掠及其妻子(__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儒臣赐坐便殿
A.拉,牵挽
B.延长,延续
C.退避
D.延请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为所効,事卒得
A.公正
B.伸雪
C.面对
D.担任
【小题4】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音负经术/士多游其门者/然性健忘/世故琐屑事皆不解
B.音负经术士/多游其门者/然性健忘世故/琐屑事皆不解
C.音负经术/士多游其门者/然性健忘世故/琐屑事皆不解
D.音负经术士/多游其门者/然性健忘/世故琐屑事皆不解
【小题5】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刘吉父丧起复,音贻书劝其固辞,吉不悦。后吏部拟用音,吉辄阻之曰“腐儒”,以故十年不得调。
【小题6】分析第②段“琼愧沮”的原因。
【小题7】当时人“多以不慧事附之以为笑”,从①②两节看,除了规劝刘吉辞官守丧,陈音还有哪些“不慧”事?作者有什么理由判断世人所说“不尽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