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有年,字登之,余姚人。有年举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吏部,历验封郎中。万历元年,成国公朱希忠卒,其弟锦衣都督希孝贿中官冯保援张懋例乞赠王,大学士张居正主之。有年持不可,草奏言:“令典:功臣殁,公赠王,侯赠公,子孙袭者,生死止本爵。懋赠王,廷议不可,即希忠父辅亦言之。后竟赠,非制。且希忠无勋伐,岂当滥宠。”左侍郎刘光济署部事,受指居正为删易其稿。有年力争,竟以原奏上。居正不怿,有年即日谢病去。十二年起稽勋郎中,历考功、文选,谢绝请寄。除目下,中外皆服。迁太常少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尚方所需陶器,多奇巧难成,后有诏许量减,既而如故。有年引诏旨请,不从。内阁申时行等固争,乃免十之三。南畿、浙江大祲,诏禁邻境闭籴,商舟皆集江西,徽人尤众。而江西亦岁俭,群乞有年禁遏。有年疏陈济急六事,中请稍弛前禁,令江西民得自救。南京御史方万山劾有年违诏。帝怒,夺职归。荐起督操江,累迁吏部右侍郎。改兵部,又改吏部。尚书孙鑨、左侍郎罗万化皆乡里,有年力引避,朝议不许。二十一年与吏部尚书温纯共典京察,所黜咸当。未几,遂代纯位。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明年,有年自是累疏称疾乞罢。帝犹慰留,赉食物、羊酒。有年请益力。最后,以身虽退,遗贤不可不录,力请帝起废。帝报闻。有年遂杜门不出。数月中,疏十四上。乃予告,乘传归。归装,书一箧,衣一笥而已。二十六年正月卒,年六十有八。赠太子太保,谥恭介。有年风节高天下。两世朊仕①,无宅居其妻孥,至以油幙障漏。其归自江西,故庐火,乃僦一楼居妻孥,而身栖僧舍。

(节选自《明史·陈有年传》)

(注)①朊仕:高官厚禄。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年嘉靖四十一年进士   举:(被)荐举
B.左侍郎刘光济部亊 署:代理
C.居正不,有年即日谢病去 怿:高兴
D.帝犹慰留,食物、羊酒   赉:赏赐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
B.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
C.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
D.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槪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有年坚持己见,不畏权要.在朱希孝为兄请赠王号一事,他不曲从张居正意见,拒绝修改奏章,坚持自己观点,最终将原奏章呈给皇帝。
B.陈有年恪尽职守,考核公允。担任考功等职时,拒绝请托,公布的宫员任命名单,获得一致认可;后考核京官时,贬黜官员都很得当。
C.陈有年关心民生,为民请命。江西歉收时,身为巡抚的他,为了让江西百姓自救,顺应民意,开放边境,允许粮食流通,触怒皇帝被罢职。
D.陈永年为人耿介,清廉自守。第二次改任吏部时,因吏部尚书等官员是其同乡,他极力回避:父子两人均为高官,但有年无住所安置妻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归自江西。故庐火,乃僦一楼居老孥,而身栖僧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01 08:04: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溏罢,倪岳代溏,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录:记载
B.练士卒以备不虞 虞:意料
C.振巩昌、临洮饥民 振:发动
D.勒石纪之而还 勒:铭刻。
【小题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B.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C.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D.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著。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声名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名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万机的重要职位,相当于中国古代的丞相。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祯驳材/疏语侵其父洛/材愤/疏诋祯/祯遂乞休/不允/御史宋兴祖请改材他部避祯/全大臣体/乃出材南京/
B.祯驳材疏/语侵其父洛/材愤/疏诋祯/祯遂乞休/不允/御史宋兴祖请改材他部避祯/全大臣体/乃出材南京/
C.祯驳材疏/语侵其父洛/材愤/疏诋祯/祯遂乞/休不允/御史宋兴祖请改材他部避祯/全大臣体/乃出材南京/
D.祯驳材/疏语侵其父洛/材愤/疏诋祯/祯遂乞/休不允/御史宋兴祖请改材他部避祯/全大臣体/乃出材南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狱”是由皇帝直接下诏任命的监狱主管官员,主要负责朝中或宫内的案件。
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为六部之一,南北朝北周始设,长官为礼部尚书。
C.“贡市”是中国古代一种贸易,指外国或异族商人随贡使到指定地点进行贸易。
D.“引疾”是指中国古代官员们辞去官职的一种方式、借口或原因,指托病辞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祯关心国事,积极献策献言。在朝廷大臣讨论对日本应采取的措施时,他曾经上奏,分析形势,陈述利弊,表达了自己反对对日妥协的态度。
B.李祯不畏权贵,为人正直敢言。傅应祯因直言入狱,他不怕得罪皇上,入狱看护;在首辅赵志皋、尚书石星都被弹劾时,他也进言应当罢他们的官。
C.李祯树敌众多,幸得皇上保全。在有人打算立即擢用他为尚书之时,赵志皋因为旧怨暗中作梗,张位、沈一贯等人也进言说他坏话,然而皇上却没有采纳。
D.李祯委过于人,终致惹怒君王。甘肃巡抚空缺时,他把正在接受调查的刘敏宽的名字报上;在皇帝询问此事时,他把过错推到皇上身上,皇帝把他调往南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以纳款二十年,不当咎始事,遂寝其议。
(2)诏诘祯,止令议战守事,何擅及大臣去留,姑勿问。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方岳贡,字四长,谷城人。天启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进郎中。历典仓库,督永平粮储,并以廉瑾闻。崇祯元年,出为松江知府。海滨多盗,捕得辄杖杀之。郡东南临大海,飓潮冲击,时为民患,筑石堤二十里许,遂为永利。郡漕京师数十万石,而诸仓乃相距五里,为筑城垣护之,名曰“仓城”。他如发仓振民、劝耕桑,咸有成绩,嘉卓异者数矣。薛国观败,其党王陛彦下吏,素有隙,因言岳贡尝馈国观三千金,遂被逮。士民诣阙讼冤,巡抚黄希亦白其诬,下法司谳奏。一日,帝晏见辅臣,问:“有一知府积俸十余年,屡举卓异者谁也?”蒋德璟以岳贡对。帝曰:“今安在?”德璟复以陛彦株连对帝领之法司谳上言行贿无实迹宜复官帝奖其清执报可。无何,给事中方士亮荐岳贡及苏州知府陈洪谧,乃擢山东副使兼右参议,总理江南粮储。所督漕艘,如期抵通州。帝大喜。吏部尚书郑三俊举天下廉能监司五人,岳贡与焉。帝趣使入对,见于平台,问为政何先,对曰:“欲天下治平,在择守令;察守令贤否,在监司;察监司贤否,在巡方;察巡方贤否,在总宪。总宪得人,御史安敢以身试法。”帝善之,赐食,日晡乃出。越六日,即超擢左副都御史。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纠驳。”岳贡曰:“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翌日,命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时十六年十一月也。故事,阁臣无带都御史衔者,自岳贡始。李自成陷京师,岳贡及邱瑜被执,幽刘宗敏所。贼索银,岳贡素廉,贫无以应,拷掠备至。搜其邸,无所有,松江贾人为代输千金。四月朔日与瑜并释。

(选自《明史》卷二百五十一,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德璟复以陛彦株连/对帝领之/法司谳/上言行贿无实迹/宜复官/帝奖其清执/报可
B.德璟复以陛彦株连/对帝领之/法司谳上/言行贿无实/迹宜复官/帝奖其清执/报可
C.德璟复以陛彦株连对/帝领之/法司谳上/言行贿无实迹/宜复官/帝奖其清执/报可
D.德璟复以陛彦/株连对帝领之/法司谳上/言行贿无实/迹宜复官/帝奖其清执/报可
【小题2】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因越职上书言事,触怒当朝权贵,遂被贬为江州司马。出官,(京官)外调。
B.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庠、序,都是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七庙,天子的宗庙。
C.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人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更筹,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这里代指时间。
D.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黔首,秦朝对百姓的称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岳贡廉洁谨慎。在负责掌管仓库、管理永平粮仓时就因廉洁谨慎而闻名于世,在被贼军抓获时,又因无钱进献备受拷打。
B.方岳贡政绩卓异。将数十万石粮食漕运到京城并建立“仓城”,连皇帝也知道有一位担任知府十几年屡有卓异政绩的官员。
C.方岳贡勤政为民。担任松江知府时,飓风大浪带来灾难,为使人民免受祸患,他修筑石堤二十多里,使之成为松江人民永久的福利。
D.方岳贡善于应对。被召应对,恰逢皇帝诘问吏部尚书李遇知,方岳贡的回答深合皇帝心意,被赏赐食物,到了晡时才出宫。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他如发仓振民、劝耕桑,咸有成绩,嘉卓异者数矣。
(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刘济,字汝楫,腾骧卫人。正德六年进士。由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世宗即位,再迁工科左给事中。嘉靖改元,进刑科都给事中。故事,厂卫有所逮,必取原奏情事送刑科签发驾帖。千户白寿赍帖至,济索原奏,寿不与,济亦不肯签发。都督刘晖以奸党论戍,有诏复官。甘肃总兵官李隆嗾①乱军杀巡抚许铭,逮入都,营免赴鞫。济皆力陈不可,帝从其言。晖夺职,隆受讯伏辜。定国公徐光祚规占民田嗾滦州民讦永平知府郭九皋太监芮景贤主之缇骑②逮讯济请并治光祚章下所司。给事中刘最以劾中官崔文调外任,景贤复劾其违禁,与御史黄国用皆逮下诏狱,戍最而谪国用。法司争不得,济言:“国家虽三法司,专理刑狱,或主质成,或主平反。权臣不得以恩怨为出入,天子不得以喜怒为重轻。自锦衣镇抚之官专理诏狱,而法司几成虚设。如最等小过耳,罗织于告密之门,锻炼于诏狱之手,旨从内降,大臣初不与知,为圣政累非浅。且李洪、陈宣罪至杀人,降级而已。王钦兄弟党奸乱政,谪戍而已。以最等视之奚啻天渊而罪顾一律,何以示天下?帝怒,夺济俸一月。后父陈万言奴何玺殴人死,帝命释之。济执奏曰:“万言纵奴杀人,得免为幸,乃并释玺,是法不行于戚奴也。”济在谏垣③久,言论侃侃,多与权幸相枝柱直声甚震帝滋不能堪。“大礼”议起,廷臣争者多得罪。济疏救鳊修邹守益、给事中邓继曾、御史马明衡,不听。既而遮诸朝臣于金水桥,伏哭左顺门,受杖阙廷。越十二日再杖,谪戍辽东。十六年,卒于戍所。隆庆初复官,太常少卿。

(节选自《明史·刘济传》)

(注)①嗾:怂恿,唆使。②缇骑:为逮治犯人的禁卫吏役的通称。③谏垣:负责谏言的官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定国公徐光祚规占民田/嗾滦州民讦永平知府郭九皋/太监芮景贤主之/缇骑逮讯/济请并治光祚/章下所司
B.定国公徐光祚规占民田/嗾滦州民/讦永平知府郭九皋/太监芮景贤主之/缇骑逮讯济/请并治光祚/章下所司
C.定国公徐光祚规占民田/嗾滦州民/讦永平知府/郭九皋太监芮景贤主之/缇骑逮讯/济请并治光祚/章下所司
D.定国公徐光祚规占民田/嗾滦州民讦永平知府郭九皋/太监芮景贤主之/缇骑逮讯济/请并治光祚/章下所司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元。指新君即位后改用新的年号,也指君王在位期间多次改用新年号。
B.诏狱,指奉皇帝命令拘押犯人的监狱,也指需皇帝下诏书才能系狱的案件。
C.锦衣,即锦衣卫,是明代直属于皇帝的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清代取消。
D.赠,也称追赠,是指给已经死去的官吏或他的父祖、子孙追授官职爵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济主张秉公执法。千户白寿未提供原奏情况,他不予办理;他劝说皇上不能赦免罪臣刘晖、李隆,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B.刘济感慨司法混乱。围绕对刘最、黄国用判罚的争议,他指出法司专门管理刑法诉讼的职能几乎被取代,司法乱象丛生。
C.刘济正直敢言,不畏权贵。皇后的父亲陈万言纵容奴仆何玺杀人,刘济坚持认为法理重在公平,绝不能释放陈万言和何玺。
D.刘济参与仪礼之争,救助同僚, “大礼”争议兴起,他上书救助邹守益等人未成;后来又在左顺门伏跪痛哭,触怒了皇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最等视之,奚啻天渊,而罪顾一律,何以示天下?
(2)言论侃侃,多与权幸相枝柱,直声甚震,帝滋不能堪。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韩邦奇,字汝节,朝邑人。父绍宗,福建副使。邦奇登正德三年进士,吏部主事,进员外郎。六年冬,京师地震,上陈时政阙失。忤旨,不报。会给事中孙祯等劾臣僚不职者,并及邦奇。吏部已议留,帝竟以前疏故,黜为平阳通判。迁浙江佥事,辖杭、严二府。宸濠令内竖假饭僧,聚千人于杭州天竺寺,邦奇立散遣之。其仪宾托进贡假道衢州,邦奇诘之曰:“入贡当沿江下,奚自假道?归语王,韩佥事不可诳也。”时中官在浙者凡四人,王堂为镇守,晁进督织造,崔珏主市舶,张玉管营造。爪牙四出,民不聊生。邦奇疏请禁止,又数裁抑堂。
邦奇闵中官采富阳茶鱼为民害,作歌哀之。堂遂奏邦奇沮格上供,作歌怨谤。帝怒,逮至京,下诏狱。廷臣论救,皆不听,斥为民。起山东副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入佐院事,进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至山西,为政严肃,有司供具悉不纳,间日出俸米易肉一斤。居四年,引疾归。中外交荐,以故官起督河道。迁刑部右侍郎,改吏部。拜南京右都御史,进兵部尚书,参赞机务。致仕归。三十四年,陕西地大震,邦奇陨焉。赠太子少保,谥恭简。邦奇尝庐居,病岁余不能起。邦靖药必分尝,食饮皆手进。后邦靖病亟,邦奇日夜持弟泣,不解衣者三月。及殁,衰绖蔬食,终丧弗懈。乡人为立孝弟碑。
(选自《明史·韩邦奇传》,有删改)
注①正德二年,宁王朱宸濠贿赂宦官,密谋起兵。②内竖:指宦官。③仪宾:明代对宗室亲王、郡王之婿、孙女婿、曾孙女婿、玄孙女婿的统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
B.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
C.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
D.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有任命官职的意思,例如“除臣洗马”;“除”在文言文中与“迁”“拜” “授”等意思相同。
B.“疏”是古代臣下向皇帝条陈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也称“奏疏”或“奏议”。
C.“刑部”为六部之一,是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其主官称为刑部尚书。
D.“庐居”也称“庐墓”,指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在其墓旁搭盖小屋居住服丧的行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邦奇为人耿直,敢于直言进谏。京师发生地震之后,邦奇上书指出了当时政治上的弊端,违背了皇帝的心意,没有得到回复,后来还因此遭到贬黜。
B.韩邦奇恪尽职守,遇事明察秋毫。他任浙江佥事时,识破了宁王朱宸濠的奸计,遣散了聚集在杭州天竺寺的假和尚,严词拒绝了朱宸濠仪宾假托进贡借道衢州的请求。
C.韩邦奇为民请命,同情关心百姓。王堂等四名宦官的爪牙四处搜刮,弄得民不聊生,韩邦奇上书请求对他们加以禁止,并作诗表达对宦官为害百姓的忧虑。
D.韩邦奇以孝悌为重,兄弟感情深厚。他因病不能起床时,得弟弟周到照顾;后弟弟病重,他衣不解带地照顾了三个月,弟弟死后,他穿丧服,吃素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给事中孙祯等劾臣僚不职者,并及邦奇。
(2)起山东副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