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小题1】下列各句对“族”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庖月更刀 族:众、一般
B.虽然,每至于 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C.士大夫之 族:家族
D.秦者秦也 族:族灭
【小题2】下列四个成语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刃有余 游:游进、运转
B.批郤导 窾:空、空处
C.刀而藏 善:通“缮”,拭擦
D.经肯綮 技:技艺
【小题3】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1)吾见其难 (2)天之亡我,我何渡
B.(1)无厚入有间 (2)故汉追及之
C.(1)今臣刀十九年矣  (2)非战罪也
D.(1)而刀刃若新发硎  (2)然今卒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01 02:18: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逍遥游

庄子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千里,未有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鱼焉,其广千里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
B.云气,负青天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游。
C.比一乡,德合一君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休。
D.若夫天地之正   聊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奚以知其然   报养刘之日短
B.汤问棘也是已 感吾生行休
C.有鸟,其名为鹏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
D.彼其世,未数数然也   州司临门,急星火。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形象地描绘了鲲鹏的神奇变化,以及大鹏展翅南飞的雄奇壮观,描写了小鸟对大鹏的讥笑,从而以鲜明的“小大之辩”来说明了“小知”不及“大知”。
B.庄子认为有些人智慧能胜任一个官职,行动能庇护一乡之众,道德能符合一个国君的要求,而才能得到全国的信任,也只不过像仅仅能腾跃几丈的小麻雀罢了。
C.庄子认为蝉、小鸟和在一乡一国有作为的人,并没有达到“逍遥游”,只有能在九万里高空飞翔的大鹏和能驾风远行的列御寇才算得上真正的“逍遥游”。
D.庄子追求的“逍遥游”的境界,是几乎不可能达到的,但是他以寓言作比喻,寓哲理于离奇的想像和形象化的描写之中,代表着庄子非凡的文学成就。
【小题4】请把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⑵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⑶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故夫知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二)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将至。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兴怀。况修短随化,终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一官 效:效力
B.未数数然也 数数然:急迫用世、谋求名利的样子
C.终于尽 期:期望
D.不能之于怀   喻:明白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举世而誉之不加劝 御风
B.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覆杯水坳堂之上
C.后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不知老将至
D.犹不能不以兴怀 及其所既倦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认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就像那蜩、学鸠一样,而宋荣子和列子就像那乘大风南飞的鹏鸟一样。
B.庄子认为宋荣子仍有不曾树立的东西,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游,但是列子乘风而行,才是达到了真正的逍遥游。
C.“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从这两句可以看出,作者认为生死不能等量齐观,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
D.“列叙时人,录其所述”交代了写作的经过,“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交代了写作的意义。
【小题4】翻译划线句。
(1)彼且恶乎待哉!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同类题4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小题1】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中《经首》之会 中:合乎
B.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导:引导
C.族庖月更刀,折也  族:众
D.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庖丁文惠君解牛   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B.而刀刃若新发硎   蜀道之难,难上青天
C.提刀立  善刀藏之
D.臣神遇而不以目视 常身翼蔽沛公
【小题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加线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良庖更刀,割也
A.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
B.先破秦入咸阳者
C.足之所
D.纵江东父兄怜而
【小题4】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视为止,行为
B.虽然,每至于族
C.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D.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小题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A.臣之所好者道也
B.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C.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小题6】翻译
(1)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2)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3)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序技赠写真李山人

(明)吴承恩

通州李子北游于淮阴,馆于蒋氏。李子素善貌人,其留于淮也,缙绅国人咸求之貌。其貌人也,十尝得十。或者问曰:“子之于技也,习矣乎?子而貌人,十尝得十,何也?”

李子嘻曰:“余非技人也,而于技;余非习于技也,而与技偶。

始余挟策读书,出游于都邑,鲜然与人群,见夫老少者异状,肥瘠者异质,黔皙者异色,长短者异形,妍丑者异姿。余嗒然而神怡,舂然而心融,少焉,触然而惊中。是故余志其形体,余志其耳目口鼻,余志其须眉,余志其颔颐,余志其权,余志其辅。既而和墨配色,濡笔焉而加之素,恍然若觌斯人焉。故余貌之人也,十而失五六者鲜矣。久之,余益与人习也,于是舍其格,遗其形,求之于俯仰,求之于瞻眺,求之于笑貌,求之于态,求之于情,吾心或若戚然其有谋,犂然其有酬,于是和墨配色,濡笔焉而加之素,若与斯人笑语謦欬焉。故余之貌人也,十而失三四者鲜矣。今余貌人多矣,余不能为心矣,余忘余技矣。有求余貌者,余不知其貌若是耶?态若是耶?但余隐几而坐,忽焉若见斯人于素,又忽焉若见斯人矜色而待余,又忽焉若见紫气于斯人眉宇之间,于是余急起而图之,又不知孰使余起耶?孰使余图之耶?孰使余不肖耶?故余之貌人也,不知十而得一耶?十而失其九耶?十而得十耶?十而不失其一耶?——余又安知技!”

于是淮南吴生闻之叹曰:“善哉!技可以语学矣!彼君子始而张弓,既而云行水止,而天游焉天下乎,畴靳之哉?熙熙神应之矣——是谓凝化。”

注①辅:颊骨。②觌(dí):见。③犂(lí):明确。④謦欬(qǐng kài):言笑。⑤畴靳:意指“收放”。

(乙)庖丁解牛

(战国)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善哉 !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能突出李子画技高超的一项是(   )
A.李子素善貌人
B.缙绅国人咸求之貌
C.余非技人也,而于技
D.出游于都邑,鲜然与人群
【小题2】请根据《序技赠写真李山人》《庖丁解牛》的文意,概述“李子貌人”“庖丁解牛”经历的三个阶段,完成填空。

【小题3】上面两篇文言文画线语句中的“嘻”字,分别流露出李山人与文惠君怎样的情感?请简要作答。
【小题4】李子貌人、庖丁解牛,都经历了由技而道的过程。你从中得到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