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之涧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③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使人阴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病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置酒,枭故塞王欣头栎阳市。留四日,复如军,军广武。关中兵益出。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广武:城名,故址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广武山上。山上有东西广武二城,中隔广武涧。②卿子冠军: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宋义。③新安:故址在今河南渑池县东。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
B.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
C.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
D.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B.弑,本意是指古代统治阶级称子杀父、臣杀君。
C.关中,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今陕西一带。
D.本纪,帝王传记的专用名词,始于《史记》,其中有十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与项羽共同接受怀王的约定,先入定关中者在关中称王,但项羽背负了盟约。
B.汉王历数项羽暴掠、弑主、杀降王、坑秦卒等罪行,以便使刑余罪人能击杀项羽。
C.汉王被弩箭射中了胸部,却摸着脚谎称只是脚趾受伤,其主要意图在于稳定军心。
D.汉王虽然受了重伤,但痊愈之后在彭越、韩信的配合下,迫使项羽主动立约休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
(2)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08 08:56: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①,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不止,大破李信军,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①荆:即指楚。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B.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C.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D.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小题2】下列对有关的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我国古代史书还有编年体、国别体、纪事本末体等体例。本文和课文《鸿门宴》都是《史记》中有名的篇章。
B.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国别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它们被称为“春秋三传”。
D.春秋时期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秦伯、郑伯皆是用爵位称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想攻打楚国,李信要求调用军队的人数比王翦要求的少,秦王就认为毫无战功的李信勇敢,而屡立战功的王翦年老胆怯,于是派李信出征。
B.王翦不被信任重用,于是称病回老家养老,后来李信兵败,秦王亲自去请王翦统率军队,王翦推辞不过最终复出,要求带六十万大军出征。
C.王翦把六十万大军都带去攻打楚国,出征前后多次向秦王请赐良田美宅。因为他知道秦王残暴又多疑,这样做是为了消除秦王对他的怀疑。
D.王翦带兵抵达战场后,不理会楚军的屡次挑战,坚守不出,让士兵充分休整,最终趁楚军撤退时击败了他们,接着乘胜追击,最终灭了楚国。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2)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樊哙传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丛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且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骏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邮滕灌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B.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C.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D.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是中国古代帝王的庙号,如刘邦被称为汉高祖、李渊被称为唐高祖。
B.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又一人在右,称车右或骖乘。由武士充任,负责警卫。
C.禁中,表示禁令所及范围之内,指帝王所居宫内,也作“禁内”。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有此称。
D.“陛下”,陛,原指帝王的宫殿。“陛下”后来变成了尊称帝王的称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出身低微,以杀狗为生,当初和高祖在丰县起兵,高祖为沛公,樊哙为舍人,跟从沛公攻打沛县、胡陵、方与。
B.樊哙有勇有谋。鸿门宴上,项庄舞剑,威胁沛公安全时,樊哙毅然闯入军帐,面对项羽慷慨陈词,明为责备项羽,实则为沛公开解。
C.樊哙生性豪爽。在项羽帐中,大口喝酒,生食猪腿,不仅没有被项羽治罪,反而赢得了项羽的称赞。
D.樊哙胆识不凡,衷心为君。高祖一度病重,不肯见人,樊哙率众闯入,以赵高作乱之事警示高祖。高祖一笑而起。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泻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襁至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疆至于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选自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注释: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的官,②泻卤:盐碱地。③襁至:络绎而来。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此四者,民所衣食之也(________)
②于是太公其女功(________)
③九合诸侯,一天下(________)
④尚有贫(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两项是(   )(   )
A.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
B.则人物归之,襁至而辐凑
C.是以齐富彊至于威、宣也
D.此非空言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农不出乏其食  徐而察之,山下皆石穴罅
B.此四,民所衣食之原也   四方之士来,必庙礼之
C.人富而仁义附  积土成山,风雨兴
D.失势则客无所之  行李往来,共其乏困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2)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决而往朝焉。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农工商虞四者都不可偏废,它们是百姓衣食的源泉,大小和富裕成正比。
B.姜太公继承管仲的事业,使中衰的齐国得以振兴,一直延续到威、宣王之时。
C.经济状况与道德修养密切相关,君子富有就行仁德,小人富有就做力及之事。
D.不论是天子、诸侯、大夫、百姓,本性都是害怕贫穷的,所以会趋利而行。
【小题6】《论语》记载有“子罕言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之类的话;《孟子·梁惠王》中也记载了孟子对梁惠王要谈仁义,不要言利的劝谏。而在司马迁笔下,“利”是大家值得追寻的目标。对此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批评司马迁道:“其是非颇谬于圣人……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对此,你有何见解?

同类题4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武对曰:“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丹曰:“然则何由?”
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之。荆轲遂见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后许诺。
于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
【小题1】(小题1)下列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  目:瞪眼看
B.虽游于酒人乎 游:交往
C.太子受而舍之 舍:使……住下来
D.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 善:与……交好
【小题2】(小题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
B.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
C.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
D.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晋”:战国时赵、韩、魏三国的合称。赵氏、韩氏、魏氏原为晋国大夫,战国初,分晋各立为国,故称。后“三晋”或“晋”又为山西省别称。
B.文开头写荆轲遭盖聂和鲁勾践的怒目、怒叱,都不计较,这和《史记》中叙述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一样,意在表现他们“含羞忍耻丈夫事,一朝之愤非良图”的励志精神。
C.选文两次提到荆轲好读书,意在突出荆轲不是刺客,而是腹中有经纶,心中有抱负的读书人!只是现实不如意,饱读诗书却无法施展抱负从而选择刺客这条路。
D.文中太子丹笔墨与荆轲不相上下,两人相得益彰。太子丹是一个礼贤士人,虚心请教,急人所难,待人真诚,善于以情动人。对田光的死及劝说荆轲采用行刺之法时展现在读者面前一个有血有肉太子形象。
【小题4】(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袁盎常引大体慷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②,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有删改)
(注)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上林:秦汉时皇家苑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绛侯的“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B.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称士死叫“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
C.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左担任警卫的人。古时乘车,尊者在右,御者在中,另有一人在左陪乘。《鸿门宴》中樊哙给沛公担任参乘。
D.坐姿有多种:“常同席坐”这个“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不相同的,而“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任他为中郎。
B.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公私兼顾。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盎对他很头痛。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文帝只是笑一笑,让赵同下车。
C.孝文帝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袁盎拉慎夫人入座,使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D.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指出周勃的过错,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对他有怨气,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2)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