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泻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襁至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疆至于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选自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注释: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的官,②泻卤:盐碱地。③襁至:络绎而来。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此四者,民所衣食之也(________)
②于是太公其女功(________)
③九合诸侯,一天下(________)
④尚有贫(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两项是(   )(   )
A.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
B.则人物归之,襁至而辐凑
C.是以齐富彊至于威、宣也
D.此非空言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农不出乏其食  徐而察之,山下皆石穴罅
B.此四,民所衣食之原也   四方之士来,必庙礼之
C.人富而仁义附  积土成山,风雨兴
D.失势则客无所之  行李往来,共其乏困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2)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决而往朝焉。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农工商虞四者都不可偏废,它们是百姓衣食的源泉,大小和富裕成正比。
B.姜太公继承管仲的事业,使中衰的齐国得以振兴,一直延续到威、宣王之时。
C.经济状况与道德修养密切相关,君子富有就行仁德,小人富有就做力及之事。
D.不论是天子、诸侯、大夫、百姓,本性都是害怕贫穷的,所以会趋利而行。
【小题6】《论语》记载有“子罕言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之类的话;《孟子·梁惠王》中也记载了孟子对梁惠王要谈仁义,不要言利的劝谏。而在司马迁笔下,“利”是大家值得追寻的目标。对此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批评司马迁道:“其是非颇谬于圣人……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对此,你有何见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3 03:29: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徒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①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②,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③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手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曩者:从前,衫。②争道:争夺博局上的格道。③嘿:同“默”。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 目:瞪视
B.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  称:合适
C.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去:前往
D.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过:拜访
【小题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传记一开始先用几段文字交代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他的称呼。
B.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对他怒目而视;与鲁勾践玩博戏,鲁勾践发怒呵斥,都反衬了他的隐忍。
C.荆轲与屠狗者、高渐离的交往,特别是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
D.燕国隐士田光知道荆轲不是一个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荆轲时,田光就推荐了他。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3)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公予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王釐异母弟也。昭王,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馀年。魏安釐王二十年,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教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见候赢,侯生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公子遂将晋鄙军,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郫,存赵。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公子亦自知也。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诸侯闻公子将,各遭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秦王患之,数使反间,伪贺公子得立为王未也。魏王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B.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C.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D.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鄭/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先秦指称诸侯的儿子或女儿,后来通称贵族子弟,也用来尊称别人儿子。
B.薨,意义不固定,周代指称天子之死,唐以后二品以上官员之死也称作“薨”。
C.虎符背有铭文,铜质虎形,左右两半,朝廷存右,统帅持左,用于调动军队。
D.河外,与河内相对,以秦、晋、赵、魏等国家地理位置不同,故意义也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公子急公好义,欲救赵难。秦侵犯赵;平原君夫人向魏求救,魏王害怕秦国,名义上派兵救赵,实则观望。魏公子多次请求,魏王不从。
B.魏公子问计门客,窃符救赵。得侯赢献计,魏公子求助于魏王爱妃如姬,如姬感念公子报父仇之恩,从魏王卧室偷出兵符,送给魏公子。
C.魏公子心忧故国,却秦存魏。秦常出兵攻击魏;魏王焦虑,于是请公子回国,魏公子得到诸侯支授,领五国军队在河外击秦,败走秦军。
D.魏公子威震天下,被泰陷害。秦王害怕魏强大,假装恭贺公子做了魏王,魏王中计,忌惮公子的才能和威望,免去公子兵权,代之以他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2)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既出,沛公留车骑,独骑一马,与樊哙等四人步从,从间道山下归走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注】①绝:临终诀别。②素:平素,这里指平素的为人。③附骥之尾:指跟随刘邦打天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B.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C.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D.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指汉高祖刘邦,起兵于沛,故称“沛公”。公,对人物的敬辞,尊称男子。公,有时也指封建制度五等爵位中的最高爵位,这五等爵位依次是“公、侯、伯、子、男”。
B.舍人始于先秦,战国及汉初指王公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指官名。
C.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六匹马拉的车。
D.禁中,古时指帝王居住的皇宫之内,也说“禁内”“宫禁”。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课本《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了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辞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的生动传神。
C.在最后的议论中,司马迁对原为普通平民的樊哙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异与赞美。
D.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同类题4

阅读下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qūqiè)》,以诋訿(dǐzǐ诋毁、诽谤)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铺写文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比喻议论恣肆)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庄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大庙,帝王的祖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tún小猪),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抵率寓言也   率:类似
B.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本:本来
C.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 恣:放纵
D.无为有国者所羁 羁:束缚、约束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作使动的一项是
A.以诋訿孔子之徒,以老子之术
B.故自王公大人不能
C.养食之数岁,以文绣,以入大庙
D.终生不仕,以吾志焉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畏累虚》、《亢桑子》之,皆空语无事实   然善书离辞
B.周尝蒙漆园吏   无有国者所羁
C.东面而视,不水端 子独不郊祭之牺牛乎
D.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 终身不仕,以吾志焉
【小题4】选出与“庄子者,蒙人也”结构相同的一句
A.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B.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C.衣以文绣,以入大庙D.无为有国者所羁
【小题5】翻译下面句子。
①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②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徒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①,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②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 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争道:争夺博局上的格道。②嘿:同“默”。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     目:瞪视
B.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 称:合适
C.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去:前往
D.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过:拜访
【小题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传记一开始先用几段文字交代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他的称呼。
B.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对他怒目而视;与鲁勾践玩博戏,鲁勾践发怒呵斥,都反衬了他的隐忍。
C.荆轲与屠狗者、高渐离的交往,特别是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
D.燕国隐士田光知道荆轲不是一个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荆轲时,田光就推荐了他。
【小题3】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它成于唐,盛于宋。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D.《沁园春·长沙》是***用古体诗词的形式写的一首现代诗歌,词中“看”这一动作,其对象包括:万山、层林、漫江、百舸——这是远眺和近观,长天的鹰、水底的鱼——这是仰视和俯瞰,“红遍”“尽染”“碧透”则是展示物象的广度、深度、透明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
②丹所报, 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