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古①(其八)

陶渊明

少时壮且厉 ,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②。

饥食首阳③薇,渴饮易水④流。

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

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⑤。

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

[注]①拟古,摹拟古诗之意。此诗作于宋武帝刘裕代晋之后,诗人五十六岁时。②张掖,地名,在今甘肃。幽州,地名,在今北京。③伯夷、叔齐在商亡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④荆轲为燕丹复仇去刺杀秦王,燕丹在易水为其送别。⑤伯牙,俞伯牙。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庄子经常和施惠切磋学问。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时壮且厉”两句表明接近暮年的诗人仍然“壮心不已”,追忆壮志满怀的青春岁月。
B.“谁言行游近”两句写诗人游到了异族统治的地方,间接表达对自己仕途不顺的不满。
C.“饥食首阳薇”一句引用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典故,表现诗人安贫守节的高尚品格。
D.本诗风格鲜明,读起来一气呵成,非常朴素,看不到刻意追求新奇的痕迹,十分自然。
【小题2】诗的后六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3-08 08:56: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注:无怀氏、葛天氏:均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小题1】下列各句加粗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地方、处所)
B.不戚戚于贫贱(哭泣)
C.常著文章自娱(写作、著述)
D.衔觞赋诗(酒杯)
【小题2】对下面两组句子加粗词意思、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为号焉  此自终
不能常    忘怀
A.两个“以”相同,两个“得”不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得”相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得”也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得”也不同
【小题3】对下面两个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曾不吝情去留  ②不求甚解
A.①从不装模作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②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
B.①竟然不惜离开或留下  ②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
C.①从不装模作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②不强求更深一层的理解
D.①竟然不惜离开或留下  ②不强求更深一层的理解
【小题4】对“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他的话很像这一类人所说的吧
B.他的话说的好像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人吧
C.他说(五柳先生)就像是这样一类人吧
D.他谈到(五柳先生)这类人,好像说过这样一句话吧
【小题5】下面对文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从开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到“因以为号焉”一段话中可看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平常人。
B.“赞”是附在正文之后,用来评论史事或认识的文字,最早的“史论”即指此而言。
C.文中“箪瓢屡空”语出自《论语》“回也,其庶乎,屡空”,后人因而用“屡空”代指安贫乐道。
D.文末“无怀氏”“葛天氏”句,表明了作者希望生活在上古那种生活安乐、恬淡自足、风气淳朴的理想社会中。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陶渊明

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间,乡里称之。冲默有远量,弱冠,俦类咸敬之。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常叹君温雅平旷,自以为不及。逊从弟立,亦有才志,与君同时齐誉,每推服焉。由是名州里,声流京邑。

太尉颍川庾亮,以帝舅民望,受分陕之重,镇武昌,并领江州。辟君部庐陵从事。下郡还,亮引见,问风俗得失。对曰:“嘉不知,还传当问从吏。”亮以尘尾掩口而笑。诸从事既去,唤弟翼语之曰:“孟嘉故是盛德人也。”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旬有余日,更版为劝学从事。时亮修学校,高选儒官,以君望实,故应尚德之举。

举秀才,又为安西将军庾翼府功曹,再为江州别驾、巴丘令、征西大将军谯国桓温参军。君色和而正,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参佐毕集,四弟二甥咸在坐。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廷尉太原孙盛为咨议参军,时在坐,温命纸笔,令嘲之。文成温,温以著坐处。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孝宗穆皇帝闻其名,赐见东堂,君辞以脚疾,不任拜起,诏使人扶入。

君在朝然,仗正顺而已。门无杂宾,尝会神情独得,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顾景酣宴,造夕乃归。后以疾终于家,年五十一。

赞曰:孔子称:“进德修业,以及时也。”君清蹈衡门,则令闻孔昭;振缨公朝,则德音允集。道悠运促,不终远业,惜哉!仁者必寿,岂斯言之谬乎!

(选自《陶渊明集》,有删节)

(注) ①冲默:淡泊恬静。②远量:大量。③不任拜起:不能担任拜见的礼节。④清蹈衡门:指隐居在家之时。⑤令闻孔昭:美好的名声很显著(即美名远扬)。⑥振缨公朝:指出仕为官。⑦德音:道德声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是名州里 冠:位居第一
B.时亮修学校 崇:重视
C.君在朝然   隤:安顺
D.文成温,温以著坐处 示:告诉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
B.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
C.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
D.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嘉虽然少年丧父,但是对母亲非常孝顺,对兄弟友爱,得到了乡里人的称赞;他恬淡且有气量令同辈人敬重。
B.孟嘉与同郡的郭逊及其堂弟郭立在当时的名声相当,但二人对孟嘉十分推重与佩服,都认为自己的才德不如孟嘉。
C.孟嘉曾任江州别驾、巴丘县令、征西大将军谯国人桓温的参军。孟嘉被桓温看重,是因为他为人和气而且正派。
D.孟嘉无论在朝做官还是隐居在家,道德声誉都很高;但由于早逝,因而没能成就一番大业,让人感到十分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