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贡师泰,字泰甫,泰定四年,释褐出身,授从仕郎、太和州判官。丁外艰,改徽州路歙县丞。大臣有以其名闻者,擢应奉翰林文字。丁内艰,服阕,除绍兴路总管府推官,郡有疑狱,悉为详谳而剖决之。山阴白洋港有大船飘近岸,史甲二十人,适取卤海滨,见其无主,因取其篙橹,而船中有二死人。有徐乙者,怪其无物而有死人,称为史等所劫。史佣作富民高丙家,事遂连高。史既诬服,高亦就逮。师泰密询之,则里中沈丁载物抵杭而回,渔者张网海中,因盗网中鱼,为渔者所杀,史实未尝杀人夺物,高亦弗知情,其冤皆白。其于冤狱详谳之明多类此,以故郡民自以不冤,治行为诸郡第一。历翰林待制、国子司业,擢礼部郎中,再迁吏部,拜监察御史。至正十四年,除吏部侍郎。时江淮兵起,京师食不足,师泰奉命和籴于浙右,得粮百万石,以给京师。迁兵部侍郎。朝廷以京师至上都,驿户凋弊,命师泰巡视整饬之。至则历究其病原,验其富贫,而均其徭役,数十郡之民,赖以稍苏。豪贵以其不利于己,深嫉之,然莫能有所中伤也。会朝廷欲仍和籴浙西,因除师泰都水庸田使。十五年,庸田司罢,擢江西廉访副使,未行,迁福建廉访使。居亡何,除礼部尚书。时平江缺守,师泰又以选为平江路总管。其年冬,甫视事,张士诚自高邮率众渡江,直抵城下,攻围甚急。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士诚既纳降,江浙行省丞相以便宜授师泰两浙都转运盐使。至则剔其积蠹,通其利源,大课以集,国用资之。丞相复承制除师泰江浙行省参知政事。二十年,除户部尚书。二十二年,召为秘书卿,行至杭之海宁,得疾而卒。尤喜接引后进,士之贤,不问识不识,即加推毂,以故士翕然咸归之。 
(节选自《元史·贡师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B.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C.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D.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阕,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服除”“免丧”“释服”也可表示此意。
B.丁外艰,也称为“丁母忧”,古代丧制名,指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
C.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D.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御史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泰明察秋毫,注重调查研究。在绍兴任职时,高姓富商雇佣史姓伙计等二十人出海取盐,伙计被人诬告,无辜服罪,师泰秘密查访,使冤情昭雪。
B.师泰兴利除弊,取得显著效果。张士诚归降之后,师泰任两浙都转运盐使,他到任后立即清除积弊,开通谋利的,以大量的赋税支撑了国家财政。
C.师泰治政有方,一心为民着想。他任吏部侍郎时,从浙右征购粮食供给京师,驿站人户贫困,他验实人户贫富,平均他们的徭役,百姓生活开始好转。
D.师泰爱惜人才,深受士人爱戴。贡师泰喜欢举荐后辈,不论是他熟识还是不熟识的人,只要贤能,他就积极推荐,因此,士人们一致都归向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于冤狱详谳之明多类此,以故郡民自以不冤,治行为诸郡第一。
(2)豪贵以其不利于己,深嫉之,然莫能有所中伤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09 06:32: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谢翱传(明)宋濂
①谢翱,字皋羽,福之长溪人,后徙建之浦城。父钥,至孝,居母丧,哀毁庐墓,终身不仕。通《春秋》,著《春秋衍义》、《左氏辨证》传于时。翱世其学,试进士不中,落魄漳、泉二州,倜傥有大节。丞相文天祥开府延平长揖军门,署咨事参军,声动梁、楚间,已复别去。
②及宋亡,天祥被执以死,翱悲不能禁,只影行浙水东,逢山川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处及其时、号相类,则徘徊顾盼,失声哭。严有子陵台,孤绝千丈,时天凉风急,翱挟酒以登,设天祥主荒亭隅,再拜跪伏,酹毕,而恸者三,复再拜,起,悲思不可遏,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歌阙,竹石俱碎,闻者为伤之,然其志汗漫超越,浩不可御,视世间事无足当其意者。独嗜佳山水,雁山天姥、金华洞天……,搜奇秘,所至即造游录,持以夸人,若载七宝归者。……其诗直逆盛唐而上不作近代语卓卓有风人之余。文尤崭拔峭劲,雷电恍惚,出入风雨中,当其执笔时,瞑目遐思,身与天地俱忘。每语人曰:“用志不分,鬼神将通之。”其苦索多类此。婺睦人士,翕然从其学。
③赞曰:翱一布衣尔,未尝有爵位于朝,徒以被天祥之,麻衣绳屦,章皇山泽间,若无所容其身,使其都重禄,受社稷民人之寄,其能死守封疆决矣。翱不天祥,肯背国哉?翱盖天下之士也。
(节选自《宋濂散文选集》有删节)
(注)①长揖:投拜。②号:名称。③七宝:用多种宝物装饰的器物。也指珠宝、白象宝等七种宝物。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丞相文天祥开府延平(_______) (2)徒以被天祥之(_________)
【小题2】下列两小题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选项是:
而恸者三(    )
A.号召
B.哭喊
C.呼啸
D.号令
【小题3】下列两小题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选项是:
翱不天祥(   )
A.依仗
B.辜负
C.违逆
D.担负
【小题4】第②段画波浪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诗直逆\盛唐而上不作近代语卓卓\有风人之余。
B.其诗直逆盛唐而上\不作近代语\卓卓有风人之余。
C.其诗直逆\盛唐而上不作近代\语卓卓有风人之余。
D.其诗直逆盛唐\而上不作近代语卓卓\有风人之余。
【小题5】把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当其执笔时,瞑目遐思,身与天地俱忘。每语人曰:“用志不分,鬼神将通之。”
【小题6】第②段写“祭拜天祥”和“嗜游山水”反映了谢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特点。
【小题7】分析第③段议论的作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一)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二)

吕思诚,字仲实,平定州人。擢泰定元年进士第,授同知辽州事,未赴。丁内艰。改景州蓚县尹。差民户为三等,均其徭役;每岁春行田,畜勤敏者,赏以农器,人争趋事,地无遗力。民石安儿等,流离积年,至是,闻风复业。印识文簿,畀社长藏之,季月报县,不孝弟、不事生业者,悉书之,罚其输作。他日买羊,刘智社民李,持酒来见,诉其弟匿羊,思诚叱之退。王青兄弟四人,友爱弥笃,思诚至其家,取酒劝酬,欢同骨肉。李之兄弟相谓曰:“我等终不敢见尹矣。”各具酒食相切责,悔前过,析居三十年,复还同爨

擢翰林国史院检阅官,俄升编修。文宗在奎章阁,有旨取国史阅之,左右舁匮以往,院长贰无敢言。思诚在末僚,独跪阁下争曰:“国史纪当代人君善恶,自古天子无观阅之者。”事遂。寻擢国子监丞,升司业,拜监察御史。与斡玉伦徒等劾中书平章政事彻里帖木儿变乱朝政,章上,留中不下,思诚纳印绶殿前,遂出佥广西廉访司事。巡行郡县,土官有于元帅者,恃势鱼肉人,恐事觉,阴遣其子迓思诚于道。思诚缚之,悉发其阴私,痛惩其罪,一道震肃。移浙西。达识帖睦迩时为南台御史大夫,与江浙省臣有隙,嗾思诚劾之,思诚曰:“吾为天子耳目,不为台臣鹰犬也。”不听。已而闻行省平章左吉贪墨,浙民多怨之,思诚奏疏其罪,流之海南。思诚刚直,人多嫉之。御史大夫纳麟,诬参政孔思立受赇事,或欲连中思诚,纳麟曰:“吕左丞素有廉声,难以及之。”遂止。后任光禄大夫、大司农。俄得疾,以至正十七年三月十七日卒,年六十有五。

思诚气宇凝定素以劲拔闻不为势利所屈尝病古注疏太繁魏了翁删之太简将约其中以成书不果有文集若干卷、《两汉通纪》若干卷。谥忠肃。

(选自《元史•吕思诚传》,有删改)

注:①畀:bì,给与。②爨:cuàn,烧火做饭。③舁:yú,抬。④迓:yà,迎接。⑤嗾:sǒu,教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无岁   罪:归咎
B.畜勤敏者 树:树木
C.事遂     寝:停止
D.思诚刚直 素:向来
【小题2】下列对选文(二)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思诚气宇凝定/素以劲拔/闻不为势利所屈/尝病古注疏太繁/魏了翁删之太简/将约其中/以成书不果/
B.思诚气宇凝定/素以劲拔闻/不为势利所屈/尝病古注疏太繁/魏了翁删之太简/将约其中/以成书不果/
C.思诚气宇凝定/素以劲拔闻/不为势利所屈/尝病古注疏太繁/魏了翁删之太简/将约其中以成书/不果/
D.思诚气宇凝定/素以劲拔/闻不为势利所屈/尝病古注疏太繁/魏了翁删之太简/将约其中以成书/不果/
【小题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不仅主张养民,还主张教民,通过层层铺叙,将美好的前景渲染得有声有色,最后批评统治者的虐政,从反面证明自己主张的正确。
B.吕思诚对民户按等级摊派徭役,奖励农桑,激发农民的生产热情,使流离外出者也闻风还乡,开荒种地,并倡导兄弟友爱。
C.文宗要取阅国史,长官们不敢违旨,只有思诚敢于直言谏止。彻里帖木儿扰乱朝政,皇帝偏袒他,思诚立即交印辞职。
D.吕思诚曾告发左吉祸害百姓,使左吉被革职流放海南。御史大夫纳麟,诬告参政孔思立受贿,并想借机中伤思诚,但因思诚廉洁之名,终不成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不孝弟、不事生业者,悉书之,罚其输作。
(3)土官有于元帅者,恃势鱼肉人,恐事觉,阴遣其子迓思诚于道。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胡沂,字周伯,绍兴余姚人。父宗仅,号醇儒,能守所学,不逐时好。沂颖异,六岁诵《五经》皆毕,不忘一字。绍兴五年进士甲科,陆沉州县几三十载,至二十八年,始入为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吏部员外郎。转右司,以忧去,终丧还朝。孝宗受禅,除国子司业、邓王府直讲,寻擢殿中侍御史。有旨侍从、台谏条具方今时务,沂言:“守御之利,莫若令沿边屯田。前岁淮民逃移,未复旧业,中原归附,未知所处。俾之就耕,可赡给,省饷馈。东作方兴,且虑敌人乘时惊扰,宜聚兵险隘防守。”诏行其言。御史中丞辛次膺论殿帅成闵黩货不恤士卒之罪诏罢殿前司职事与祠沂再言其二十罪遂落太尉婆婺州居住。时龙大渊、曾觌以藩郁旧恩除知阁门事,张震、刘洪、周必大相继缴回词命。沂论其市权招士,请屏远之,未听,而谏官刘度坐抗论左迁。沂累章,益恳切,曰:“大渊、觌不屏去,安知无柳宗元、刘禹锡辈挠节以从之者。”好进者嫉其言,共排之,沂亦以言不行请去,遂以直显谟阁主管台州崇道观。乾道元年冬,召为宗正少卿兼皇子庆王府赞读,寻兼侍讲,进中书舍人、给事中。进对,论命令当谨之于造命之初。上曰:“三代盛时如此。卿职在缴驳,事有当然,勿谓拂君相不言。”上顾沂厚,有大用意,而沂资性恬退,无所依附,数请去。虞允文当国,希旨建策复中原,沂极论金无畔,而我诸将未见可任此事者,数梗其议。遂以龙图阁学士仍提举兴国宫。淳熙元年卒,年六十八。方疾革,整容素冠不少惰,盖其为学所得者如此。谥献肃。

(《宋史・胡沂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中丞辛次膺论/殿帅成闵黩货不恤/士卒之罪/诏罢殿前司/职事与祠/沂再言其二十罪/遂落/太尉婺州居住/
B.御史中丞辛次膺论/殿帅成闵黩货不恤士卒之罪/诏罢/殿前司职事与祠/沂再言/其二十罪/遂落太尉/婺州居住/
C.御史中丞辛次膺论殿帅成闵黩货不恤士卒之罪/诏罢殿前司职事/与祠/沂再言其二十罪/遂落太尉/婺州居住/
D.御史中丞辛次膺论殿帅成闵黩货不恤士卒之罪/诏罢殿前司/职事与祠/沂再言其二十罪/遂落/太尉婺州居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乡试者,称为进士。
B.受禅:本指上古推举部落首领的方式;后来也指在王朝更迭时,新皇帝接受旧皇帝主动让出的帝位。
C.国子司业:管理教育的学官,隋场帝大业三年于国子监始置,唐宋沿袭,清代末年废除。
D.屯田:中国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军屯与民屯之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沂聪颖卓异,少时即学有所成。他六岁时就已经学完《五经》,并且能够全文背诵,一字不忘;他还能坚守所学的儒道,不追逐时尚爱好。
B.胡沂深谋远虑,谏言能通观全局。他曾建议皇帝让难民回归田园,鼓励他们沿边防耕种;并聚集重兵在险要的地方防守,以防敌人骚扰。
C.胡沂刚正不阿,不畏权臣。他屡上奏章请求皇帝除去弄权的龙大渊等人,并因此招致忌恨;他还数次反对虞允文迎合皇帝的策略。
D.胡沂恬淡谦让,衣着端庄整肃。皇上很看重胡沂,想重用他,他却屡次请求离职;辞官后,病重期间,他也端庄地戴上冠帽,毫不怠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作方兴,且虑敌人乘时惊扰,宜聚兵险隘防守。
(2)上顾沂厚,有大用意,而沂资性恬退,无所依附,数请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祐少好学,家贫,母张氏尝剪发易书使读之,长遂博通经史。时诸王得自辟官属,穆王府署祐为其府尚书。王既分土于陕、洛,表祐为河南府总管。下车之日,首礼金季(末)名士李国维、薛玄,咨访治道,奏免征西军数百家诸税,又上便民二十余事,朝廷皆从之。

世祖即位,分陕、洛为河南西路。中统元年,除祐为总管。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改南京路治中。适东方大蝗,徐、邳尤甚,责捕至急。祐部民丁数万人至其地,谓左右曰:“捕蝗虑其伤稼也,今蝗虽盛,而谷已熟,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得。”或以事涉专擅,不可,祐曰:“救民获罪,亦所甘心。”即谕之使散去,两州之民皆赖焉。

三年,朝廷授卫辉路总管。卫当四方之冲,号为难治,祐申明法令,创立孔子庙,修比干墓,且请于朝著于祀典。及去官,民为立碑颂德。尝上书世祖,言树太平之本有三:一曰太子国本,建立宜早;二曰中书政本,责成宜专;三曰人材治本,选举宜审。事虽未能尽行,时论称之。

朝廷大举伐宋,遣祐签军,山东民多逃匿,闻祐来,皆曰:“陈按察来,必无私。”遂皆出,应期而办。十三年,授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吏多震慑失措,祐因谓曰:“何必若是!前为盗跖,今为颜子,吾以颜子待之;前为颜子,今为盗跖,吾以盗跖待之。”由是吏知修饬,不敢弄法。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十四年,迁浙东道宣慰使。时江南初附,军士俘虏温、台民男女数千口,祐悉夺还之。未几,行省榷民商酒税,祐请曰:“兵火之余,伤残之民,宜从宽恤。”不报。遣祐检覆台州民田。及还至新昌,值玉山乡盗,仓猝不及为备,遂遇害,年五十六。追封河南郡公,谥忠定。父老请留葬会稽,不得,乃立祠祀之。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五》,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B.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C.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D.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中的“尚书”是官职名。秦汉时期创立的中央政府官职有此称呼,隋唐时其主要职责在于分管六部即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吏部、工部。
B.孔子,战国初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列入“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C.“颜子”是指颜回,“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如孔子、颜子、先秦诸子等。
D.“忠定”是陈祐的谥号,“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危身奉上曰忠,安民大虑曰定”,所以文中的“忠定”是对陈祐的一种赞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祐虚心求教。担任河南府总管时,他到任的当天,首先就去拜访金朝末年的著名贤士李国维、薛玄,虚心向他们求教治理政事的方法。
B.陈祐为民着想。任南京路治中时,他从百姓的利益出发,冒着获罪的危险,违背上级命令;任浙东道宣慰使时,因百姓刚经历战乱,他反对征收酒税。
C.陈祐治政有方。卫辉路是一个难以治理的地方,陈祐到任后修建孔子庙、比干墓,从而稳定了社会秩序,因此百姓为他立碑颂德,并向朝廷请示列入名臣史籍。
D.陈祐除恶务尽。许、蔡一带的大盗聚众抢劫,抓捕时他逃到宋朝境内,后来宋朝灭亡,这个盗贼路过汴梁时,陈祐发现了他,当众将他击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
(2)三曰人材治本,选举宜审。事虽未能尽行,时论称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靳德进,其先潞州人,后徒大名。祖璇,业儒。父祥,师事陵川郝温,兼善星历。金末兵乱,与母相失,母悲泣而盲,祥访得之,舐其目,百日复明,人称其孝。国初,刘敏行省于燕,辟祥置幕下,佩以金符。时藩帅得擅生杀,无辜者多赖祥以免。赠集贤大学士,谥安靖。
德进为人材辨,幼读书,能通大义,父殁,益自刻励,尤精于星历之学。世祖命太保秉忠选太史官属,德进以选授天文、星历、卜筮三科管勾,凡交蚀躔次、六气侵诊,所言休咎辄应。时因天象以进规谏,多所裨益。累迁秘书监,掌司天事。从征叛王乃颜,揆度日时,率中机会。诸将欲剿绝其党,德进独陈天道好生,请缓师以待其降。俄奏言:“叛始由惑于妖言,遂谋不轨,宜括天下术士,设阴阳教官,使训学者。”帝从之,遂著为令。
成宗以皇孙抚军北边,帝遣使授皇太子宝,德进预在行,凡攻战取胜,皆豫克期日,无不验者。亦间言事得失,多所裨益。成宗即位,历陈世祖进贤纳谏、咨询治乱之原,帝嘉纳之。授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领司天台事,赐金带宴服。都城以获苫廪,或请以瓦易之,帝以问德进,对曰:“若是役骤兴,物必踊责,民力重困,臣愚未见其可。”议遂寝。敕中书自今凡集议政事,必使德进预焉。所建明多见于施行。寻以病丐闲。
仁宗时在东宫,特令中书加官以留之。会车驾自上京还,召见白海行宫,授资穗大夫、中书右丞,议通政院事。仁宗即位,命领太史院事,力辞不允。以疾卒于位。赠推诚赞治功臣、荣禄大夫、大司徒、柱国、魏国公,谥文穆。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九十•方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璇,业儒业:以……为业
B.所言休咎辄应咎:凶,不吉利
C.德进预在行预:预先
D.寻以病丐闲丐:请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省,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元代最高中央行政机关为中书省,在各地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中央政府派省官出使地方也称“行省”。
B.辟,官府征召。征辟制源自汉代,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张衡传》中“连辟公府,不就”的“辟”即是此意。
C.东官.因方位得名,一般指太子所居之官,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太子。《陈情表>中“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中“东官”就是指代太子。
D.谥,谥号,中国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前的德行,加给他们的带有褒奖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靳德进之父靳祥为官正直,他利用手中的生杀之权,保全了不少元罪百姓的性命e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叛始由惑于妖言,遂谋不轨,宜括天下术士,设阴阳教官,使训学者。
(2)对日:“若是役骤兴,物必踊贵,民力重困,臣愚未见其可。”议遂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