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张俭,宛平人,性端悫,不事外饰。统和十四年,举进士第一,调云州幕官。故事,车驾经行,长吏当有所献。圣宗猎云中,节度使进曰:“臣境无他产,惟幕僚张俭,一代之宝,愿以为献。”先是,上梦四人侍侧,赐食人二口,至闻俭名,始悟。召见,容止朴野。访及世务,占奏三十余事。由此顾遇特异,践历清华,号称明干。开泰中,累迁同知枢密院事。太平五年,出为武定军节度使,移镇大同。六年,入为南院枢密使。帝方眷倚,参知政事吴叔达与俭不相能,帝怒,出叔达为康州刺史,拜俭左丞相,封韩王。帝不豫,受遗诏辅立太子,是为兴宗,赐贞亮弘靖保义守节耆德功臣,拜太师、中书令,加尚父,徙王陈。重熙(辽兴宗年号)五年,帝幸礼部贡院及亲试进士,皆俭发之。进见不名,赐诗褒美。俭衣唯?帛,食不重味,月俸有余,赒给亲旧。方冬,奏事便殿,帝见衣袍弊恶,密令近侍以火夹穿孔记之,屡见不易。帝问其故,俭对曰:“臣服此袍已三十年。”时尚奢靡,故以此微讽喻之。上怜其清贫,令恣取内府物,俭奉诏持布三端而出,益见奖重。俭弟五人,上欲俱赐进士第,固辞。有司获盗八人,既戮之,乃获正贼。家人诉冤,俭三乞申理。上勃然曰:“卿欲朕偿命耶!”俭曰:“八家老稚无告,少加存恤,使得收葬,足慰存没矣。”乃从之。俭在相位二十余年,裨益为多。致政归第,会宋书辞不如礼,上将亲征。幸俭第,尚食先往具馔,却之;进葵羹干饭,帝食之美。徐问以策俭极陈利害且曰第遣一使问之何必远劳车驾上悦而止复即其第赐宴器玩悉与之。二十二年薨,年九十一,敕葬宛平县。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徐问以策/俭极陈利害/且曰/第遣一使/问之何必远劳/车驾上悦而止/复即其第赐宴/器玩悉与之。
B.徐问以策/俭极陈利害/且曰第遣一使问之/何必远劳车驾/上悦而止/复即其第赐宴/器玩悉与之。
C.徐问/以策俭极陈利害/且曰第遣一使/问之何必远劳车驾/上悦而止/复即其第赐宴/器玩悉与之。
D.徐问/以策俭极陈利害/且曰/第遣一使问之/何必远劳/车驾上悦而止/复即其第赐宴/器玩悉与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驾,即马驾的车,古代又以帝王所乘的车代指帝王,颜师古说:“凡言车驾者,谓天子乘车面行,不敢指斥也。”
B.节度使,唐代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名称。因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作为印信,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C.不豫,“豫”有安和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古代常用于天子或尊长生病的讳称。
D.致政,意思是官更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自己退休。常用来指官吏受到了惩罚而被罢免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据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俭才干出众。他曾考中进土第一名,被地方官作为财宝进献给圣宗皇帝;初次被召见就显露出智慧和谋略,因此有了明智干练的名声。
B.张俭深受器重,皇帝对他宠爱倚重,给他加爵封王,而贬黜与他合不来的参知政事吴叔达;皇帝病逝前,还喝赐遗诏安排他辅佐太子登基。
C.张俭生活俭朴。平时只穿普通的绸缎;破旧的袍子穿三十年也不更换;吃饭不吃两样以上的菜肴;每月节余下来的俸禄,都用以周济亲戚朋友。
D.张俭关爱百姓。有八个人被官府当作强盗而错误地杀死,无辜被害者的家人申诉冤屈、张俭再三向皇帝请求为冤案昭雪,直到皇帝答应。
【小题4】把文中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俭对曰:“臣服此袍已三十年。”时尚奢靡,故以此微讽喻之。
(2)八家老稚无告,少加存恤,使得收葬,足慰存没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09 06:33: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而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郭琼,平州卢龙人。祖海,本州两冶使。父令奇,卢台军使。琼少以勇力闻,事契丹,为蕃汉都指挥使。后唐天成中,挈其族来归,明宗以为亳州团练使,改刺商州,迁原州。清泰初,移阶州,城垒未葺,蜀人屡寇,琼患之,因徙城保险,民乃无患。受诏攻文州,拔二十余砦,生擒数百人。
②晋天福中,移刺警州,属羌、浑骚动,朔方节度张希崇表琼为部署,将兵共讨平之。连领滑、坊、虢、卫四州。开运初,为北面骑军排阵使。阳城之役,战功居多。改沂州刺史,充荆口砦主兼东面行营都虞候,擒莫州刺史赵思以献,改刺怀州。俄为北面先锋都监。契丹陷中原,盗贼蜂起,山东为甚,契丹主命琼复刺沂州以御盗,琼即日单骑赴郡。盗闻琼威名,相率遁去。
汉乾祐中淮人攻密州以为行营都部署未至淮人解去会平卢节度刘铢恃佐命之旧称疾不朝将相大臣惧其难制先遣琼与卫州刺史郭超以所部兵屯青州铢不自安,置酒召琼,伏壮士幕下,欲害琼。琼知其谋,屏去从者,从容就席,略无惧色,铢不敢发。琼因为陈祸福,铢感其言,遂治装。俄诏至,即日上道。琼改颍州团练使,又加防御使。时朗州结荆、淮、广南合兵攻湖南,诏琼以州兵合王令温大军攻光州,寻以内难不果。罢归朝,遣诣河北计度兵甲刍粮。周祖祀南郊,召权知宗正卿事。世宗征刘崇,为北面行营都监,历绛、蔡、齐三州防御使。在齐州,民饥,琼以己俸赈之。人怀其惠,相率诣阙颂其德政,诏许立碑。
④宋建隆三年,告老,加右领军卫上将军致仕,归洛阳。乾德二年,卒,年七十二。琼虽起卒伍,而所至有惠政,尊礼儒士,孜孜乐善,盖武臣之贤者也。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乾祐中/淮人攻密州/以为行营/都部署未至/淮人解去会平卢节度/刘铢恃佐命之旧/称疾不朝/将相大臣/惧其难制/先遣琼与卫州刺史郭超/以所部兵屯青州/
B.乾祐中/淮人攻密州/以为行营/都部署未至/淮人解去/会平卢节度/刘铢恃佐命之旧/称疾/不朝将相/大臣惧其难制/先遣琼与卫州刺史郭超以所部兵屯青州/
C.乾祐中/淮人攻密州/以为行营都部署/未至/淮人解去/会平卢节度刘铢恃佐命之旧/称疾不朝/将相大臣/惧其难制/先遣琼与卫州刺史郭超以所部兵屯青州/
D.乾祐中/淮人攻密州/以为行营都部署/未至/淮人解去会平卢节度/刘铢恃佐命之旧/称疾/不朝将相/大臣惧其难制/先遣琼与卫州刺史郭超以所部兵屯青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中闲先秦时代的地理区域划分单位,东汉以后开始作为行政冈划单位,所辖地区大小历代不同。
B.节度,古代官名,三国吳孙权始置,常管军粮。到了唐代以后则成为领兵之官,也就是节度使。
C.碑,即功徳碑,用来记功载徳或颂扬政绩。对于当时和后人来说是楷模和榜样,因而历代宮员无不重视。
D.致仕,指古代官员被罢免官职,即“还禄位于君”,古人还打用“乞骸骨”表达自请退职之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琼能征善战,功绩显赫,担任亳州团练使期间,他多次打败蜀人。在北面骑军排练使任上时,阳城之战立下大功。
B.郭琼有勇有谋,胆识过人。在第二次担任沂州刺史时,他单人匹马吓退盗贼,后汉乾祐年间,他前往危机重重的平卢,并把握时机,成功劝服节度使刘铢,
C.郭琼恪尽职守,忠于国家。沂州任上俘获莫州刺史赵思献给朝廷。阶州任职期间,在城垒残缺、蜀军侵犯的不利情形下,他断然迁州城以保平安。
D.郭琼为人贤徳,心系百姓。齐州任上时,百姓饥困,民不脚生,他拿出自己的俸禄赈济百姓,深受百姓的拥戴,朝廷也下诏允许为他立碑。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琼因为陈祸福,铢感其言,遂治装,俄诏至,即日上道。
(2)琼虽起卒伍,而所至有惠政,尊礼儒士,孜孜乐善,盖武臣之贤者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震字东发庆元府慈溪人宝佑四年登进士第调吴县尉吴多豪势家告私债则以属尉民多死尉卒手震至不受贵家告。府檄摄其县。及摄长洲、华亭,皆有声。
浙东提举常平王华甫辟主管帐司文字。时,钱唐孙守常,朱熠守平江,吴君擢守嘉兴,皆倚嬖幸厉民,华甫病革强起,劾罢三人。震赞之也。
震曰:“民生蹶矣,岂宜重困之?”以没官田三庄所入,应之。补刻《六经》《仪礼》,修复朱熹祠,树晏殊里门曰“旧学坊”,置祭社稷器,复风雷祀,劝民种麦,禁竞渡船,焚一千三百余艘,用其丁铁创军器五百间。升提举常平仓司。旧有结关拒逮捕事系郡狱二十八年,存者十无三、四,以事关尚书省,无敢决其狱者。震谓结关犹他郡之结甲也,非作乱比况巳经数赦,于是皆释之。新城与光泽地犬牙相入,民夹溪而处,岁常忿斗争渔,会知县事蹇雄为政扰民,因相结焚掠,震乃劾罢雄谕,其民散去。初,常平有慈幼局,为贫而弃子者设。久而名存实亡,震谓收哺于既弃之后,不若先其未弃保全之,乃损益旧法。凡当娩而贫者,里胥请于官赡之。弃者许人收养,官出粟给所收家。成活者众。震论役法,先令县核民产业,不使下户受抑于上户。大兴水利,废陂坏堰及为豪右所占者复之。
移浙东提举,时皇叔大父福王与芮判绍兴府,遂兼王府长史。震奏曰:“朝廷之制,尊卑不同,而纪纲不可紊,外虽藩王,监司得言之。今为其属,岂敢察其非,奈何自臣复坏其法?”固辞长史,累进宗正少卿,皆不拜。尝告人曰:“非圣人之书不可观,无益之诗文不作可也。”居官恒黎明视事,事至立断,自奉俭,人有急难周之,不少吝。所著《日抄》一百卷,卒,门人私谥曰“文洁先生”。   
(节选自《续通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黄震/字东发/庆元府慈溪人/宝佑四年登进士第调吴/县尉吴多豪势/家告私债/则以属尉民多死/尉卒手震/至不受贵家告
B.黄震/字东发/庆元府慈溪人/宝佑四年登进士第/调吴县尉/吴多豪势/家告私债/则以属尉民多死/尉卒手震至/不受贵家告
C.黄震/字东发/庆元府慈溪人/宝佑四年登进士第/调吴县尉/吴多豪势家/告私债则以属尉/民多死尉卒手/震至/不受贵家告
D.黄震/字东发/庆元府慈溪人/宝佑四年登进士第调吴/县尉吴多豪势家/告私债/则以属尉/民多死/尉卒手/震至/不受贵家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登进士第,即考中进士。
B.浙东提举,提举,职官名。宋代设立,专门主管特种事务。元明沿其制,清以内务府大臣担任。
C.《六经》是指《诗》《书》《礼》《易》《论语》《春秋》的合称。这六部经典著作的全名依次为《诗经》《书经(即 《尚书》)》《礼经》《易经(即《周易》)》《论语》《春秋经(即“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D.“私谥曰‘文洁先生’”中的“谥”,即“谥号”,谥号有官谥、私谥之分。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 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官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震任吴县尉,曾权摄华亭、长洲县,为官有声望,得到百姓认可。
B.黄震不愧为中国古代集勤、俭、能、直于一身的清官、好官。
C.通过这篇文章,不仅可以看到黄震的思想境界和高尚人品,而且还可以了解黄震的治学和创新理念。
D.黄震不论担任什么官职,都心系百姓,为官正直,体现了“以民为本” 的处事准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皆倚嬖幸厉民,华甫病革强起,劾罢三人。
(2)居官恒黎明视事,事至立断,自奉俭,人有急难周之,不少吝。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尹继伦,开封浚仪人。父勋,郢州防御使。尝内举继伦以为可用,太祖以补殿直,权领虎捷指挥,预平岭表,下金陵。太宗即位,改供奉官。从征太原,还,迁洛苑使,充北面缘边都巡检使。
端拱中,威虏军粮馈不继,契丹潜议入寇。上闻,遣李继隆发镇、定兵万余,护送辎重数千乘。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于越径趋大军,过继伦军,不顾而去。继伦谓其麾下曰:“寇蔑视我尔。彼南出而捷,还则乘胜驱我而北,不捷亦且泄怒于我,将无遗类矣。为今日计,但当卷甲衔枚以蹑之。彼锐气前趣,不虞我之至,力战而胜,足以自树。纵死犹不失为忠义,岂可泯然而死,为胡地鬼乎!”众皆愤激从命。继伦令军中秣马,俟夜,人持短兵,潜蹑其后。行数十里,至唐河、徐河间。天未明,越去大军四五里,会食讫将战,继隆方阵于前以待,继伦从后急击,杀其将皮室一人。皮室者,契丹相也。皮室既擒,众遂惊溃。于越方食,失箸,为短兵中其臂,创甚,乘善马先遁。寇兵随之大溃,相蹂践死者无数,余党悉引去。契丹自是不敢窥边,其平居相戒,则曰:当避“黑面大王”,以继伦面黑故也。以功领长州刺史,仍兼巡检。
至道二年,分遣将帅为五道,以讨李继迁。时大将李继隆由灵环路往,逗挠不进。上怒,急召继伦至京师,授灵、庆兵马副都部署,欲以夹辅继隆也。时继伦已被病,强起受诏。上素闻其嗜酒,以上尊酒赐而遣之。即日乘驿赴行营,至庆州卒,年五十。上闻之嗟悼,赙赗加等,遣中使护其丧而归葬焉。
(节选自《宋史·列传三十四》)
①赙赗:泛指送给死者的布帛、车马等财物。
【小题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
B.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
C.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
D.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权领,“权”,暂代官职;“领”,兼任,通常是兼任较低职务。
B.端拱,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汉武帝首创,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个新君即位,必改年号。
C.行营,出征或者狩猎时的营帐,亦指军事长官的驻地办事处。
D.金陵,今天的南京,古称建康、石头城、应天、燕京、天京等,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尹继伦不负父亲厚望。被父亲举荐后,深得太祖、太宗信任,先后权领虎捷指挥、充任北面边疆都巡检使。
B.尹继伦有勇有谋,善于鼓动士气,端拱年间大胜契丹,使之不敢入侵边境,充分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C.尹继伦为国忠义,即使临危受命也毫不畏惧。第一次是与李继隆合作剿灭了契丹,第二次也是与李继隆合作剿灭了叛将李继迁。
D.尹继伦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去世的时候,皇帝给予加等的赏赐,并派宦官送他的灵柩回乡埋葬。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锐气前趣,不虞我之至,力战而胜,足以自树。
(2)于越方食,失箸,为短兵中其臂,创甚,乘善马先遁。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崔遵度,字坚白,江陵人。纯介好学,始七岁,授经于叔父宪。太平兴国八年举进士,解褐和川主簿,换临汾。馈刍粮,三抵绥州,涉无定河。河沙与水混流无定迹,陷溺相继,遵度悯之,著铭以纪焉。淳化中,吏部侍郎李至荐之,迁殿中丞,出知忠州。李顺之乱,贼遣其党张余来攻,遵度领甲士百余背城而战,贼逾堞以入,遵度投江中,赖州兵援之,得免。坐失城池,贬崇阳令,移鹿邑。咸平初,复为太子中允。会修《两朝国史》,与路振并为编修官。大中祥符元年,命同修起居注。东封,进博士,祀汾阴。遵度与物无竞,口不言是非,淳澹清素,于势利泊如也。掌右史十余岁,立殿墀上,常退匿楹间,虑上之见。善鼓琴,得其深趣。所僦舍甚湫隘,有小阁,手植竹数本,朝退,默坐其上,弹琴独酌,翛然自适。尝著《琴笺》云:“是知作《易》者,考天地之象也;作琴者,考天地之声也。往者藏音而未谈,来者专声而忘理。《琴笺》之作也,庶乎近之。”世称其知言。七年,东郊,建坛恭谢。坛上设正坐奉天地,配坐奉二圣。遵度时与张复同典记注,书昊天为天皇,又增圣祖配,位坐谬误,降为右正言。逾岁,并复其秩。九年,仁宗以寿春郡王开府诏宰相择耆德方正有学术之士咸曰遵度力学有士行时称长者,遂命与张士逊并为王友。上作七言诗宠之。因谓左右曰:“翊善、记室,皆府属也,故王皆受拜,今宾友之礼,当令答拜。”府中文翰皆遵度所作。王读《孝经》彻章,复以御诗赐之。遵度性寡合,喜读《易》,尝云:“意有疑,则弹琴辨其数,筮《易》观其象,无不究也。”
(选自《宋史·崔遵度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仁宗以寿春郡王开府诏宰相/择耆德方正有学术之士/咸曰遵度/力学有士行/时称长者
B.仁宗以寿春郡王开府诏宰相/择耆德方正/有学术之士咸曰遵度力学/有士行/时称长者
C.仁宗以寿春郡王开府/诏宰相择耆德方正有学术之士/咸曰遵度力学/有士行/时称长者
D.仁宗以寿春郡王开府/诏宰相择耆德方正/有学术之士/咸曰遵度力学/有士行/时称长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老百姓穿的是粗布衣服,称为“衣褐”。“解褐”就是脱去粗布衣服,担任官职。
B.铭是一种刻在器物或碑碣上用来警诚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古代帝王筑坛祭天叫“封”,祭地叫“禅”。“东封”谓帝王行封禅事,昭告天下太平。
D.在我国古代的官职中,有“博士”和“学士”之称,博士是比学士品级还高的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遵度关心百姓疾苦,作铭纪念死者。他任职绥州时,因运送粮草,渡过流迹不定的无定河,看到百姓淹没河中,心生怜悯,作铭记之,以示警戒。
B.崔遵度志趣淡泊高雅,喜欢弹琴饮酒。他身为朝廷右史,却住在非常低下狭小的房舍中,房舍周围栽上竹子,退朝后,或默坐或弹琴独饮.怡然自得。
C.崔遵度为人方正有德,深得皇帝宠信。因学术品行俱佳,他被皇帝选为寿春郡王的侍友,皇帝亲自作七言诗以示宠爱,并且令寿春郡王以宾友之礼答谢。
D.崔遵度静心研读《易经》,经常参与祭祀。他性格与众寡合,喜欢研读《易经》,也信奉《易经》,大中祥符年间,跟随皇帝封禅泰山,晋升为博士,又到汾阴祭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遵度领甲士百余背城而战,贼逾堞以人,遵度投江中,赖州兵援之,得免。
(2)是知作《易》者,考天地之象也;作琴者,考天地之声也。往者藏音而未谈,来者专声而忘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动遵礼法。父岳,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清泰中,为左拾遗。以母老乞归就养,改监察御史。晋初,入为主客员外郎。少帝领开封尹,奏为巡官,命典文翰。少帝即位,刑部郎中,赐金紫。初,岳仕后唐,尝居内署,至是温叟复居斯任,时人荣之。

周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建隆元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三年,兼判吏部铨。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

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就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雍熙初,子炤罢徐州观察推官待选,以贫诣登闻求注官。及引对,太宗问谁氏子,炤以温叟对。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因问:“炤当得何官” 宰相言:“免选以为厚恩。”帝曰:“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 擢炤太子右赞善大夫。炳、烨并进士及第

(选自《宋史·刘温叟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B.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C.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D.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指授予官职。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等。
B.乞归,请求辞职回家奉养父母,表示此类意义的词还有“乞归养”“乞骸骨”“致仕”等。
C.内艰,古代指遭逢母亲丧事。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孝。
D.进士及第,科举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温叟为人厚重方正,举动遵循礼法。他在任御史中丞时,因为母亲去世,退居西洛,守丧完毕后恢复了旧官。他先后还担任过左拾遗、太常卿、监察御史等官职。
B.刘温叟唯才是举。他负责科举时,被人诬陷,皇帝怒将其录取进士中的十二人免职,他也因此被贬为太子詹事;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是公正无私的。
C.刘温叟正直廉洁,抵制腐败。御史府的规矩,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可以用罚款补充,刘温叟厌恶罚款之名,因而不取用。
D.刘温叟清廉传家,受到嘉奖。他的儿子被罢官待选,因家贫到朝廷请求审查劳绩;最终,其子炤被提拔为太子右赞善大夫,炳、烨都考中进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
(2)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