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持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与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节选自王世贞《葡相如完壁归赵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引:领着 |
B.不如因而厚遇之 遇:对待 |
C.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 僇:通“戮”,杀 |
D.所以能完赵者 完:保全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北与寇往来其间 |
B.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C.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军亲其谓予何? |
D.而十五城,秦宝也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引用历史上秦国失信的事实,揭露秦一贯背信弃义,并告知秦王,璧已送回赵国。秦王无可奈何,只好接受事实。蔺相如取得“完璧归赵”的胜利。 |
B.司马迁认为,蔺相如振奋起他的勇气,威力压倒了敌国,后来又对廉颇谦逊退让,声誉比泰山还重,他的智慧和勇气兼而有之。 |
C.王世贞着眼于形势大局,从秦赵两国利害关系入手,居高临下指摘历史人物活动的某些欠缺失策之处,顺理而成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
D.王世贞用归结于天的说法,含蓄地表示虽然完璧归赵了,可是也不能说明蔺相如的做法正确,秦国没有进攻赵国,蔺相如也没有遭到灭族,这只是蔺相勇气的必然结果。 |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持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2)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