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书沈通明事

汪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

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异,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竟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
B.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
C.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
D.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
【小题2】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
①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②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
③若辈亦知沈将军耶    ④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
⑤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  ⑥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⑤⑥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 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
B.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
C.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
D.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
【小题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
(2)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14 04:43: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焚琴子者,姓章氏,闽之诸生也。为人磊落不羁,伤心善哭,类古之唐衢、谢翱,而才情过之,为诗文,下笔累千言,皆感人心脾.庚子乡试,文已为主司所赏,及观五策,指陈时事太过,至斥耿氏以为包藏叛志。主司乃惧不敢录,遂下第,生遂弃诸生不为。登鼓山所谓天风海涛亭者,北望神京,痛哭失声曰:“余且烧其诗书,绝笔不为文矣!”

生既不得志,出游于潮。过潮刺史韩文公庙,读其《逐鳄文》,哭之。又历韶、惠、广雷诸郡。悲岭海之烟瘴,思寇萊公°谪雷时,枯竹生笋,蜡泪成堆,风流如在也,则又哭之哀。听鹧鸪作“行不得也哥哥”声,则抗音而哭,以乱其鸣.久之,学琴于惠州僧上振,得其音节。之妙,遂归。变姓名以游八毛公大人争廷致而听其琴有愿丛而学者虽善然终墓能及也。

久之,闽人目生为琴师。虽江浙间,颇多闻其名者。然当道不以礼遇,招亦不往,往亦不为久留。常酒后耳热,摔琴于地,引满大卮,放言高论,惊其座宾。谈古今得失,虽老师宿儒,深通经济者,不能难也。其最爱童子曰金兰,亦善琴,独得生传,常负奚囊从生游数千里外生诗成,金兰辄缮录之盈帙。客访生不遇,金兰代为款接,以生惊人句示人。由是人颇异之,以为抱负非常之士,不得志而隐于琴。

生笃于伉俪,妇陈氏,少生十岁,亦颇知书,嗜音,生尝入为其妻鼓琴,茶香入牖,鬓影萧疏,顾而乐之,以为闺房清课,亦人生韵事。忽一日,谓其妇曰:“吾向闻红颜薄命。卿才情如此,而推命者多言岁行在卯当死。岂汝亦天上人,不久当去耶?”因感慨悲伤,为弹《别鹄离鸾》之曲。曰:“琴音和,吾与汝尚无恙,然笫七弦无故忽绝,少而慧者当之。”居数日,金兰死。生抚尸一哭,不胜其悲,吐血数斗,曰:“吾死后,《广陵散》绝矣。”遂焚其琴,不复鼓也,因自号“焚琴子”,生至康熙丁巳,年四十九,竟卒。

选自《虞初新志》,有删节

(注)①寇莱公:寇准,北宋政治家,因力主抗战被贬,死于雷州。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变姓名/以琴/游八闽/王公大人争延/致而听其琴/有愿从/而学者虽善/然终莫能及也
B.变姓名/以琴游八闽/王公大人争延致而听其琴/有愿从而学者/虽善/然终莫能及也
C.变姓/名以琴/游八闽/王公大人争延/致而听其琴/有愿从而学者/虽善/然终莫能及也
D.变姓/名以琴游八闽/王公大人争/延致/而听其琴/有愿从/而学者虽善/然终莫能及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B.主司,有科举的主试官之意。“主司”在唐代李白《送杨少府赴选》“夫子有盛才,主司得球琳”和本文中都是主试官之意。
C.刺史,汉武帝元封五年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
D.康熙,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谥号,蒙语“平和宁静”之意。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焚琴子胸怀坦荡,举止不受约束。他文才很好,在乡试时他的文章被主考官赏识。
B.焚琴子毎遇伤心事容易放声痛哭。他北望京城,放声痛哭;想到寇莱公被贬也痛哭。
C.焚琴子最爱童子金兰,亲授其琴技。金兰死后,焚琴子焚琴来表达自己的悲伤。
D.焚琴子有经世济民的才能,却不被官员礼遇。他喝酒后常把琴摔在地上,大发议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主司乃惧不敢录,遂下第。生遂弃诸生不为。
(2)由是人颇异之,以为抱负非常之士,不得志而隐于琴。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游万柳堂记

清·刘大櫆

昔之人贵极富溢,则往往为别馆以自娱,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焉。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为之。夫贤公卿勤劳王事,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

临朐相国冯公,其在廷时无可訾,亦无可称。而有园在都城之东南隅。其广三十亩,无杂树,随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而榜其堂曰“万柳之堂”。短墙之外,骑行者可望而见其中。径曲而深,因其洼以为池,而累其土以成山;池旁皆兼葭,云水萧疏可爱。

雍正之初,予始至京师,则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胜。一至,犹稍有亭榭。再至,则向之飞梁架于水上者,今欹卧于水中矣。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

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然则士苟有以自得,宜其不外慕乎富贵。彼身在富贵之中者,方殷忧之不暇,又何必朘民之膏以为苑囿也哉!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极土木之工   (2)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
【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贤能的公卿大夫忙于国家的事务,根本没有时间顾及造别馆享乐这种事。
B.康熙朝的宰相冯溥,当他在朝任职时,所做过的事既没有可以指责的,也没有什么可以称赞的。
C.作者第三次去万柳园,看到的景象一次比一次没落。第三次去,则凡是园中所中的柳树,都像斩过一样,没有一棵留存。
D.作者借“柳”“池”“山”“蒹葭”“云水”等意象,抒发了反对富贵淫乐,主张寄情山水田园、淡薄名利的情怀。
【小题3】作为一篇游记,围绕万柳堂,作者运用了记叙、描写的手法主要记了三方面:
(1)得名的由来  
(2)_________  
(3)_________
【小题4】请写出本文的主旨句,并就其思想价值作简要评析。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无斋记

(清)刘大櫆

①天下之物,无则无忧,而有则有患。人之患,莫大乎有身,而有室家即次之。今夫无目,何爱于天下之色?无耳,何爱于天下之声?无鼻无口,何爱于天下之臭味?无心思,则任天下之理乱、是非、得失,吾无与于其间,而吾事毕(  )。

②横目二足之民,瞀然不知无之足乐,而以有之为贵。有食矣,而又欲其精;有衣矣,而又欲其华;有宫室矣,而又欲其壮丽。明童艳女之侍于前,吹竽击筑之陈于后,而既已有之,则又不足以厌其心志也。有家矣,而又欲有国;有国矣,而又欲有天下;有天下矣,而又欲九夷八蛮之无不宾贡;九夷八蛮无不宾贡矣,则又欲长生久视,历万祀而不老。以此推之,人之歆羡于富贵佚游,而欲其有之也,岂有终穷乎

③余性颛而愚,于外物之可乐,不知其为乐,而天亦遂若顺从其意,凡人世之所有者,我皆不得而有之:上之不得有驰驱万里之功,下之不得有声色自奉之美,年已五十余而未有子息。所有者惟此身耳。呜呼!其亦幸而所有之惟此身也,使其于此身之外而更有所有,则吾之苦其将何极矣;其亦不幸而犹有此身也,使其并此身而无之,则吾之乐其又将何极矣!

④旅居无事,左图右史,萧然而自足。啼饥之声不闻于耳,号寒之状不接于目,自以为无知,而因以为可乐,于是以“无”名其斋云。

注释:⑴瞀然:愚昧不明。⑵祀:年。⑶佚游:逸游。放纵游荡而无节制。⑷颛:蒙昧无知。⑸形容室内图书多。

【小题1】下列填入第①段括号处的虚词是
A.哉B.乎C.矣D.欤
【小题2】第②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
【小题3】下列对第②段中画线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难道会有最终贫穷的时候吗?
B.哪里会有终极穷尽的时候呢?
C.莫非会有最终结束的时候吗?
D.哪里会有最后完成的时候呢?
【小题4】第③段中“我皆不得而有之”中的“之”指的是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5】阅读全文,简析作者是怎样看待“有”与“无”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伶传

清侯方域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面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选自《虞初新志》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B.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C.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D.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小题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日为开宴 幸:希望
B.华林部马伶曰 过:责备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绝:横渡
D.纵一苇之所如,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梨园部,因唐玄宗选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后世称戏剧团体为梨园。
B.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后来遂用作国家的代称。
C.《劝学》中“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意思是“劝告,规劝”。
D.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
(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3)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