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令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鋅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 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注:①(遂邑)令山东宁阳县。②(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鲁城即压齐境 坏:倒塌
B.桓公乃尽归鲁之侵地 许:答应
C.桓公怒,欲其约 倍:加倍
D.曹沫三战所地 亡:失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曹沫执匕首齐桓公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
B.君其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
C.乃献遂邑之地和   私见张良,具告
D.君图之 吾还也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对曹沫的劝告,表现了管仲的胆小,也从侧面点明了曹沫不怕对方反悔的原因。
B.曹沫劫持齐桓公迫使其归还侵地,体现了他的忠诚和勇敢。
C.“乃许尽归”表现了齐桓公的恐惧和外强中干的特征。
D.齐桓公最终践行诺言,归还侵地,显示了古人对信义的尊重。
【小题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己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2)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17 09:02: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鸿门宴》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②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德也
(2)不如善遇之
(3)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小题2】选出加点字的用法与“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的相同的一项
A.君安与项伯有
B.项伯杀人,臣
C.吾得事之
D.吏民封府库
E.范增数项王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小题4】司马迁善于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刻画人物性格。试以上文第②段为例,从项羽的言与行入手,分析项羽的性格特征。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常从,沛公击章邯军濮阳,攻城先登,斩首二十三级,赐爵列大夫。……攻武关,至霸上,斩都尉一人,首十级,捕虏百四十六人,降卒二千九百人。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踢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既出,沛公置车骑,从间道归走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啥奔入谯(责备)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项籍既死,汉王为帝,以哈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更赐爵列侯,食舞阳,号为舞阳侯。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生子伉,故其比诸将最亲。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其后高帝复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孝惠六年,樊哙卒,为武侯。子伉代侯。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小题1】下项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B.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C.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D.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后世著名人物如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文中“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B.参乘,又写作“骖乘”,读作“cānshèng”,专指古时乘车,兼任车夫和警卫员的人。古人乘车以左方为尊,御者(驭手)居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陪乘的人就叫“骖乘',其任务在于随侍尊者,防备车辆倾侧。
C.八百户,指八百户人家,这里是说因为樊哙“坚守战有功”,高祖给他增加了八百户人家供给的财务。
D.谥,本义是指用言论给予褒贬,后来多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带有亵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是沛县人,原以杀狗卖狗肉为生,后随汉髙祖起事。成功后,先在沛公门下做舍人,后因为有战功被封为舞阳侯。
B.项羽驻军戏下,准备进攻沛公。沛公通过项伯面见项羽,感谢过去项羽没有闭关拒绝他的事,目的是为了缓和当时的紧张势态,以便寻求应对之策。
C.樊哙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他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账,豪爽饮酒吃完一只猪腿,还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D.刘邦曾患重病卧宫中,精神疲惫,不见朝臣。樊哙直入官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沛公置车骑,从间道归走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
②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髙帝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请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与盎结交。
袁盎常引大体慷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②,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
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上林:秦汉时皇家猎场。
【小题1】【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小题3】【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人,本指官名,私门之官。通常指门客,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常养一些食客,这些食客及亲近左右通称舍人,后来也用来俗称显贵子弟。
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用来褒扬死者,如齐宣王的“宣”,周厉王的“厉”。
C.谏,主要指规劝君主、尊长和朋友,对其言行提出批评或劝告,使改正错误。从春秋时齐桓公开始,我国历代统治者都设有谏官,如汉朝的“谏大夫”、“谏议大夫”,唐朝的左、右拾遗均是谏官。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向君主提意见。
D.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可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小题5】【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任他为中郎。
B.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说周勃的坏话,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很恨他,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因而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C.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公私兼顾。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因为他常常忌恨袁盎,袁盎对他也头痛。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但文帝因他所言符合礼的规矩,只能笑一笑,让赵同下车。
D.孝文帝一次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打猎,举行皇家宴会,袁盎拉慎夫人入座,惹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小题7】【小题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⑵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⑶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⑷夫人不能早自裁于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穰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
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冉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
昭王七年,樗里子死,而使泾阳君质于齐。赵人楼缓来相秦,赵不利,乃使仇液之秦,请以魏冉为秦相。仇液将行,其客宋公谓液曰:“秦不听公,楼缓必怨公。公不若谓楼缓曰‘请为公毋急秦’。秦王见赵请相魏冉之不急,且不听公。公言而事不成,以德楼子;事成,魏冉故德公矣。”于是仇液从之。而秦果免楼缓而魏冉相秦。
欲诛吕礼,礼出奔齐。昭王十四年,魏冉举白起,使代向寿将而攻韩、魏,败之伊阙,斩首二十四万,虏魏将公孙喜。明年,又取楚之宛、叶。魏冉谢病免相,以客卿寿烛为相。其明年,烛免,复相冉,乃封魏冉于穰,复益封陶,号曰穰侯。
穰侯封四岁,为秦将攻魏。魏献河东方四百里。拔魏之河内,取城大小六十馀。昭王十九年,秦称西帝,齐称东帝。月馀,吕礼来,而齐、秦各复归帝为王。魏冉复相秦,六岁而免。免二岁,复相秦。四岁,而使白起拔楚之郢,秦置南郡。乃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者,穰侯之所任举也,相善。于是穰侯之富,富于王室。
昭王三十六年,相国穰侯言客卿灶,欲伐齐取刚、寿,以广其陶邑。于是魏人范睢自谓张禄先生,讥穰侯之伐齐,乃越三晋以攻齐也,以此时奸说秦昭王。昭王于是用范睢。范睢言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于诸侯,泾阳君、高陵君之属太侈,富于王室。于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馀。
穰侯卒于陶,而因葬焉。
(选自《史记》,有删改)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者,穰侯之所任举也,相善。
(2)穰侯擅权于诸侯,泾阳君、高陵君之属太侈,富于王室。
(3)于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闲,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闲,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史记·孔子世家》

(二)

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礼焉,路出于陈、蔡。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遂使徒兵距孔子。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

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炊之于坏屋之下,有埃墨①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

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

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

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取材于《孔子家语》)

注释:①埃墨:灰尘、尘土。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城父   军:驻扎
B.从者病,莫能 兴:精神振奋
C.子贡以所货 赍:携带
D.穷改乎   节:操守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无论魏晋,不知有汉
B.予一贯之    夫夷
C.子贡以饭告孔子 向之
D.吾信回也    胡为乎遑遑欲何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贡色作。
子贡怒气发作。
B.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你认为我是多多地学习又能够记得住的人吗?
C.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
他讥讽批评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
D.告籴于野人。
告诉村民哪里可以买到米。
【小题4】材料(二)结尾“二三子由此乃服之”一句中的“之”,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依据原文简要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