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晖上人①秋夜山亭有赠

陈子昂

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

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

风泉夜声杂,月露宵光冷。

多谢忘机②人,尘忧未能整。

[注]①晖上人:大云寺僧人圆晖。②忘机:消除心机,超然物外。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皎皎……,微微……”运用叠词,色彩鲜明,渲染寒林的萧瑟、静寂的氛围。
B.颔联写山寺景物的变化引发诗人许多感想,于是打开门窗独自观赏满眼的秋色。
C.颈联中的“杂”和“冷”极富表现力,映合诗人僻处山中的心境,融情于景。
D.本诗前三联写景叙事,最后感事抒怀,描写、叙事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小题2】诗的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3-19 10:10: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宫怨
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注】①杜荀鹤:字彦之,四十六岁时中进士,最后任梁太祖的翰林学士,仅五日而卒。其部分诗篇反映唐末军阀混战局面下的有识之士得不到真正重用的现状。②婵娟:形容姿容、形态美好。③若为容:如何去装饰自己。④越溪女:指西施浣纱时的女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前两句时发端。写出宫女之孤苦寂寞,“误”字慨叹“今日在长门,从来不如丑”。第二句用欲妆又罢的举动细腻地展示怨情,平淡之中自有自然、深婉的情致。
B.颔联是动作描写,用流水对进一步写出了宫女欲妆又罢的动作。“若为容”实际上是说打扮没有用,其言外之意,起决定作用的是别的方面,例如勾心斗角、献媚邀宠等。
C.颈联从镜前宫女转到室外春景:春风骀荡,丽日高照,花影层叠。临镜宫女无意中又发现了自然界的春天,心情也随之“晴朗”起来。
D.尾联由眼前联想到入宫前水边采莲的欢乐情景,以过去对比当下,以往日换了反衬出此时愁苦,使含而不露的怨情具有更为悠远的神韵。
E. 从诗的意境来看,本诗不仅代宫女寄怨写恨,也是诗人的自况。“承恩不在貌”就隐喻人臣之得宠主要不是凭仗才学,表现当时黑暗政治对人才的戕杀。
【小题2】《苕溪渔隐丛话》说:故谚云,杜(荀鹤)诗三百首,惟在一联中,“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是也。请结合全诗赏析此联的妙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 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 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 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 空见蒲桃入汉家。

(注)①据《史记·大宛传》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汉军攻大宛,攻战不利,请求罢兵,汉武帝闻之大怒,派人遮段玉门关,下令:”军有敢入者辄斩之。”②蒲桃;今作“葡萄”。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的前两句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天爬上山去观望四方有无烽火的边警;黄昏时候又到交河边上让马饮水。
B.三、四句的“刁斗”“公主琵琶”不是欢乐之声,而是哀怨之调。打更声和南怨的配琶声营造了肃穆而凄凉的氛围。
C.五、六句着意渲染边陲的环境。“万里”极言其辽阔;雨雪纷纷,以至与大漠相连,写出了边塞之景的豪迈壮阔。
D.九、十句写玉门关还被遮断,土兵需跟着本部的将领“轻车将军”去与敌军拼命,表现了将士保家卫国、渴望建功的豪情。
E.诗的最后两句用典,汉武帝把葡萄种在离宫别馆之旁,弥望皆是。这里“空见蒲桃入汉家”一句,讥讽了好大喜功的帝王。
【小题2】本诗妙在多用叠词来表情达意,请选出其中两处作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