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塞上

陆游

塞上今年有事宜,将军承诏出全师。

精金错落八尺马,刺绣鲜明五丈旗。

上谷飞狐传号令,萧关积石列城陴

不应幕府无班固,早晚燕然刻颂诗

(注)①此诗作于熙十一年,当时作者已赋闲在家四年。②:城上女墙,上有孔穴,可以窥外。③东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班固作铭。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语气铿锵有力,直接点明南宋军队出征乐观积极的情绪为全诗定下了雄浑刚健的感情基调。
B.颔联描绘军容的严整威武,高大的战马披带甲,五丈的大旗图案鲜明,以点代面地渲染军队的强大。
C.“传号令”与“列城啤”描写战备状态,军队严阵以待,争一触即发,把战前氛围烘托得紧张万分。
D.本诗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又富于变化,颔联写静态,颈联写动态,都未出现人但都含有人的动作。
【小题2】王维《使至塞上》有“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一联,它与本诗尾联都运用了燕然勒石的典故,两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3-21 11:22: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题文)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哀郢(其一)
陆游
远接商周祚最长,北盟齐晋势争强。
章华歌舞终萧瑟,云梦风烟旧莽苍。
草合故宫惟雁起,盗穿荒冢有狐藏。
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
注 ①公元1166年,陆游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而被罢黜回乡。在家乡穷居四年后于公元1170年出任夔州通判。初夏,他从家乡出发,九月过荆州(今湖北江陵,为战国时楚故都郢,)写下此诗。②灵均:屈原的字。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是说楚国远承商周两代的王业,国运由来久长,在发展鼎盛时期,曾和齐晋结盟,对抗强秦。
B.颔联说当年章华台上的歌舞,早已寂寥无声,但是云梦泽风烟迷蒙,苍茫阔大,气象依旧。
C.颈联想象当年郢都宫殿野草滋蔓,雁群时时飞起;被盗掘的荒坟野冢,成了狐的藏身之所。
D.此诗以议论起笔,以抒情结尾,中间两联写景,在对历史的追忆和景物的描写中抒发炽烈的情怀。
E. 这首诗通过郢都古今盛衰的强烈对比,借屈原的千古遗恨来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同时也表达出物是人非的感慨。
【小题2】(小题2)陆游的诗《哀郢》和《书愤》都运用对比和用典的手法来抒发情怀,请你结合诗句从对比或用典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有何不同?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新夏感事①
陆游
百花过尽绿阴成,漠漠炉香睡晚晴。病起兼旬②疏把酒,山深四月始闻莺。
近传下诏通言路,已卜余年见太平。圣主不忘初政美,小儒唯有涕纵横。
注①此诗作于孝宗即位之初,隆兴元年夏(公元1163年),时诗人自临安返山阴故里,借居云门寺。②兼旬,二十来天。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题为“新夏感事”,是借立夏之景抒发对时政的感怀,从中可窥见作者念念不忘国家之心。
B.首联写立夏之时的景物之新,此时已是百花已谢尽而绿树成荫,满眼一片新绿,故作者称其为新夏,既写所见之景,也写内心新的感受和感悟。
C.颔联写作者因为自己大病初愈,二十多天没有喝酒才能在立夏时的四月第一次听到黄莺的叫声。
D.尾联将自己的欣喜变得有些若狂之态,“唯有涕纵横”表现了作者不仅为圣主的开明而欣喜,也为自己能亲眼见到国家太平而高兴。一句“圣主不忘初政美”既含讽谏之意,又有感激之情。
E. 如果说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是感事的一部分,那么,他所感的时政之事才是作者的本意。“近传下诏通言路,已卜余年见太平。” 反映出当时政治上对他的长期压抑。而此时却有一种由衷的期待与欣喜。
【小题2】全诗以新夏之景为触发点,抒发了哪些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