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薛讷,宇慎言,起家城门郎,迁蓝田令。富人倪氏讼息钱于肃政台,中丞来俊臣受赇,发义仓粟数千斛偿之。讷曰:“义仓本备水旱,安可绝众人之仰私一家?”报上不与。会俊臣得罪,亦止。后突厥扰河北,武后以讷世将,诏摄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使。对同明殿具言丑虏冯暴以庐陵王藉言今虽还东宫议不坚信若太子无动贼不讨而解后纳其言。俄迁幽州都督、安东都护。改并州长史,检校左卫大将军。讷久处边,有战功。开元初,玄宗讲武新丰,诏讷为左军节度。时诸部颇失序,唯讷与解琬军不动。帝令轻骑召之,至军门,不得入。礼成,尤见慰劳。明年,契丹、奚、突厥连和,数入边,讷建议请讨,诏监门]将军杜宾客、定州刺史崔宣道与讷帅众二万出檀州。宾客议“方暑,士负戈嬴粮深讨,虑恐无功”,姚元崇亦持不可,讷独曰:“夏草荐茂,羔犊方息,不费馈饟,因盗资,振国威灵,不可失也。”天子方欲夸威四夷,喜奇功,乃听讷言,而授紫微黄门三品以重之。师至滦河,与贼遇,诸将不如约,为虏覆,尽亡其军。讷脱身走,而罪宣道及大将李思敬等八人,有诏斩以徇,独宾客免,尽夺讷官爵。俄而吐蕃大酋坌达延、乞力徐等众十万寇临洮,入兰州,剽牧马,诏讷白衣摄羽林将军,为陇右防御使,与王晙击之。追及贼,战武阶驿,掎角劫之,破其众:尾北至洮水,又战长城堡,杀卤数万,禽其酋六指乡弥洪,悉收所掠及仗械不赀。时帝欲自将北伐,及讷大克,乃止行。命紫微舍人倪若水即军陟功状,拜讷左羽林大将军,复封平阳郡公,以子畅为朝散大夫。又授凉州镇军大总管,赤水、建康、河源边州皆隶节度。俄为朔方行军大总管。久之,以老致仕。卒,年七十二,赠太常卿,谥曰昭定。讷性沉勇寡言,其用兵,临大敌益壮。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一·列传第三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对同明殿/具言/丑虏冯暴/以庐陵王藉言/今虽还/东宫议不坚信若太子无动/贼不讨而解/后纳其言
B.对同明殿/具言/丑虏冯暴/以庐陵王藉言/今虽还东宫/议不坚信/若太子无动贼/不讨而解/后纳其言
C.对同明殿/具言/丑虏冯暴/以庐陵王藉言/今虽还/东宫议不坚/信若太子无动贼/不讨而解/后纳其言
D.对同明殿/具言/丑虏冯暴/以庐陵王藉言/今虽还东宫/议不坚信/若太子无动/贼不讨而解/后纳其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家,指从家中被征召出来授以官职,与“释褐”意义接近,都可指某人首次为官。
B.讲武,指讲习武事,即练兵,所谓“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古时讲武多在冬季。
C.白衣,可指受处分官员的身份,薛讷以白衣而摄羽林将军,就表明其处分仍然在身。
D.致仕,古时候指官员退休,即把俸禄和官职还给君主之意,也称作致事、乞骸骨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讷心怀百姓,正直敢言。来俊臣受贿,打算用义仓粮食去偿债,因薛讷上书而获罪。
B.薛讷出身将门,深受重用。在代理左威卫将军后,历任幽州都督、左羽林大将军等职。
C.薛讷治军有方,军纪严明。新丰讲武之时,其部井然,即使皇帝使臣,也难入其军门。
D.薛讷久戍边疆,颇有战功。虽曾败于契丹、奚、突厥联军,但大胜侵扰临洮的吐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讷曰:“义仓本备水旱,安可绝众人之仰私一家?”
(2)天子方欲夸威四夷,喜奇功,乃听讷言,而授紫微黄门三品以重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06 01:09: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嘉贞,本范阳旧姓。以五经举,补平乡尉,坐事免。长安中,御史张循宪使河东,事有未决,病之,问吏曰:“若颇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贞对;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后引拜监察御史。累迁兵部员外郎。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延无稽牒。进中书舍人。历梁秦二州都督、并州长史,政以严辨,吏下畏之。奏事京师,玄宗善其政,数慰劳。突厥九姓新内属,杂处太原北,嘉贞请置天兵军绥护其众,即以为天兵使。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遂得减死。天子以为忠,且许以相。及宋璟等罢,帝欲果用嘉贞,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居位三年,善傅奏,敏于裁遣。然强躁,论者恨其不裕。秘书监姜咬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已而咬死。会广州都督裴伷先抵罪,帝问法如何,嘉贞复援咬比,张说曰:“不然,刑不上大夫,以近君也。士可杀不可辱。”帝然之。嘉贞退,不悦曰:“言太切。”俄拜工部尚书,为定州刺史,封河东侯。及行,帝赋诗,诏百官祖道上东门。久之,以疾丐还东都,诏医驰驿护视。卒,年六十四,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恭肃。嘉贞性简疏,虽贵,不立田园。有劝之者,答曰:“吾尝相国矣,未死,岂有饥寒忧?若以谴去,虽富田产,犹不能有也。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节选自《新唐书·张嘉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B.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C.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D.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一般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B.河东,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故称之为“河东”。
C.祖道,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饯行的礼仪,如《荆轲刺秦王》有“既祖,取道”。
D.驰驿,指官员入朝或奉差出京,由沿途地方官按驿站供给役夫与马匹粮食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嘉贞才能出众,受到官吏推荐。张循宪巡视河东时,有事情不能决断,感到忧虑,下属推荐张嘉贞帮助处理,后来张循宪就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
B.张嘉贞虑事长远,为诬告者开脱。为避免突厥族群内附而带来的隐患,他请求派兵保护当地百姓;为避免堵塞言路而成为隐患,他请求饶恕诬告者。
C.张嘉贞为相强躁,性格简单粗疏。论者遗憾他家庭不够富裕,为迎合权幸心意,他请求对姜咬施以廷杖;他对裴仙先也同样如此,却遭到张说的反对。
D.张嘉贞深受器重,死后赠谥褒美。玄宗认为他政事处理得好,多次慰劳;皇帝在他赴任时赋诗,后来他生病时还派太医护视,死后获得美好的谥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
(2)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韩林,京兆长安人。工文辞,举贤良。玄宗在东宫,令条对国政,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判主爵员外郎。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出为號州刺史。號于东、西京为近州,乘舆所至,常税厩刍,休请均赋它郡。中书令张说曰:“免號而与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休复执论,吏白恐尾宰相意,休曰:“刺史幸知民之敞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诡如休请。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都侍郎,知制诰。迁尚书右丞。侍中裴光庭卒,帝敕萧嵩举所以代者,嵩称休志行,遂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休直方不务进趋,既为相,天下翕然宜之。万年尉李美玉有罪,帝将放岭南。休曰:“尉小官,犯非大恶。今朝廷有大奸,请得先治。金吾大将军程伯献恃思而贪,室宅舆马僭法度,臣请先伯献,后美玉。”帝不许,休固争曰:“罪加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帝不能夺。大率坚正类此。初,嵩以休柔易,故荐之。休临事或折正嵩,嵩不能平。宋璟闻之曰:“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嵩宽博多可,休峭鲠,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帝尝猎苑中,或大张乐,稍过差,必视左右曰:“韩休知否?”已而疏辄至。尝引鉴,默不乐。左右曰:“自韩休入朝,陛下无一日欢,何自戚戚,不逐去之?”帝曰:“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吾用休,社稷计耳。”后以工部尚书罢。迁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子。卒,年六十八,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忠,宝应元年,赠太子太师。

(节选自《新唐书·韩休传》)

注①厩刍:草料。

【小题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 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室宅舆马法度 僭:超越B.吏白恐宰相意  尾:违反
C.帝不能    夺:使……改变D.吾用休,社稷耳  计:计策
【小题2】(小题2)以下各级句子中,全都说明韩休严肃正直、不求名利的一组是
①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
②嵩以休柔易,故荐之。
③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
④免號而与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
⑤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
⑥已而疏辄至。
A.①②⑥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⑤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休擅长写文章,被举荐为贤良,在玄宗为太子时,受命逐条回答有关国政问题,此后担任过一系列重要的官职。
B.韩休任號州刺史期间,体察民情,请求为虢州百姓减免赋税,经过努力终获成功,表现他为民请命的仁爱之心。
C.韩休因萧蒿举荐而任宰相,他的耿介刚直与萧嵩的宽容随和形成互补,二人关系也很和谐,因而得到宋璟的赞许。
D.韩休秉公直谏给了玄宗很大压力,但面对谗言,玄宗非常清醒,将韩休与萧嵩进行比较,说明了任用韩休的理由。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铎,字昭范。会昌初,擢进士第,累迁右补阙、集贤殿直学士。咸通后,仕浸显,历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所取多才实士,为世称挹。十二年,繇礼部尚书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韦保衡缘恩幸辅政,始由铎得进士,故谨事之。虽窃政权,将大斥不附者,病铎持其事,不得肆。搢绅赖焉。铎亦上疏祈解,乃以检校左仆射出为宣武节度使。
僖宗初以左仆射召始铎当国练制度智虑周密时论推允会河南盗起天下跂铎入辅又郑畋数言其贤复拜平章事乾符六年,贼破江陵,宋威无功,诸将观望不进,天下大震。朝廷议置统帅,铎因请自率诸将督群盗。帝即以铎为侍中、荆南节度使、诸道行营都统,封晋国公。绥纳流冗,益募军,完器铠,武备张设。
未几,召拜太子少师,从天子入蜀,拜司徒,加侍中。复以太子太保平章事。是时,诛讨大计悉属高骈,骈内幸多难,数偃蹇,而外逗挠。铎感慨王室,每入对,必噫呜流涕,固请行。时中和二年也。乃以检校司徒、诸道行营都统、判延资户部租庸等使。先是,诸将虽环贼,莫肯先。及铎檄至,号令殷然,士气皆起,急欲破贼,故巢战数蹙。宦人田令孜策贼必破,欲使功出于已,乃构铎于帝,罢为检校司徒。铎功危就,而谗见夺,然卒因其势困贼。后数月,复京师,策勋居关东诸镇第一。
铎世贵,出入袭马鲜明。过魏,乐彦祯子从训心利之。李山甫者,数举进士被黜,依魏幕府,内乐祸,且怨中朝大臣,导从训以诡谋,使伏兵高鸡泊劫之,铎及家属佐三百余人皆遇害。朝廷微弱,不能治其冤,天下痛之。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僖宗初/以左仆射召/始/铎当国/练制度/智虑周密/时论推允/会河南盗起/天下跂铎入辅/又郑畋数言其贤/复拜平章事/
B.僖宗初/以左仆射/召始/铎当国/练制度/智虑周密/时论推允/会河南盗起/天下跂铎入辅/又郑畋数言/其贤复拜平章事/
C.僖宗初/以左仆射召/始/铎当国/练制度/智虑周密/时论推允/会河南盗起/天下跂铎入辅/又郑畋数言/其贤复拜平章事/
D.僖宗初/以左仆射/召始/铎当国/练制度/智虑周密/时论推允/会河南盗起/天下跂铎入辅/又郑畋数言其贤/复拜平章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南北朝北周时开始设立,相当于如今的教育部和外交部。
B.“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全部由皇帝策问。
C.“搢绅”也写作“缙绅”,愿意是插笏于带,后来转而用来称有官职的或者做过官的人。
D.“策勋”记功勋于策书之上。“策”是名词作动词,在策书上记录。“勋”指特殊功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铎很有威信。韦保衡受到宠幸而辅佐政事时,企图大举排斥不依附自己的人,但因为王铎主事,韦保衡不敢轻举妄动。
B.王铎积极请缨。贼军攻破江陵之时,宋威没有打赢,各路将领都观望不进军之时,王铎向皇上请求率领众将剿灭群盗。
C.王铎能干实事。在被封为晋国公时,他能够安抚收纳流民,招募军队,充实兵器甲胄,完善军事设施,随时应对各项战事。
D.王铎遭伏遇害。李山甫怨恨朝中大臣,在高鸡泊设伏兵抢劫从魏州经过的王铎,并杀害了王铎及其家属、随从三百多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窃政权,将大斥不附者,病铎持其事,不得肆。
(2)铎感慨王室,每入对,必噫呜流涕,固请行。

同类题5

(题文)(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象先,本名景初。少有器量,应制举,拜扬州参军。秩满调选,时吉顼为吏部侍郎,擢授洛阳尉。元方时亦为吏部,固辞不敢当。顼曰:“为官择人,至公之道。 陆景初才望高雅,非常流所及,实不以吏部之子妄推荐也。”竟奏授之。迁左台监察御史。景云二年冬,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初,太平公主将引中书侍郎崔湜 知政事,密以告之,湜固让象先,主不许之,湜因亦请辞。主遽言于睿宗,乃并拜焉。象先清净寡欲,不以细务介意,言论高远,雅为时贤所服。湜每谓人曰:“陆公加于人一等。”太平公主时既用事,同时宰相萧至忠、岑义及湜等咸倾附之,唯象先孤立,未尝造谒。先天二年,至忠等伏诛,象先独免其难。以保护功封兗国公赐实封二百户加银青光禄大夫时穷讨至忠等枝党连累稍众象先密有申理全济甚多然未尝言及当时无知之者其年,出为益大都督府长史。在官务以宽仁为政,司马韦抱真言曰:“望明公稍行杖罚,以立威名。不然,恐下人怠堕,无所惧也。”象先曰:“为政者理则可矣,何必严刑树威?损人益己,恐非仁恕之道。”竟不从抱真之言。历迁河中尹。六年,为蒲州,象先为刺史,仍为河东道按察使。尝有小人犯罪,但示语而遣之。录事白曰:“此例当合与杖。”象先曰: “人情相去不远,此岂不解吾言?若必须行杖,即当自汝为始。”录事惭惧而退。前后为刺史,其政如一,人吏咸怀思之。十年冬,知吏部选事,又加刑部尚书,以继母忧免官。二十四年卒,年七十二。
(节选自《旧唐书·陆象先传》)
(注)①元方:即陆元方,陆象先的父亲。②太平公主:武则天的女儿,曾揽朝政。
【小题1】(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赐实封二百户/加银青光禄大夫时/穷讨至忠等枝党/连累稍众/象先密有申理/全济甚多/然未尝言及/当时无知之者/
B.赐实封二百户/加银青光禄大夫时/穷讨至忠等/枝党连累稍众/象先密有申理/全济甚多/然未尝言及/当时无知之者/
C.赐实封二百户/加银青光禄大夫/时穷讨至忠等枝党/连累稍众/象先密有申理/全济甚多/然未尝言及/当时无知之者/
D.赐实封二百户/加银青光禄大夫/时穷讨至忠等/枝党连累稍众象先密有申理/全济甚多/然未尝言及/当时无知之者/
【小题2】(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制举,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是为皇帝亲自策问应举之士以选拔人才而设置的特科。
B.御史,是从先秦一直延续到清朝的以监察、弹劾为职责的官职历代具体名称有别。
C.兖国公,爵位名。爵位是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等级的高低与权利的大小。
D.州,是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单位,其数量多少及所辖地区大小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
【小题3】(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象先深受推许。太平公主想要提拔崔漫主持政事时,崔湜说陆象先高人一等,坚决要求与他一起接受任命,不肯自己一人为相。
B.陆象先不阿权贵。太平公主专权,萧至忠、岑义以及崔湜等人都依附于她,但陆象先不随波逐流,从不曾前往拜访太平公主。
C.陆象先为政宽仁。司马韦抱真建议他施行杖罚来树立威名时,他没有听从;当某录事希望他杖打犯罪者时,他对其进行了批评。
D.陆象先备受认可。在参加官员调选时,吏部侍郎吉顼提升他为洛阳尉;他先后担任刺史,处理政事如一,百姓和吏属都怀念他。
【小题4】(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陆景初才望高雅,非常流所及,实不以吏部之子妄推荐也。
(2)象先清净寡欲,不以细务介意,言论高远,雅为时贤所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