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小题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属文:抄写文章。B.践祚:帝王即位。
C.励精:振作精神。D.荡覆:动荡倾覆。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时,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亲自到他家表示慰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5 08:51: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①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词,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时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官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注:①李邕:诗人、书法家。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正确的的一组是( )
A.帝之,使待制集贤院  奇: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B.神龙初,遁还,巴西  客:名作动,客居
C.有臣如此,陛下忍弃之 其:代词,他,指皇帝
D.骜放不自修  益:副词,更加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不能分别表现杜甫“热衷功名”和李白“放荡不羁”的一组是(   )
A.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 ②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B.①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②白常侍帝
C.①伏惟天子哀怜之   ②益骜放不自修
D.①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②著官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年少时生活贫困,但是很有才能。他客居在吴越等地,李邕很看重他的才能,第一个去看望他。后来他参加进士考试没有考取,滞留在长安。
B.杜甫为了摆脱贫困,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一方面这是古代文人积极进取的表现,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杜甫郁郁不得志的愁苦。
C.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神仙下凡”。后李白得到玄宗的厚爱,被授予官职,可是他狂骜不驯,常常和酒友到闹市上喝得烂醉。
D.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但蔑视权贵,不屑与高力士、崔宗之等人为伍,借醉酒让高力士为他脱靴,使其受辱。他拒绝皇帝封官赏赐,云游天下。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2)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令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B.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C.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D.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在本文指函谷关。
B.“客”即门客。古代达官贵人有供养门客的习俗,战国四公子都号称“养客三千”。
C.“摄”有捕捉的意思,“摄吏部尚书”就是逮捕了吏部尚书,对吏部进行整治。
D.“赠”,文中指追赠,指朝廷给已死的官吏或官吏已死的长辈追封官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周早年经历坎坷。途径汴州时,他受到县令崔贤的羞辱,内心受到极大触动,于是继续向西入关进京,谋求更大的发展。
B.马周才能非凡。太宗见到他为常何代拟的条陈后,急切地要见到他。甚至派常何四处找寻他、敦促他入官。
C.马周深得宠信。在赏赐给马周的书件里,太宗高度赞赏他是能够竭忠尽力的股肱重臣。
D.马周虑事周全。病重之后,他烧掉了写给皇帝的奏章,表示自己不想靠暴露君王过错来为自己博取名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
(2)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哥舒曜,哥舒翰之子,子明。八岁,玄宗召见华清宫,尚辇奉御。以翰陷贼,哀愤号恸,故吏裴冕、杜鸿渐等见之叹息。李光弼讨河北,曜请行,拜鸿胪卿,为光弼副。救宋州有功,改殿中监,袭封,为东都镇守兵马使。德宗立,李希烈陷汝州,以周晃为伪刺史。诏拜曜汝州行营节度使,将兵万人讨希烈。帝召见,问曰:“卿治兵孰与父贤?”对曰:“先臣,安敢比。但斩长蛇,殪封豕①,然后待罪私室,臣之愿也。”帝曰:“尔父在开元时,朝廷无西忧;今朕得卿,亦不东虑。”及行,帝通化门。是日牙干②折时以翰出师已如此而斩持旗者卒以败今曜复尔人忧之。曜击贼,收汝州,禽晃以献,斩其将二人。希烈退保许州。诏城襄城,曜以疲人版筑③不如按甲持重以挫之,帝不许。曜进颍桥,雷震军中七马毙,曜惧,还屯襄城。希烈遣众万人纵火攻栅,殪人于堑以薄垒,曜苦战破之。居数月,希烈自率兵三万围曜,筑甬道属城,矢集如雨。帝遣神策将刘德信以兵三千援之,又诏河南都统李勉出兵相掎角。勉以“希烈在外,许守兵少,乘虚袭之,希烈自解”,乃遣部将与德信趋许,未至,有诏切,使班师。德信等惶惑还,至扈涧,为贼设伏诡击,死者殆半。勉恐东都危,使将李坚华以兵四千往守,贼梗道,不得入。汴兵沮,襄城围益急。帝乃诏普王讨蔡州。未行,京师乱,帝奉天。襄城陷,曜走洛阳。会母丧,夺为东都畿节度使。迁河南尹。曜拙于统御,而锐杀戮,士畏而不怀。贞元元年,部将叛,曜挺身免。帝以汴州刺史薛珏代之。终右骁卫上将军,幽州大都督。

注①殪封豕:殪,杀死;封豕,大猪,比喻贪暴者。②牙干:军中长官住所的旗杆。③版筑:筑土墙。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通化门 祖:祭祀
B.曜进颍桥 次:临时驻扎
C.有诏切 让:责备
D.帝奉天 幸:移驾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日/牙干折时/以翰出师已如此/而斩持旗者卒/以败/今曜复尔/人忧之
B.是日/牙干折/时以翰出师已如此/而斩持旗者卒/以败/今曜复尔/人忧之
C.是日/牙干折/时以翰出师已如此/而斩持旗者/卒以败/今曜复尔/人忧之
D.是日/牙干折时/以翰出师已如此/而斩持旗者/卒以败/今曜复尔/人忧之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代男子成年行冠礼后取的表字,自称用字表示谦虚,称人用名表示尊敬。
B.“擢”指官职提升,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升迁的词语还有“授”“拜”“陟”等。
C.“节度使”是古代集地方军政大权的官员。因官员受职之时,朝廷赐予旌节,故称。
D.“赠”指古代皇帝为死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依其生前事迹赐予其相应的称号。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哥舒曜世出名门,富有军事才能。他是唐朝名将哥舒翰的儿子,曾做李光弼的副将随他讨伐河北,并因为建立军功,由尚辇奉御改任殿中监一职。
B.哥舒曜谦恭有度,深得皇帝信任。在与德宗的问答中,他曾自言治兵之才不及其父,表现出他的耿耿忠心,让德宗放心地派他将兵万人征讨李希烈。
C.哥舒曜虽历苦战,最终失守襄城。李希烈采取极端的办法来进攻襄城,被哥舒曜经过苦战破解;但后来李希烈变本加厉进行围攻,襄城最终沦陷。
D.哥舒曜治军乏术,军队上下离心。他不善于统率部下,对部下动辄杀戮而不加体恤,贞元元年,他的部将发动了政变,哥舒曜差点死于乱军之中。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诏城襄城,曜以疲人版筑不如按甲持重以挫之,帝不许。
(2)德信等惶惑还,至扈涧,为贼设伏诡击,死者殆半。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杨行密,字化源,庐州合淝人也。唐乾符中,江、淮群盗起,行密以为盗见获,刺史郑棨奇其状貌,释缚纵之。后应募为州兵,戍朔方,迁队长。岁满戍还,而军吏恶之,复使出戍。行密将行,过军吏舍,军吏阳为好言,问行密行何所欲。行密奋然曰:“惟少公头尔!”即斩其首,携之而出,因起兵为乱,自号八营都知兵马使。
中和三年,唐即拜行密庐州刺史。淮南节度使高骈为毕师铎所攻,行密率兵数千赴之。至天长,师铎已囚骈,行密不得入,屯于蜀冈。师铎兵众数万击行密,行密阳败,弃营走,师铎兵饥,乘胜争入营收军实,行密反兵击之,师铎大败,单骑走入城,遂杀高骈。行密闻骈死,缟军向城哭三日,攻其西门,遂入扬州。
是时,城中仓廪空虚,饥民相杀而食,其夫妇、父子自相牵,就屠卖之。行密不能守,欲走。其客袁袭曰:“吾以新集之众守空城而诸将多骈旧人非有厚恩素信力制而心服之也今敌兵方盛所攻必克此诸将持两瑞时也海陵镇使高霸骈之旧将必不为吾用。”行密乃以军令召霸,霸率其兵人广陵,行密欲使霸守天长,袭曰:“吾以疑霸而召之,其可复用乎?不如杀之,以并其众。”行密因犒军擒霸族之,得其兵数千。
龙纪元年,行密攻浙西,取苏、常、润州。景福元年,叛将孙儒自逐行密,入广陵,驱其众渡江,号五十万,以攻行密。众畏其势,劝其退走铜官。行密曰:“儒来气锐而兵多,盖其锋不可当而可以挫,其众不可敌而可久以敝之。若避而走,是就擒也。”久之,儒兵果饥,又大疫,行密悉兵击之,儒败被擒。
天佑二年十一月,行密卒,年五十四,谥曰武忠。子渥立。溥僭号,追尊行密为太祖武皇帝陵曰兴陵。
(选自《新五代史·杨行密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以新集之众守空城/而诸将多/骈旧人非有厚恩/素信力制而心服之也/今儒兵方盛/所攻必克/此诸将持两端之时也/海陵镇使高霸/骈之旧将/必不为吾用/
B.吾以新集之众守空城/而诸将多骈旧人/非有厚恩素信力制而心服之也/今儒兵方盛/所攻必克/此诸将持两端之时也/海陵镇使高霸/骈之旧将/必不为吾用/
C.吾以新集之众守/空城而诸将多/骈旧人非有厚恩/素信力制而心服之也/今儒兵方盛/所攻必克/此诸将持两端之时也/海陵镇使高霸/骈之旧将/必不为吾用/
D.吾以新集之众守空城/而诸将多骈旧人/非有厚恩素信/力制而心服之也/今儒兵方盛/所攻必克/此诸将持两端之时也/海陵镇使高霸/骈之旧将/必不为吾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朔方,北方的寒气常称朔气,北方很冷,又可称朔方。因此文中的朔方泛指北方。
B.缟军,缟是一种未经染色的绢,常用作丧服,缟军即全军穿上白色丧服,表示哀悼。
C.僭号,冒用皇帝的称号,暗示杨渥只是继承了杨行密的职位,杨溥称帝超越本分。
D.追尊,就是给生前有很大贡献的人加个尊号,尊称。因死后给,所以用个“追”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行密英勇果敢,有仇必报。对假意示好,实则刁难自己的军吏果断斩杀,并乘机起兵造反,在乱世中发迹。
B.杨行密用兵有谋略。毕师铎虽然拥兵数万,杨行密只有数千人,但他假装战败,故意丢弃物资,趁对方收拾物资之学大举反击,大获全胜。
C.杨行密善于听取谋士意见。他想让高霸守天长,客卿袁袭认为他是高骈的旧将,不能重用,行密采纳,袁袭建议擒杀高霸。
D.杨行密临危不乱,善于把握机会。他面对叛将孙儒五十万大军,他认真分析形势,等待对方兵力疲竭,加上饥疫发生,一举击溃孙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密以为盗见获,刺史郑棨奇其状貌,释缚纵之。
(2)是时,城中仓廪空虚,饥民相杀而食,其夫妇、父子自相牵,就屠卖之。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独有功数犯颜争枉直,后①厉语折抑,有功争益牢。时博州刺史琅邪王冲②,责息钱于贵乡,遣家奴督敛,与尉颜余庆相闻知,奴自市弓矢还。会冲坐逆诛,魏州人告余庆豫冲谋 后令俊臣鞫治,以反状闻。有司议:“余庆更永昌赦,法当流。”侍御史魏元忠谓:“余庆为 冲督偿、通书,合谋明甚,非曰支党,请殊死,藉其家。”诏可。有功曰:“永昌赦令:‘为首与虺贞③同恶,魁首已伏诛,支党未发者原之。’《书》曰:‘歼厥渠魁’,律以‘造意为 首’,寻赦已伏语,则魁首无遗。余庆赦后被言,是谓支党。今以支为首,是以生入死。赦而复罪,不如勿赦;生而复杀,不如勿生。窃谓朝廷不当尔。”后怒曰:“何谓魁首?”答曰:“魁者,大帅;首者,元谋。”后曰:“余庆安得不为魁首?”答曰:“若魁首者虺贞 是已。既已伏诛,余庆今方论罪,非支党何?”后意解,乃曰:“公更思之。”遂免死。当此时,左右及卫仗在廷陛者数百人,皆缩项不敢息,而有功气定言详,閨然不桡。
初,鹿城主簿潘好礼慕有功为人,论之曰:“昔称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人,今有功断狱,亦天下无冤人。然释之当汉文帝时,中外无事,守法而已。有功居革命之际,周兴、
来俊臣等掩义隐贼崇饰恶言以诬盛德有功守死明道身滨殆者数矣。此其贤于释之明甚。”或称有功仁恕过汉于、张。起居舍人卢若虚曰:“徐公当雷霆之震,而能全仁恕,虽千载未见 其比。”
(注释)①后:武则天。②冲:李冲,后文虺贞的儿子。③虺贞:即李贞,越王李贞举兵反武则天,其一族李姓被武则天改为虺姓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独有功数犯颜争直 (2)今有功断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A. 应当     B. 判罪 C. 处在 D. 适合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其家
A. 书册     B. 登记 C. 抄没 D. 杂乱
【小题4】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周兴、来俊臣等掩义隐贼/崇饰恶言以诬盛德/有功守死/明道身滨殆者/数矣
B. 周兴、来俊臣等掩义隐贼/崇饰恶言/以诬盛德/有功守死明道/身滨殆者数矣
C. 周兴、来俊臣等掩义/隐贼崇饰/恶言以诬盛德/有功守死明道/身滨殆者数矣
D. 周兴、来俊臣等掩义隐贼/崇饰恶言以诬盛德/有功守死/明道身滨/殆者数矣
【小题5】把第①段划线句译为现代汉语。
会冲坐逆诛,魏州人告余庆豫冲谋,后令俊臣鞫治,以反状闻
【小题6】根据第①段,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徐有功的主要品质:
【小题7】分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