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曰:“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讽,帝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与姚崇不协,除工部尚书,罢政事。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曰忠。所荐洹水令吕太一、蒲州司功参军齐浣、右内率骑曹参军柳泽、密尉宋遥、左补阙袁晖、右补阙封希颜、伊阙尉陈希烈,后皆有闻于时。

(节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B.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C.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D.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服除”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即除去丧礼之服。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服丧期的长短,如“大功”为九个月,“小功”为五个月。
C.“散骑常侍”是官名。汉有散骑,为皇帝侍从,又有中常侍,性质同。魏文帝并散骑与中常侍为一官,如称散骑常侍,以士人任职。入则规谏过失,出则骑马散从。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皇后、大臣、贵族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物,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褒扬的称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知古才能卓著,仕途较为顺畅。他考中进士后,多次升迁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等官职。曾先后以著作郎和黄门侍郎的身份编修国史。
B.魏知古为人耿直,敢于直言进谏。唐睿宗修建道观,魏知古以盛暑修观,劳民伤财,有违安养百姓的治政之本为由两次进谏,皇帝于是停止修建道观。
C.魏知古颇受器重,多次受到赏赐。在担任侍中期间,他多次受到封地和财物的赏赐,又因主持东都吏部选事,赐衣一套。此后皇帝待他恩意更厚。
D.魏知古品格高尚,能够推举贤能。魏知古开元三年去世,宋璟听说后感叹他是正直和仁爱兼而有之的典范。他之前推荐的很多官员,后来都名噪一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
(2)从猎渭川,献诗以讽,帝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3 12:44: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郝处俊,安州安陆人。甫十岁而孤,故吏归千缣赗之,悉辞不受。及长,好学,嗜《汉书》,略能暗诵。贞观中,本州进士举,吏部尚书高士廉甚奇之,解褐授著作佐郎,袭父爵。兄弟友睦,事诸舅谨甚。召拜太子司议郎,累迁吏部侍郎。高丽叛,诏李勣为浿江道大总管,处俊副之。尝次贼城,未遑置阵,贼徒遽至,举军危骇。处俊方据胡床,体胖,安餐不顾,乃潜简精锐击之,虏却,众壮其谋。入拜东台侍郎。时浮屠卢伽逸多治丹,曰“可以续年”。高宗欲遂饵之,处俊谏曰:“修短固有命,异方之剂,安得轻服哉?昔先帝诏浮屠那罗迩娑寐案其方书为秘剂,取灵花怪石,历岁乃能就。先帝饵之,俄而大渐,群臣请显戮其人,议者以为取笑夷狄。故法不得行。前鉴不远,惟陛下深察。”帝纳其言。

上元初,帝观酺翔鸾阁,时赤县与太常音技分东西朋,帝诏雍王贤主东,周王显主西,因以角胜。处俊曰:“礼所以示童子无诳者,恐其欺诈之心生也。伏以二王春秋少,意操未定,当须推多让美,相敬如一。今乃公朋造党使相夸,非所以导仁义,示雍和也。”帝遽止,叹曰:“处俊远识,非众臣所逮。”帝多疾,欲逊位武后,处俊谏曰:“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事遂沮。开耀元年卒,年七十五。帝哀叹其忠,举哀光顺门,祭以少牢,赙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诏百官赴哭,官供葬事。其子秘书郎北叟上表辞所赠及葬递之事,高宗不许。裴炎为白帝曰:“处俊临亡,臣往见之,属臣曰:‘生既无益于国,死无烦费,傥有诏赐,愿一罢之。’”帝闻恻然,答其意,止赙物而已。

处俊资约素,土木形骸,然临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议论谆谆,必傅经义,凡所规献,得大臣体。

(节选自《新唐书·郝处俊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B.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C.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D.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汉书》是班固所编,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西汉四百年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等。
B.“解褐”指一般人脱去平民时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的服饰,借指由平民开始进入仕途。
C.“春秋”有多种含义,既可指季节,也可指我国特定的历史时代,还可指儒家经典,而文中用以指年龄。
D.“少牢”指我国古代祭祀时用羊和猪做祭品,在帝王祭祀时用牛、羊和猪做祭品则称为“太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郝处俊不贪财物,很有家庭教养。他父亲去世时,父亲过去的属下送来了很多财物,他都推辞不接受;他对兄弟和睦友爱,侍奉舅舅们很是恭敬。
B.郝处俊富有胆识,深得大家认可。高丽反叛时,他沉着应敌,将士多服其胆略;他反对皇帝让雍王和周王分率两队争胜取乐,谏言受到皇帝好评。
C.郝处俊敢于进谏,甚得大臣之体。他认为寿命长短自有天数,不认可僧人所炼长生药;反对高宗退位给天后;与皇上议政时,引经据典,多有匡正。
D.郝处俊生性俭素,尽享身后哀荣。他去世后,不仅高宗为他停朝在光顺门举哀一日,并赐给众多绢布、米粟;而且百官都去哭祭,官家还安排了他的入葬事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次贼城,未遑置阵,贼徒遽至,举军危骇。
(2)属臣曰:“生既无益于国,死无烦费,傥有诏赐,愿一罢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藩,字叔翰,其先赵州人。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馀困广陵间不自振妻子追咎,藩晏如也。

徐州张建封辟节度府。建封卒,濠州刺史杜兼疾驱至,阴有觊望,藩泣谓曰:“公今丧,君宜谨守土,何弃而来?宜速还,否则以法君!”兼恨之,因诬奏“建封死,藩撼其军,有非望”。德宗怒,密诏徐泗节度使杜佑杀之。佑雅器藩,得诏,十日不发,召见藩曰:“世谓生死报应,验乎?”藩曰:“殆然。”曰:“审若此,君宜遇事无恐。”因出诏示藩,藩色不变,曰:“信乎,杜兼之报也!”佑曰:“慎毋畏,吾以阔门保君矣。”帝未之信,亟追藩。既入,帝望其状貌,曰:“是岂作乱人邪?”释之,拜秘书郎。

王仲舒与同舍郎韦成季、吕洞日置酒邀宾客相乐,慕藩名,强致之。仲舒等为徘说庾语相狎昵,藩一见,谢不往,曰:“吾与终日,不晓所语何哉!”后伸舒等果坐斥废。累擢吏部郎中。裴垍白宪宗,谓藩有宰相器。会郑罢,因拜门下待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藩忠谨,好丑必言,帝以为无隐。尝问祈禳之数,藩言:“孔子病,止子路之祷。汉文帝每祭,敕有司敬而不祈。使神无知,则不能降福;有知,固不可私己求媚而悦之也。且义于人者和于神,人乃神之主,人安而福至。”帝悦曰:“当与公等上下相勖,以保此言。”河东节度使王锷赂权近求兼宰相,密诏中书门下曰:“锣可兼宰相。”藩遽取笔灭“宰相”字,署其左曰:“不可。”还奏之。宰相权德舆失色曰:“有不可,应别为奏,可以笔涂诏邪?”藩曰:“势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既而事得寝。明年,为华州刺史。未行,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谥曰贞简。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四》,有删改)

(注)①觊望:希图。②祈禳:祈祷上天降福,消除灾祸。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馀/困广陵间/不自振/
B.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徐/困广陵间/不自振/
C.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徐/困广陵间/不自振/
D.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徐/困广陵间/不自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节度府”指被节度使征召做官。唐代朝廷大臣可征召名士大儒为官,地方长官也可自行辟聘。
B.“劾”指“弹劾”。弹劾制度是唐代监察理念的直接体现,由吏部负责,专司弹劾之职。凡文武百官、内外臣僚,甚至包括皇亲贵胄与宦官在内,不论官阶高低,都可以弹劾。
C.“密诏”是指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皇帝给大臣们下达的秘密诏书,相当于机密圣旨,区别于平常皇帝分封大臣与颁布政令的圣旨。
D.“赠户部尚书”指加封户部尚书官职称号。赠官一般在原官衔基础上加一级,古代朝廷对功臣先人或在功臣本人死后对其追封爵位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藩入仕以后,刚直不阿。节度使张建封去世,刺史杜兼觊觎节度使一职而前来奔丧,李藩义正词严地指责他擅离职守,并声言若不速回濠州职任上将依法弹劾他。
B.李藩在朝为官,交往谨慎。在朝担任秘书郎时,同僚王仲舒等因仰慕他的名声而强行邀请他赴宴,宴会上王仲舒等说玩笑话和隐语,此后李藩就不再和他们来往了。
C.李藩忠于皇上,敢于进谏。唐宪宗向他询问“祈禳之数”时,李藩援引孔子生病、汉文帝祭祀时都不让祈祷的故事直言劝诫,指出对百姓有义,对神灵和顺,人就能主宰神。
D.李藩坚持原则,不畏强权。节度使王得贿赂皇帝身边的权臣,请求兼任宰相,宪宗皇帝下密诏同意其兼任宰相,李藩看到密诏时立即笔涂诏书驳回,其做法让同僚权德奥大惊失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未之信,亟追藩。既入,帝望其状貌,曰:“是岂作乱人邪?”
(2)使神无知,则不能降福;有知,固不可私己求媚而悦之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元膺传

吕元膺,字景夫,郓州东平人。姿仪瑰秀,有器识。 出为蕲州刺史,尝录囚,囚或白:“父母在,明日岁旦不得省,为。”因泣,元膺恻然,悉释械归之,而戒还期。吏白“不可”,答曰:“吾以信待人,人岂我违?”如期而至。自是群盗感愧,悉避境去。

元和中,累擢给事中。俄为同州刺史。既,帝逮问政事,所对详诣。明日,谓宰相曰:“元膺直气谠言,宜留左右,奈何出之?”李籓、裴垍谢,因言:“陛下及此,乃宗社无疆之休。臣等昧死请留元膺给事左右。”未几,兼皇太子侍读,进御史中丞。拜鄂岳观察使。尝夜登城,守者不许。左右曰:“中丞也。”对曰:“夜不可辨。”乃还。明日,擢守者为大将。入拜尚书左丞。度支使潘孟阳、太府卿王遂交相恶,乃除孟阳散骑常侍,遂邓州刺史,诏辞无所轻重。 元膺上其诏,请明枉直,以显褒惩。

江西裴堪按虔州刺史李将顺受赇,不覆讯而贬。元膺曰:“观察使奏部刺史,不加覆,虽当诛,犹不可为天下法。”请遣御史问,宰相不能

选拜东都留守。故事,留守赐旗甲,至元膺不给。或上言:“用兵讨淮西,东都近贼,损其仪,沮威望,请比华、汝、寿三州。”帝不听,并三州罢之。留守不赐旗甲,自此始。都有李师道留邸,邸兵与山棚谋窃发,事觉,元膺禽破之。始,盗发,都人震恐,守兵弱不足恃,元膺坐城门指纵部分,意气闲舒,人赖以安。东畿西南通邓、虢,川谷旷深,多麋鹿,人业射猎而不事农,迁徙无常,皆趫悍善斗,号曰“山棚”。权德舆居守,将羁縻之,未克。至是,元膺募为山河子弟,使卫宫城,诏可。

改河中节度使。时方镇多姑息,独元膺秉正自将,监军及中人往来者,无不严惮。入拜吏部侍郎。正色立朝,有台宰望,处事裁宜,人服其有礼。以疾改太子宾客。居官始终无訾缺。卒,年七十二,赠吏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日岁旦不得省,为  恨:痛恨
B.既,帝逮问政事 谢:辞别
C.江西裴堪虔州刺史李将顺受赇  按:审查
D.宰相不能   夺:改变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吕元膺担任蕲州刺史,答应了囚徒的请求,不顾下属的劝阻,坚持让囚徒回家和父母一起过大年初一。
B.吕元膺担任鄂岳观察使,曾经在夜间登城巡视,守城人因无法辨认,不许他登城。第二天,提拔守城人做了大将。
C.吕元膺担任东都留守时,打破惯例,免除了旗甲仪仗。尽管有人反对,皇帝却没有听从,并且罢免了华、汝、寿三州的守将。
D.吕元膺担任吏部侍郎时,在朝廷上神态庄重,立身端正,名望很高,处理事务非常合宜,人们佩服他做事得体。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膺直气谠言,宜留左右,奈何出之?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吕元膺形象的主要特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①《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②。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址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③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④不辞。都督怒,起更衣⑤,遣吏伺其文辄报。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作《唐家千岁历》。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初唐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删节)

注:①论次:评定编次。②唐道名。以地区在剑阁之南得名。宋陆游曾留蜀约十年,喜蜀道风土,因题其生平所为诗曰《剑南诗稿》,后人因以“剑南”称之。③痵:同“悸”,因受惊吓心跳加速。④泛然:漫不经心,随意。⑤更衣:如厕。
【小题1】对文中画曲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B.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C.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D.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表就是“奏表”,又称“表文”,是臣子写给君主的文书。
B.“冠”的意思是帽子,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后世泛指十六岁左右的男子。
C.“参军”是“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中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以后也可指去当兵。
D.“翼轸”是指二十八星宿中的翼宿和轸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勃年幼时就表现出才华,后来在麟德初年给到关内巡查的刘祥道献上文章表露才华,并在朝廷的策试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并被授予官职。
B.由于王勃倚仗才华常常让同僚难堪,所以在后来他窝藏、杀死官奴并被判处死刑后,同僚们都高兴不已。
C.王勃在滕王阁的聚会上依旧是恃才不羁,众位客人没有能为滕王阁聚会写出序言,他毫不推辞,他的才华初现便令已经起身去了厕所的都督闫公欣赏赞叹,也给宴会增加了又一乐事。
D.王勃既才华横溢,又喜欢著书立说,曾给祖父王通撰写的《尚书》中的残缺内容补出二十五篇。后又写出《易发挥》、《唐家千岁历》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
(2)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白,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赦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家,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文宗时,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B.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C.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D.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字往往是名的补充或解释,古代常常以名为敬称,以字表示谦称。
B.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可能有多个年号。如文中的“天宝”“元和”都是年号。
C.卒,死的一种说法。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如天子死曰崩(驾崩、山陵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为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有即位诏、遗诏、表诏、密诏、手诏等。
【小题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的祖先被迫流亡到西域,直到他父亲这一代才回到巴西定居,李白诞生的时候,他母亲梦见太白星,因而取其字为太白。
B.李白的朋友吴筠被召入京以后,推荐李白也到长安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李白的诗文,赞叹他的才华人间少有。
C.在贺知章的推荐下,唐玄宗在金銮殿召见李白,李白得以步入仕途,在朝中担任翰林供奉。玄宗皇帝爱惜李白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
D.李白是个骜放之人,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便道出了他的心声;在朝堂上使高力士脱靴又为一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2)子仪尝犯法,白为赦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