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任圜,京兆三原人也。为人明敏,善谈辩,有容止,李嗣昭节度昭义,辟圈观察支使。梁兵围潞州,逾年而晋王薨,晋兵救潞者皆解去。嗣昭危甚,问圜去就之计,圜劝嗣昭坚守以待,不可有二心。已而庄宗攻破梁夹城,闻圜为嗣昭画守计,甚嘉之,由是益知名。其后嗣昭与庄宗有隙,圜数奉使往来,辨释谗构,嗣昭卒免于祸,圜之力也。

张文礼弑王镕,庄宗遣嗣昭讨之,嗣昭战殁,圜代将其军,号令严肃。既而文礼子处球等闭城不下,圜数以祸福谕镇人,镇人信之。圜至城下,处球登城呼圜曰:“城中兵食俱尽,而久抗王师,若能自归,惧无以塞责,幸公见哀,指其生路。”圜告之曰:“以子先人,固难容货,然罚不及嗣,子可从轻。其如据守经年,伤吾大将,一朝困竭,方布款诚,以此计之,子亦难免。然坐而待毙,曷若伏而俟命?”处球流涕曰:“公言是也!”乃遣人送状乞降,人皆称圜言不欺。

明年,郭崇韬兼领成德军节度使,改圜行军司马。圜与崇韬素相善,又为其司马,崇韬因以镇州事托之,而圜多所违异。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明帝嘉其平延孝功,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判三司。圜选辟才俊,抑绝侥倬,公私给足,天下便之。

故时使臣出四方,皆自户部给券,安重诲奏请自内出,以故事争之,不能得,遂与重诲辨于帝前,圜声色俱厉。而使臣给券卒自内出,圜益愤沮。重诲尝过圜,圜出妓,善歌而有色,重诲欲之,圜不与,由是二人益相恶。圜不自安,因请致仕,退于磁州。

朱守殷反于汴州,重诲诬圜与守殷连谋,遣人矫制杀之。圜受命怡然,聚族酣饮而死。愍帝即位,圜太傅。

(选自《新五代史唐书·任圜传》,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B.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C.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D.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宗”是李存勖的庙号。庙号指的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B.“户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官员俸禄等。
C.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
D.“赠”是指古代皇帝为在世或已死的有功官员及其亲属加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任圜善于谋划。在李嗣昭危难之际,任圜劝他一心坚守,因此受到庄宗高度赞赏。
B.任圜重诺守信。讨伐张处球,兵临城下,任圜以利害晓谕镇人,并赦免张处球,人们称赞他为守信之人。
C.任圜刚直不阿。对不合礼法之事,任圜能够据理力争,在使臣给券问题上,甚至敢于在皇帝面前严辞争辩。
D.任圜看淡生死。在安重诲构陷并假托君命置他于死地时,任圜能坦然受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己而庄宗攻破梁夹城,闻圜为嗣昭画守计,甚嘉之,由是益知名。
(2)安重诲奏请自内出,圜以故事争之,不能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9-30 11:43: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行钦,幽州人,为刘守光裨将。与李嗣源战于山北,身中嗣源七矢。拔矢而战,反中嗣源。屡败,乃降嗣源。嗣源谓其壮士,以为养子。从战,数立功。庄宗闻其骁勇,取之为散员都部署。庄宗与梁军战,军败而溃,梁兵数百追及,攒槊围之。行钦驰一骑,夺剑断其二矛,斩首一级,梁兵解去。庄宗持行钦泣曰:“富贵与卿共之!”由是宠绝诸将。
赵在礼反,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行钦曰:“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宥。”在礼再拜,以诏书示诸军。皇甫晖从旁夺诏书坏之,军士大噪。
行钦攻邺无功,庄宗欲自将以往,群臣皆谏止,乃遣明宗讨之。明宗军城西,行钦军城南。而明宗军变,与在礼合。行钦闻之,退屯卫州,以明宗反闻。庄宗遣李从璟驰诏明宗计事。从璟,明宗子也。行至卫州,而明宗已反,行钦乃系从璟,将杀之,从璟请还京师,乃许之。明宗引兵南,行钦率兵趋还京师。从庄宗幸汴州,行至荥泽,闻明宗已渡黎阳,庄宗复遣从璟通问于明宗,行钦以为不可,因击杀从璟。
明宗入汴州,庄宗不得进。庄宗谓行钦曰:“卿等从我久,富贵急难无不同也。今兹危蹙,而默默无言,坐视成败。我至荥泽,欲单骑渡河,自求总管,卿等各陈利害。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行钦泣而对曰:“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责”。因与诸将百余人,皆解髻断发,置之于地,誓以死报,君臣相持恸哭。
庄宗崩,行钦出奔,为野人所执。刺史石潭折其两足,载以槛车,送京师。明宗见之,骂曰:“我儿何负于尔!”行钦瞋目直视曰:“先皇帝何负于尔!”乃斩于洛阳市。
呜呼!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其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
(节选自《新五代史·元行钦传》)
(注)①明宗:李嗣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B.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C.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D.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原指土地神和谷神,古代君主每年要到郊外祭祀,后来“社稷”成为国家的象征。
B.“断发”,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此处指元行钦想保全生命。
C.“刺史”是中国古代官职名,“刺”,有检核问事之意,主要负责对地方政府进行监察。
D.“先皇帝”是指本朝在位皇帝的已经去世的父亲,这里用“先”表示对已经亡故君主的尊敬,也用来区别现任皇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行钦作战勇敢,不惧危险。与李嗣源作战时身中七箭,他拔出箭继续作战,反而射中李嗣源;庄宗被梁军包围,元行钦匹马击退敌军。
B.元行钦忠心为君,深受宠信。庄宗曾抱着元行钦哭着说:“富贵和你共享!”赵在礼在邺城谋反,元行钦没有攻下,也并未因此受到斥责。
C.元行钦颇有谋略,眼光长远。在和明宗李嗣源合力讨伐赵在礼时,他预见到李嗣源兵变,率军撤退至卫州,并上奏皇帝李嗣源谋反一事。
D.元行钦誓死报国,但晚节不保。形势危急时,他和众大臣断发发誓,以死报主;唐庄宗遇害后,他却仓皇出逃,后被捉拿,斩于洛阳。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烈,字定方,冀州武邑人。父邕,当隋季,率里中数千人为本郡讨贼。定方骁悍有气决,年十五,从父战,数先登陷阵。邕卒,代领其众,破剧贼张金称、杨公卿,追北数十里,自是贼不舍境,乡党赖之。贞观初,从李靖袭突厥颉利于磧口,率彀马二百为前锋,乘雾行,去贼一里许,雾霁,见牙帐,驰杀数十百人,颉利及隋公主惶窘各遁去,靖亦寻至,余党悉降。再迁左卫中郎将。与程名振讨高丽,破之。拜右屯卫将军、临清县公。从葱山道大总管程知节征贺鲁,至鹰娑川,贺鲁率二万骑来拒。定方始休士,见尘起,率精骑五百,逾岭驰捣贼营,贼众大溃,所弃铠仗、牛马藉藉山野不可计。副总管王文度疾其功,矫制收军不深入。于是马癯卒劳,无斗志。定方说知节曰:“天子诏讨贼,今反自守,何功之立哉?且公为大将,而阃外之事不得专,顾副将乃得专之,理不其然!胡不囚文度待天子命?”不从。至怛笃城,有胡人降,文度猥曰:“师还而降,且为贼,不如杀之,取其赀。”定方曰:“此乃自作贼耳,宁曰伐叛!”及分财,定方一不取。高宗知之,比知节等还,悉下吏,当死,贷为民。会都曼先镇诸胡,劫所部及疏勒、硃俱波、喝般陀三国复叛,诏定方还为安抚大使。率兵至叶叶水而贼堞马头川定方选精卒万骑三千袭之昼夜驰三百里至其所都曼惊战无素遂大败走马保城师进攻之,都曼计穷,遂面缚降。俘献于乾阳殿,有司请论如法。定方顿首请曰:“臣向谕陛下意,许以不死,愿丐其命。”帝曰:“朕为卿全信。”乃宥之。葱岭以西遂定。

(节选自《新唐书》卷 一百一十一)

注灌:瘦弱。阃外:外任将吏驻守管辖的地域。阃堞, 城上如齿状的矮墙。宥:宽恕。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率兵至叶叶水/而贼堞马头川/定方选精卒万/骑三千袭之/昼夜驰三百里/至其所/都曼惊/战无素/遂大败/走马保城/
B.率兵至叶叶水/而贼堞马头川/定方选精卒万骑/三千袭之/昼夜驰三百里/至其所/都曼惊/战无素/遂大败/走马保城/
C.率兵至叶叶水/而贼堞马头川/定方选精卒万/骑三千袭之/昼夜驰三百里/至其所/都曼惊/战无素/遂大败走/马保城/
D.率兵至叶叶水/而贼堞马头川/定方选精卒万骑/三千袭之/昼夜驰三百里/至其所/都曼惊/战无素/遂大败走/马保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牙帐,中国古代将帅所居营帐,也指边境少数民族自封的所谓“首都”。
B.公主,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帝女或者朝廷重臣的女儿的特定称谓。
C.有司,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他们为有司。
D.陛下,原指朝廷大殿下的侍者,后指与帝王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烈骁勇彪悍,年少便成大器。他十五岁时,追随父亲讨贼,多次率先攻入敌阵。父亲去世后,他接替父亲统帅部众破贼,威振乡里。
B.苏烈杀敌英勇,连续立下战功。他跟从李靖袭击突厥颉利时,趁着大雾骑马杀敌数十百人,使敌或走或降;在讨伐高丽中再次立下新功。
C.苏烈轻财重义,一心为国立功。面对副总管王文度的嫉妒行径,他力劝程知节乘胜追击敌人为国立功;等到分取财物时,他却一无所取。
D.苏烈心地善良,敢于为俘请命。在乾阳殿进献贼首俘虏都曼时,他磕头恳求皇上赦免自缚请降的叛贼都曼的死罪,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定方说知节曰:“天子诏讨贼,今反自守,何功之立哉?”
(2)文度猥曰:“师还而降,且为贼,不如杀之,取其赀。”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襚①吊之。  
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才十之一,坚壁未敢进,粮尽,欲引去。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迫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又与孙宣雅战海曲,先登。以前后功擢建节尉。  
从须陀击李密荥阳。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濒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贼不敢逼,于是来降。  
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走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进封翼国公。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后上书称疾,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注】①襚:向死者赠衣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须陀委营遁   遁:撤军
B.走宋金刚于介休 走:使……走,击退
C.策其马谢世充  谢:告别
D.即斩关纳外兵  纳:容纳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迫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
B.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迫/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
C.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迫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
D.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迫/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几经辗转,秦琼被李密任命为帐内骠骑。有一次,李密在作战中中箭,坠于马下,这时追兵又到了,幸亏秦琼保护他,他才免于一死。
B.在攻打卢明月时,须陀要派人去偷袭,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秦琼和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他们奋勇杀敌,最终大败卢明月。
C.秦琼在军队中长大,经历了两百多次战争,累官进爵,多次受封赏。后来秦琼上书称病,要求隐退,去世后他的灵柩葬在皇帝的陵墓旁。
D.秦琼英勇善战,战功赫赫,他所侍奉的主子如来护儿、李密、唐高祖、秦王均十分看重他。但王世充却不重用他,因此他才改投在唐高祖门下。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才十之一,坚壁未敢进,粮尽,欲引去。
(2)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
(3)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晏球,字莹之,洛阳人也。梁遣捉生军将李霸将千人戍杨刘,霸夜作乱,自水门入。晏球闻乱,不俟命,率龙骧五百骑击之,贼势稍却。末帝登楼见之,呼曰:“此非吾龙骧军邪!”晏球奏曰:“乱者,李霸一部尔,陛下严守宫城,而责臣破贼。”迟明尽杀之,以功拜澶州刺史。明宗兵变,自邺而南,遣人招晏球,晏球从至洛阳,拜归德军节度使。定州王都反,以晏球为招讨使讨之。都遣人北招契丹,契丹遣秃馁将万骑救都。晏球立高冈,号令诸将皆橐弓矢、用短兵,回顾者斩。符彦卿以左军攻其左,高行珪以右军攻其右,中.军.骑士抱马项驰入都军,都遂大败,自曲阳至定州,横尸弃甲六十馀里。契丹又遣惕隐以七千骑益都,晏球遇之唐河,追击至满城。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自晏球击败秃馁,又走惕隐,其馀众奔溃投村落,村落之人以锄耰白梃所在击杀之,无复遗类。惕隐与数十骑走至幽州西,为赵德钧擒送京师。晏球攻定州,久不克,明宗数遣人促其破贼,晏球以谓未可急攻。其偏将朱弘昭、张虔钊等宣言曰:“晏球怯耳!”乃驱兵以进兵果败杀伤三千馀人由是诸将不敢复言攻晏球乃休养士卒食其三州之赋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久之,都城中食尽,先出其民万馀人,数与秃馁谋决围以走,不果,都将马让能以城降,都自焚死。晏球为将有机略,善抚士卒。其击秃馁,既因败以为功,诸将皆欲乘胜取都,晏球返,独不动,卒以持久弊之。自天成三年四月都反,明年二月始克之,军中未尝戮一人。以破都功,拜天平军节度使。

(节选自《新五代史•王晏球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驱兵以进/兵果败杀/伤三千馀人/由是诸将不敢复言攻/晏球乃休养/士卒食其三州之赋/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
B.乃驱兵以进/兵果败/杀伤三千馀人/由是诸将不敢复言攻/晏球乃休养/士卒食其三州之赋/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
C.乃驱兵以进/兵果败/杀伤三千馀人/由是诸将不敢复言攻/晏球乃休养士卒/食其三州之赋/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
D.乃驱兵以进/兵果败杀/伤三千馀人/由是诸将不敢复言攻/晏球乃休养士卒/食其三州之赋/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宗,后唐皇帝李嗣源庙号,古代称皇帝除庙号外,还有谥号、年号、国号、尊号等。
B.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朝廷赐以旌节作为全权调度的凭信而得名。
C.契丹,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唐末各部统一,建契丹国,后一度改称辽,后为金国所灭。
D.中军,古时军队多分为左、中、右或上、中、下三军,中军为主力,由主帅亲自率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晏球忠于职守,遇事果敢。李霸作乱时,他不等命令下达,即率兵出城迎击,挫败敌方攻势,控制危局,立下战功,深得君王赏识。
B.王晏球统兵有方,军纪严明。面对王都和契丹的联军,他登上高岗,亲自指挥,严明号令,督促诸将奋勇杀敌,最终使得敌军惨败。
C.王晏球英勇善战,威震契丹。他先大败秃馁,又击溃惕隐,使契丹余众四处溃逃,改变了中国之兵与契丹交战“未尝少得志”的窘况。
D.王晏球颇有智谋,指挥若定。攻打定州时,明宗多次催促,部下也以言相激,但他认为不能急攻,坚持围而不打,终使对方自乱阵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
(2)诸将皆欲乘胜取都,晏球返,独不动,卒以持久弊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思礼,高丽人,入居营州。父为朔方军将。思礼习战斗,从王忠嗣至河西,与哥舒翰同籍麾下。翰为陇右节度使,思礼与中郎将周位事翰,以功授右卫将军、关西兵马使。从讨九曲,后期当斩,临刑,翰释之,思礼徐曰:“死固分也,何复贷为?”诸将壮之。天宝十三载,吐谷浑苏毗王款附,诏翰至磨环川应接,思礼坠马,蹇甚。翰谓监军李文宜曰:“思礼跛足,尚欲何之。”俄加金城郡太守。安禄山反,翰为元帅,奏思礼赴军,玄宗曰:“河、陇精锐,悉在潼关,吐蕃有衅,唯倚思礼耳。”翰固请,乃兼太常卿,充元帅府马军都将,翰委以军事。密劝翰表诛杨国忠,翰不应;复请以三十骑劫至潼关杀之,翰曰:“此乃吾反,何与禄山事?”潼关失守思礼与吕崇责李承光同走行在肃宗责不坚守引至纛(注)下将斩之宰相房琯谏以为可收后效遂独斩承光赦思礼等寻副房琯战便桥不利,更为关内行营节度、河西陇右伊西行营兵马使,守武功。贼安守忠来战,思礼退保扶风。贼分兵略大和关,去风翔五十里。李光进战未利,行在戒严,从官潜出其孥,帝使左右巡御史虞候识其姓名,众稍稍止。命郭子仪以朔方兵击之。会崔光远行军司马王伯伦、判官李椿以兵二千屯扶风。闻贼已西,欲乘虚袭京师,径至高睦。贼引军还击椿等,椿已至中渭桥,杀守者千人,进攻苑门。伯伦战死,椿被执。先是,贼余众留武功,既传官军入京师,乃烧营遁,自是贼不敢西。长安平,思礼先入清官;收东京,战数有功。兵部尚书,封霍国公,食实户五百。寻兼潞、沁等州节度。乾元元年,总关中、潞州行营兵三万、骑八千,与子仪围贼相州,军溃,惟李光弼、思礼完军还。寻破史思明别将万余众于直千岭。光弼徙河阳,代为河东节度副大使。上元元年,加司空。自武德以来,三公不居宰辅,唯思礼而已。二年,太尉,谥曰武烈。

(选自《新唐书·王思礼传》,有删改)

(注)纛:古代军队里的大旗。行在:天子所在的地方,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潼关失守∕思礼与吕崇贲李承光∕同走行在∕肃宗责不坚守∕引至纛下将斩之∕宰相房琯谏以为可收后效∕遂独斩承光赦思礼等∕寻副房琯战便桥∕不利∕
B.潼关失守∕思礼与吕崇贲李承光同走行在∕肃宗责不坚守∕引至纛下将斩之∕宰相房琯谏∕以为可收后效∕遂独斩承光∕赦思礼等∕寻副房琯战便桥∕不利∕
C.潼关失守∕思礼与吕崇贲李承光∕同走行在∕肃宗责不坚守∕引至纛下将斩之∕宰相房琯谏以为∕可收后效∕遂独斩承光∕赦思礼等∕寻副房琯∕战便桥∕不利∕
D.潼关失守∕思礼与吕崇贲李承光同走行在∕肃宗责不坚守∕引至纛下∕将斩之∕宰相房琯谏以为∕可收后效∕遂独斩承光赦思礼等∕寻副房琯∕战便桥∕不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一是升迁,二是改任同品级官职,三是降职;“徙”指一般的调动官职;“代”在本文中为“代理”之义,古代表示代理、暂时担任官职的词有“署”“权”等。
B.三公,周代已有此词。据杜佑的《通典》记载:“夏、商以前,云天子无爵,三公无官。”周以太师、太傅、太保曰三公,秦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
C.“薨”“崩”“卒”“不禄”“死”表示“人死”的意思,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薨”在古代称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
D.“赠”本文中指为已死的官员加封,“谥”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思礼熟习作战,曾侍奉哥舒翰而立功受官。后在奉诏接应吐谷浑苏毗王归附时,不幸坠下马,脚跛得厉害。不久,加授为金城郡太守。
B.安禄山反叛时,哥舒翰极力奏请王思礼前往军中,玄宗最终答应他的请求。王思礼曾秘密劝说哥舒翰上表请求诛杀杨国忠,但遭到了哥舒翰的拒绝。
C.潼关失守,唐肃宗十分生气。在宰相房琯的劝谏下,王思礼才免于一死,因而改任关内行营节度使、河西陇右伊西行营兵马使,镇守武功。
D.长安平定后,王思礼先进城清理宫殿;收复东京,多次立下战功。升任兵部尚书,封霍国公,并成为武德以来三公不任宰相的唯一一人。
【小题4】翻译:行在戒严,从官潜出其孥,帝使左右巡御史虞候识其姓名,众稍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