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两首咏物诗,完成各题。
咏牡丹
[宋]王溥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诗写枣花和桑叶,先抑后扬:先写其“小”与“柔”的特点,再褒扬其实用价值。
B.王诗先写了枣花和桑叶,然后以“堪笑”把所咏之物牡丹引出,表露出作者的感情。
C.袁诗前两句是说苔花在没有日光的夜晚也努力展现自己,突出了它不畏艰难的精神。
D.“青春”指春天,“青春恰自来”是说正值春天到来,苔花抓住时机开始萌发生长。
【小题2】这两首咏物诗除了托物言志外,各自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1-09 07:30: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蝗虫辞

(宋)孙因

开禧三年孟冬,孙子行野中,见有伐鼓举烽者,意其捕寇而即戎,就而问焉,则尽田间之老农也。得物,状甚怪:喙刚而铦,目怒而黔;或振其股,或揪其髯;羽翼未成,已学飞舞。余异其状,问于田父。田父愀然曰:“子识今秋飞蝗之状乎?此其子孙,而彼其祖父也,官命我辈捕之。”余曰:“蝗何负于官见捕乎?”田父仰天涕泣曰:“是害我稻黍者也,王法之所不恕。既来矣,则田之毛发,化而为黄埃,然后知其为灾。”余曰:“吾为若谕之使去,可乎?”曰:“幸甚!恐不可谕耳。”

试掇魁杰者数辈置于前诘之曰使汝害稼天欤人欤惟天惠民必不使尔为吾民病也。苟官吏召汝,则民何辜?且食,民天也。汝啖民之天,以充其体肤,天将汝诛矣!速去,无久居!”

顷之,若有昂首扬目趯趯①而股鸣者。听之,则曰:“今为害者岂我乎?牟人之利以厌己之欲者,非蝗乎?食人之食而误国者,非蝗乎?利口而邦之覆,磨牙而民之毒者,非蝗乎?自汉以下,蝗日益盛,民日益病;蝗日益硕,民日益瘠。虽唐之贞观、开元间号多乐岁,蝗未息也。鸣呼!其为害三千余年矣!跔跔跃跃,实繁有徒。去之复生,芟之愈芜,其庸有既?必有良史,特书屡书,而胡独罪余?”

“且夫节按常程,无非急征;鬻狱卖判,价随重轻;外托公计,内为己赢。若是者,不谓之蝗,可乎?匮金囊帛,峙如山岳;一筵之费,或至千索;咀嚼已竭,未厌溪壑。若是者,不谓之蝗,可乎?乘马从徒,呵哄塞衢;鸣玉曳履,铿锵步趋。月糜都内钱,日廪太仓粟。若是者,不谓之蝗,可乎?节、察、访、团等官,本待有功,岂为养安?养实以逸,坐厚秩;率民户百,不能供一。推此以往,其他可知。贵介姻族,及傔仆,倚势豪夺,飞食人内,鼓吻弄翼,道路以目。凡此皆人其形而蝗其腹者也,其为民害,章章如是。若夫惰田之农,淫浮之技,曳缟之商,纂组②之女,依倚市门之子,假饰衣冠之士,琐琐碌碌者,尚不与此。”

“然则丰年富岁,常有数十百万飞蝗在天下,咋人骨髓,岂特食稻黍而已!况害稼者有时,害民者无期。今圣天子齐明洁蠲③,至诚动物。我虽无知,将率我族类而远迁矣。然我辈虽去,民终未得晏然也,使若属未殄,天下宁有丰年乎?”

因述其语,书以自省,俾观风者得之,以为有位警焉。

(选自《宋金元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趯趯(tì):跳跃。②纂组:编织。③齐(zhāi)明洁蠲(juān):光明清洁。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有鼓举烽者 伐:敲击
B.虽唐之贞观、开元间号多乐岁 乐岁:丰年
C.縻厚秩 坐:因为
D.至诚动物 动物:使万物感动
【小题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蝗何负于官见捕乎 ②至无所见犹不欲归
B.①其庸有既     ②其皆出于此
C.①及傔仆 ②令张良留谢
D.①俾观风者得之 ②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运用了传统赋体的问答形式,通过“我”与老农的一番对话,既叙写了田间之蝗的为害之深,又描述了人间之“蝗”横行肆虐的社会现实。
B.作者于开禧三年孟冬行走于田野中,见农人灭“蝗”,感而赋此文。“开禧”是年号,“孟冬”指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十月,也称“初冬”。
C.作者借“蝗”喻人,用“琐琐碌碌者”对比贪官污吏,揭露封建社会贪官污吏为数之多、为害之烈,给了当政者“贪官不除,国无长治久安”的警示。
D.文章语言生动活泼、辛辣犀利又富有生趣,极富感染力。对当时恶劣世风的指斥大胆直接,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民本思想。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试掇魁杰者数辈置于前诘之曰使汝害稼天欤人欤惟天惠民必不使尔为吾民病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利口而邦之覆,磨牙而民之毒者,非蝗乎?
(2)然我辈虽去,民终未得晏然也,使若属未殄,天下宁有丰年乎?”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初犹骑行石齿间。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直者如幢,立者如人,卧者如虬。松下草间有泉,沮洳伏见;堕石井,锵然而鸣。松间藤数十尺,蜿蜒如大螈。其上有鸟,黑如鸲鹆,赤冠长喙,俯而啄,磔然有声。

②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系马石觜,相扶携而上,篁筱仰不见日,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得出,门牖相值。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③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磨戛,声切切不已。竹间梅棕,森然如鬼魅离立突鬓之状。二三子又相顾魄动而不得寐。迟明,皆去。

④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忆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

(注)篁筱:竹林    沮洳伏见:泉水在草丛中时隐时现。磔然:鸟鸣声   栏楯:栏杆。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新城之北三十里  ⑵ 四五里,乃闻鸡声  ⑶ 坐,山风飒然而至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有僧布袍蹑履来迎,
【小题3】本文对北山景物的刻划极其逼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试做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