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从军行

张祜

少年全紫就光辉,直指边城虎翼飞。

一卷旌收千骑虏,万全身出百重围。

黄云断塞寻鹰去,白草连天射雁归。

白首汉廷刀笔吏,丈夫功业本相依。

注释:①金紫:金印紫绶,唐宋的官服和佩饰,亦用以指代贵官。②虎翼:古战阵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金紫”暗示了少年的身份,“直指”“虎翼”既写出了少年的用兵,也衬托了少年形象。
B.打败了“千骑虏”,杀出了“百重围”,展现出少年的勇猛也流露了作者对少年的赞美。
C.“黄云断塞”“白草连天”勾勒出夕阳下的云彩满布天空、枯草连绵一望无际的边塞景象。
D.“寻鹰去”和“射雁归”,都从侧面表现了少年的箭术高超,使得少年的形象更加丰满。
E.“从军行”本为乐府旧题,格律自由、不拘对仗,但本诗对仗工整,已深得近体诗的精髓。
【小题2】在情感内容上,本诗末两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5-06 07:12: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从梁武帝。
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润,去涡阳四十里。韦放曰:“贼锋必是轻锐,战捷不足为功;如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还共诸将连营西进,据涡阳城,与魏相持,自春至冬,各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仲宗壮其计,乃从之。魏人犄角作十三城,庆之陷其四垒。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馘,鼓噪攻之,遂奔溃,斩获略尽,涡水咽流。诏以涡阳之地置西徐州。众军乘胜前顿城父。武帝嘉焉,手诏慰勉之。
大通初,魏北海王元颢来降,武帝以庆之为假节、飙勇将军,送颢北还。颢于涣水即魏帝号,授庆之前军大都督。自铚县进,遂至睢阳。魏将丘大千有众七万分筑九垒以拒。庆之自旦至申,攻陷其三,大千乃降。
时魏济阴王晖业率羽林庶子二万人来救梁、宋,进次考城。庆之攻陷其城。禽晖业,仍趣大梁。颢进庆之徐州刺史、武都郡王,仍率众而西。   
(《南史·陈庆之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涡阳四十里 去:前往,去到
B.九城兵甲犹盛 兵甲:武器装备
C.斩获略尽   斩获:(被)杀死(被)俘虏
D.进次考城   次:驻扎
【小题2】比较下面四个“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破其前军   ②仲宗壮其计 ③乃陈其浮馘 ④庆之陷其四垒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小题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是
A.庆之杖节军门B.魏人远来,皆以疲倦
C.如不利,沮我军势D.仲宗壮其计
【小题4】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贼锋必是轻锐
A.敌人的先锋必定是人少而精锐的部队B.敌人的锋芒必定是轻而锐利
C.敌人的先锋必定是人少而又轻装上阵D.敌人的兵器一定是轻巧而又锋利
【小题5】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陈庆之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与麾下五百骑奔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
②众军乘胜前顿城父
③乃陈其俘馘,鼓噪攻之,遂奔溃,斩获略尽
④武帝嘉焉,手诏慰勉之
⑤庆之自旦至申,攻陷其三,大千乃降
⑥庆之攻陷其城,禽晖业,仍趣大梁
A.①③⑥B.①②③C.②③⑤D.④⑤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