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

放歌行二首

[宋]陈师道

其一

春风永巷①闭娉婷,长使青楼②误得名。

不惜卷帘通一顾.怕君着眼未分明。

其二

当年不嫁惜娉婷,抹白施朱作后生③。

说与旁人须早计,随宜④梳洗莫倾城。

(注释)①永巷:汉代幽禁宫女妃嫔的地方。②青楼:青漆涂饰的豪华精致的楼房,指显贵人家的闺阁,即淑女入宫之前的住所。③后生:指年轻女子。④随宜:随从时宜。
【小题1】第一首中“春风永巷闭娉婷”的“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小题2】有人说,这两首诗语意蕴藉,都含有感慨“国士佳人,一般遭遇”的弦外之音。请结合每首末两句分别简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11 05:03: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苏秀道中①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小题1】下列对该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己的甘霖突降,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了。“润”字不仅有生理上的清凉感,而且有心理上的喜悦感,由实而虚。
B.颔联不顾房漏、床湿,见溪流岸深,旱情缓解,为民而喜,从正反两个方面写出了诗人对久旱喜雨的兴奋之情。其中“喜”是诗眼,贯穿始终,表明情感。
C.“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不仅自然贴切,而且所表现的精神气韵也与杜甫相同。
D.尾联用对比衬托手法,直抒胸臆,写无田尚且欣舞,况有田者乎,将喜渲染到极致。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E.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一位不事农桑的文人士大夫能拥有这样的情怀,实在难能可贵。
【小题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锴,会稽人。锴四岁而孤,母方教兄铉就学,未暇及锴。错自能知书。稍长,文词与铉齐名。昇元中,议者以文人浮薄,多用经义法律取士,锴耻之,杜门不求仕进。铉与常梦锡同直门下省,出锴文示之,梦锡赏爱不已,荐于烈祖,未及用,而烈祖殂。元宗嗣位,起家秘书郎,齐王景遂奏授记室。时殷崇义为学士,草军书,用事谬误,锴窃议之。崇义方得君,诬奏锴泄禁省语,贬乌江尉。岁余召还,授右拾遗、集贤殿直学士。论冯延鲁人望至浅,不当为巡抚使。重忤权要,以秘书郎分司东都。然元宗爱其才,复召为虞部员外郎。后主立,迁屯田郎中、知制诰。拜右内史舍人,赐金紫,宿直光政殿,兼兵、吏部选事,与兄铉俱在近侍,号“二徐”。
初,锴久次当迁中书舍人,游简言当国,每抑之锴乃诣简言简言从容曰以君才地何止一中书舍人然伯仲并居清要亦物忌太盛不若少迟之。锴颇怏怏。简言徐出伎佐酒,所歌词皆锴所为,锴大喜,乃起谢曰:“丞相所言,乃锴意也。”归以告铉,铉叹息曰:“汝痴绝,乃为数阕歌换中书舍人乎?”
锴酷嗜读书,隆寒烈暑,未尝少辍。后主尝得周载《齐职仪》,江东初无此书,人无知者,以访锴,一一条对,无所遗忘。既久处集贤,朱黄不去手,非暮不出。少精小学,故所讎书尤审谛。后主尝叹曰:“群臣劝其官,皆如徐锴在集贤,吾何忧哉?”李穆来使,见锴及铉,叹曰:“二陆①之流也
尝夜直,召对,论天下事,因及用人,才行孰先,后主曰:“多难当先才。”锴曰:“有人才如韩、彭而无行,陛下敢以兵十万付之乎?”后主称善。时国势日削,锴忧憤郁郁,得疾,谓家人曰:“吾今乃免为俘虏矣。”开宝七年七月卒,年五十五,赠礼部侍郎。谥曰文。锴卒逾年,江南见讨,比国破,其遗文多散逸者。
注①二陆,陆机、陆云兄弟,都是西晋著名文学家。②韩、彭,指韩信和彭越,西汉名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抑之锴/乃诣简言/简言从容曰/以君才地/何止一中书舍人/然伯仲并居/清要亦物忌太盛/不若少迟之
B.每抑之/锴乃诣简言/简言从容曰/以君才地何止/一中书舍人/然伯仲并居/清要亦物忌太盛/不若少迟之/
C.每抑之锴/乃诣简言/简言从容曰/以君才地何止/中书舍人/然伯仲并居清要/亦物忌太盛/不若少迟之/
D.每抑之/锴乃诣简言/简言从容曰/以君才地/何止一中书舍人/然伯仲并居清要/亦物忌太盛/不若少迟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孤,古代指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在文中是失去父亲,与现代汉语“孤儿”意义有所不同。
B.朱黄,指朱、黄两种颜色的笔墨,古人对古籍标点、校订时用它,以示与原文区别。
C.小学,古代经学中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等方面的学问,与“小学而大遗”中“小学”义同。
D.赠,追赠,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官职往往要高于原先所任职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锴以文词见长,并为此痴绝。他的文章曾受到常梦锡的赞赏;他听到自己所作歌词为歌妓所唱,消除了自己的不快,哥哥徐铉赞叹他宁愿用歌词换取更大官职。
B.徐锴为人耿直,多次触怒权贵。他私下议论殷崇义起草军书的错误,被贬为乌江太尉;议论马延鲁为人名望浅薄,又得罪权贵,去掌管东都事务。
C.徐锴博学多才,为人敬仰。后主曾得到周载的《齐职仪》,江东没有人能懂,徐锴一一逐条应答;有使者曾把徐铉、徐锴比作陆机、陆云。
D.徐锴见识高明,富有远见。后主认为国家多难,用人以才为先,徐错却认为以德为先,受到后主称赞;临死前,庆幸没当亡国之俘,死后一年国家就被讨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主尝叹曰:“群臣劝其官,皆如徐锴在集贤,吾何忧哉?”
(2)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屈原列传》)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虞美人·寄公度①
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①苏亶被罢官十年后再次被朝廷任用,重回京城后已是物是人非,故写此词寄赠友人公度。②尊:同"樽",酒杯。③陆觊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因赠以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词的上片写了登楼所见,自下而上,通过一系列典型的意象,描绘出一幅清新明快的秋景图。
B.上片中“独”字最能凸显作者形象,词人独自一人倚阑眺望的情态、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尽含其中。
C.“背飞双燕”,借双燕相背而飞写朋友的离别;“贴云寒”中“寒”字既写环境也写心理,与下片的“雪满长安道”相呼应。
D.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写作者在与朋友离别后郁郁寡欢,借酒销愁,大雪铺满了长安的道路,也借此隐射朝廷奸臣当道的现实。
E. 本词情感复杂,是寄友之作,也饱含着自己的人生感慨,登楼所望,皆着有词人的情感,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小题2】本词的最后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其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