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善明,平原人,少而静处读书,刺史杜線闻名候之,辞不相见。年四十,刺史刻道隆辟为治中从事。父怀民诵善明日:“我已知汝立身,复欲见汝立官也。”善明应辟,仍举秀才、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春始初,徐州刺史薛安都反,青州刺史沈文秀应之。时州治东阳城,善明家在事内,不能自援。伯父弥之起义背文秀。善明密契收集门宗部曲,得三千人,夜新关奔北海。文秀既降,除吾明为电骑校,出为海陵大守。郡境边海,无树木,善明课民种榆損杂果,遂其利。五年,青州没虏,善明母陷北,虏移置桑乾。善明布衣食,哀成如持丧。明帝每见,为之叹息,时人称之。转宁期将军、巴西梓渡二那太守。善明以母在虏中,不愿西行,涕溢阳请,见许。朝廷多善明心事。元初,遺北使,朝议令善明举人,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患绍使虏,赎得母还。沈做之反,太祖深以为忧。善明献计曰,“沈做之暗千兵,人烹。之太.灭,越叶岂久?”事平,太祖召善明还都,谓之曰:“卿策沈之,虽复张良、陈平,适知此耳。”仍迁散常待,顿后军将军、太时右司马。齐台建,为右卫将军,痍不拜。司空渊谓善明曰:“高尚之事乃卿从来素意。今朝廷方相委持,距得使学松、乔邪?”善明日:“我本无宦情既走知己所以力驱驰愿在中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鄱怀既中不敕昧子富责矣。”太祖践作,以善明勋诚,封新洤伯,邑五百户。善明身长七尺九寸,质素不好声色,所居茅斋斧木而已,床榻几案,不加划削。建元二年卒,年四十九,遗命溥殡。赠左将军、豫州刺史,謚烈伯。

(选自《南齐书・刘善明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戳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
B.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戳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
C.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戳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
D.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戮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昧于富贵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原为中央对地方行使监督和控制的监察官员,后演变为地方军事和行政长官。
B.郭,本义是指在城市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中国古代把内城称为郭,外城称为城。
C.持丧,护丧;服丧。古代服丧制度的规格、时间是严格按照亲硫远近来制定的。
D.践阼,指走上阼阶主位,后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即位、登基。亦作“践胙”“践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善明少有オ气,淡薄功名。刘善明年少时就有名气,但拒绝刺史见面的要求;后来又以生病为借口推辞右卫将军的职务。
B.刘善明熟请敌情・分析准确。刘静明对沈收之叛乱一事分析透彻,判断准确。在乱事平定后,太祖认为张良、陈平再世,也不过如此。
C.刘明事母至孝,深得同情。刘善明因为母亲被北虏迁到桑乾很是悲衰,获得同僚理解,后来他流泪推荐田惠绍出使赎回母亲。
D.刘明决策果断,生活简单。青州沈文秀叛乱时刘善明果断带领门宗三千人连夜出关;他对生活要求不高,住的舍很简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普明应辟,仍举秀才。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
(2)郡境边海,无树木,善明课民种榆槚杂果,遂获其利。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07 06:15: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大夏,字时雍,华容人。年二十举乡试第一。登天顺八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二年服阕,迁广东右布政使。田州、泗城不靖,大夏往谕,遂顺命。后山贼起,令获贼必生致,验实乃坐,得生者过半。十五年拜兵部尚书屡辞乃拜命既召见帝曰朕数用卿数引疾何也大夏顿首言:“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帝默然。大夏请凡事非祖宗旧而害军民者,悉条上厘革。帝命事当兴革者,所司具实以闻。乃会廷臣条上十六事,皆权幸所不便者。帝不能决,下再议。大夏等言:“事属外廷,悉蒙允行。稍涉权贵,复令察核。臣等至愚,莫知所以。”久之,得旨。织造、斋醮皆停罢,光禄省浮费巨万计,而勇士虚冒之弊亦大减。大同小警,帝用中官苗逵言,将出师。帝召问大夏曰:“卿在广,知苗逵延绥捣巢功乎?”对曰:“臣闻之,所俘妇稚十数耳。赖朝廷威德,全师以归。不然,未可知也。”帝默然良久,问曰:“太宗频出塞,今何不可?”对曰:“陛下神武固不后太宗,而将领士马远不逮。且淇国公小违节制,举数十万众委沙漠,奈何易言之?度今上策惟守耳。”帝遽曰:“微卿曹,朕几误。”由是,师不果出。孝宗崩,武宗嗣位。大夏忠诚恳笃,遇知孝宗,忘身徇国,于权幸多所裁抑。尝请严核勇士,为刘瑾所恶。三年九月,假田州岑猛事,逮系诏狱。瑾欲坐以激变律死,都御史屠滽持不可,瑾谩骂曰:“即不死,可无戍耶?”乃坐戍极边。五年夏,赦归。瑾诛,复官,致仕。十一年五月卒,年八十一。太保,谥忠宣。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七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五年/拜兵部尚书/屡辞乃拜命/既召见帝/曰/朕数用卿/数引疾何也
B.十五年/拜兵部尚书/屡辞乃拜/命既召见/帝曰/朕数用卿/数引疾何也
C.十五年/拜兵部尚书/屡辞乃拜命/既召见/帝曰/朕数用卿/数引疾何也
D.十五年/拜兵部尚书/屡辞乃拜/命既召/见帝曰/朕数用卿/数引疾何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顺、弘治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一个皇帝一生只能有一个年号。
B.“服阕”意思是指守丧期满除服。这是一种旧俗,尊亲死后,其亲属要在一定时间内改变通常的服饰,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在服丧期满之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丧期满即可除去丧服。
C.“赠”太保,“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D.致仕,交还官职。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大夏宽厚仁爱,剿匪宽严相济。田州、泗城不安定,大夏前往训诫,并未杀戮。后来匪盗重起,他令部下只许活捉,验明实际情况后才判刑,得以活下来的人超过一半。
B.刘大夏务求改革,减少财政支出。他请求革除非祖宗留下的危害军民的旧制,在皇帝犹豫不决时,大夏据理力争,最终使皇帝下定了决心。
C.刘大夏敢说实话,皇帝极其欣赏。对苗逵捣毁延绥巢穴的功劳,大夏大加赞赏,称苗逵威德远扬,全师而归。对孝宗将要出征大同的想法,他认为国力不足,防守才是上策。
D.刘大夏不畏权势,被发配戍边。他曾经因要求严格考核勇士得罪了刘瑾。刘瑾借田州岑猛的事,将他逮捕,让他到最偏僻的边境戍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会廷臣条上十六事,皆权幸所不便者。帝不能决,下再议。
(2)帝遽曰:“微卿曹,朕几误。”由是,师不果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戏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响;妊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昭明文选》)

(简注)①吴均(469-520),字叔庠,南朝梁代文学家、史学家。其诗文风格刚健清新,时人称为“吴均体”。②富阳、桐庐:均属浙江省。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阳的西南。③缥碧:苍青色。④轩邈:高远。轩,高;邈,远。⑤鸢飞戾天者:老鹰飞到天空的最高处。比喻追求高官厚禄的人。鸢,鹰一类猛禽。戾,至。⑥经纶世务者:指经营政务的人。经纶,经营。

(阅读摘要)这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信,也是一篇骈散间用的写景小品文。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富春江从富阳至桐庐一段的雄奇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醉情山水、向往自然之情。这篇小品写得清新优美,绘声绘色,读后令人恍若身临其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从飘荡,任意东西(______)   (2)泉水激石,泠泠响(______)
(3)蝉则千转不(______) (4)横上蔽,在昼犹昏(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绝”与“猿则百叫无绝”中“绝”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B.奇山异水,天下独
C.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D.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
【小题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蝉则千转不穷B.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C.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小题4】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风烟俱,天山共色B.余其能行古道
C.急湍甚箭,猛浪若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小题5】把上文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戏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小题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几句,不但突出了富春江两岸山的__________,而且也透露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心情。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源子雍,灵和。少好文雅,笃志于学,推诚待士,士多归之。自秘书郎,除太子舍人、凉州中正。肃宗践阼,以宫臣例转奉车都尉,迁司徒属。转太中大夫、司徒司马。迁夏州刺史。时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首为反乱所在蜂起子雍婴城自守城中粮尽煮马皮而食之子雍善绥抚得士心人人戮力无有离贰。以饥馑转切,欲自出求粮,留子延伯据守。僚属佥云:“今天下分析,寇贼万重,四方音信,莫不断绝,俄顷之间,变在不意,何宜父子如此分张?未若弃城俱去,更展规略。”

子雍泣而谓众曰:“吾世荷国恩,此是吾死地,更欲何求!”遂自率羸弱,向东夏运粮。延伯与将士送出城外,哭而拜辞,三军莫不呜咽。子雍行数日,为朔方胡帅曹阿各拔所邀,力屈见执。子雍乃密遣人赍书,敕延伯令共固守。子雍虽被囚执,雅为胡人所敬,常以民礼事之。子雍为陈安危祸福之理,劝阿各拔令降,阿各拔将从之,未果而死。拔弟桑生代总部众,竟随子雍降。复破贼帅纥单步胡提于曲沃堡。肃宗玺书劳勉之。子雍在白水郡复破阿非军,多所斩获。还洛,以葛荣久逼信都,诏假子雍征北将军,为北讨都督。时相州刺史安乐王鉴据邺反,敕子雍与都督李神轨先讨之。子雍行达汤阴,鉴遣弟斌之夜袭子雍军,不克,奔败而返。子雍乘机继进,径围邺城,与裴衍、神轨等攻鉴,平之。子雍卒,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雍州刺史,公如故。永安中,重赠司空,谥曰庄穆。

(节选自《魏书·源子雍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首为反乱/所在蜂起/子雍婴城自守/城中粮尽/煮马皮而食之/子雍善绥抚/得士心/人人戮力/无有离贰
B.时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首为反乱/所在蜂起/子雍婴城/自守城中粮尽/煮马皮而食之/子雍善绥抚/得士心/人人戮力/无有离贰
C.时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首为反乱/所在蜂起/子雍婴城/自守城中粮尽/煮马皮而食之/子雍善绥抚得/士心人人戮力/无有离贰
D.时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首为反乱/所在蜂起/子雍婴城自守/城中粮尽/煮马皮而食之/子雍善绥抚得/士心人人戮力/无有离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即表字,古代男子的“字”是二十岁行冠礼时由长辈所起,“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
B.三军,为军队的统称,古时指中军、上军、下军或中军、左军、右军,现代也用三军统指部队。
C.玺书,指古代用印章封记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文中指的就是肃宗皇帝的诏书。
D.重赠,重又追赠的意思,“赠”是追赠,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谥号、官职称号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雍富有魅力,任职很多。他坦诚对待士人,文士们都来归附他,曾被授予太子舍人、凉州中正、奉车都尉、夏州刺史等官职。
B.子雍忠于朝廷,临危不惧。面对贼寇围城,他率军民死守,亲自率领疲弱的兵士出城求粮,且留子据守城池,感动了三军将士。
C.子雍身陷敌手,策反劝降。他被阿各拔拦击抓捕,反而对他晓以利害,劝其归降,最终阿各拔统帅部下跟随子雍归降。
D.子雍功勋卓著,极享哀荣。他在白水郡打败阿非的军队,参与攻打安乐王鉴取得胜利,去世后被追赠多种官爵,谥号庄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雍虽被囚执,雅为胡人所敬,常以民礼事之。
(2)子雍行达汤阴,鉴遣弟斌之夜袭子雍军,不克,奔败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