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诗歌鉴赏
渔 父
(南唐)李中
偶向芦花深处行,溪光山色晚来晴。渔家开户相迎接,稚子争窥犬吠声。
雪鬓衰髯白布袍,笑携赪①鲤换村醪。殷勤留我宿溪上,钓艇归来明月高。
注:①赪:红色。
【小题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述。
【小题2】“稚子争窥犬吠声”,此句历来颇受诗评家的青睐。请简述此句的精妙之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5-22 02:05: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司马楚之,字德秀,晋宣帝弟太常馗之八世孙。父荣期,司马德宗梁益二州刺史,为其参军杨承祖所杀。楚之时年十七,送父丧还丹阳。值刘裕诛夷司马戚属,叔父宣期、兄贞之并为所杀。楚之乃亡匿诸沙门中济江。自历阳西入义阳、竟陵蛮中。及从祖荆州刺史休之为裕所败,乃亡于汝颍之间。
楚之少有英气,能折节待士。与司马顺明、道恭等所在聚党。及刘裕自立楚之规欲报复收众据长社归之者常万余人。刘裕深惮之,遣刺客沐谦害楚之。楚之待谦甚厚。谦夜诈疾,知楚之必自来,因欲杀之。楚之闻谦病,果自赍汤药往省之。谦感其意,乃出匕首于席下,以状告之,曰:“将军为裕所忌惮,愿不轻率,以保全为先。”楚之叹曰:“若如来言,虽有所防,恐有所失。”谦遂委身以事之。
从世祖征凉州,以功赐隶户一百。义隆遣将裴方明、胡崇之寇仇池。以楚之为假节,与淮阳公皮豹子等督关中诸军从散关西入,击走方明,擒崇之。仇池平而还。
车驾伐蠕蠕,诏楚之与济阴公卢中山等督运以继大军。时镇北将军封沓亡入蠕蠕,说令击楚之等以绝粮运。蠕蠕乃遣奸觇入楚之军,截驴耳而去。有告失驴耳者,诸将莫能察。楚之曰:“必是觇贼截之以为验耳,贼将至矣。”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世祖闻而嘉之。
在边二十余年,以清俭著闻。和平五年薨,时年七十五。高宗悼惜之,陪葬金陵。
(选自《魏书·列传第二十五》,有删减)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之乃亡匿诸沙门中济江 济:渡过
B.楚之待谦甚厚 厚:宽厚
C.果自赍汤药往省之 赍:携带
D.谦遂委身以事之 事:侍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其参军杨承祖所杀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因欲杀之    因求假暂归
C.乃出匕首于席下 乃投水而死
D.以功赐隶户一百 以五百岁为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楚之命运坎坷,却斗志昂扬。他生逢晋末动乱,诸多亲人被害,被迫四处逃亡,但最终还是稳定了阵脚,希望有所作为。
B.司马楚之能诚恳待人,赢得士人的敬重和爱戴。他不仅团结了司马顺明、道恭等人,还用真诚感化并收纳了刘裕派来刺杀他的人。
C.司马楚之有突出的军事才能。他以假节身份督战关中诸军,赶跑裴方明,活捉胡崇之,平定仇池,战功卓著,得到了皇上的赏赐。
D.司马楚之有着过人的智识。他在随皇帝讨伐蠕蠕的战役中负责督运粮草,及时识破了敌人的阴谋,设计应敌,确保了粮草的供应。
【小题4】用(/)给文言文中划线语句断句。(限3处)
及刘裕自立楚之规欲报复收众据长社归之者常万余人。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镇北将军封沓亡入蠕蠕,说令击楚之等以绝粮运。
(2)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吕祖谦字伯恭,尚书右丞好问之孙也。自其祖始居婺州。祖谦之学本之家庭,有中原文献之传。长从林之奇、汪应辰、胡宪游,既又友张械、朱熹,讲索益精。初,荫补入官,后举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调南外宗教。丁内艰,居明招山,四方之士争趋之。除太学博士,时中都官待次者例补外,添差教授严州,寻复召为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轮对,勉孝宗留意圣学。且言:恢复大事也,规模当定,方略当审。陛下方广揽豪杰,共集事功,臣愿精加考察,使之确指经画之实,孰为先后,使尝试侥幸之说,不敢陈于前,然后与一二大臣定成算而次第行之,则大义可伸,大业可复矣。”召试馆职。先是,召试者率从学士院求问目,独祖谦不然,而其文特典美。尝读陆九渊文喜之,而未识其人。考试礼部,得一卷。曰:“此必江西小陆之文也。”揭示,果九渊,人服其精鉴。父忧免丧,主管台州崇道观。迁著作郎,以末疾请祠归。诏除直秘阁。时方重职名,非有功不除,中书舍人陈骙驳之,孝宗批旨云馆阁之职文史为先祖谦所进采取精详有益治道故以宠之可即命词骙不得已草制寻主管冲佑观。明年,除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卒,年四十五。谥曰成。祖谦学以关、洛【注】为宗,而旁稽载籍,不见涯涘。心平气和,不立崖异,一时英伟卓荦之士皆归心焉。少卞急,一日,诵孔子言“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忽觉平时忿惶涣然冰释。朱熹尝言:“学如伯恭方是能变化气质。”其所讲画,将以开物成务,既卧病,而任重道远之意不衰。譬家之政,皆可为后世法。考定《古周易》《书说》,皆行于世。晚年会友之地曰丽泽书院,在金华城中;既殁,郡人即而祠之。
(节选自《宋书·吕祖谦传》)
【注】关、洛,宋代理学的两个学派。关学指以张载为首的学派,因张氏讲学于关中雨得名;洛学指二程为首的学派,因二程为洛阳人而得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宗批旨/云馆阁之职/文史为先/祖谦所进/采取精详有益/治道故以宠之/可即命词/骙不得已草制/
B.孝宗批旨云/馆阁之职/文史为先/祖谦所进/采取精详/有益治道/故以宠之可/即命词/骙不得已草制/
C.孝宗批旨云/馆阁之职/文史为先/祖谦所进/采取精详/有益治道/故以宠之/可即命词/骙不得已草制/
D.孝宗批旨/云馆阁之职/文史为先/祖谦所进/采取精详/有益治道故/以宠之可/即命词/骙不得已草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荫补,我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指下辈因上辈功业或地位而获得特殊待遇。
B.丁内艰,也称为丁母忧,丧制名。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
C.圣学,一般指圣人治学之法、修学之道、成学之径、饱学之意,有时特指孔子之学。
D.免丧,又称“夺情”,意思是为国家放弃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况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祖谦学养深厚,治家有方。深受家庭影响,熟悉历史文化,其考定的一些著作皆流传于世,其居家之政也成为后世楷模。
B.吕祖谦重视实绩,不务虚事。他认为要伸张大义,恢复大业,就要实实在在谋划,不断积累事功,循序渐进,不要让那些抱侥幸心理的学说得逞。
C.吕祖谦读文知人,鉴别力强。他曾读过陆九渊的文章,十分喜欢,后来他负责礼部考试时看到一份答卷,断定陆九渊所写,后来证明确如其言。
D.吕祖谦重视修身,勇于改变。他年轻时性格急躁,读了孔子的话时有所感悟,进而改变急躁,宽容了原来的仇人,受到朱熹的赞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召试者率从学士院求问目,独祖谦不然,而其文特典美。
(2)祖谦学以关、洛为宗,而旁稽载籍,不见涯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告诉:告知
B.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狼狈:进退两难的情状
C.岂敢盘桓,有所期冀   盘桓:犹豫不决的样子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私情。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 母、孙二人,更相为
B.猥以贱,当侍东宫   今臣亡国贱俘,至至陋
C.凡在故老,犹蒙育   本图宦达不名节
D.今臣亡国贱俘,微至陋 臣无祖母,无以今日
【小题3】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生孩六月,慈父背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明知
B.州司临门,急星火 覆杯水坳堂之上
C.臣之进退,实狼狈 奚以为九万里而南
D.臣供养无主 但刘日薄西山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在文中连用“察臣”“拜臣”“除臣”等词,渲染了朝廷对自己的恩德,表现了无限感激之情。
B.李密用“责臣”“催臣”“急于星火”等词句,渲染了十万火急的形势,表现了他对“郡县”“州司”的愤懑之情。
C.李密用迂回的语言,申述自己不敢违逆君命,但又左右为难的尴尬处境,表现了忠孝不能两全的矛盾心情。
D.李密追求自己少时任职伪朝,冀求官职显达,是为了消除晋武帝对自己“矜名节”的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