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游万柳堂记

清·刘大櫆

昔之人贵极富溢,则往往为别馆以自娱,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焉。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为之。夫贤公卿勤劳王事,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

临朐相国冯公,其在廷时无可訾,亦无可称。而有园在都城之东南隅。其广三十亩,无杂树,随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而榜其堂曰“万柳之堂”。短墙之外,骑行者可望而见其中。径曲而深,因其洼以为池,而累其土以成山;池旁皆兼葭,云水萧疏可爱。

雍正之初,予始至京师,则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胜。一至,犹稍有亭榭。再至,则向之飞梁架于水上者,今欹卧于水中矣。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

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然则士苟有以自得,宜其不外慕乎富贵。彼身在富贵之中者,方殷忧之不暇,又何必朘民之膏以为苑囿也哉!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极土木之工   (2)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
【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贤能的公卿大夫忙于国家的事务,根本没有时间顾及造别馆享乐这种事。
B.康熙朝的宰相冯溥,当他在朝任职时,所做过的事既没有可以指责的,也没有什么可以称赞的。
C.作者第三次去万柳园,看到的景象一次比一次没落。第三次去,则凡是园中所中的柳树,都像斩过一样,没有一棵留存。
D.作者借“柳”“池”“山”“蒹葭”“云水”等意象,抒发了反对富贵淫乐,主张寄情山水田园、淡薄名利的情怀。
【小题3】作为一篇游记,围绕万柳堂,作者运用了记叙、描写的手法主要记了三方面:
(1)得名的由来  
(2)_________  
(3)_________
【小题4】请写出本文的主旨句,并就其思想价值作简要评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6 01:45: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烟霞岭游记

赵坦

烟霞岭,南山三长也。秀气磅礴,苍松蔚然,晨光夕曦,烟浮霞映,彩错斓谝,天成图画。其地多胜迹,而发业难登,游者罕至

岁丙午孟春,友人李青湘及其从子映衡,齐志幽探,招余偕往。遂小憩石屋,指烟霞而进影焉。

其上石磴陡削,苔华润滑,芒屦不留。行达平处,得小寺曰清修,荒寒特甚。独寺后危石一林,秀垒数仞,竹箭摇风,绿逸有致。左则嘉树青藤,深翳萦密,作帷益形。遂乃藉草静对,觉襟怀若涤,神悦心清。起绕寺右,潭得龙泉,峰为象鼻,岩曰佛手,井号上方,莫不沁洁奇幻,克肖其名。而古洞中释像列镌,又各示我胜。

相曲折西上,径忽线黴。仰睇岭脊,境益幽异。因相与鼓勇而上。云松竦峙,疏阴凉覆,俯瞰陵峦,环青拱翠,岭耸“正中,若受展谒然。他若湖光江影,越山烟渚,远近参差,相为映带。始知山深则景奇,心一则境辟,人不精进,安有得耶?俯仰久之,啸歌而下。时则斜晖欲毕,松色苍茫,烟霞在望矣。

【小题1】第二段中“孟春”是指农历__________月。
【小题2】文中第一段画线句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游者罕(________)    (2)遂小石屋(________)
(3)又各示我(________)  (4)因相与鼓勇而上(________)
(5)境幽异(________)    (6)有得耶(________)
【小题4】本文的写作主旨是什么?
【小题5】请鉴赏文章结尾的画线句。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金光箸,字濂石,直隶天津人。捐纳通判,分甘肃,署巴燕戎格厅,改安徽知县。青阳民因岁荒抗徵,几酿变,光箸奉檄单骑谕解之。

咸丰三年春,粤匪连陷安庆、江宁,皖北盗蜂起,光箸集民团备战守。陆遐龄者,定远巨猾,安庆狱。城陷陆出,贼势甚张。巡抚周天爵兵少不能,令光箸图之。先布间谍,散其党羽,然后进攻庄木桥。光箸设奇计,亲率勇士擒遐龄父子及其党四十馀人,戮之。天爵特疏荐,晋秩知府,赐花翎。四月,贼由江宁、扬州分股北窜临淮,扰及凤阳、怀远。光箸于两河口立水营,八公山杂张旗帜为疑兵,列炮要隘。获贼谍逃兵,并斩之以,寿州获安。

五月,贼复由六合扑正阳关,光箸调练勇千,屯三十里铺及两河口迎击,歼贼二百余人,乃引去。招降附近土匪谈家宝、张茂等党众数千,皆效用。

四年,六安继陷,北路捻匪日猖獗。光箸扼关以御,捻党数来犯,五战皆捷。庐州大军无后顾忧者,光箸之力也。

五年,大军克庐州,光箸署知府,抚流亡,严斥候,数歼伏匪。寻巡抚福济疏列其治行上闻,以道员记名,署庐凤道。捻势南趋,犯三十里铺。光箸背水为阵,令曰:“有进无退!”分三路击之,以八百人破贼数万。

七年春,捻匪龚德等掠正阳关,光箸偕副都统德勒格尔渡河袭击,毙贼八百馀,追七十里。将捣其巢,围城。破其地雷夜乘雾出城分三路袭贼营乡团应之。贼惊溃,追击,毙贼千馀,围立解。乘胜水陆进剿,毁贼营四十馀处,克正阳关,赐号铿色巴图鲁。闰五月,捻匪复踞正阳关。光箸请夹击于沫河口,建浮桥先渡马队。贼忽由后路钞来,光箸立船头督战,左腿中枪,犹指挥进击,缆断溜急,舟覆,没于河。诏赠布政使衔,依赠官赐恤,予骑都尉世职,谥刚愍,于寿州建专祠。

光箸吏治战绩为安徽第一。尝言:“大兵宜攻不宜守。郡县吏宜守四境,不宜守孤城。”皖北倚为保障。及其殁后,捻氛益炽,人尤思之云。

(《清史稿∙卷四百》,有删改)

(注)①晋秩:晋升官职或等级。②斥候:古代的侦察兵,起源于汉代,并因直属王侯手下而得名。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定远巨猾,安庆狱 系:被囚禁
B.巡抚周天爵兵少不能 制:抵御
C.并斩之以 徇:巡行
D.乘胜水陆进剿   合:联合
【小题2】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正面表现金光箸“机智善战”的一组是( )
①天爵特疏荐,晋秩知府,赐花翎   ②八公山杂张旗帜为疑兵
③招降附近土匪谈家宝、张茂等党众数千   ④背水为阵,令曰:“有进无退!”
⑤请夹击于沫河口,建浮桥先渡马队 ⑥郡县吏宜守四境,不宜守孤城
A.①⑤⑥B.②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⑤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破其地/雷夜/乘雾出城/分三路袭贼/营乡团应之
B.破其地雷/夜乘雾出城/分三路袭贼营/乡团应之
C.破其地雷/夜乘雾出城/分三路袭贼/营乡团应之
D.破其地/雷夜/乘雾出城/分三路袭贼/营乡团应之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金光箸有预见有能力,咸丰三年春天,多地发生匪徒叛乱,形势危急,金光箸很快就做好了作战与防守的准备。
B.金光箸智勇双全,布间谍,散党羽,进攻庄木桥,还亲率勇士擒获陆遐龄父子及其党四十余人,朝廷因此嘉奖他。
C.金光箸一路平步青云,备受朝廷重视。死后,被朝廷追封为布政使,给予丰厚抚恤,且赠以谥号,还特建专祠以示敬重。
D.金光箸的政绩战绩均为安徽第一,曾有名言流传于世,安徽北部倚靠他为保障。他死后,贼人认可他,百姓怀念他。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阳民因岁荒抗征,几酿变,光箸奉檄单骑谕解之。
(2)庐州大军所以无后顾忧者,光箸之力也。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书归震川《文集》后

(清)曾国藩

①近世缀文之士,颇称述熙甫,以为可继曾南丰、王半山之为文。自我观之,不同日而语矣。或又与方苞氏并举,抑非其伦 。②③

盖古之知道者,不妄加毁誉于人,非特好直也,内之无以立城,外之不足以信后世,君子耻焉。自周诗有《崧高》、《烝民》①诸篇,汉有“河梁”之咏,沿及六朝,饯别之诗,动累卷帙。于是有为之序者,昌黎韩氏为此体特繁,至或无诗而徒有序,骈拇枝指②,于义为已侈矣。熙甫则未必饯别而赠人以序,有所谓贺序者、谢序者、寿序者,此何说也?又彼所为抑扬吞吐、情韵不匮者,苟裁之以义,或皆可以不陈。浮芥舟以纵送于蹄涔③之水,不复忆天下有曰海涛者也。神乎?味乎?徒词费耳。

③然当时颇崇茁轧④之习,假齐梁之雕琢、号为力追周秦者,往往而有。熙甫一切奔去,不事涂饰,而选言有序,小刻画而足以昭物情,与古作者合符,而后来者取则焉,不可谓不智已。“人能弘道,无如命何!”——藉⑤熙甫早置身高明之地,闻见广而情志阔,得师友以辅翼,所诣固不竟此   

注①《崧高》、《烝民》:两篇皆《诗经》中的送行之作。②骈拇枝(qí)指:喻多 余无用的东西。③蹄涔:牛马蹄印中的积水。④茁轧:指盲目拟古,使用生硬晦涩的词汇。⑤㯿:假使。

【小题1】“书……后”属于古代文体中的    
【小题2】可填入第一段和第三段横线处的虚词是
A.哉 也
B.矣 哉
C.也 乎
D.也 哉
【小题3】对第②段划直线的句子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深明事理的人不随意毁誉他人主要是因为崇尚正直
B.君子不仅正直,而且耻于无以立其诚和不被后世所信任
C.因为崇尚正直怕无以立诚信世,故君子不随意毁誉人
D.不随意毁誉他人且品行正直的人就能被后世的人所信任
【小题4】第②段划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手法,请结合该段内容加以分析。
【小题5】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要求有观点有分述。
【小题6】请以学过的课文为例,分析说明‚“熙甫一切奔去,不事涂饰,而选言有序,不刻画而足以昭物情”的观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芳,字诚斋,贵州松桃人。少有幹略,读书通大义。应试不售,入伍,充书识。杨遇春一见奇之,荐补把总。从征苗疆,战辄摧锋。

嘉庆五年,杨开甲、张夭伦趋雒南,芳以千扼东路,绕出贼前。贼折而西,黎明追及,见马迹中积水犹潢,急驰之。甫转山湾,见贼拥塞平川,芳率数十骑冲突,后骑至,乘势蹂躏。贼仓卒奔溃,擒斩无算。赐号诚勇巴图鲁。

宁陕镇标皆选乡勇精锐充伍,凡五千人,号新兵,芳驭之素宽。十一年,芳代杨遇春署固原提督,去镇,副将杨之震以包谷充粮,又盐米银未时给,众鼓噪,营卒陈达顺、陈先伦遂倡乱,戕之震,其党蒲大芳护芳家属出而复从贼。芳闻变,驰赴石泉,诏德楞泰率杨过春等讨之。秋,贼大掠洋县、留坝,胁众盈万,推大芳为魁。攻孝义,窥子午谷,围鄠县急。芳与遇春计,贼尚感旧恩,可劝谕,单骑入贼,晓以顺逆利害,犹倔强,与语数年共生死情,声泪俱下,众感泣原降,遂宿贼垒。大芳缚达顺、先伦以献;复率大芳追斩不听命者朱贵等数百人,乃定。德楞泰请降兵归伍,被谴责,大芳等二百馀人免死戍伊犁。芳坐驭兵姑息,亦褫职遣戍。明年,释还。

十八年,服阙,入都,至河南,会教匪李文成踞滑县,总统那彦成留之剿贼,授河北镇总兵。偕杨遇春克道口,进薄滑县。巡抚高杞有兵六千与总统不协战不力芳说杞尽领其众文成走踞辉县司寨偕特依顺保追击之贼死斗芳手刃退卒大捷,以火攻破碉楼,文成自焚死,予云骑尉世职。

二十一年,芳以老病乞解职,二十三年,许致仕,在籍食全俸。二十六年,卒於家,谥勤勇。

(选自《清史稿·卷三百六十八列传一百五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巡抚高杞有兵六千与总/统不协/战不力/芳说杞/尽领其众/文成走踞辉县司寨/偕特依顺保追击之/贼死斗/芳手刃退卒/大捷/
B.巡抚高杞有兵六千/与总统不协/战不力/芳说杞/尽领其众/文成走踞辉县司寨/偕特依顺保追击之/贼死斗/芳手刃退卒/大捷/
C.巡抚高杞有兵六千与总/统不协/战不力/芳说杞/尽领其众/文成走踞辉县/司寨偕特依顺保追击之/贼死斗/芳手刃退卒/大捷/
D.巡抚高杞有兵六千/与总统不协/战不力/芳说杞/尽领其众/文成走踞辉县/司寨偕特依顺保追击之/贼死斗/芳手刃退卒/大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骑”,古代一人一马为一“骑”;一车四马为一“乘”。
B.“摄”,暂时兼代本职外较低职务,本文加点处即为此意。
C.“服阕”,古代父母死后守丧三年,期满除服称为“服阕”。
D.“致仕”,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退休离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芳少有谋略,深受遇春赏识。他年轻的时候,读书精通要义。入伍后,受到杨遇春的赏识,征讨苗疆,总是能摧毁敌人的锐气。
B.杨芳军功显赫,历经多次战役。嘉庆五年,拦截杨开甲、张天伦,因功赐“诚勇巴图鲁”;嘉庆十八年,镇压教匪起义,赏赐云骑尉世职。
C.杨芳宽待下属,单骑劝谕乱贼。嘉庆十一年,属下叛乱,他认为贼人尚且感念旧恩,就一人入贼,晓之以理,夜宿贼营,平定叛乱。
D.杨芳一生传奇,仕途较为坎坷。早年,考试不中,投身行伍,后因属下叛乱,上疏请求让他们再回到队伍中,诏令治罪,发配边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转山湾,见贼拥塞平川,芳率数十骑冲突,后骑至,乘势蹂躏。
(2)以包谷充粮,又盐米银未时给,众鼓噪,营卒陈达顺、陈先伦遂倡乱,戕之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