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竹(李贺)①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②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注:①李贺是唐代诗人,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属“王孙”,但系远支,与皇族关系已很疏远。②三梁:古人帽中横的硬衬,用竹制成。汉唐冠帽有五梁、三梁、两梁的制度。天子戴五梁进贤冠,太子诸王戴三梁进贤冠。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描写竹子倒映水中的情景,倒影与水波荡漾,泛起错杂的波光。
B.“香汗”“锦鳞”都运用了借代手法,前者借代辛勤劳动,后者借代鱼。
C.第四句意思是青苔接近竹根,表示笋已长成竹。竹根有似霜白粉,故称霜根。
D.“露华”,就是露花,即露珠。“华”通“花”。以露衬竹,间接写竹。
【小题2】诗中,“竹”比喻什么?最后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5-15 03:50: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客 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倾向。
B.首联上句的“满”字与下句的“暖”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C.“日暖南山石”,使用实写手法,写诗人看到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心里感到非常的温暖。“暖”,从触觉写景。
D.“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意为“总是”,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
E. 尾联上句中,“旅歌屡弹铗”借用典故,表达自己不甘做门下客的志向;下句诗人抒发思乡念亲的慨叹。
【小题2】唐代诗人崔涂的《春夕》中有:“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崔诗中的“书”指家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