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示季子懋修书

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

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曰:“天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矱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勒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吾家诗书发迹,平生志励行,所以贻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选自《张文忠公全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好己而自足 矜:夸耀
B.所以贻于后人者    则:家规
C.平生志励行 苦:为……所苦
D.又意汝必再败之耻  惩:惩戒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所谓楚而北行 夫人相与
B.才可为而不为 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
C.吾家诗书发迹 而彭祖乃今久特闻
D.天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 视所以,观其所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张居正写给他季子的一封书信,帮助儿子总结科举考试失利的原因。
B.张居正认为儿子两次科考失利,与儿子好高骛远、贪多务得、用力不专有关。
C.张居正以自己走过来的经验教训教育儿子,鼓励儿子努力改正自己学习上的缺点。
D.张居正认为儿子自幼就自大自狂,慕古不成便自暴自弃,及时劝勉能成大器。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
今 汝 之 才 未 能 胜 余 乃 不 俯 寻 吾 之 所 得 而 蹈 吾 之 所 失岂 不 谬 哉!
【小题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2)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20 03:44: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养兰说

明陶望龄

①会稽多兰,而闽产者贵。养之之法,喜润而忌湿,喜燥而畏日,喜风而避寒,如富家轩女,特多态难奉。予旧尝闻之,曰他花皆嗜秽而溉,闽兰独用茗汁,以为草树清香无如兰味,洁者无如茗气,类相合宜也。

②休园中有兰二盆,溉之如法,然叶日短,色日萃,无何其一槁矣。而他家所植者,茂而多花。予就问故,且告以闻。客叹曰:“误者子之术也。夫以甘食人者,百谷也;以芳悦人者,百卉也。其所谓甘与芳,子识之乎?奥腐之极,复为神奇,物皆然矣。昔人有捕得龟者,曰龟之灵不食也。箧藏之旬而启之,龟已几死。由此言之,凡谓物之有不食者,与草木之有不嗜秽者,皆妄也。子固而溺所闻,子之兰槁,亦后矣。”

③予既归,不怿,犹谓闻之不妄,术之不谬。既而疑曰:物固有久而易其嗜,丧其故,密化而不可知者。离骚曰:“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夫其脆弱骄蹇炫芳以自贵,余固以忧其难养,而不虞其易变也。嗟乎!于是使童子刈槁沃枯,运粪而渍之,遂盛。

万历甲午五月廿五日。

【小题1】史载:明万历历时48年(公元1573-1620年)。2014年也是农历甲午,请问:“万历甲午”为公元__________年。
【小题2】第②段“且告以闻”中的“闻”具体指_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
【小题3】分析文中之“客”讲述“捕龟者”一段文字的作用。
【小题4】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还是认为兰花难养,却不料它轻易改变了。
B.我还是担心兰花难养,因此不想很快改变它。
C.我原本认为兰花难养,因此不想轻易改变它。
D.我原本担心兰花难养,却不料它很快改变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竹轩先生传

魏瀚

①先生名伦,字天叙,以字行。性爱竹,所居轩外环植之,日啸咏其间。视纷华势利,泊如也。客有竹所者,辄指告之曰:“此吾直谅多闻之友,何可一日相舍耶?”学者因称曰竹轩先生。

②早承厥考槐里先生庭训,德业夙成。甫冠,浙东西大家争延聘为子弟师。凡及门经指授者,德业率多可观。槐里先生蚤世,环堵萧然,所遗惟书史数箧。先生每启箧,辄挥涕曰:“此吾先世之所殖也,我后人不殖,则将落矣。”乃穷年口诵心惟,于书无所不读,而尤好观《仪礼》《左氏传》《司马迁史》。雅善鼓琴,每风月清朗,则焚香操弄数曲。弄罢,复歌以诗词,而使子弟和之。识者谓其胸次洒落,方之陶靖节、林和靖,无不及焉。

③居贫,躬授徒以养母。母性素严重,而于外家诸孤弟妹,怜爱甚切至。先生每先意承志,解衣推食,惟恐弗及;而于妻孥之寒馁,弗遑恤焉。弟粲幼孤,为母所钟爱。先生少则教之于家塾,长则挈之游江湖,有无欣戚,罔不与居。子华官翰林,请于朝,分禄以为先生养。先生复推其半以弟。乡人有萁豆相煎者,闻先生风,多愧悔,更为敦睦之行。

④先生容貌环伟,细目美髯。与人交际,和乐之气蔼然可掬。而对门人弟子,则矩范严肃,凛乎不可犯。为文章好简古而厌浮靡,赋诗援笔立就,若不介意,而未尝逸于法律之外。所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藏于家。

⑤先生与先君菊庄翁订盟吟社,有莫逆好。瀚自致政归,每月旦亦获陪先生杖履游。且辱知于先生仲子龙山学士。学士之子守仁,又与吾儿朝端同举于乡。累世通家,知先生之深者,固莫如瀚,因节其行之大者于此,以备太史氏之采择焉。

(选自《王阳明全集》)

(注)①厥,他的;考,指死去的父亲。②孥(nú),儿女。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有竹所者 :拜访
B.母性素严重   严重:严肃稳重
C.子华官翰林 :捉拿等到
D.先生复推其半赡弟   :用来
【小题2】对下列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此吾先世之所殖也,我后人不殖,则将落矣
这是我家先辈积累的学问,我这晚辈若不继续增进,家学就要没落了
B.识者谓其胸次洒落,方之陶靖节、林和靖,无不及焉
了解竹轩先生的人都认为他超逸洒脱、与陶靖节、林和靖相比,没有比不上的
C.先生少则教之于家塾,长则挈之游江湖
竹轩先生很少在家塾里教弟弟学习,而长期带他到各地去游玩
D.瀚自致政归,每月旦亦获陪先生杖履游
魏瀚退官归家后,每月初一也能有机会去陪伴竹轩老先生散步
【小题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先生天性爱竹,居室周围种满了竹,每天啸咏其间,把竹当作正直、诚信、见多识广的朋友,因此被人称为竹轩先生。
B.竹轩先生家里穷,就授徒赚钱来奉养母亲,并顺承母亲意愿,接济弟弟妹妹们,关心妻子儿女的生活,唯恐照顾不周。
C.竹轩先生博览群书,尤其喜欢《仪礼》《左氏传》等书;他还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都收藏在家里。
D.作者与竹轩先生两家是世交,对竹轩先生了解很深,因此选取竹轩先生品行方面大的事情写下此文,以备史官采用。
【小题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砚室记  明•陆树声
①余性寡嗜好,自为史官,蓄一端砚。及官南雍,得一砚,歙石也。已前后得石,属工理之,凡得砚者十,曰:“蓄此足矣,越十吾无取焉。”「」自号十砚主人。椟藏之,题曰砚室。间一出之,置几上,兀傲相对。
②客有规余好之癖者,余曰:“癖此不犹愈于癖他好乎?”异日,客有具辨眼者,视之,举非佳品也。余曰地:“客知余癖砚矣,宁庸以佳品为癖乎?且昔之论砚者多矣,自欧阳永叔蔡君谟洪景伯推龙尾良者出端石上,而苏子瞻至列以牛后,乃复为罗文作传,岂物无定论,其轻重一出士人之喙耶?双安知余所蓄之果佳乎否乎也?如使余嗜而取必于佳,则珍玩殊品,世不有万于砚者乎?夫珍玩殊品,非有力者不能致,而往往规夺所好于他人,故不以移余之嗜。独余材薄无文,知嗜矣,不能为之重。
③他日,璋子学书,出其一授焉,曰:“俟汝能书,吾将举全室畀之。”有问者曰:“此余家青毡也,惟勿以籝金例之。”
④十砚主人记。
注释:①龙尾②罗文:都是砚子名。③璋子:作者儿子陆璋。④青毡:指故家旧物,这里指的是砚子。⑤籝:筐,笼一类竹器。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盖B.因C.夫D.即
【小题2】对第①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所藏砚台之石材纹理皆为上品。
B.作者所藏十方名砚之后便不再收藏。
C.作者所藏十砚故自号“十砚主人”。
D.作者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砚室”。
【小题3】对文本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砚的品质高低并没有定论,全凭文人主观评价。
B.若是讲究珍品,那世上优于砚的东西就太多了。
C.有权有势的人,把天下名砚都收归于自己所有。
D.自己文采有限,即使收藏好砚也无法使之闻名。
【小题4】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
以余之不足以重砚也。又何暇计其品之高下?
A.第①段末尾B.第②段末尾C.第③段段首D.第④段段首
【小题5】第②段说理很具说服力,请分析作者的说理思路。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竹轩先生传
魏瀚
先生名伦,字天叙,以字行。性爱竹,所居轩外环植之,日啸咏其间。视纷华势利,泊如也。客有造竹所者,辄指告之曰:“此吾直谅多闻之友,何可一日相舍耶?”学者因称曰竹轩先生。
早承厥考槐里先生庭训,德业夙成。甫冠,浙东西大家争延聘为子弟师。凡及门经指授者,德业率多可观。槐里先生蚤世,环堵萧然,所遗惟书史数箧。先生每启箧,辄挥涕曰:“此吾先世之所殖也。我后人不殖,则将落矣。”乃穷年口诵心惟,于书无所不读,而尤好观《仪礼》、《左氏传》、《司马迁史》。雅善鼓琴,每风月清朗,则焚香操弄数曲。弄罢,复歌以诗词,而使子弟和之。识者谓其胸次洒落,方之陶靖节、林和靖,无不及焉。
居贫,躬授徒以养母。母性素严重,而于外家诸孤弟妹,怜爱甚切至。先生每先意承志,解衣推食,惟恐弗及;而于妻孥之寒馁,弗遑恤焉。弟粲幼孤,为母所钟爱。先生少则教之于家塾,长则挈之游江湖,有无欣戚,罔不与居。逮子华官翰林,请于朝,分禄以为先生养。先生复推其半以赡弟。乡人有萁豆相煎者,闻先生风,多愧悔,更为敦睦之行。
先生容貌环伟,细目美髯。与人交际,和乐之气蔼然可掬。而对门人弟子,则矩范严肃,凛乎不可犯。为文章好简古而厌浮靡,赋诗援笔立就,若不介意,而亦未尝逸于法律之外。所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藏于家。
先生与先君菊庄翁订盟吟社,有莫逆好。瀚自致政归,每月旦亦获陪先生杖履游。且辱知于先生仲子龙山学士。学士之子守仁,又与吾儿朝端同举于乡。累世通家,知先生之深者,固莫如瀚,因节其行之大者于此,以备太史氏之采择焉。
(选自《王阳明全集》)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有造竹所者    造:种植B.乃穷年口诵心惟    惟:思考
C.方之陶靖节、林和靖 方:相比D.逮子华官翰林 逮:等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及文意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厥考,他死去的父亲。考,去世的父亲;妣,去世的母亲。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称“丁忧”。
B.甫冠,刚满二十岁。冠,就是弱冠,也叫加冠,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岁,行冠礼。男子十五岁束发,女子十五岁及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又称耳顺。七十古稀,八十九十耄耋,百岁期颐。
C.竹轩先生的母亲一向严肃庄重,而对堂叔家的几个成为孤儿的弟弟妹妹,却特别怜爱。他每次都是不等母亲开口就能顺着母亲的心意去做,慷慨赠给他们衣食,热情关怀。
D.竹轩先生撰写文章,喜爱简练古朴的文风而厌弃浮艳绮靡,写诗提笔就能立刻写成,好像没有刻意去写,但却也不曾脱离诗词格律。
【小题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槐里先生蚤世,环堵萧然,所遗惟书史数箧。
(2)乡人有萁豆相煎者,闻先生风,多愧悔,更为敦睦之行。
【小题4】竹轩先生“德业夙成”,请结合原文,概括他有何德。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吴士

明·方孝孺

(1)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①。

(2)遇元季乱,张士诚称王姑苏,与国朝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为将,听自募兵,戒司粟吏勿与较嬴②缩。

(3)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士皆起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③之法,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实未尝能将兵也。

(4)李曹公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搜得,缚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注①孙吴:指孙武和吴起。②嬴缩:赢,通“赢”,有余。缩,不足。③击刺坐作:击剑、刺枪、跪倒、起立,泛指兵士练武的动作。
【小题1】请解释下面句中“兵”的词义,在此基础上,根据《说文解字》对“兵”的解释,推测其词义的发展变化过程。(注:“兵,械也。”《说文解字》)
(1)释义。
①与国朝争雄,未决(_________)
②甲莫利于姑苏(_________)
③实未尝能将也(_________)
(2)推测“兵”的词义发展变化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给第②段划线部分断句。
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
【小题3】把第③段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士皆起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计。
【小题4】第②段“以为然,俾为将”反映了张士诚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小题5】文章最后一句“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能否删去?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