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聝。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勇哉!”
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漾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唯赐能之,使夫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辩哉!”
颜渊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对曰:“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
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注释:①聝(ɡuó):古代战争中割敌人的左耳以记功,这里代指左耳。②熏:香草。莸:臭草。③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一队而敌之 当:率领
B.必也地千里 攘:夺取
C.挺刃交   兵:兵器
D.夫子曰:“哉!”   辩:通“辨”,区别
【小题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A.必攘地千里 其为人孝弟
B.室家无离旷思 不患人不己知
C.子路抗手对曰 告诸往知来者
D.夫子何选廋哉?人焉廋哉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
只有我能做这件事,让他们两个人跟随我吧。
B.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
我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居中调停,分析论说利害关系,阐释战争会给国家带来灾难。
C.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
文武两方面的事,子路和子贡都已经说过了,我还说什么呢?
D.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
我希望遇到圣明的君主,辅佐他,施行五教,用礼乐教化人民。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门三弟子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子路尚“勇”,子贡崇“智”,颜回重“德”。
B.孔子赞赏子路的“勇”,同时也指出他的“勇”弊在“伤财”、“害民”、“繁词”。
C.孔子之所以肯定颜回,是因为颜回与其志趣相投,都主张以“仁”“礼”治国。
D.从选文的内容来看,本文体现出了孔子平等、民主、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02 08:16: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少年知识未开,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

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必须幼年读。长壮后,虽倍蓰其功,终属影响。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此时,时文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词裕,可历二三十年无弊者读之。若朝华夕落,浅陋无识,诡僻失体,取悦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何如诵得《左》《国》一两篇及东西汉典贵华腴之文数篇,为终身受用之宝乎?

我愿汝曹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一月之内,必加温习。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其词,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二者其去枵腹无异。汝辈于此,极宜猛省。

(选文有删节)

注:①迥异:相差根远。②开:开导,启发。③古奥:古指深奥,不容易理解。④倍蓰(xǐ):数倍。⑤影响:影子和回声。指不切实际、不持久。⑥时文:当时适行的文体,多指利学应试之文。⑦华:花。⑧诡辩:荒谬邪僻。⑨《左》《国》:《左传》《国语》。⑩华腴(yú):丰美有文采。⑪曹:辈。⑫拱璧:大壁,泛指珍宝。⑬义蕴:内在的意义。⑭发越:散播。⑮举:举出。⑯去:距。⑰枵腹:腹中空虚。⑱极:通“亟”,急。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时文不可不读
固:
(2)朝华夕落
若:
(3)古人之书,安可
尽:
(4)然后思其义蕴
通: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
(2)汝辈于此,极宜猛省。
【小题3】作者认为“六经、秦汉之文词诞古奥。必须幼年读”,其理由是什么?
【小题4】从选文加线句子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郎简,字叔廉,杭州临安人。幼孤贫,借书录之,多至成诵。进士及第,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宁国县,徙福清令。县有石塘陂,岁久湮塞,募民浚筑,溉废田百余顷,邑人为立生祠。调随州推官。及引对,真宗曰:“简历官无过,而无一人荐,是必恬于进者。”特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分宜县,徙知窦州。县吏死,子幼,赘婿伪为券冒有其赀。及子长,屡诉不得直,乃讼于朝。下简劾治,简示以旧牍曰:“此尔翁书耶?”曰:“然。”又取伪券示之,弗类也,始伏罪。

徙藤州,兴学养士,一变其俗,藤自是始有举进士者。通判海州,提点利州路刑狱。官罢,知泉州。累迁尚书度支员外郎、广南东路转运使,擢秘书少监、知广州,捕斩贼冯佐臣。入判大理寺,出知越州,复归判尚书刑部,出知江宁府,历右谏议大夫、给事中、知扬州,徙明州。以尚书工部侍郎致仕。祀明堂,迁刑部。卒,年八十有九,特吏部侍郎。

简性和易,喜宾客。即钱塘城北治园庐,自武林居士。道引服饵晩岁颜如丹尤好医术人有疾多自处方以疗之有集验方数十行于世一日,谓其子洁曰:“吾退居十五年,未尝小不怿,今意倦,岂不逝欤?”就寝而绝。幼从学四明朱頔,长学文于沈天锡,既仕,均奉资之。后二人亡,又访其子孙,为主婚嫁。平居宴语,惟以宣救民患为意。孙沔知杭州,榜其里门曰德寿坊。

(选自《宋史·郎简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引服饵/晚岁颜如丹/尤好医术/人有疾/多自处方以疗之/有集验方数十/行于世/
B.道引服饵/晚岁颜如丹/尤好医术人/有疾多自处方/以疗之/有集验方数十/行于世/
C.道引服饵/晚岁颜如丹/尤好医术/人有疾/多自处方/以疗之有集验方/数十行于世/
D.道引服饵晚岁/颜如丹尤/好医术/人有疾多自处方/以疗之/有集验方/数十行于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及第,又可称为登进士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C.赠官是古代中国的政治行为,意为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
D.号:指人名字以外的称号,一般是长辈起的。如陶渊明别号五柳先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简喜欢读书,为民造福。他小时候借书读,读过的书多数能背诵。他招募民众疏浚一个年久堵塞的池塘,灌溉大片荒田,百姓为他建生祠。
B.郎简善于断案,伸张正义。有县吏去世,县吏的女婿侵占岳父家的财产,郎简与县吏的儿子一同核对县吏的手迹,最终使该女婿服罪。
C.郎简忠于职守,经历丰富。他在藤州任职时,兴办学校,移风易俗,使藤州出人才。他在泉州、广州、越州、扬州等地任职,担任过多种官职。
D.郎简尊敬老师,传递正能量。他对自己幼年、成年时期的两位老师很敬重,做官后一直资助他们,并关照他们的后人。他平时言谈的内容是救民苦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简历官无过,而无一人荐,是必恬于进者。
(2)吾退居十五年,未尝小不怿,今意倦,岂不逝欤?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㥄字长儒,状貌伟丽,善于容止。齐神武至信都,以为开府谘议参军。神武入洛,议定废立。太仆綦俊盛言节闵帝贤明,可主社稷。作色而前曰:“若其贤明,自可待我高王。既为逆胡所立,何得犹作天子?若从俊言,王师何名义举?”由是节闵及中兴主皆废。更立平阳王,是为孝武。以建义功,封武城县公。天平中,授徐州刺史。初,㥄为常侍,求人修起居注,或曰:“魏收可。”㥄曰:“收轻薄徒耳。”更引祖鸿勋为之。又欲陷收不孝之罪,乃以卢元明代收为中书郎。由是收衔之。及收聘梁,过徐州,㥄备刺史卤簿迎之,使人相闻收曰:“勿怪仪卫多,稽古力也。”收语蹇,急报曰:“崔徐州建义之勋,何稽古之有?”㥄自以门伐素高,特不平此言。

㥄以籍地自矜,每谓卢元明曰:“天下盛门唯我与尔,博崔、赵李何事者哉!”崔暹闻而衔之。神武葬后,㥄又窃言:“黄颔小儿堪当重任不?”暹启文襄,于是锁㥄赴晋阳讯之不服暹引邢子才为证子才执无此言那出告㥄子赡曰尊公意正应欲结姻陈元康赡有新生女,乃许妻元康子。元康为言于文襄曰:“崔㥄名望素重,不可以私语杀之。”文襄曰:“若免其性命,当徙之遐裔。”元康曰:“㥄合死。朝野皆知。公诚能以宽济猛,轻其罚,则仁德弥著,天下归心。”乃舍之。

五年,为东兖州刺史,复携冯氏之部。冯氏受纳狼籍,为御史劾,与㥄俱召,诏付廷尉。寻别诏斩冯氏于都市,㥄以疾卒狱中。㥄历览群书,兼有辞藻。自中兴迄于孝武,诏诰表檄多㥄所为。然性侈,耽财色,于诸弟不能尽雍穆之美,世论以此讥之。

(节选自《北史崔悛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锁㥄/赴晋阳讯之/不服/暹引邢子才为证子才执无此言/邢出/告㥄子赡曰/尊公意/正应欲结姻陈元康/
B.于是锁㥄赴晋阳/讯之/不服暹引邢子才为证/子才执无此言/邢出/告㥄子赡曰/尊公意/正应欲结姻陈元康/
C.于是锁㥄/赴晋阳讯之不服/暹引邢子才为证子才执无此言/邢出告㥄/子赡曰/尊公意/正应欲结姻陈元康/
D.于是锁㥄赴晋阳/讯之/不服/暹引邢子才为证/子才执无此言邢出告㥄/子赡曰/尊公意/正应欲结姻陈元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废立是帝王废置皇后、太子,诸侯或大臣废除旧王另立新君。
B.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指代国家并沿用至今。
C.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用作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
D.表,古代臣子呈给帝王或上级官吏的一种文书;檄,多用于声讨和征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㥄仗义执言,拥立孝武建功。在商议废立大事的时候,太仆綦俊极力推崇节闵帝,崔㥄站出来反对;最后改立平阳王为帝,他也因此被封为武城县公。
B.崔㥄构怨魏收,受到魏收奚落。崔㥄看不起魏收,不请他修撰起居注,甚至想诬陷他不孝之罪;后来魏收受聘出使梁朝经过徐州,借机把他奚落了一顿。
C.崔㥄轻视文襄,险招杀身之祸。神武帝去世,崔㥄瞧不起袭位的文襄帝;文襄帝得知想治他死罪,因元康的说情才赦免了他,于是崔㥄就把孙女许配给元康的儿子。
D.崔㥄生活奢侈,和睦诸弟有失。崔㥄很有文学才华,诏书诰命表章多是他写的,但本性奢侈,沉湎于财色,与各个弟弟不能和睦融合,受到舆论的讥讽。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诚能以宽济猛,轻其罚,则仁德弥著,天下归心。
(2)冯氏受纳狼籍,为御史劾,与㥄俱召,诏付廷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