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青玉案

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择取了典型意象,点明了时令和环境,更为这幅秋山行旅图增添了一抹哀婉悲伤的色彩。
B.“路转陡”三句包孕着微妙的心理变化,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异曲同工。
C.“凄凉”一句点明了题旨,同时也承上启下,领起对独宿孤馆、乡思盈怀的惆怅之情的抒写。
D.“凤楼远”两句从家中妻子着笔,既点明了“乡心”的具体内涵,又是对上一句的回应铺染。
【小题2】“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几句历来受人称道,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6-02 09:01: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以事走郊外示友

陈与义

二十九年知已非,今年依旧壮心违。

黄尘满面人扰去,红叶无言秋又归。

万里天寒鸿雁瘦,千村岁暮鸟乌微。

往来屑屑君应笑,要就南池照客衣。

(注)①除与义:《宋史》本传记载,陈与义“天资卓伟,为儿时已能作文,致名誉,流辈敛衽,莫敢与抗”但在二十四岁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上舍甲第后,却只被任命为文林郎。开德府教授这样闲散。卑微的官职。政有六年八月,与义解官归。至政和八年,复除辞录(和文林郎一样都是小官)。这首诗即写于次年到任之后。②屑屑:劳瘁匆迫的样子。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中“如已非”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寒远,觉今是而昨非”句?。不过陶渊明说“今是而昨非”,与文此诗却说“今年依旧”,其中包含?不能如陶公那样毅然“归去来”的难言苦衷。
B.诗歌颔联用人,秋作比,以秋归反衬人不仅难“归”,而且还不得不“犹去”的凄凉境遇。
C.诗歌颈联用细描法写景描绘了一幅天寒、雁瘦、岁暮、鸟微的凄萧瑟的茫茫秋景图,景中寓情,显示了作者内心的茫茫之感。
D.尾联中,“往来屑屑”照应“黄尘满面”用不堪奔波的情态描写,来说破“以事走效外”,从这里可以知道题目中所说的“事”,当是站人深感劳碌厌倦却又不能不为之奔走之事。
【小题2】诗歌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一些思想情绪?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 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公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岂少也哉?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

(节选自《义田记》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
B.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
C.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
D.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义田是为赡养族人或贫困者而置的田产,“义田之给于士者曰学田。
B.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一般指司马、司徒、司空。
C.文正是谥号,即官员死后依其生前行迹确立的称号,通常由其亲友、门生所加。
D.史官是指古代朝廷中负责整理、编纂前朝史料史书和搜集记录本朝史实的官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仲淹是苏州人,他平时乐于用钱财帮助别人,选择那些关系亲近而贫穷、关系疏远而贤能的人予以帮助。
B.范仲淹虽然身居高位,却终生过着清贫的生活,更难得的是,他去世后,后代子孙修明他的事业,继承他的志向,和他在世的时候一样。
C.范仲淹的忠义誉满朝廷,业绩流布边境,功名传遍天下,并通过义田实践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主张。
D.从范仲淹购置义田这件事来看,他比晏平仲还要贤明,因为其施行时间和规模是大大超过晏子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
(2) 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宴山亭 北行见杏花
赵佶
裁翦冰绡,打叠数重,冷淡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有时不做。
(注)①此词为宋徽宗赵佶于1127年与其子钦宗赵桓被金兵掳往北方时在途中所写。②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的颜料。③蕊珠宫女:指仙女。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上片前三句是对一朵朵杏花的形态、色泽的形象描写。花瓣好似一叠叠洁白的缣绸,匀称地晕染上浅淡的胭脂。
B.“新样”三句,将杏花比为装束入时而匀施粉黛的美人,她容颜光艳,散发出香味,胜过蕊珠宫女。
C.“易得凋零”句,写杏花虽美却柔弱,易受风雨摧残过早凋零,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对杏花的深切同情和惜春之感。
D.院落凄凉冷寂,由此想到国土沦丧,又有多少这样的庭院,人去楼空,徒留花开花落,诗人即景生情,悲从中来。
E. “愁苦”为全词诗眼,一语双关,由上片过渡到下片,将景物和人事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无穷离恨。
【小题2】下片抒写离恨哀情,一波三折,哀婉欲绝,请结合词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