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灞上①秋居

马 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②。

(注)①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郊,为作者寓居之地。②致身:献身于国家。
【小题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首联描写了秋风秋雨傍晚时分才停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画面,渲染了凄清、阴冷、孤独的氛围。
B.颔联中在他乡落叶时节,孤独的诗人独自处在寒意包围之中,面对的只有一盏孤灯,“寒”与“独”相互映衬,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
C.颈联中“空园白露滴”运用以静衬动的手法,“孤壁野僧邻”则是运用衬托,以只有“野僧”这样一个邻居,衬托作者孤身一人的情景。
D.全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前文景物层层渲染的基础上,尾联直抒胸臆。本诗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尽管题材并不新鲜,却仍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
【小题2】有人评论,此诗中的“独”和“久”两字最能抒发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1-12 09:18: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庐山黄石岩禅院
刘轲
古老有言曰:太极之气,积而为山岳,泄而为川渎。然则匡阜之气,其大矣乎。
庚辰岁,山客刘轲,采拾怪异,自麓至顶,却下半里余,次于黄石岩。岩中有栖禅子,不知其几许,而瑰行峻节,人事难能。高其人,而信宿忘返。及颐其轻重,颇见其宅心之地,乃问其住年,但手指松桂云:“初毫发我植,今环人臂。乌飞兔走吾复何齿况卯戌之昏旦霜炎之冻炙生落之荣悴去留之沿溯虽云云自彼而于我蔑如也。
于戏!向非岩房峭绝,僧行孤峙,则人境两失。固其宜也,复何言哉?观夫烟云生于履舄,岚霭出于襟袖,群形浩扰,并入眸子。每至烟雨初霁,山光澄练,泠泠仙语,如在耳右。况又耸凌兢上,焉知不能与洪崖接袂,浮丘连驾,盈缩造化,吐纳颢气,绝惭容于厚面,远喧卑于腥秽乎?不得而然者,盖钩也、饵也,名为利钩,利为名饵,吞钩食饵,手足羁锁,彼焉得跳跃于此乎?夫禅子脱去桎梏,四支宣展,动与云无心,静将石何机,物我一致,端邪塞径,仆所谓非斯人不能住斯境也。
禅师宜春人,俗姓刘,名常进,时人以师久住,遂以其姓易其岩名也
(选自《晚唐小品文选译》)
(注)①匡阜:庐山。亦称“匡庐”。②栖禅子:栖居行禅的僧人。③舄(xì):古代一种复底鞋。④洪崖:传说中的仙人。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乌飞兔走/吾复何齿/况卯戌之昏旦/霜炎之冻炙/生落之荣悴/去留之沿溯/虽云云/自彼而于我蔑如也
B.乌飞兔走/吾复何齿况/卯戌之昏旦/霜炎之冻炙/生落之荣悴/去留之沿溯/虽云云/自彼而于我蔑如也
C.乌飞兔走/吾复何齿/况卯戌之昏旦/霜炎之冻炙/生落之荣悴/去留之沿溯/虽云云自彼/而于我蔑如也
D.乌飞兔走/吾复何齿况/卯戌之昏/旦霜炎之冻/炙生落之荣/悴去留之沿/溯虽云云自彼/而于我蔑如也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言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
B.天干地支纪年法,源于中国。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如文中的“庚辰岁”,“庚辰”即为干支纪年法。
C.僧人受戒后,每年于夏季三个月安居一处,称为“一腊”。后来也将一年称为“一腊”。如文中“不知其几许腊”中的“腊”。
D.古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常用的是“我、吾、余、予”四个,文中的“仆高其人”中的“仆”也是第一人称代词,属于敬称。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赞美庐山黄石岩禅院的禅师远避尘俗,脱去桎梏而超然出世的行为。
B.作者流连庐山美景,仰慕禅师节操,决意隐居山中,不再回到世俗社会。
C.这篇文章反映了作者力求超脱名利,希望与天地共为一体的生活哲学观。
D.本文叙事与议论相结合,写景与抒情相交融,是一篇游记式的议论杂文。
【小题4】(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采拾怪异,自麓至顶,却下半里余,次于黄石岩。
(2)夫禅子脱去桎梏,四支宣展,动与云无心,静将石何机。
(3)时人以师久住,遂以其姓易其岩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