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四首(其一)

(唐)李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黃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注]①蕃州部落:指驻守在黄河河套(“黄河曲”)一带的边防部队。结束:戎装打扮。②燕歌:戍边将士所唱的《燕歌行》。
【小题1】“牧马群嘶边草绿”这句诗在展现西北边地的景色方面,可以与北朝民歌《刺勒歌》里所描绘的“___________”景象相媲美。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21 02:51: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甫里先生传

(唐)陆龟蒙

甫里先生者,不知何许人也,人见其耕于甫里,故云。先生性野逸,无羁检,好读古圣人书,探六籍,识大义。就中乐《春秋》,抉微旨。见有文中子王仲淹所为书云“三传作而《春秋》散”,深以为然。贞元中韩晋公尝著通例,刻之于石,意以是学为己任,而颠倒漫漶,翳塞无一通者。殆将百年,人不将指斥疵纇。先生恐疑误后学,乃著书摭而辨之。

少工诗歌,欲与造物者争柄。遇事辄变化不一,卒平浅而后已。朱黄二毫,未尝一日去于手。所藏虽少,咸精实正定,可传借人。书有编简断坏者,缉之;文字缪误者,之。乐闻人为善,讲评通论不倦。有无赖者毁折糅汗,或藏去不返。

先生蹙然自咎,先生贫而不言利。问之,对曰:“利者,商也,人既士矣,奈何乱四人之业乎?且仲尼孟轲氏之所不许。”

先生居有地数亩,有屋三十楹,有田畸十万步,有牛咸四十蹄,有耕夫百余指。而田污下,暑雨一昼夜则与江通也。无别田也。先生由是苦饥,囷仓无升斗蓄积,乃躬负畚锸,率耕夫以为具。由是岁波虽狂,不能跳吾防、溺吾稼也。或讥刺之,先生曰:“尧舜霉瘠,大禹胝胼。彼圣人也。吾一布衣耳,不勤何以为妻子之天乎?且与其蚤虱名器,雀鼠仓庾者如何哉?”

先生嗜茶荚,置小园于顾渚山下,岁入茶租薄为瓯蚁之费。自为《品第书》一篇,继《茶经》《茶诀》之后。先生始以喜酒得疾,血败气索者二年,然后能起。有客至,亦洁樽置觞,但不复引满向口耳。不喜与俗人交,虽诣门不得见也。不置车马,不务庆吊。内外姻党,伏腊丧祭,未尝及时往。或寒暑得中,体佳无事时,则乘小舟,设蓬席,赍一束书茶灶笔床钓具棹船郎而已。人谓之江湖散人,先生乃着《江湖散人传》而歌咏之。由是浑毁誉不能入利口者,亦不复致意。先生性狷急,遇事发作,辄不含忍。寻复悔之,屡改不能矣。

(《中国古典传记<上册>,乔象钟 徐公持 吕薇芬选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07月第1版,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识大义,就中乐《春秋》,抉微旨 擿:挑
B.卒平淡而后已 造:到
C.文字缪误者,之 刊:改正
D.不勤何以为妻子之天乎   劬:奋斗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甫里先生名称的由来,主要是人们看到他在田里劳作可见人们对他的赞誉。
B.甫里先生认为逐利是商人的事,而且孔子、孟子等圣哲也不允许读书人追逐利益。
C.由于遭遇暴雨,甫里先生家受到重大损失,为了养活妻子,他只好亲自劳作。
D.甫里先生有个性,向来不喜欢同鄙俗之人结交,这种人即使到了门前也见不到他。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殆将百年,人不敢指斥疵纇。先生恐疑误后学,乃著书摭而辨之。
(2)先生由是苦饥,囷仓无升斗蓄积,乃躬负畚锸,率耕夫以为具。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仁基少骁武,便弓马。平陈之役,以亲卫从征,先登陷阵,拜仪同,赐物千段。以本官领汉王谅府亲信。谅反,仁基苦谏见囚。谅败,拜护军。
李密据洛口,帝令仁基为河南道讨捕大使,据武牢拒密。仁基见强寇在前,士卒劳弊,得军资,即用分赏。监军御史萧怀静止之,众咸怒怀静。怀静又阴持仁基长短,欲有奏劾。仁基惧,杀怀静,以众归密,密以为河东郡公。其子行俨,骁勇善战,密复以为绛郡公,甚相委昵。
王世充东都食尽,悉众诣偃师,求决战。密与诸将计。仁基曰:“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东都。世充却还,我按甲。世充重出,我又逼之。如此,则我有余力,彼劳奔命。兵法所谓彼出我归,彼归我出,数战以疲之,多方以误之者也。”密曰:“公知其一,不知其二。东都兵马有三不可当:器械精,一也;决计而来,二也;食尽求斗,三也。我按兵蓄力以观其弊,彼求斗不得,欲走无路。不过十日,世充之首可悬于麾下。”单雄信等诸将轻世充,皆请战。仁基苦争不得。密难违诸将言,战,遂大败。仁基为世充所虏。
世充以仁基父子并骁勇,深礼之,以兄女妻行俨。及僭尊号,署仁基为礼部尚书,行俨为左辅大将军。行俨每战,所当皆披靡,号万人敌。世充惮其威名,颇加猜防。仁基知之,甚不自安,遂与世充所署尚书左丞宇文儒童、尚食直长陈谦、秘书丞崔德本等谋,令陈谦于上食之际,持匕首劫世充,行俨以兵应之,事定,然后辅越王侗。事临发,将军张童儿告之,俱为世充所杀。
(节选自《北史·裴仁基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弓马 便:擅长
B.超拜护军   超:越级提升
C.简精兵三万 简:挑选
D.以逼东都   逼:逼迫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世充首可悬于麾下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始也
B.王世充东都食尽     而彭祖乃今久特闻
C.得军资    纵一苇之
D.我按甲    彼恶乎待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仁基为激励士气,把军用物资分赏给部下,却遭萧怀静制止,这使两人的矛盾激化,并最终导致后者被杀,裴仁基本人叛变。
B.面对王世充的进攻,裴仁基和李密在战术上各有己见,但单雄信等将领支持李密,坚决反对裴仁基的主张,结果因轻敌冒进带来大败。
C.裴仁基父子在战败被俘后,凭借自身的骁勇善战,依然享有很高的名望,但由于得不到王世充的真正信任,便企图劫持王世充而效力于越王。
D.根据文本,可以看出裴仁基性格的多面性:他遇事会“苦谏”“苦争”,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他也会因他人的猜忌而采取极端手段。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怀静又阴持仁基长短,欲有奏劾。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长安完盛之时,有一道术人,称得丹砂之妙,颜为弱冠,自言三百余岁。京都人甚慕之。至于输货求丹,横经请益(横经,横陈经书。请益,指请教)者,门如市肆。时有朝士数人造其第,饮啜方酣,有阍者报曰:“郎君从庄上来,欲参觐。”道士作色叱之。坐客闻之,或曰:“贤郎远来,何妨一见?”道士颦蹙移时,乃曰:“但令入来。”俄见一老叟,鬓发如银,昏耄伛偻,趋前而拜。拜讫,叱入中门,徐谓坐客曰:“小儿愚騃(ái呆),不肯服食丹砂,以至于是。都未及百岁,枯槁如斯,常已斥于村墅间耳。”坐客愈更神之。后有人私诘道者亲知,乃云:“伛偻者即其父也。”好道术者受其诳惑,如斯婴孩矣。
(王仁裕《玉堂闲话》)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称得丹砂之妙 称:声称
B.时有朝士数人造其第   造:到
C.坐客愈更神之 神:以为神
D.后有人私诘道者亲知   诘:审问
【小题2】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①门如市肆 ②作色叱之
A.①门前像市中店铺一样   ②变了脸色呵斥他
B.①门前像市场一样 ②变了脸色呵斥他
C.①门前像市场一样 ②做出样子呵斥他
D.①门前像市中店铺一样   ②做出样子呵斥他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道士面容显得很年轻,自言三百余岁,因而京都很多人不惜财物来求他那可长生不老的丹砂,并向他请教。
B.几个朝士到道士住宅时,道士自己饮酒喝茶正酣,守门人报说道士之子求见,道士作色叱之,坐客劝说他才答应一见。
C.一白发老者入前而拜道士,道士叱之入中门。道士后对坐客说,这是他的小儿,因不服丹药才这般衰老。
D.坐客更加把道士当成神了。后来有人私下问了道士的亲朋,才知道那个驼背的老人就是他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