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省试湘灵鼓瑟

唐·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该诗为唐玄宗天宝十年钱起参加进士考试的应试诗。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开头两句就概括题旨,点出曾听说湘水女神擅长鼓瑟的传说,暗用《湘夫人》中“帝子降兮北渚”的语意,让人想起湘灵弹奏哀伤乐曲的情景。
B.动人的瑟声首先引来了水神冯夷,“冯夷空自舞”中“空自”二字,点出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诗人借这一句来表达世间知音难遇的落寞和感伤。
C.“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二句,乐曲进入最高潮,感情达到白热化。凭藉着诗人丰富的想象,湘灵的凄婉幽怨之情得到了酣畅淋漓的抒发和表现。
D.结尾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堪称“绝唱”。诗人以景结情,描写曲终人散后,那一川江水,几峰青山的明丽画面,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
【小题2】同样是写音乐,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与本诗画线句子在修辞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7-12 10:45: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金陵怀古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1.指陈后主所制的乐曲《玉树后庭花》。歌残:歌声将尽。王气:指王朝的气运。2.景阳:南朝宫名。齐武帝置钟于楼上,宫人闻钟早起妆饰。兵合:兵马会集。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3.石燕:《湘中记》载:“零陵有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止还为石。”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首句以追述隋兵灭陈的史事发端,写南朝最后一个朝廷,在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中覆灭,全诗以此发端,可谓善抓关键。
B.颌联描写金陵的衰败景象。“松楸”,坟墓上的树木。诗人登高而望,远近高低尽是松楸荒冢,残宫禾黍。南朝的繁荣盛况,已成为历史的陈迹,无处可寻。
C.颈联用对比手法概括世间的风云变幻。“拂云”描写石燕掠雨穿云的形象,“吹浪”表现江豚兴风鼓浪的气势。“江豚”和“石燕”,象征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
D.尾联照应开头,抒发了诗人对于繁华易逝的感慨。金陵和洛阳都有群山环绕。“惟有青山似洛中”,就是说今日的金陵只剩山川地势与六朝时依然相似。
【小题2】这首怀古七律,在选取形象方面很有讲究,请结合中间两联简要赏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这是一首应试诗(又叫“试帖诗”),是钱起在参加由礼部主持的省试时所作。“湘灵鼓瑟”是考试约定的题目。湘灵,湘水女神,舜帝南巡而死,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娥皇、女英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化为水神。②云和,古山名。③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④杳冥,指穷高极远的苍穹。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倒装,点出湘灵善于鼓瑟,让人想起湘灵弹奏哀伤乐曲的情景,开门见山,点明题意,堪称应试诗之典范。
B.“冯夷”“楚客”二句,突出瑟音巨大的感染力。一个“空”字,点出水神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倒是人间的楚客,领略了深藏在乐声里的哀怨,不忍卒闻。
C.“流水”“悲风”二句,乐曲进入最高潮,湘灵深深地哀怨随流水与悲风“传潇浦”“过洞庭”,绵延不绝,凄婉幽怨,动人心魄。
D.最后两句以静写动,以景结情。曲终人散,不见伊人,只剩一川江水,几峰青山。画面极其明净、静谧,给人留下了回味悠长的广阔空间。
【小题2】同样是写乐音,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与本诗画线句子在修辞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赏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书谱》(节选)

孙过庭

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馀不足观。”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又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此乃推张迈钟之意也。考其专擅,虽未果于前规;摭以兼通,故无惭于即事。

评者云:“彼之四贤,古今特绝;而今不逮古,古质而今妍。”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醨一迁,质文三变,驰鹜沿革,物理常然。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者乎!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②,犹逸少之不及钟张。”意者以为评得其纲纪,而未详其始卒也。且元常专工于隶,伯英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

谢安素善尺牍,而轻子敬之书。子敬尝作佳书与之,谓必存录,安辄题后答之,甚以为恨。安尝问敬:“卿书何如右军?”答云:“故当胜。”安云:“物论殊不尔。”子敬又答:“时人那得知!”子敬虽权以此辞折安所鉴,自称胜父,不亦过乎!且立身扬名,事资尊显,胜母之里,曾参不入③。以子敬之豪翰,绍右军之笔札,虽复粗传楷则,实恐未克箕裘。况乃假托神仙,耻崇家范,以斯成学,孰愈面墙!后羲之往都,临行题壁。子敬密拭除之,辄书易其处,私为不恶。羲之还见,乃叹曰:“吾去时真大醉也!”子敬乃内惭。是知逸少之比钟张,则专博斯别;子敬之不及逸少,无或疑焉。

(注)①钟张:三国魏钟繇(yáo)和东汉张芝的并称。二人皆以善书名。②子敬:王献之,字子敬,“书圣”王羲之第七子。逸少:王羲之,字逸少。③“胜母之里,曾参不入”:《孝经》上讲到曾参见到一条称“胜母”的巷子,认为不合人情拒绝进去。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
B.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
C.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
D.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书即写,此处可理解为书法,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诸体。
B.草体即草书,汉字的一种书体,形成于汉代,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以草书见长的书法家有怀素、张旭、王羲之、颜真卿等。
C.尺牍,木牍的规格,据记载有几种,大多长一尺左右,故有“尺牍”之称,多用于书法、绘画。有尺素、尺函、尺笺等多种称谓。
D.题壁,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化现象,即将诗句题写在墙壁上。苏轼的《题西林壁》就是题壁诗中的名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羲之博采兼通,无愧书法。王羲之的书法专精擅长,虽然还未完全体现前人书写法则,但能博采兼通各种书体。
B.书法风尚格调,随世而变。古人的书法风尚质朴,今人的书法格调妍媚。然而,质朴风尚因循时代发展而兴起,妍媚格调也随世俗变化在更易。
C.书法继承传统,不背潮流。书法最可贵的,在于既能继承历代传统,又不背离时代潮流;既能追求当今风尚,又不混同他人的弊俗。
D.王献之狂妄自傲,自称胜父。献之的笔法继承于王羲之,虽然粗略学到一些规则,其实并未把他父亲的成就全学到手,且从未感到惭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
(2)子敬尝作佳书与之,谓必存录,安辄题后答之,甚以为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