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未展芭蕉

(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小题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状态的植物,均以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小题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7-14 05:45: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随从梁武帝。帝性好棋,每从夜至旦不辍,等辈皆寐,唯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从平建邺,稍为主书,散财聚士,恒思立效。除奉朝请。
普通七年,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除庆之假节、总知军事。魏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长钧别筑两城相拒,庆之攻拔之,宪力屈遂降,庆之入据其城。
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韦放曰:“贼锋必是轻锐,战捷不足为功;如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还共诸将连营西进,据涡阳城,与魏相持,自春至下冬,各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仲宗壮其计,乃从之。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陷其四垒。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馘,鼓噪攻之,遂奔溃,斩获略尽,涡水咽流。诏以涡阳之地置西徐州。众军乘胜前顿城父。武帝嘉焉,手诏慰勉之。
中大通二年,除南北司二州刺史,加都督。庆之至镇,遂围县瓠,破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于溱水。又破行台孙腾、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于楚城。罢义阳镇兵,停水陆转运,江湘诸州并得休息。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又表省南司州,复安陆郡,置上明郡。
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攻下楚州,执刺史桓和。景仍进军淮上,庆之破之。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振给,多所全济。州人李异等八百人表求树碑颂德,诏许焉。五年卒,谥曰武。
(选自《南史》,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
B.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
C.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
D.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麾,指将帅用以指挥的旗帜,“麾下”意为将帅的旗帜之下,后引申为部下,或是将帅的谦称。
B.刺史,又称刺使,职官。汉武帝始置,“刺”有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
C.都督,是中国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D.仓廪,指贮藏米谷的仓库,如《史记》中就有记载:“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庆之深谙用兵之道,北魏来犯,韦放认为不宜出战,陈庆之则认为北魏军远道而来早已疲惫不堪,这正是挫伤他们锐气的好时机。
B.陈庆之擅长心理战术,他把被杀的北魏军俘虏的左耳陈列在城前,并鸣鼓呐喊,敌军溃败。
C.陈庆之体恤百姓,他担任南北司二州刺史时,解散镇守义阳的士兵,停止水陆运输,使江湘地区各州郡得以休养生息。
D.因为陈庆之善于用兵,屡打胜仗,所以豫州百姓上表要求为陈庆之树碑来称颂其功德,朝廷下令同意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性好棋,每从夜至旦不辍,等辈皆寐,唯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
(2)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振给,多所全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东海郡开国公徐公行状

唐李翱

公讳申,字维降,东海剡人。永泰元年,寄籍京兆府。举进士,初辟巡官于江西,后选授洪州大都督府长史。时刺史嗣曹王举江西兵讨李希烈,故以长史行刺史事,任职有成,曹王荐之,迁韶州刺史。

四十余年,刺史相循居于县城,州城与公田三百顷皆为墟,县令、丞、尉杂处民屋。公乃募百姓能以力耕公田者,假之牛犁、粟种与食,所收其半与之;不假牛犁者,三分与二。田久不理草根腐地增肥又连遇宜岁得粟比余田亩盈若干凡积粟三万斛。将复筑室于州故城,令百工之伎以其艺来者,与粟有差。刺史临视给与,吏无所行其私。应募者数千人,未十旬而城郭、室屋建立如初。刺史以官属迁于新城,县令之下各返其室。创六驿,新大市,器用皆具。曲江县五百人以状诣观察使,请作碑立生祠。公自陈所为不足述,乃刺史职宜如此,何足多者,不愿以小事市名。观察使嘉其让,迁合州刺史。其始来也,韶之人户仅七千,凡六年,倍其初之数,又盈四千户焉。

贞元十七年,诘里盗,通蛮夷道,责土贡。大首领黄氏帅其属,纳质供赋。黄氏、周氏、韦氏、依氏皆群盗也,黄氏之族最强,盘亘十数州。周、韦氏之不附之也,率群黄之兵以攻之,而逐诸海,群盗皆服。于是十三部二十九州之蛮宁息,无寇害。

元和元年,诏加金紫光禄大夫,检校礼部尚书,东海郡开国公。诏书未至,有疾薨于位。凡三佐藩屏之臣,五为刺史,一为经略使一为节度观察使,阶累升为金紫光禄大夫,爵超进为开国公,官亟迁为礼部尚书。其事业皆足以传示后嗣,为子孙法。享年七十。

(选自《李文公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寄籍京兆府 寄籍:落户B.不假牛犁者 不假:不租借
C.盘亘十数州 盘亘:盘踞D.周、韦氏之不附之也 不附:不纳贡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初辟巡官江西 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B.不愿小事市名 木欣欣向荣
C.逐诸海,群盗皆服 拔剑撞破之
D.凡三佐藩屏臣 师道不传也久矣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田久不理草/根腐/地增肥/又连遇宜/岁得粟比余田亩盈若干/凡积粟三万斛
B.田久不理草/根腐/地增肥/又连遇宜岁得粟比余田亩盈若干/凡积粟三万斛
C.田久不理/草根腐/地增肥/又连遇宜岁/粟比余田亩盈若干/凡积粟三万斛
D.田久不理/草根腐/地增肥/又连遇宜/得粟比余田亩盈若干/凡积粟三万斛
【小题4】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直接表现徐申为官功绩的一组是
①任职有成,曹王荐之   ②县令、丞、尉杂处民屋   ③未十旬而城郭、室屋建立如初
④创六驿,新大市,器用皆具   ⑤观察使嘉其让,迁合州刺史   ⑥阶累升为金紫光禄大夫
A.①③④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⑤⑥
【小题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用“行状”这种文体,记述了徐申的籍贯年纪、官职变化情况以及主要事迹。
B.文章重点记叙徐申任韶州刺史时的政绩,以突出他政绩显著,深受当地百姓拥戴。
C.鉴于徐申治理蛮夷有功,边地不再有强盗为害,皇帝封他为东海郡开国公以嘉奖。
D.徐申办事颇有成效,治理地方有方,又有军事才能,文章充满了对他的赞美之情。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刺史临视给与,吏无所行其私。
(2)刺史以官属迁于新城,县令之下各返其室。
(3)其事业皆足以传示后嗣,为子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