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吴廷祚,字庆之,并州太原人。少颇读书,事周祖,为亲校。广顺初,授庄宅副使,迁内军器库使、知怀州,入为皇城使。会天平符彦卿移镇大名,以廷祚知郛州。

世宗即位,迁右羽林将军,充内客省使。未几,拜宣徽北院使。世宗征刘崇,为北面都巡检使。师还,权判澶州。归阙,加右监门卫大将军。俄迁宣徽南院使、判河南府、知西京留守事。汴河决命廷祚督丁壮数万寡之。因增筑堤防,自京城至临淮,欻旬讫工。世宗北征,权东京留守。是夏,河决郑州原武县,命廷祚发近县丁壮二万佘塞之。师还,以廷祚为左骁卫上将军、检校太傳,充枢密使。恭帝即位,加检校太尉。

宋初,加冏中书门下三品,以其父名璋,故避之。会李筠叛,廷祚白太祖曰:“潞城岩险,且阻太行,贼据之,未易破也。筠素勇而轻,若遠击之,必离上党来邀我战,犹兽亡其薮,鱼脱于渊,國可擒矣。”太祖遂亲征,以廷祚留守东京兼判开封府。筠罘领兵来,战泽州南,其众败走。及讨李重进,为东京留守。

建隆二年夏,帝谓之曰:“卿掌枢务,有年于兹,与卿秦州,以均劳逸。明日制出,恐卿以离朕左右为忧,故先告卿。”即以为雄武军节度。先是秦州夕阳镇西北接大薮多材植古伏羌县之地高防知州日建议就置采造务西夏首长尚波于率众争夺,颇伤役卒,防捕击其党,以状闻。上令廷祚代防,诏敖尚波于等,夏人感悦。是年秋,以伏羌地来献。

乾德二年来朝,改镇京兆。开宝四年长春节来朝。俄遇疾,车驾临问,命燕艾灸其腹,遣中使王继思监视之。未几卒,年五十四。赠侍中,官给葬事。

廷祚谨厚寡言,性至孝,居母丧,绝水浆累日。好学,聚书万余卷。治家严肃,尤崇奉释氏

《宋史列传卷十六·吴廷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秦州夕阳镇西北接大薮/多材植古伏羌县之地高/防知州日建议/就置采造务
B.先是/秦州夕阳镇西北接大薮/多材植/古伏羌县之地/高防知州日/建议就置采造务
C.先是秦州夕阳镇西北接大薮/多材植/古伏羌县之地高防知州日建议/就置采造务
D.先是/秦州夕阳镇西北接大薮/多材植/古伏羌县之地高防知州日建议/就置采造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是暂时代理官职的意思,一般是指官吏补充缺职,表达相同意思的还有“假”、“署”、“护”、“摄”等
B.“中书门下”简称“中书”,是唐代中期至北宋初期的行政机构,由门下省、中书省与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共同参与行政。
C.“建隆”,年号名。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秦始皇,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D.“释氏”,佛姓释迦的略称,也指佛或佛教。“释”,为印度释迦牟尼佛陀家族之姓,现也多用于华人地区出家人的姓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廷祚受历任君主器重。周太祖时即为亲校,周世宗时多任要职,宋太祖讨李重进时他奉命留守东京,保障后方。
B.吴廷祚治理才干卓越。汴河决口,他奉命率丁壮增筑堤防仅数旬而成;黄河溃决,他再次奉命率丁壮堵塞大功告成。
C.吴廷祚军事谋略突出。宋太祖镇压李筠叛乱时,他建议太祖速战速决,诱李筠离开据点而歼之,太祖依计大获全胜。
D.吴廷祚谨厚好学,儒道兼修。他居母丧期间,为致哀多日不曾进食;他喜读书,藏书万余卷;他尤其喜好释氏之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筠素勇而轻,若速击之,必离上党来邀我战。
(2)西夏酋长尚波于率众争夺,颇伤役卒,防捕击其党,以状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21 06:02: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张商英,字天觉,蜀州新津人。长身伟然,姿采如峙玉。负气倜傥,豪视一世。调通川主簿。渝州蛮叛,说降其酋。辟知南川县。章惇经制夔夷,狎侮郡县吏,无敢与共语。部使者念独商英足抗之,檄至夔。惇询人才,使者以商英告,即呼入同食。商英著道士服,长揖就坐。惇肆意大言,商英随机折之,落落出其上,惇大喜,延为上客。归,荐诸王安石,因召对,以检正中书礼房擢监察御史。哲宗初,为开封府推官,出提点河东刑狱,连使河北、江西、淮南。哲宗亲政,召为右正言、左司谏。商英积憾元祐大臣不用己,极力攻之,论内侍陈衍以摇宣仁,至比之吕、武;乞追夺光、公著赠谥,仆碑毁冢;言文彦博背负国恩,及苏轼、范祖禹、孙升、韩川诸人,皆相继受谴。蔡京拜相,商英雅与之善,适当制,过为褒美。寻拜尚书右丞,转左丞。复与京议政不合,数诋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京罢相削籍,知鄂州。京复相,以散官安置归、峡两州。大观四年,京再逐,起知杭州。留为资政殿学士、中太一宫使。顷之,除中书侍郎,遂拜尚书右仆射。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时久旱,彗星中天,是夕,彗不见,明日,雨。徽宗喜,大书“商霖”二字赐之。商英为政持平,谓京虽明绍述,但借以劫制人主,禁锢士大夫尔。于是大革弊事,改当十钱以平泉货,复转般仓以罢直达,行钞法以通商旅,蠲横敛以宽民力。劝徽宗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帝颇严惮之,尝葺升平楼,戒主者遇张丞相导骑至,必匿匠楼下,过则如初。杨戬除节度使,商英曰:“祖宗之法,内侍无至团练使。有勋劳当陟,则别立昭宣、宣政诸使以宠之,未闻建旄钺也。”讫持不下,论者益称之。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九。赠少保。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五十一·列传第一百一十》)

(注)①宣仁:宣仁太后高滔滔。②光、公著:司马光、吕公著。③绍述:特指宋哲宗时对宋神宗所实行的新法的继承,泛指承继前人所为。④泉货:钱币,货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
B.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
C.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
D.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檄原指较长竹木简,用于书写重要文书,后指用檄书写的文书,多用以征召或声讨。
B.散官是有其名而闲散无职事之官,多用为朝廷官员的加衔,品秩与待遇,各代不一。
C.节度使是古代地方行政长官,唐初设置于边境,后遍设于内地,宋初成为荣誉官衔。
D.旄乃指挥旗,钺为斧子,饰以黄金;白旄黄钺,为将帅统领权柄的标志,借指军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商英自负卓异,雄视世间。章惇治理夔夷时,随意侮辱郡县官吏,无人敢与之共语,对章惇的狂言乱语,张商英不时加以辩驳,很不给他面子。
B.张商英坚持己见,好恶分明。蔡京任宰相,张商英与之政见相合,则和他交好:政见不合,则极力批评,绝不妥协,于是官位随蔡京浮沉而浮沉。
C.张商英为政持平,改革弊政。当他看到蔡京为相造成的弊病,便大力进行币制改革,施行纸钞以便于通商行旅,免除不合理的赋税以减轻百姓负担。
D.张商英坚持原则,直言敢谏。他劝说宋徽宗节制华侈,反对违背祖宗成法任命太监为节度使,皇帝对他都颇有几分忌惮,这些行为深受人们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归,荐诸王安石,因召对,以检正中书礼房擢监察御史。
(2)劝徽宗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经孙,字中立。宝庆二年进士,授浏阳主簿。潭守俾部牙契钱至州,有告者曰:“朝廷方下令颁行会,令若此钱皆用会,小须,则幸而获大利矣。”经孙曰:“此钱取诸保司,出诸公库,吾纳会而私取其钱,外欺其民,内欺其心,奚可哉?”诘旦,悉以所部钱上之,其人惊服有愧色。
通判潭州。帅陈韡雅相知,事必咨而后行。秩满,由丰储仓提管进权辖。升安抚使。经孙为安抚时,韡家居,门人故吏有挠法者不得逞,相与摇撼。至是韡起家判本郡怀私逞忿无复交承之礼即日劾奏通判语侵经孙谓席卷府库而去于是罢通判削其秩经孙造朝,具白于政府。事上闻,帝大怒,谕宰执曰:“陈韡老缪至此,宜亟罢之。”于是经孙再诣政府,言:“某,韡门生也,前日之白,公事也,苟韡以是得罪,人谓我何!”请之不置,俾韡自乞闲,明通判无罪,识者韪之
迁起居郎,入奏:“君人者当守理欲之界限。”迁刑部.侍郎兼给事中,升太子詹事,辅导东宫者三年,敷陈经义,随事启迪。太子入侍,必以其所讲闻悉奏之,帝未尝不称善。景定三年春雷,诏求直言,经孙对曰:“三数年来,言论者以靖恭为主,有怀者以哗讦为戒,忠谠之气,郁不得行,上帝降监,假雷以鸣。”切中时病。
公田法行,经孙条其利害,忤丞相贾似道,拜翰林学士,未逾月,讽御史舒有开奏免,罢归。授湖南安抚使、知潭州,不拜。授端明殿大学士,闲居十年,卒,赠金紫光禄大夫。经孙所荐陈茂濂为公田官,分司嘉兴,闻经孙去国,曰:“我不可以负徐公。”遂以亲老谢归,终身不起。
(选自《宋史·徐经孙传》,有删改)
【注】会:会子,宋代发行的一种纸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是韡起家/判本郡怀私/逞忿无复交承之礼/即日劾奏通判/语侵经孙/谓席卷府库而去/于是罢通判/削其秩
B.至是韡起家判本郡/怀私逞忿/无复交承之礼/即日劾奏/通判语侵经孙/谓席卷府库而去/于是罢通判/削其秩/
C.至是韡起家/判本郡怀私/逞忿无复交承之礼/即日劾奏/通判语侵经孙/谓席卷府库而去/于是罢通判/削其秩/
D.至是韡起家判本郡/怀私逞忿/无复交承之礼/即日劾奏通判/语侵经孙/谓席卷府库而去/于是罢通判/削其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举时代,通过最高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元明清时进士分为三甲,一甲称状元,二甲称榜眼,三甲称探花。
B.刑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主管刑罚,在不同的朝代职责范围不尽相同,长官为刑部尚书。
C.东宫,一般指封建时代太子居住的地方,后来又可以借指太子,这与西宫可以借指妃嫔是同样的道理。
D.赠,文中指赠官。赠官是古代中国的政治行为,意为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如赠官“金紫光禄大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经孙不贪钱财,让人佩服。上级让他交牙契钱,有人给他出主意,让他用纸币代交牙契钱,借此获取利益,被他拒绝,让出主意者佩服。
B.徐经孙秉公办事,留有余地。他和陈韡是知己,他的门生得罪了陈韡,他遭到陈韡诬陷后,把事情上报,皇帝知道后要罢免陈韡,他却表示反对。
C.徐经孙恪尽职守,敢于进言。他辅佐太子很得力,皇帝对他教给太子的东西也很满意;他向皇帝直言忠诚正直的风气被压制,切中时弊。
D.徐经孙不惧权贵,有影响力。他对公田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得罪了丞相贾似道,遭到报复;他推荐的人因他去职而辞职,不再做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纳会而私取其钱,外欺其民,内欺其心,奚可哉?
(2)请之不置,俾韡自乞闲,明通判无罪,识者韪之。

同类题3

阅读下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夷简,字坦夫。进士及第,补绛州军事推官。累迁尚书祠部员外郎。时京师大建宫观,伐材木于南方。我材木于曲方。有司责期会,工徒至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夷简请缓其役,从之。又言:“盛冬挽运艰苦,须河流渐通,以卒番送。”真宗曰:“观卿奏,有为国爱民之心矣。”擢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蜀贼李顺叛,执送阙下,左右称贺。既而属御史台按之,非是,贺者趣具顺狱,夷简曰:“是可欺朝廷邪?”卒以实奏,忤大臣意。寇准判永兴,黥有罪者徙湖南,道由京师,上准变事。夷简曰:“准治下急,是欲中伤准尔,宜勿问,益徙之远方。”从之。仁宗即位,进右谏议大夫。真宗祔庙,太后欲具平生服玩如宫中,以银罩覆神主。夷简言:“此未足以报先帝。今天下之政在两宫,惟太后远奸邪,奖忠直,辅成圣德。所以报先帝者,宜莫若此也。”故事,郊祠毕,辅臣迁官,夷简与同列皆辞之,后为例。契丹聚兵幽蓟,声言将入寇,议者请城洛阳。夷简谓:“契丹畏壮侮怯遽城洛阳亡以示威景德之役非乘舆济,则契丹未易服也宜建都大名示将亲征以伐其谋。”或曰:“此虚声尔,不若修洛阳。”夷简曰:“此子囊城郢计也。使契丹得渡河,虽高城深池,何可恃耶?”乃建北京。自仁宗初立,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夷简之力为多。其后范仲淹屡言事,献《百官图》论迁除之敝,夷简指为狂肆,斥于外。时论以此少之。夷简当国柄最久,于天下事,屈伸舒卷,动有操术。虽数为言者所诋,帝眷倚不衰。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七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契丹畏壮侮怯遽/城洛阳亡/以示威景德之役/非乘舆济河/则契丹未易服也/宜建都大名/示将亲征以伐其谋。
B.契丹畏壮侮怯/遽城洛阳/亡以示威/景德之役/非乘舆济河)则契丹未易服也/宜建都大名/示将亲征以伐其谋。
C.契丹畏壮侮怯/遽城洛阳/亡以示威/景德之役非乘舆/济河则契丹未易服也/宜建都大名/示将亲征以伐其谋。
D.契丹畏壮侮怯遽/城洛阳亡/以示威景德之役/非乘舆/济河则契丹未易服也/宜建都大名/示将亲征以伐其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第,指科举考试考中,特指考中进士、举人。明清只用于殿试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B.祔庙,是祔祭后死者于先祖之庙。“祔”的意思是送死者的牌位入祖庙,与其先祖共享祭祀。
C.郊祠,指古代帝王在郊外祭天地神祇。始于西汉,后被各朝统治者利用,规制逐渐完善。
D.幽蓟,指古幽州和蓟州的并称,指北京、天津与山西、河北北部地区,是中原的天然屏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现被送进京的叛贼“李顺”是假的后,那些曾向皇上贺喜的大臣想将错就错,吕夷简坚持奏报实情、违逆了群臣。
B.太后想按真宗宫中服饰玩物的水准厚葬他,吕夷简劝阻说,太后远奸邪、奖忠直、辅成圣德、才是对先帝最好的安葬。
C.范仲淹以《百官图》进谏,指出随意提升官员的弊端,吕夷简斥责他狂姿放肆,将他贬到外地,人们对此意见并不大。
D.吕夷简很有政治才能,对内政敢直言,御外敌不退缩、他长时间执掌朝政,为太后临朝时期的天下太平,做出了贡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司责期会,工徒至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
(2)准治下急,是欲中伤准尔,宜勿问,益徙之远方。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①韩亿,字宗魏,其先真定灵寿人,徙开封之雍丘。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知永城县,有治声。他邑讼不决者,郡守皇甫选辄亿治之。知洋州,州豪李甲,兄死迫嫂使嫁,因诬其子为他姓,以专其赀。嫂诉主官,甲辄赂吏掠服之,积十余年,诉不已。亿视旧牍未尝引乳医为证,召甲出乳医示之,甲亡以为辞,冤遂辨。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知相州。河北旱,转运使不以实闻,亿独言岁饥,愿民租。
②吴植知临江军,使人纳金于宰相王钦若,因衙吏至京师,审之,语颇泄,钦若知不可掩,执吏以闻。诏付台治,而植自言未尝纳金,反诬吏误以问所亲语达钦若。亿治之,盖植以病惧废,金未达而事已露也。植乃除名。并按钦若,诏释不问。
③知益州。故事,益州岁出官粟六万石,赈粜贫民。是岁大旱,亿倍数出粟,先期予民,民是不饥。又疏九升江口,下溉民田数千顷。知开封府范仲淹献《百官图》,指宰相吕夷简差除不平,而阴荐亿可用。仲淹既贬,帝以谕亿。亿曰:“仲淹举臣以公,臣之愚陛下所知;举臣以私,则臣委质以来,未尝交托于人。”遂除户部、参知政事。官至尚书左丞,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赠太子太保,谥忠宪。
(节选自《宋史》)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郡守皇甫选辄亿治之(__________)   民是不饥(__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亿独言岁饥,愿民租(  )
A.施与
B.宽限
C.推卸
D.借贷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亿治之(  )
A.揭穿
B.困窘
C.穷尽
D.彻底
【小题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徙开封雍丘召甲出乳医示
B.诬其子为他姓衙吏至京师
C.转运使不实闻执吏
D.金未达事已露也阴荐亿可用
【小题5】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仲淹举臣以公,臣之愚陛下所知;举臣以私,则臣委质以来,未尝交托于人。
【小题6】下列不属于第②段中吴植被除名原因的一项是( )
A.纳金于宰相
B.自言未尝纳金
C.诬吏误以语达宰相
D.以病惧废
【小题7】第①段“辨冤甲嫂”和“岁饥贷租”两件事分别反映了韩亿______和______的特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蒋芾字子礼,常州宜兴人,之奇曾孙。绍兴二十一年,进士第二人。孝宗即位,累迁起居郎兼直学士院。时宦者梁珂事上潜邸,挠权,尹穑论珂,与祠,芾缴奏罢之。
签书枢密院事,首奏加意边防,又奏:“拔将才行伍间,识其姓名,一旦披籍,可立取具。”除权参知政事、同知国用事。芾奏:“方今财最费于养兵,艺祖取天下,不过十五万人。绍兴初,外有大敌,内有巨寇,然兵数亦不若今日之多。近见陈敏勇汰三千人,戚方汰四千人,然多是有官人,与以外任,请券钱、添借给如故,是减于内而添于外,何益?又招兵耗蠹愈甚臣考核在内诸军每月逃亡事故常不下四百人若权停招兵一年有半俟财用稍足招丁壮不惟省费又得兵精。”上悟。
一日,因进呈边报,上顾芾曰:“将来都督非卿不可。”芾奏:“臣未尝经历兵间。”又奏:“方今钱谷不足,兵士不练,将帅与臣不相识,愿陛下更审思其人。”南郊礼毕,宰相叶颙、魏杞罢。芾采众论,参己见,为《筹边志》上之。
明年,拜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会母疾卒,诏起复,拜左仆射,芾力辞。有密旨欲今岁大举,手诏廷臣议,或主和,或主恢复,使芾决之。芾奏:“天时人事未至。”拂上意。服阕,除观文殿大学士、知绍兴府、提举洞霄宫。寻以言者论,落职,建昌军居住。期年,有旨自便。再提举洞霄宫,卒。
芾始以言边事结上知,不十年间致相位,终以不能任兵事受责,岂优于论议而劣于事功欤?
(选自《宋史·蒋芾传》,有删改)
注①潜邸:指天子即位前居住的宅第。②祠:官桐,官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招兵耗蠹愈甚/臣考核在内诸军/每月逃亡/事故常不下四百人/若权停招兵一年有半/俟财用稍足/招丁壮/不惟省费/又得兵精
B.又招兵耗蠹愈甚/臣考核在内诸军/每月逃亡事故/常不下四百人/若权停招兵一年有半/俟财用/稍足招丁壮/不惟省费/又得兵精
C.又招兵耗蠹愈甚/臣考核在内诸军/每月逃亡事故/常不下四百人/若权停招兵一年有半/俟财用稍足/招丁壮/不惟省费/又得兵精
D.又招兵耗意愈甚/臣考核在内诸军/每月逃亡/事故常不下四百人/若权停招兵一年有半/俟财用/稍足招丁壮/不惟省费/又得兵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指宫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B.南郊礼,文中指南郊祭祀天的典礼。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
C.宰相,文中指我国古代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与“丞相”并非同一概念。
D.服阕,守丧期穿着丧服。古代礼制,父母去世,儿子应着丧服,并停止娱乐活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蒋芾不惧权贵,伸张正义。宦官梁珂曾经服侍过皇帝,挠乱正常的权力秩序,有人还提议给梁珂封官,蒋芾予以制止。
B.蒋芾熟知国情,关注军事。他认为当今军队过于庞大,耗费极多,有些地方对军队进行了削减,效果显著,他对此极为赞赏。
C.蒋芾虽有才干,但更自知。当皇帝准备给他施展军事才华的机会时,他认为自己没有真正率兵征战的经验,拒绝了皇帝。
D.蒋芾颇有主见,敢于直言。皇帝准备对敌人有所行动,便把群臣主和的或主战的议论给他裁决,他自有见解,违背了皇帝的意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拔将才行伍间,识其姓名,一旦披籍,可立取具。
(2)终以不能任兵事受责,岂优于论议而劣于事功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