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弁,字少章,徽州婺源人。少颖悟,读书日数千言。既冠,入太学,晁说之见其诗,奇之,与归新郑,妻以兄女。靖康之乱,家碎于贼,弁南归。建炎初,议遣使问安两宫①,弁奋身自献。绍兴二年,金人忽遣宇文虚中来,言和议可成,当遣一人诣元帅府受书还,虚中欲弁与正使王伦探策决去留,弁曰:“吾来,固自分必死,岂应今日觊幸先归?愿正使受书归报天子,成两国之好,蚤申四海之养于两宫,则吾虽暴骨外国,犹生之年也。”伦将归,弁请曰:“古之使者有节以为信,今无节有印,印亦信也。愿留印,使弁得抱以死,死不腐矣。”伦解以授弁,弁受而怀之,卧起与俱。金人迫弁仕刘豫②,且訹③之曰:“此南归之渐。”弁曰:“豫汝国贼,吾尝恨不食其肉,又忍北面臣之,吾有死耳。”金人怒,绝其饩遗以困之。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金人亦感动致礼如初久之,复欲易其官,弁曰:“自古兵交,使在其间,言可从从之,不可从则囚之、杀之,何必易其官?吾官受之本朝,有死而已,誓不易以辱吾君也。”乃具酒食,召被掠士夫饮,半酣,语之曰:“吾已得近郊某寺地,一旦毕命报国,诸公幸瘗④我其处,题其上曰‘有宋通问副使朱公之墓’,于我幸矣。”众皆泣下,莫能仰视。金人知其终不可屈,遂不复强。王伦还朝,言并守节不屈,帝为官其子林,賜其家恨帛,官其亲属五人,賜吴兴田五顷。帝谓丞相张浚曰:“归日,当以禁林⑤处之。”八年,金使乌峻思谋、石庆充至,称弁忠节,诏附黄金三十两以賜。十三年,和议成,弁得归。入见便殿,踢金帛甚厚。秦桧恶其言敌情,奏以初补官易宣教郎、直秘阁。有司校其考十七年,应迁数官。桧沮之,仅转奉议郎。十四年,卒。
(选自《宋史·卷三百七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二》,有删节)
【注】①两宫:靖康之乱金兵攻破东京开封,俘获徽宗、饮宗父子押解北上。②刘豫:北宋末任对北西路提点刑狱。金兵南下他杀勇将关胜而降。金朝扶植他为大齐文帝。③訹:xù,引诱。④瘗:yì,理葬。⑤禁林:翰林院的别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金/人亦感动/致礼如初/
B.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金人亦感动/致礼如初/
C.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金/人亦感动/致礼如初/
D.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金人亦感动/致礼如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设立在京城的最高学府、中央官学叫太学,不同时期称谓各异;太学学生称谓也历代不一。
B.节是古代的使臣出入关门具有象征意义的凭证或信物,即符节;它们多用竹或木制成,或以旄饰之。
C.丞相是中国古代官名,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也称作宰相。
D.正殿以外的别殿叫便殿,古时帝王休息消闲之所,有时也在此宴请大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弁聪颖好学,才华横溢。每天读书数千字,晁说之读其诗,奇其才,把自家亲侄女嫁给他为妻。
B.朱弁国难当头,勇于牺牲。建炎元年,他自告奋勇出使赴金,为金所拘,被拘留十六年始得放归。
C.朱弁面对诱惑,守节不屈。留金时他面对金人的软硬兼施及各种诱惑,抱定必死之心,守节不移。
D.朱弁触怒权臣,进到压制。权臣秦桧厌恶他在皇帝面前谈到敌情,于是阻挠他做宣教郎、直秘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来,固自分必死,岂应今日觊幸先归?
(2)伦解以授弁,弁受而怀之,卧起与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26 05:22: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孙梦观字守叔,庆元府慈溪人。宝庆二年进士。调桂阳军教授,为武学谕。知嘉兴府。轮对,极言:“风宪之地,未闻有十八疏攻一竦者。封驳之司,未闻有三舍人不肯草制者。道揆不明,法守滋乱,天下之权将有所寄,而倒持之患作。”当路者滋不悦。出知泉州兼提举市舶,改知宁国府。蠲逋减赋,无算泛入者尽籍于公帑。户部遣官督赋,急若星火,阖郡皇骇,莫知为计。梦观曰:“吾宁委官以去,毋宁病民以留。”力丐祠,且将以府印牒所遣官,所遣官闻之夜遁。他日梦观去宁国,人言之为之流涕。丞相董槐召还,帝问江东廉吏槐首以梦观对帝说乃迁司农少卿兼资善堂赞读轮对谓今内外之臣恃陛下以各遂其私而陛下独一无可恃可为寒心次论:“郡国当为斯民计,朝廷当为郡国计。乞命大臣应自前主计之臣夺州县之利而归版曹 者,复归所属,庶几郡国蒙一分之宽,则斯民亦受一分之赐。”帝善其言。召为起居郎,兼国子祭酒,权吏部侍郎。奏事抗论益切,以宠赂彰、仁贤逝、货财偏聚为言,且谓:“未易相之前,敝政固不少;既易相之后,敝政亦自若。”在廷之士皆危之。梦观曰:“吾以一布衣蒙上恩至此,虽捐躯无以报,利钝非所计也。”力求补外,以集英殿修撰知建宁府。蠲租税,省刑罚,郡人徐清叟、蔡抗以为有古循吏风。俄而梦观得疾,口授遗表,不忘規谏,遂卒。帝悼惜久之,赙银帛三百。梦观退然若不胜衣,然义所当为,奋往直前;其居败屋数间,布衣蔬食,而重名节云。
(节选自《宋史·孙梦观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问江东廉吏/槐首以梦观对帝说/乃迁司农少卿兼资善堂赞读/轮对/谓/今内外之臣/恃陛下以各遂其私/而陛下独一无可恃可为/寒心/
B.帝问江东廉吏/槐首以梦观对/帝说/乃迁司农少卿兼资善堂赞读/轮对/谓/今内外之臣/恃陛下以各遂其私/而陛下独一无可恃/可为寒心/
C.帝问江东廉吏/槐首以梦观对帝说/乃迁司农少卿兼资善堂赞读/轮对/谓/今内外之臣/恃陛下以各遂其私/而陛下独一无可恃/可为寒心/
D.帝问江东廉吏/槐首以梦观对/帝说/乃迁司农少卿兼资善堂赞读/轮对/谓/今内外之臣/恃陛下以各遂其私/而陛下独一无可恃可为/寒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舍人是官名,负责诏诰呈奏之事,与“臣舍人蔺相如可使”中的“舍人”同义。
B.国子祭酒是古代官名。国子指国子监,是朝廷设立的最高学府,祭酒即其主管官员。
C.表是古代臣子呈报给皇帝的文书种类之一,一般用以陈述衷情,如李密的《陈情表》。
D.赙指用财物助办丧事。文中指孙梦观死后,皇帝赐予银帛帮助他家治丧,以示恩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梦观个性耿直,谏言坦率。轮对时,他不留情面地抨击有些官吏的乱作为和不作为,并毫不避讳地指出,这样会导致国家灾难发生。
B.孙梦观体恤百姓,关心民生。任司农少卿面见皇帝时,他建议朝廷让利州县,以使百姓获益;任建宁知府时,他减免租税,得到赞誉。
C.孙梦观忠心报国,不计私利。他对当时私宠贿赂成风等现状十分担忧,便抗命进谏,并说即使为此献身也在所不惜,不会考虑个人安危。
D.孙梦观重视道义,生活简朴。他反对道义不明,对道义上该做的事,不顾体弱,勇往直前;他穿布衣吃粗粮,所住之处只是几间破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路者滋不悦。出知泉州兼提举市舶,改知宁国府。
(2)未易相之前,敝政固不少;既易相之后,敝政亦自若。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审琦,字仲宝,其先辽西人,后徙家洛阳。汉乾祐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任之。从平李守贞,以功署厅直左番副将。广顺中,历东西班行首、内殿直都知、铁骑指挥使,从世宗征刘崇于河内,力战有功,迁东西班都虞侯,改铁骑都虞侯,转本军右第二军都校。世宗召禁军诸校宴射苑中,审琦连中的,世宗嘉之,赏赍有加。

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令图既入城,审琦等遂救黄州,数日,令图为舒人所逐。审琦选轻骑衔枚夜发,信宿至城下,大败舒人,令图得复还治所。世宗嘉之,授都指挥使。世宗围濠州,审琦率敢死士数千人拔其水寨,夺月城,濠州遂降。及攻楚州,为南面巡检。城将陷,审琦意淮人必遁,设伏待之。少顷,城中兵果凿南门而溃,伏兵击之,斩数千级,系五千余人,献于行在,赐名马、玉带、锦彩数百匹。

建隆二年,出为忠正军节度。在镇八年,为政宽简。所部邑令以罪停其录事吏,幕僚白令不先咨府,请按之。审琦曰:“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闻者叹服。审琦重厚有方略,尤善骑射。镇寿春,岁得租课,量入为出,未尝有所诛求。素不能饮,尝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禄;审琦,朕布衣交也。方兴朕共享富贵,何靳之不令饮邪?”祝毕,顾谓审琦曰:“天必赐卿酒量,试饮之,勿惮也。”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开宝二年,从征太原,为御营四面都巡检。三年,太祖尝召审琦宴射苑中,连中的,赐御马、黄金鞍勒。七年,卒,年五十。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赐中书令,追封琅琊郡王,赙赠加等。葬日,又为废朝。

(节选自《宋史·王审琦传》,有删改)

(注) ① 信宿:连住两夜。② 录事吏:官职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B.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C.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D.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乾祐是年号。此纪年法由后汉高祖刘知远首创,后形成制度,历史上一个皇帝可用多个年号。
B.“河内”的“河”指黄河,“河内”指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南的地方。
C.衔枚,古代军队在秘密行动时,兵士横衔“枚”于口中,以禁喧哗。
D.治所,古代指的是地方政府驻地,包括省治、府治、州治、县治等。省治相当于省会。
【小题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审琦箭术超群。在一次各位禁军校官聚宴射箭时,他连续射中靶子,得到了世宗的称赞和赏赐。
B.王审琦战功赫赫。他率精骑一晚攻下舒州城;楚州将陷,他准确预估,提前埋伏,又获大胜。
C.王审琦施政宽厚。他的幕僚请求审查越权县令,审琦认为自己只是守边将领,无权干涉地方政务。
D.王审琦深受皇帝器重。审琦重病,皇帝亲临探视;审琦死后,皇帝到家吊唁;审琦下葬日,皇帝没有上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2) 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禄;审琦,朕布衣交也。方兴朕共享富贵,何靳之不令饮邪?”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苏轼,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史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分然。轼曰:“普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间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自为举子至出入待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说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延之上。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B.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C.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D.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
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长官为礼部尚书。
C.《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乐经》《尚书》《诗经》《礼记》合称“五经”。
D.举子即举人,授予通过乡试者。乡试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皇帝亲派主考官,因在八月举行故称“秋闱”,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才华出众。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B.苏轼勤政爱民。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说服卒长带领手下人尽力筑堤,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C.苏轼敢于直言。苏轼和司马光就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争论不休、各执已见,司马光很愤怒,苏轼用司马光做谏官时的事情对他进行反驳。
D.苏轼仕途坎坷。苏轼自从中举以来,一直以爱戴君王为本,其忠心耿直、正直无畏远在群臣之上。
【小题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琼,家世燕人。琼少勇鸷无赖,为盗。事败,将磔于市,暑雨创溃,伺守者稍怠,即掣钉而遁。事王审琦,太宗尹京邑,知其材勇,召置帐下。太宗尝侍宴禁中,甚醉,及退,太祖送至苑门。时琼与戴兴、王超、李斌、桑赞从,琼左手执靮,右手执镫,太宗乃能乘马。太祖顾琼等壮之,因赐以控鹤官衣带及器帛,且勖令尽心焉。太宗即位,御龙直指挥使。及讨幽蓟属车驾倍道还留琼与军中鼓吹殿后六班扈从不及琼首率所部见行在太宗大悦慰劳之出为许州马步军都指挥使。会有龙骑亡命卒数十人,因知州臧丙出郊,谋劫其导从以叛。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贼首青脚狼者注弩将射琼,琼引弓一发毙之,遂悉擒送于州。端拱初,出为单州防御使,改贝州部署。二年,召还。故事廉察以上入朝,始有茶药之赐,至是特赐琼焉。三月,授琼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归义军节度,范延召辈始加观察使,不得与琼比。出为并州马步军都部署,时潘美亦在太原,旧制,节度使领军职者居上,琼以美旧臣,表请居其下,从之。景德中,车驾北巡。时前军已与敌接战,上欲亲临营垒,或劝南还,琼曰:“敌师已老,陛下宜亲往,以督其成。”上悦,即日进幸澶渊。明年,以罢兵,料简兵卒诸班直十年者出补军校,年老者退为本班剩员。琼进曰:“此非激劝之道,宿卫岂不劳乎?”自是八年者皆得叙补焉。未几,以久疾求解兵柄,授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三年冬,疾甚,上欲亲临问之,宰相不可,乃止。卒,年七十二,赠侍中。

(节选自《宋史•高琼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讨幽蓟/属车驾倍道还留/琼与军中鼓吹殿后/六班扈从不及琼/首率所部见行在/太宗大悦/慰劳之/
B.及讨幽蓟/属车驾倍道还/留琼与军中鼓吹殿后/六班扈从不及琼/首率所部见行在/太宗大悦/慰劳之/
C.及讨幽蓟/属车驾倍道还留/琼与军中鼓吹殿后/六班扈从不及/琼首率所部见行在/太宗大悦/慰劳之/
D.及讨幽蓟/属车驾倍道还/留琼与军中鼓吹殿后/六班扈从不及/琼首率所部见行在/太宗大悦/慰劳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邑,即京城,与京师、京都同义。文中京邑指宋朝国都开封,张衡《东京赋》中“京邑翼翼”,指东汉都城洛阳。
B.擢,指选拔或提升官职,类似的升、陟等表示官员升职,谪、迁等表示降职,调、徙等指调动官职。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廉察,文中指官职。廉,与“察”同义,即考察、视察。唐以后也用于对观察使之类职务的简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琼尽心为主,得到太祖赏识。宋太宗任京兆尹时,侍宴酒醉,高琼为之执住缰绳马镫,太宗才得以乘马,太祖因此对他很是赏识。
B.高琼勇敢擅射,榆林一箭擒贼。在许州任职时,得知贼人谋划劫迫之事,便护送臧丙还城,并亲率士卒追捕,直至榆林村,紧急之际,一箭击毙贼首。
C.高琼担任要职,为人谦逊有礼。高琼回京,加官受赏,异于众人,按照旧制,他的官职应在潘美之上,但因潘美是老臣,他便上书位其下。
D.高琼通晓军务,进言屡被采纳。宋军北伐之时,高琼力劝皇帝亲临遭渊,鼓舞士气,后又向皇帝进言激劝兵士的道理,意见都被采纳。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顾琼等壮之,因赐以控鹤官衣带及器帛,且勖令尽心焉。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宏,字臣卿,青州益都人。高祖茂昭,唐易、定节度使。曾祖元,易州刺史。祖持,蒲城令。父峭,业《春秋》,一举不第,退居丘园,后唐天成中以贤帅后补协律郎,至平利令宏,太平兴国二年,举进士,为将作监丞,通判宣州。改太子中允、直史馆,迁著作郎,赐绯鱼,预修《太平御览》,历左拾遗。六年,出为峡路转运副使,就加左补阙、会省副使,知遂州,以勤干闻,入为度支员外郎。雍熙中,吕蒙正、李至、张齐贤、王沔荐其文行,改主客郎中、史馆修撰。数日,以本官充枢密直学士,赐金紫。太宗召对便殿,谓曰:“成都重地,卿为朕镇之。”因厚赐以遣。至郑州,促召归阙,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会太宗亲试礼部不合格贡士,令枢密院给牒,因谓宏曰:“朕自御极以来,亲择群材,大者为栋梁,小者为榱桷,卿与吕蒙正皆中朕选,大臣颇有沮议。非朕独断,岂能及此乎?”宏顿首谢。时河朔用兵,宏居位无所建白,御史中丞赵昌言多言边事,乃以昌言副枢密,宏为中丞,两更其任。端拱初,改工部侍郎,再为枢密副使。淳化二年,以吏部侍郎罢,俄判吏部铨,权知开封府。太宗御便殿虑囚,以府狱多壅,诏劾其官属,宏等顿首请罪,乃释之。真宗尹京,宏罢奉朝请。至道初,出知潞州。二年,就转右丞。真宗即位,加工部尚书。咸平初,还朝,知审官院、通进银台封驳司。二年,真宗以上封者众,虑其稽留,命宏与王旦知登闻鼓院,再掌吏部选。四年,卒,年六十三。废朝,赠右仆射,命中使莅葬事。录其子可久大理评事,可道太祝,可度奉礼郎。宏循谨守位,不求赫赫之誉,历践通显,未尝败事。可久至虞部员外郎,可道国子博士,可度太子中舍。
(摘编自《宋史·张宏列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祖持蒲城令/父峭业《春秋》/一举不第/退居丘园/后唐天成中/以贤帅后补协律郎/至平利令
B.祖持/蒲城令/父峭/业《春秋》/一举不第/退居丘园/后唐天成中以贤帅后补协律郎/至平利令
C.祖持蒲城令/父峭业《春秋》/一举不第/退居丘园/后唐天成中以贤帅/后补协律郎/至平利令
D.祖持/蒲城令/父峭/业《春秋》/一举不第/退居丘园后/唐天成中以贤帅后补协律郎/至平利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髙祖、曾祖、祖父、父,这四世加上“自身”和子、孙、曾孙、玄孙这“下四世”合称“九族”,
B.雍熙是宋太宗的年号,年号纪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一个皇帝可有多个年号。
C.阙是宮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宮廷;“归阙”意近“诣阙”,指回到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D.国子博士报国子监博士,国子监是中央官学,是古代教育的最高学府,而非教有行政机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宏凭科举获取功名。他在太平兴田年间考中进士后,历任官职较多,升任著作郎后参与修订《太平德览》,在京为宫多年。
B.张宏勤政干练。他因在遂州任职闻名而入京城任度支员外郎,后来受到吕蒙正、李至、张齐贤,王沔等人的推荐而升职。
C.张宏一直深受皇帝信任。宋太宗曾赏赐他丰厚的礼物派他到重地成都镇守,后紧急从成都召见他回京城任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D.张宏循礼谨慎,坚守本职。他不谋求显赫的声誉,历任通达显位,从没有敗事。去世时宋真宗废朝表示纪念,派中使亲临葬亊。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与吕蒙正皆中朕选,大臣颇有沮议,非朕独断,岂能及此乎?
(2)以府狱多壅,诏劾其官属,宏等顿首请罪,乃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