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历险数次,遂达峰顶。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耳。时浓雾半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后;予越其右,雾出于左。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娇,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节选)

(二)绍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山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可以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壁。到家,二鼓矣。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①,煮菜,顾影颓然,不复能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节选自苏轼《记游白水岩》)

(三)绍兴二十八年八月三日,欲夕,步自阛阓中出,并溪南行百步,背溪而西又百步,复并溪南行。溪上下色皆重碧,幽邃靖深,意若不欲流。溪未穷,得支径,西升上数百尺。既竟,其顶隐而青者,或远在一舍外,锐者如,缺者如,隆者如营,圆者如壁;长林远树,出没烟靠,聚者如悦,散者如别,整者如载,乱者如发,于冥蒙中以意命之。水数百脉,支离胶葛,经纬参错,迤者为溪,漫者为汇,断者为沼,涸者为。洲汀岛屿,向背离合;青树碧蔓,交罗蒙络。小舟叶叶,纵横进退,摘翠者菱,挽红者莲,举白者鱼或志得意满而归,或夷犹容与若无所为者。山有浮图宫,长松数十挺,俨立门左右,历历如流水声从空中坠也。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巅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二鼓矣

追游不两朝昏,而东林之胜殆尽。同行姚黄聪、沈虞卿、周辅及余四人。三君虽纨绮世家,皆积岁忧患;余亦羁旅异乡,家在天西南隅,引领长望而不可归。今而遇此,开口一笑,不偶然矣。皆应曰:“嘻!子为之记。”

(节选自 [宋] 王质 《游东林山水记》)

①馀甘:橄揽菜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耳 抗:抗拒
B.时浓雾半半止  作:兴起
C.热甚,其源可以熟物 殆:大概
D.断者为沼,涸者为 坳:地面低洼处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迤者溪,漫者为汇,断者为沼 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B.予越其右,雾出于左  与一生彘肩
C.松犹有曲挺纵横者    孰能之乎
D.予至其前,则雾徙后  唐浮图慧褒始舍其址
【小题3】下列文中相关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簪指簪子,束发的饰物,玦,多呈圆环形而有缺口。因“玦”与“决”同音,故古人常以玉寓决绝之意。如:“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B.仞,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或七尺为一仞。古代的数量词还有“忽微”。一寸的十万分之一称作“忽”;一寸的百万分之一称作“微”;“忽微”指极细微之事。
C.二鼓,即二更的意思,古代夜晚用鼓打更,因此二更天也称为二鼓。二鼓相当于现在23点至凌晨1点,与《孔雀东南飞》中的“人定”是同一时辰。
D.纨绮指精美的丝织品,可引申为富贵安乐的家境。与之意思相同的还有纨祷、罗绮等,如《望海潮》中有“户盈罗绮”。
【小题4】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巅/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二鼓矣。
B.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巅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二鼓矣。
C.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巅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二鼓矣。
D.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巅/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二鼓矣。
【小题5】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徐霞客的游览顺序是峡谷小路到天都峰再到莲花峰,下山时从峡谷中经过栈道回到文殊院。
B.语段二写于苏轼被贬惠洲后。作者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表达了作者身处逆境,却不戚戚于怀,把深浓情致灌注于奇山异水中,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C.王质的游览顺序是从市区步行而出,沿着小溪向南行走一百步,离开溪流向西又走了一百步,又沿着溪向南行走。
D.语段三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出山峰形态各异,生动逼真。写出作者对山水的喜爱之情。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
(2)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3)余亦羁旅异乡,家在天西南隅,引领长望而不可归。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29 01:01: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度,字孝节,安陆人也。少倜傥,不拘小节,及长,姿貌瑰伟,嗜酒好博,恒使僮仆屠酤为事。初从梁始兴内史萧介征诸山洞,以骁勇闻。陈武帝在交阻,乃委质焉。侯景之乱,武帝克广州,平蔡路养,破李迁仕,计画多出于度。侯景平后,追录前后战功,封广德县侯。武帝镇朱方,除兰陵太守。武帝遣衡阳献王往荆州度率所领从焉江陵覆亡间行东归武帝东讨杜龛奉敬帝幸京口以度领宿卫并知留府事贼人徐嗣徽等来寇,武帝与敬帝还都,时贼已据石头,使度顿军于冶城寺。明年,嗣徽又引齐寇济江,度随众军破之于北郊坛。以功除郢州刺史,兼吴兴太守。

文帝即位,度累迁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公。天嘉元年,以平王琳功,改封湘东郡公。及太尉侯瑱薨于湘州,以度代瑱为都督、湘州刺史。秩满,复为侍中、中军大将军。文帝崩,度预顾命,许以甲仗五十人入殿省。废帝即位,进位司空。,赠太尉,谥曰忠肃。太建四年,配享武帝庙庭。子敬成嗣。

敬成幼聪慧,好读书。起家著作佐郎。永定元年,领度所部士卒,随周文育征王琳,于沌口败绩,为琳所絷。二年,随文育得归。父度为吴郡太守,以敬成监郡。光大元年,为巴州刺史。寻为水军,随吴明彻平华皎。太建二年,以父忧去职。寻起为南豫州刺史,袭爵湘东郡公。五年,除吴兴太守。随都督吴明彻北讨,出秦郡,别遣敬成为都督,乘金翅自欧阳引埭溯江由广陵,齐人皆城守,弗敢出。自繁梁湖下淮,克淮阴、山阳、盐城三郡,仍进克郁洲。进号壮武将军。镇朐山。寻除安州刺史,镇宿豫。卒,谥曰思

(节选自《南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帝遣衡阳献王往荆州/度率所领从焉/江陵覆亡/间行东归/武帝东讨杜龛/奉敬帝幸京口/似以度领宿卫/并知留府事/
B.武帝遣衡阳献王往/荆州度率所领从焉/江陵覆亡间/行东归武帝/东讨杜龛/奉敬帝幸京口以度/领宿卫/并知留府事/
C.武帝遣衡阳献王往荆州/度率所领从焉/江陵覆亡间/行东归/武帝东讨杜龛/奉敬帝幸京口以度/领宿卫/并知留府事/
D.武帝遣衡阳献王往荆州/度率所领从焉/江陵覆亡/间行东归/武帝东讨杜龛/奉敬帝幸京口以度/领宿卫/并知留府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帝是谥号,帝王的谥号是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用以褒贬善恶的称号。“武”这一谥号总体上是倾向于褒扬的。
B.领是指担任职务,特指兼任职务。文言文中同样表示兼任职务的词语还有“兼”等,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中的“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C.秩满意为官吏任期届满。中国古代官员多是以三年或六年为一周期。“秩”的本意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引申为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
D.父忧,是父亲去世的委婉说法。古代官员父亲或者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孝,守孝期必须是三年,守孝人期间绝对不准为官,并且禁绝饮宴歌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孝节投身军伍,作战骁勇足智多谋。他一开始从军出征少数民族,就勇敢善战;追随陈武帝后为其出谋划策;作战时屡立战功,多次受到封赏。
B.徐孝节忠心耿耿,受到多位皇帝重视。他侍奉武帝等三代皇帝,武帝非常重用他,文帝驾崩时让他参预顾命之事,他死后还被允许配享皇帝庙庭。
C.徐敬成喜欢读书,曾经代替父亲监政。他从小非常聪颖,因为读书好被朝廷任命为著作佐郎;父亲担任吴郡太守时,他曾代替父亲监督吴郡政事。
D.徐敬成多次出征,率军击敌威名赫赫。他多次随军出征;自己担任都督领兵出战,齐人被吓得不敢出城作战;他先后攻克多地,被封为壮武将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倜傥,不拘小节,及长,姿貌瑰伟,嗜酒好博,恒使僮仆屠酤为事。
(2)永定元年,领度所部士卒,随周文育征王琳,于沌口败绩,为琳所絷。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吏道

邓牧

①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 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②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 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 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

③后世以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小大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

④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 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

⑤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豹蛇虺均为民害邪!

⑥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

【小题1】第⑥段方框处应填入的虚词是(  )
A.耳
B.乎
C.焉
D.也
【小题2】赏析第③段画线句表达效果。
【小题3】请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
【小题4】对第⑤段画线句内容理解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百姓因官吏盘剥压榨以至于不能自食其力,转而为窃贼。
B.因为官吏日夜“窃取”百姓钱财,以至于百姓不得不反。
C.官吏不能自食其力而盘剥掠夺百姓,其心正如盗贼一般。
D.“不亦盗贼之心乎”以反问语气表达对盗贼行为的痛恨。
【小题5】结合全文,对作者有关“官吏”的思想作简要评析。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小题。

①子赴友人孟诞先之约,以有此寻也。是时秋也,故曰“秋寻”。

②夫秋也,草木疏而不积,山川澹而不媚。比之春,如舍佳人而逢高僧于浣衣洗钵也;比之夏,如辞贵游①而侣韵士干清泉白石也;比之冬又如耻孤寒②而露英雄于夜雨疏灯也。天以此时新其位置,洗其烦秽,待游人之至,而游人者不能自清其胸中以求秋之所在,而动曰“悲秋”。予尝言宋玉有悲,是以悲秋。后人未尝有悲而悲之。不信胸中而信纸上,于悲夫悲秋者也。

③天下山水多矣,余不足以了其半,而辄于耳目步履中得一石一湫,徘徊难去。入雷山恍然,入洪山恍然,入九峰山恍然,何恍然之多耶?然则予胸中或本有一恍然,以来而山山若遇也。予乘秋而出,先秋而归。家有五弟,冠者四矣,皆能以至性奇情佐予之所不及,花棚草径,柳堤瓜架之间,亦可乐也。

④曰“秋寻”者,又以见秋而外皆家居也。诞先日:“子家居诗少,秋寻诗多,吾为子刻《秋寻草》。”

注①贵游:无官职的王公贵族。②孤寒:贫寒无依靠的人。

【小题1】第②段画线句用不同的形象对应一年四季,好在哪里?
【小题2】对“予悲夫悲秋者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对悲秋者的因秋而悲感到悲伤。
B.我与那个悲秋者有着强烈的共鸣。
C.我为悲秋者的情不由衷感到悲哀。
D.我为宋玉那样的悲秋者深感悲伤。
【小题3】“悲秋”是古人常有的感慨,文中能体现这一现象的一个字是 ___。
【小题4】第③段可分为两层,概括层次大意。
(1) _________ (2) _________
【小题5】本文首尾都提到“秋寻”,分析其作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

故往应骘召。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注)典校秘书。是时,邓太后监朝,骘兄弟辅政。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元初二年,上《广成颂》以讽谏。颂奏,忤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因兄子丧,自劾归。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锢之。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出为河间王厩长史。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尝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年八十八,延熹九年卒于家。遗令薄葬。  

论曰: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夫事苦,则矜全之情薄;生厚,故安存之虑深。登高不惧者,胥靡之人也;坐不垂堂者,千金之子也。原其大略,归于所安而已矣。

(注)东观:汉代宫中藏书、著书的机构。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 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B.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 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C.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D.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小题2】下列是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人,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明代军卫应袭子弟也称 “舍人”。
B.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并称,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人性本善”“逍遥齐物”等思想。
C.岱宗,泰山的尊称,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历代帝王封禅的神山,是佛道两家的圣地,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D.《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融年轻时长相英俊,擅长辞令,颇有才气,拜隐居的挚恂为师,学业大有长进。挚恂认为马融是个奇才,将女儿嫁给了他。
B.马融起初拒绝了大将军邓骘的征召,客居在武都、汉阳一带,后边境不安定,物价飞涨,马融生活陷入困顿,最终接受了邓骘的邀请。
C.马融因上奏《广成颂》讽谏朝廷,得罪了当权的邓氏,被滞留在东观,十年得不到升迁,还遭到禁锢,被限制了人身自由。
D.马融门下学生数以千计。教授学生时,他坐在高堂上,堂上设置红色纱帐,纱帐后安排女乐,学生按照次序传习他的学说,能登堂入室得其面授者很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
(2)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