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

故往应骘召。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注)典校秘书。是时,邓太后监朝,骘兄弟辅政。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元初二年,上《广成颂》以讽谏。颂奏,忤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因兄子丧,自劾归。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锢之。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出为河间王厩长史。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尝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年八十八,延熹九年卒于家。遗令薄葬。  

论曰: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夫事苦,则矜全之情薄;生厚,故安存之虑深。登高不惧者,胥靡之人也;坐不垂堂者,千金之子也。原其大略,归于所安而已矣。

(注)东观:汉代宫中藏书、著书的机构。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 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B.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 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C.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D.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小题2】下列是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人,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明代军卫应袭子弟也称 “舍人”。
B.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并称,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人性本善”“逍遥齐物”等思想。
C.岱宗,泰山的尊称,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历代帝王封禅的神山,是佛道两家的圣地,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D.《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融年轻时长相英俊,擅长辞令,颇有才气,拜隐居的挚恂为师,学业大有长进。挚恂认为马融是个奇才,将女儿嫁给了他。
B.马融起初拒绝了大将军邓骘的征召,客居在武都、汉阳一带,后边境不安定,物价飞涨,马融生活陷入困顿,最终接受了邓骘的邀请。
C.马融因上奏《广成颂》讽谏朝廷,得罪了当权的邓氏,被滞留在东观,十年得不到升迁,还遭到禁锢,被限制了人身自由。
D.马融门下学生数以千计。教授学生时,他坐在高堂上,堂上设置红色纱帐,纱帐后安排女乐,学生按照次序传习他的学说,能登堂入室得其面授者很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
(2)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1 09:13: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武帝即位,左右言广名将也,由是入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时亦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广俱以边太守将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曲行阵,就善水草顿舍,人人自便,不击刁斗自卫。幕府省文书,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军簿至明,军不得自便。不识曰:“李将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而其士亦佚乐之死。我军虽烦扰,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为名将,然匈奴畏广,士卒多乐从,而苦程不识,不识孝景时以数直谏为太中大夫,为人廉,谨于文法
后汉诱单于以马邑城,使大军伏马邑傍,而广为骁骑将军,属护军将军。单于觉之,去,汉军皆无功。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置两马间,络而盛卧。行十余里,广阳死,睨其傍有一儿骑善马,暂腾而上胡儿马,抱儿鞭马南驰数十里,得其余军。匈奴骑数百追之,广行取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广亡失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数岁,与故颍阴侯屏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不得夜行,何故也!”宿广亭下。无何,匈奴入辽西,杀太守,败韩将军。韩将军后居右北平,死。于是上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上书自陈谢罪。上报曰:“将军者,国之爪牙也。《司马法》曰:‘登车不轼,遭丧不服,振旅抚师,以征不服;率三军之心,同战士之力,故怒形则千里竦,威振则万物伏;是以名声暴于夷貉,威稜乎临国。’夫报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若乃免冠徒跣,稽颡请罪,岂朕之指哉!将军率师东辕,弥节白檀,以临右北平盛秋。”广在郡,匈奴号曰“汉飞将军”,避之,数岁不入界。
注释:①稜:神灵之威。  ②颡(sǎng):额头。  ③弥节:停息,古指官员巡视途中停留。。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吏广亡失多  判罪
B.威稜乎临国 “憺”通“惮”,使害怕
C.韩将军后居右北平    迁移,调
D.无何 居住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将军者,国之爪牙
B.同战士之力
C.我军虽烦扰
D.谨于文法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其士亦佚乐之死 不足外人道也
B.将军率师东辕    吾还也
C.抱儿鞭马南驰数十里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今将军不得夜行  宣德间,宫中促织之戏
【小题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广“才力过人”的一项是(   )
①单于素闻广贤 ②广阳死,睨其傍有一儿骑善马,暂腾而上胡儿马
③广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   ④将军者,国之爪牙也
⑤当斩,赎为庶人 ⑥就善水草顿舍,人人自便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广和程不识相比,虽没有严格的部队编制、行列阵势,没有繁多的规章命令,但更受将士爱戴,也更使匈奴畏惧。
B.雁门塞出击匈奴一战,因为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活捉了李广,执法者判定李广应当斩首,暗含了作者对统治者罚之不公的揭露。
C.李广为骁骑将军,致力于抗击匈奴,而且才力过人,善于用兵,匈奴号称他为“汉飞将军”,他在边郡,匈奴多年不敢入侵。
D.李广杀了霸陵亭尉,武帝引用《司马法》上的话批评他说,将军登上战车,不扶轼讲礼,亲人去世,不为之服丧,就应该发动军队来征讨他,使他服从。
【小题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李将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而其士亦佚乐为之死。
②睨其傍有一儿骑善马,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抱儿鞭马南驰数十里,得其余军。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萧劢,字文约,喜愠不形于色。位太子洗马,母去职,殆不胜丧。每一思至,必徒步之墓。或遇风雨,仆卧中路,坐地号恸,起而复前,家人不能禁。景特所钟爱,曰:“吾百年后,岂无此子乎。”使左右节哭。服阕,除太子中舍人。景于郢镇,或以路远,秘其凶问,以疾渐为辞。劢乃奔波,届于江夏,不进水浆者七日。庐于墓所,亲友隔绝。会叔父昙下诏狱,劢乃率昆弟群从同诣大理,虽门生故吏,莫能识之。
除淮南太守,以善政称。宣城内史,郡多猛兽,常为人患,及劢在任,兽暴为息。又迁豫章内史,道不拾遗,男女异路。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至新淦县岓山村,有一老姥以盘擎鳅鱼,自送舟侧奉上之,童儿数十人入水扳舟,或歌或泣。
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至,多为刺史所侵,每年舶至不过三数。及劢至,纤毫不犯,岁十余至。俚人不宾,多为海暴,劢征讨所获生口宝物,军赏之外,悉送还台。前后刺史皆营私蓄,方物之贡,少登天府。自劢在州,岁中数献,军国所须,相继不绝。武帝叹曰:“朝廷便是更有广州。”有诏以本号还朝,而西江俚帅陈文彻出寇高要,又诏劢重申蕃任。未几,文彻降附。劢以南江危险,宜立重镇,乃表台于高凉郡立州。敕仍以为高州,以西江督护孙固为刺史。征为太子左卫率。
劢性率俭,而器度宽裕,左右尝将羹至胸前翻之,颜色不异,徐呼更衣。聚书至三万卷,披玩不倦,尤好《东观汉记》,略皆诵忆。刘显执卷策劢,酬应如流,乃至卷次行数亦不差失。少交结,唯与河东裴子野、范阳张缵善。卒于道,赠侍中,谥曰光侯。
(选自《南史·萧劢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
B.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
C.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
D.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忧,即“丁忧” 原指遇到父母丧事。后多专指官员居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又称“丁艰”。
B.服阕,服阕,为父母守丧,守丧期满除去丧服。为官者为父母守孝一般要解除官职,“服阕”意味着守丧完毕,可以重新任职。
C.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爵位的大官死了也叫“薨”。“死”按尊卑分为五种不同的称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表示升职的词语还有:晋,拔擢,左迁,超迁,加和拜。
【小题3】下列有关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劢为子至孝,守丧尽礼。他在为母亲守孝时由于悲痛伤心几乎难以操办丧事,常常到母亲墓前表达哀思;父亲萧景去世后,他在墓旁结庐而居,并与亲友们隔绝。
B.萧劢为政有方,深受爱戴。他因善于治政而被称颂,其治所豫章郡民风淳朴,路不拾遗,男女守礼;做广州刺史离任之时,官民皆至情相送。
C.萧劢为官清廉,不谋私利。他到广州任职后,一除此前官员贪得积弊,外国商船来往频繁;他征讨做海盗的俚族人并把战利品向朝廷进奉,供给国家军政所需。
D.萧劢为人大度,博闻强识。他读书勤奋,裴子野曾经拿着书提问他,他对答如流,甚至卷次和行数都不出错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叔父昙下诏狱,劢乃率昆弟群从同诣大理,虽门生故吏,莫能识之。
(2)未几,文彻降附。劢以南江危险,宜立重镇,乃表台于高凉郡立州。

同类题3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目

明画手以戴进为第一。进,字文进,钱唐人也。宣宗喜绘事,御制天纵。一时待诏有谢廷循、倪端、石锐、李在,皆有名。进入京,众工妒之。一日,在仁智殿呈画,进《秋江独钓图》,画人红袍垂钓水次。画惟红不易著,进独得古法之妙。宣宗阅之。廷循从旁跪曰进画极佳,但赤是朝廷品服,奈何著此钓鱼宣宗颔之,遂麾去徐幅不视。故进往京师,颇乏。先是,进,锻工也,为人物花鸟,肖状精奇,倍常工。进亦自得,以为人且宝贵传之。一日,于市见熔金者,观之,即进所造,怃然自失。归语人曰:“吾瘁吾心力为此,岂徒得糈?意将托此不朽吾名耳。今人烁吾所造,亡所爱,此技不足为也。将安托吾指而后可?”人曰:“子巧托诸金,金饰能为俗习玩爱及儿、妇人御耳。彼惟煌煌①是耽,安知工苦?能徙智于缣素,斯必传矣。”进喜,遂学画,名高一时。然进奇,虽得待诏,变轗轲,亡大遇。其画疏而能密,著笔淡远。其画人尤佳,其真亦罕遇云。予钦进,锻工耳,而命意不朽,卒成其名。

(选自毛失舒《戴文进传》,有刪改)

(注)①煌煌:辉煌光亮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工之   妒忌B.故进住京师,颇乏   穷苦
C.肖状精奇,倍常工   通“值”,价值D.然进奇 数字
【小题2】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廷循从/旁跪曰/进画极佳/似赤足朝延品服/奈何/著此钓鱼
B.廷循从旁跪曰/进画极佳/但赤是朝廷品服/奈何著此钓鱼
C.廷循从旁跪曰/进画极佳/但赤是朝廷品服/奈何/著此钓鱼
D.廷循从/旁跪曰/进画极佳/似赤足朝延品服/奈何著此钓鱼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本文首尾呼应,中间采用了倒叙的手法,突出了戴进虽坎坷穷乏,却学画有成,名髙一时,字行间不无钦敬之情。
B.本文所择二事,事小旨远,遗言政治生命的沦落,一言艺术生命的勃发,一沉一浮,一辱一荣.粗线条地勾勒了画家的形象。
C.弃锻学画一节,生动揭示了戴进学画的原因,并体现了他的豪情。
D.作者描写宣宗鉴赏戴进的画,目的是体现宣宗是一个借画识才的贤明君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画人红袍垂钓水次。
(2)彼惟煌煌楚耽,安知工苦?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门山县吏晓堂记
王若虚
门山①之公署,旧有三老堂。盖正寝之西,故厅之东,连甍而稍庳②,今以之馆宾者也。予到半年,葺而新之。意所谓“三老”者,必有主名。然求其图志而无得,访诸父老而不知。客或问焉,每患其无以对也,既乃易之为“吏隐”
“吏隐”之说,始于谁乎?首阳为拙,柱下为工③,小山林而大朝市。好奇之士,往往举为美谈,而尸位苟禄者,遂因以藉口。盖古今恬不之怪。
嗟乎!出处进退,君子之大致。吏则吏,隐则隐,二者判然其不可乱。吏而曰隐,此何理也!夫任人之事则忧人之忧抱关击柝之职必思自效而求其称岩穴之下畎亩之中医卜释道何所不可隐?而顾隐于是乎?此奸人欺世之言,吾无取焉。
然则名堂之意安在?曰:“非是之谓也,谓其为吏而犹隐耳。孤城斗大,眇乎在穷山之巅,烟火萧然,强名曰县。四际荒险,惨目而伤心。过客之所顾瞻而咨嗟;仕子之所鄙薄而弃置,非迫于不得已者不至也。始予得之,亲友失色,吊而不贺。予固戚然以忧,至则事简俗淳,使于疏懒,颇有以自慰乎其心。及四陲多警,羽檄交驰。使者旁午于道路,而县以僻阻独若不闻者。邻邑疲于奔命,曾不得一日休。而吾常日高而起,申申自如,冠带鞍马,几成长物,由是处之益安,惟恐其去也。或时与客幽寻而旷望,荫长林,藉丰草,酒酣一笑,身世两忘,不知我之属乎官也。此其与隐者果何以异?”
吾闻江西筠州,以民无嚚讼④,任其刺使者,号为“守道院”。夫郡守之居,而得以道院称之,则吾堂之榜虽曰“隐”焉,其谁曰不可哉?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注】①门山:地名。②庳:低矮。③首阳为拙,柱下为工:前一句指隐居在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饿死,是为拙;后一句老子曾为周柱下史,隐于朝廷而终身无患,是为工。④嚚(yín)讼:奸诈而好争讼。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处进退,君子之大致 处:隐退。
B.亲友失色,吊而不贺 吊:忧虑。
C.申申自如,冠带鞍马 申申:安详舒适的样子.
D.荫长林,藉丰草     藉:垫着,枕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因以藉口 因击沛公于坐
B.予固戚然以忧 思虛垂空文以自见
C.至则亊简俗淳,使于疏懒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D.其谁曰不可哉 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隐”一说古已有之,时人以大隐于市为美,作者也欲效仿老子,故将县衙内的“三老堂”改名为“吏隐堂”。
B.作者身处偏远之地,那里民风淳朴,政亊稀少,每日与友登离旷望,寻幽觅胜,自认为是一个真正的隐者。
C.作者在门山县如隐士般悠然,又批评那些身居高位而沽名钓誉的人,表明他志不在隐,而想寻求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
D.与筠州刺史号其居处为“守道院”一样,作者命名“吏隐堂”是表明自己科学治理使百姓各安其分的政治理想。
【小题4】用“/”给文中面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任人之事则忧人之忧抱关击柝之职必思自效而求其称岩穴之下畎亩之中医卜释道何所不可隐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客或问焉,每患其无以对也,既乃易之为“吏隐”。
(2)过客之所顾瞻而咨嗟;仕子之所鄙薄而弃置,非迫于不得已者不至也。

同类题5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育传
①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父待问,与杨亿同州里,每造亿,亿厚礼之。门下少年多易之,亿曰:"彼他日所享,非若曹可望也。"累官光禄卿,以礼部侍郎致仕
②育少奇颖博学,举进士,试礼部第一,中甲科。除大理评事,迁寺丞。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育在襄城,请凡官所须,具成数,毋容使者索,羊豕悉出大官,由是民省供费殆半。宦官过者衔之,或中夜叩县门,索牛驾车,育拒不应。异时宗子所过,纵鹰犬暴民田,入襄城境,辄相戒约,毋敢纵者
③元昊僣号,议出兵讨之。群臣曰:"元昊,小丑也,旋即诛灭矣。"育独建言:"元昊虽称蕃臣,其尺赋斗租,不入县官,且服叛不常,请置之,示不足责。且已僣舆服,势必不能自削,宜援国初江南故事,稍易其名,可以顺拊而收之。"时方锐意讨之,既而诸将多覆军者,久之无功,卒封元昊为夏国主,如育所议。
④时京师有告妖人千数聚确山者,诏遣中使往召捕者十人。至,则以巡检兵往索之,育曰: "育虽不敏,聚千人境内,毋容不知。此特乡民用浮图法相聚以利钱财尔一弓手召之可致也。今以兵往,人相惊疑,请留毋往。"中使以为然。顷之,召十人者至,送阙下,皆无罪释之。而告者伏辜。
⑤初尹开封,范仲淹在政府,因事与仲淹忤。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育取可行者固行之。卒年五十五,赠吏部尚书,谥“正肃”。
注:①宗子:宗室子弟。②僣号:超越身份,冒用在上者的名号或器物。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毋容使者索 (2)送阙下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门下少年多
A.改变B.容易C.轻视D.替换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以礼部侍郎致仕
A.赴任B.罢官C.调离D.退休
【小题4】第④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此特乡民/用浮图法相聚以利钱财/尔一弓手/召之可致也。
B.此特乡民用浮图法相聚/以利钱财尔/一弓手召之/可致也。
C.此特乡民用/浮图法相聚以利钱财尔/一弓手召之/可致也。
D.此特乡民用浮图法相/聚以利钱财/尔一弓手召之/可致也。
【小题5】把第③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已僣舆服,势必不能自削,宜援国初江南故事,稍易其名,可以顺拊而收之。
【小题6】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叙写“宗子”的作用。
【小题7】文章第③⑤两段分别表现了吴育      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