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①苏轼被贬黄州时,好友张梦得,字偓佺,在长江边筑亭,轼为之取名“快哉亭”。②欧阳修,号醉翁,任扬州知府时建平山堂,词作中有“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之句。苏轼也曾任扬州知府。③庄生天籁,这里指自然。刚道,硬说,典出宋玉《风赋》。战国时楚顷襄王游于兰台,问宋玉“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回答贵贱不同,所以有“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的不同感受。
【小题1】从上阕看,词人立于“快哉亭”,因何想到“平山堂”?
【小题2】词人为何觉得宋玉“堪笑”?由此体现出词人怎样的心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7-31 11:45: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五)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盖公堂记

苏轼

①始吾居乡,有病寒而咳者,问□医,医以为虫,不治且杀人。取其百金而治之,饮以虫药,攻伐其肾肠,烧灼其体肤,禁切其饮食之美者。期月而百疾作,内热恶寒,而咳不止,累然真虫者也。又求于医,医以为热,授之以寒药,且朝吐之,暮夜下之,于是始不能食。惧而反之,则钟乳、乌喙杂然并进,而漂疽痈疥眩瞀之状,无所不至。三易医而疾愈甚。里老父教之曰:“是医之罪,药之过也。子何疾之有!人之生也,以气为主,食为辅。今子终日药不离口,臭味乱于外,而百毒战于内,劳其主,隔其辅,是以病也。子退而休之,谢医却药而进所嗜,气完而食美矣,则夫药之良者,可以一饮而效。”从之,期月而病良已。

②甲。吾观夫秦自孝公以来,至于始皇,立法更制,以镌磨锻炼其民,可谓极矣。萧何、曹参亲见其斫丧之祸,而收其民于百战之余,知其厌苦憔悴无聊,而不可与有为也,是以一切与之休息,而天下安。始参为齐相,召长老诸先生问所以安集百姓,而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请之。盖公为言治道贵清净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而舍盖公,用其言而齐大治。其后以其所以治齐者治天下,天下至今称贤焉。乙。

③吾为胶西守,知公为邦人也,求其坟墓、子孙而不可得,慨然怀之。丙。师其言,想见其为人,庶几复见如公者。治新寝于黄堂之北,易其弊陋,重门洞开,尽城之南北,相望如引绳,名之曰盖公堂。时从宾客僚吏游息其间,而不敢居,以待如公者焉。

④丁。夫曹参为汉宗臣,而盖公为之师,可谓盛矣。而史不记其所终,岂非古之至人得道而不死者欤?胶西东并海,南放于九仙,北属之牢山,其中多隐君子,可闻而不可见,可见而不可致,安知盖公不往来其间乎?吾何足以见之!

注释:①曹参:西汉开国功臣,继萧何后汉代第二位相国。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最恰当的是(   )。
A.其B.于C.诸D.之
【小题2】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次医生认为病人腹中有毒虫,如果不医治,他会杀人。
B.第二次医生认为是热病,开凉药,结果上吐下泄不能饮食了。
C.第三次回头去找原来医生医治,用奇药,结果多种毛病发作。
D.最后一次听乡里老人建议退而休之,对症治疗,病完全好了。
【小题3】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
昔之为国者亦然
A.甲B.乙C.丙D.丁
【小题4】根据第②段,概括曹参以盖公言治国的原因。
【小题5】从语言特点角度分析第④段两句画线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