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①苏轼被贬黄州时,好友张梦得,字偓佺,在长江边筑亭,轼为之取名“快哉亭”。②欧阳修,号醉翁,任扬州知府时建平山堂,词作中有“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之句。苏轼也曾任扬州知府。③庄生天籁,这里指自然。刚道,硬说,典出宋玉《风赋》。战国时楚顷襄王游于兰台,问宋玉“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回答贵贱不同,所以有“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的不同感受。
【小题1】从上阕看,词人立于“快哉亭”,因何想到“平山堂”?
【小题2】词人为何觉得宋玉“堪笑”?由此体现出词人怎样的心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7-31 11:45: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倘见之欤?

(选自苏轼《方山子传》)

陈慥,字季常,自称“龙丘先生”又曰“方山子”。好宾客,喜畜声妓,然其妻柳氏绝凶妒,故东坡有诗云:“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河东狮子,指柳氏也。坡又尝醉中与季常书云:“一绝乞秀英君。”想是其妾小字。黄鲁直①元祜中有与季常简曰:“柳夫人时须医药,今已安平否?公暮年来想渐求淸净之乐,姬媵无新进矣,柳夫人比何所念以致疾邪?”又一贴云:“承谕老境情味,法当如此,所苦既不妨游观山川,自可损药石,调护起居饮食而已。河东夫人亦能怜老大,一任放不解事邪?”则柳氏之妒名,固彰着于外,是以二公皆言之云。

(选自《容斋三笔•卷三》)

(注)①黄鲁直: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字鲁直。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奉
B.余谪居于黄     谪:恰好
C.方山子亦矍然   矍然:吃惊注视的样子
D.审柳夫人时须医药 审:知悉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B.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C.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D.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血气方刚,崇尚侠义。年轻时,方山子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侠肝义胆,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
B.方山子远离尘世,隐居不仕。方山子住茅草屋,吃素食,隐居在山中。他家里四壁萧条,妻子和奴仆却洋洋得意.
C.方山子精于骑射,武艺髙强。方山子曾带着随从去西山游猎,只见他拉紧缰绳,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翔中的喜鹊。
D.方山子折节读书,有志用世。随着年龄的增长,方山子一改少年时的志趣行为,开始发奋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2)好宾客,喜畜声妓,然其妻柳氏绝凶妒。

同类题2

阅读《石钟山记》节选,完成各题。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李渤之陋也。

【小题1】与“得双石于潭上”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今以钟罄置水中B.而大声发于水上
C.古之人不余欺也D.石之铿然有声者
【小题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空 中 而 多 窍 与 风 水 相 吞 吐 有 窾 坎 镗 鞑 之 声 与 向 之 噌 吰 者 相 应 如 乐 作 焉
【小题3】文中作者有三次不同含义的“笑”,请分析。
(1)余固而不信也
(2)因谓迈曰
(3)而李渤之陋也
【小题4】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独特的作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满庭芳
苏 轼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注)①陈慥:字季常,眉州人。东坡至黄州,季常数从之游。②司州:唐代武德初以黄陂置南司州;王长官时住黄陂。③摐摐:拟声词。④釭:灯。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县”表明历史悠久,“云溪”“竹坞”“松窗”凸显环境之幽,“江南岸”三句则写与王长官黄州会面的因由。
B.下阕转入景语,描写雨过风起、烟云迷离的景象,借景邀王先生喝酒,侧面表现了王先生高雅的志趣。
C.“居士先生老矣”是劝洒之辞,意思是王先生虽然老矣,但相见如梦,还是要把酒言欢,珍惜相逢,一醉方休。
D.“逢逢”是象声词,形容鼓声,此处写分手在即,“行人未起”而鼓声催发,表现了相聚的愉悦和二人的相得。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①,披蒙茸②,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③之幽官。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余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④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①巉岩:险峻的山石。②蒙茸:草木丛生。③冯(píng)夷:水神。④畴昔:昨夜。
【小题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岁十月之望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今者薄暮 薄:少、稀薄
C.披蒙茸   披:拨开
D.攀栖鹘之危巢 危: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如此良夜何  ②翅如车轮
B.①以待子不时之需 ②开户视之
C.①顾而乐之     ②顾安所得酒乎
D.①掠予舟而西也 ②揖予而言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B.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C.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D.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小题4】下面是关于《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的比较,说法有误的一组是
A.前赋写江上秋月,景色宁静清爽;后赋写江岸冬景,境界寥落幽峭。
B.前赋以谈玄说理为主,议论风生;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奇境迭出。
C.前赋以入梦结,表现作者暂得解脱的旷达;后赋以梦醒结,表现作者内心的矛盾与
苦闷。
D.前后二赋都是情、景、理浑然一体,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曲折变化及心理矛盾的解决过程。
【小题5】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