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下列小题。
长安秋望
唐·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①学楚囚。
注:①南冠:即楚冠,后成为囚徒的代称。
【小题1】末句中“鲈鱼正美”讲的是吴郡人张翰因思念家乡的鲈鱼、莼菜弃官而归之事,高中课本中的《    》中也化用过此典。
【小题2】选出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凭高而望,迷蒙壮阔。
B.颔联采用仰观角度,选景典型,别具匠心。
C.颈联采用俯察角度,移情于物,形象传神。
D.尾联用典抒发归志,慷慨激昂,直抒胸臆。
【小题3】时人曾称赵嘏为“赵倚楼”,出处即本诗划线句,请说说它的妙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1-14 11:24: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刁雍字淑和,勃海饶安人也。曾祖协,从晋元帝度江,居京口,位尚书令。父畅,晋右卫将军。初,晋相刘裕微时,负社钱三万,违时不还,畅兄逵执而征焉。及诛桓玄,以嫌,先诛刁氏。雍与畅故吏遂奔姚兴,为太子中庶子。
及姚泓灭,与司马休之等归魏,请於南境自效。明元假雍建威将军。雍遂於河、济间招集流散,传边境。雍弟弥,时亦率众入京口,亲共讨裕。裕频遣兵破之。明元南幸邺,雍朝於行宫。明元问曰:“缚刘裕者,於卿亲疏?”雍曰:“伯父。”帝笑曰:“刘裕父子当应惮卿。”於是假雍镇东将军、青州刺史、东光侯,使别立义军。又诏雍令随机立效。雍於是招集谯、梁、彭、沛人五千余家,置二十七营,迁镇济阴。迁徐州刺史,赐爵东安伯。
薄骨律镇将。雍以西土乏雨,表求凿渠,溉公私田。又奉诏以高平、安定、统万及薄骨律等四镇,出车牛五千乘运屯谷五十万斛付沃野,以供军粮。道多深沙,车牛艰阻,求於牵屯山河水之次造船水运,又以所绾边表,常惧不虞,造城储谷,置兵备守,诏皆从之。诏即名此城为刁公城,以旌功焉。皇兴中,雍与陇西王源贺及中书监高允等並以耆年特见优礼,锡雍几杖,剑履上殿,月致珍羞焉。
雍性宽柔,好尚文典,手不释书。明敏多智,凡所为诗、赋、论、颂并诸杂文百有余篇。又泛施爱士,恬静寡欲。笃信佛道,著《教诫》二十余篇以训子孙。太和八年,卒,年九十五,曰简。
(选自《北史•刁雍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檄,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
B.行宫,指古代皇宫之外供皇帝出行时居住的宫室。
C.除,指古代任命官职,如“除薄骨律镇将”即任命刁雍为薄骨律镇将。
D.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这是一首应试诗(又叫“试帖诗”),是钱起在参加由礼部主持的省试时所作。“湘灵鼓瑟”是考试约定的题目。湘灵,湘水女神,舜帝南巡而死,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娥皇、女英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化为水神。②云和,古山名。③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④杳冥,指穷高极远的苍穹。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倒装,点出湘灵善于鼓瑟,让人想起湘灵弹奏哀伤乐曲的情景,开门见山,点明题意,堪称应试诗之典范。
B.“冯夷”“楚客”二句,突出瑟音巨大的感染力。一个“空”字,点出水神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倒是人间的楚客,领略了深藏在乐声里的哀怨,不忍卒闻。
C.“流水”“悲风”二句,乐曲进入最高潮,湘灵深深地哀怨随流水与悲风“传潇浦”“过洞庭”,绵延不绝,凄婉幽怨,动人心魄。
D.最后两句以静写动,以景结情。曲终人散,不见伊人,只剩一川江水,几峰青山。画面极其明净、静谧,给人留下了回味悠长的广阔空间。
【小题2】同样是写乐音,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与本诗画线句子在修辞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