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麟士字云祯,吴兴武康人也。祖膺期,晋太中大夫。父虔之,宋乐安令。麟士幼而俊敏,年七岁,听叔父岳言玄。宾散,言无所遗失。岳抚其肩曰:“若斯文不绝,其在尔乎。”及长,博通经史,有高尚之心。亲亡,居丧尽礼。服阕,忌日辄流泪弥旬。居贫织帘诵书,口手不息,乡里号为“织帘先生”。尝为人作竹误伤手,便流泪而还。同作者谓曰:“此不足损,何至涕零。”答曰:“此本不痛,但遗体毁伤,感而悲耳。”尝行路邻人认其所著屐麟士曰是卿屐邪即跣而反邻人得屐送前者还之麟士曰非卿屐邪笑而受之

宋元嘉末,文帝令仆射何尚之抄撰五经,访举学士,县以麟士应选。不得已至都,尚之深相接,尝谓子偃曰:“山薮故多奇士,沈麟士,黄叔度之流也,汝师之。”麟士尝苦无书,因游都下,历观四部毕,乃叹曰:“古人亦何人哉!”少时称疾归乡,不与人物通。养孤兄子,义著乡曲

或劝之仕,答曰:“吾诚未能景行坐忘,何为不希企日损?”乃作《玄散赋》以绝世。太守孔山士辟,不应。宗人徐州刺史昙庆、侍中怀文、左率勃来候之,麟士未尝答也。隐居余干吴差山,讲经教授,从学士数十百人,各营屋宇,依止其侧,时为之语曰:“吴差山中有贤士,开门教授居成市。”麟士重陆机《连珠》,每为诸生讲之。征北张永为吴兴,请麟士入郡。麟士闻郡后堂有好山水,欲一观之,乃往停数月。永欲请为功曹,麟士曰:“必欲饰浑沌以蛾眉,冠越客于文冕,走虽不敏,请附高节,有蹈东海死耳,不忍受此黔劓。”永乃止。升明末,太守王奂,永明中,中书郎沈约并表荐之,征皆不就。

麟士无所营求,以笃学为务,恒凭素几鼓素琴,不为新声。负薪汲水,并日而食。守操终老,读书不倦。遭火烧书数千卷,年过八十,耳目犹聪明,以反故抄写,火下细书,复成二三千卷,满数十箧。时人以为养身静默所致。梁天监元年,与何点同征,又不就。二年,卒于家,年八十五。

(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六十六》,略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行路/邻人认其所著屐/麟士曰/是卿屐邪/即跣而反/邻人得屐送前者/还之/麟士曰/非卿屐邪/笑而受之
B.尝行路/邻人认其所著屐/麟士曰/是卿屐邪/即跣而反/邻人得屐/送前者还之/麟士曰/非卿屐邪/笑而受之
C.尝行路/邻人认其所著屐/麟士曰/是卿屐邪/即跣而反/邻人得/屐送前者还之/麟士曰/非卿屐邪/笑而受之
D.尝行路/邻人认其所著屐/瞬士曰/是卿屐邪/即跣而反/邻人得/屐送前者/还之/麟士曰/非卿屐邪/笑而受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服阕,又叫“服除,守丧期满除去孝服。丁忧期间官员必须离职守制,如朝廷有需要,官员也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称“夺情”。
B.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诗》《书》(礼》《乐)《易》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秦始皇“焚书坑儒”,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
C.黔劓,黔,通“黥”,又称黥刑、墨刑,是以在犯人的脸或额头上刺字或图案,再染上墨,作为罪犯标志的刑罚。劓,是割去鼻子的刑罚。
D.素琴,点《陋室铭》中“素琴”相同,为不加装饰的琴,素朴的琴。零是汉文化中地位极为崇高的乐器,被历代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麟士聪慧机敏,博闻强识。年幼听父亲谈论道家学说,听后即能复述无遗。年过八十,仍耳聪目明,曾在灯下小字书写二三千卷书。
B.沈麟士淡泊名利,节操高尚。曾受到孔山士、张永、沈约等人的征召举荐,但他都没有出来做官。终生无所营求,而致力于钻研学问。
C.沈麟士为人至孝,受人敬仰。他服丧尽礼,每遇忌日总要流泪十多天。隐居山中,有弟子数十百人,时人编成谚语赞叹其为“贤士”。
D.沈麟士读书刻苦,甘于清贫。平日一边编制竹帘,一边诵读诗书,被称为“织帘先生”。自己背柴汲水,并日而食,却仍读书不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同作者谓曰:“此不足损,何至涕零。”答曰:“此本不痛,但遗体毁伤,感而悲耳。”
(2)少时,称疾归乡,不与人物通。养孤兄子,义著乡曲。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02 06:03: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张兴世,字文德,竟陵人也。本单名世,太宗益为兴世。少时家贫,南郡宗珍之为竟陵郡,兴世依之为客。竟陵旧置军府,以补参军督护,不就。白衣随王玄谟伐蛮,每战,辄有禽获,玄谟旧部诸将不及也,甚奇之。兴世还都,白太祖,称其胆力。
太宗即位,四方反叛。进兴世号龙骧将军,领水军,距南贼于赭圻。筑二城于湖口,伪龙骧将军陈庆领舸于前为游军。兴世率龙骧将军佼长生、董凯之攻克二城,因击庆,庆战大败,投水死者数千人。时台军据赭圻,南贼屯鹊尾,相持久不决。兴世建议曰:“贼据上流,兵强地胜。我今虽相持有余,而制敌不足。今若以兵数千潜出其上因险自固随宜断截使其首尾周遑进退疑沮中流一梗粮运自艰。制贼之奇,莫过于此。”沈攸之、吴喜并赞其计。兴世夕住景江浦宿,贼亦不进。夜潜遣黄道标领七十舸,径据钱溪,营立城柴。明旦,兴世与军齐集。停一宿,刘胡自领水步二十六军平旦来攻。将士欲迎击之,兴世禁曰:“贼来尚远,而气骤盛矣,夫骤既力尽,盛亦易衰,此曹刿之所以破齐也。”令将士不得妄动,治城如故。俄而贼来转近,舫入洄洑,兴世乃命寿寂之、任农夫率壮士数百击之,众军相继进,胡于是败走。斩级数百,投水者甚众,胡收军而下。是月朔,赭圻军士伐木为栅,于青山遇一童子曰:“贼下旬当平,无为自苦。” 忽不见。至是果败。
废帝元徽三年,征为通直散骑常侍、左卫将军。五年,以疾病,徙光禄大夫,常侍如故。顺帝升明二年,卒,时年五十九。追赠本官。
父仲子,由兴世致位给事中。兴世欲将往襄阳,爱恋乡里,不肯去。尝谓兴世:“我虽田舍老公,乐闻鼓角,可送一部,行田时吹之。”兴世素恭谨畏法宪,譬之曰:“此是天子鼓角,非田舍老公所吹。”
(节选自《南史》卷二十五,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若以兵数千潜出/其上因险自固/随宜断截/使其首尾周遑进退/疑沮中流/一梗粮运自艰/
B.今若以兵数千/潜出其上/因险自固/随宜断截/使其首尾周遑进退/疑沮中流/一梗粮运自艰/
C.今若以兵数千潜出/其上因险自固/随宜断截/使其首尾周遑/进退疑沮/中流一梗/粮运自艰/
D.今若以兵数千/潜出其上/因险自固/随宜断截/使其首尾周遑/进退疑沮/中流一梗/粮运自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衣,古代无功名的人的代称,因即指平民,亦指无功名或无官职的士人。
B.朔,指的是农历每月月末。农历每月初一称“晦”,十五称“望”,十六称“既望”。
C.废帝,是后人称呼,不是正式的谥号,往往指的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皇帝,文中指的是南朝宋后废帝刘昱。
D.追赠,或作追封、追晋,即加封给死者的官职、勋位,一般用以褒奖死者对国家的贡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张兴世没有高贵的出身,但一入行伍,就显示了不同一般的军事才华,屡立战功,受到王玄谟的赏识。在张兴世回到都城禀告太祖的时候,王玄谟趁机向太祖称赞其胆力。
B.张兴世善于审时度势,在敌我相持不下的情况下,明辨彼此情势,采取占据上游、伺机而动的办法,以期克敌制胜。
C.张兴世虽战功卓著,但为人恭谨,敬畏朝廷的典章制度。在其父索要军队鼓角一事上,拒绝了父亲的请求。
D.作为正史,选文中也存在一些糟粕,需要读者扬弃。如钱溪一战前,张兴世的士兵在青山上砍木做栅栏时所遇童子预言一事,就显得扑朔迷离,含有宿命思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白衣随王玄谟伐蛮,每战,辄有禽获,玄谟旧部诸将不及也,甚奇之。
(2)贼来尚远,而气骤盛矣,夫骤既力尽,盛亦易衰,此曹刿之所以破齐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猎奇
薛逢①
兵印长封入卫②稀,碧空云尽早霜微。
浐川桑落雕初下,渭曲禾收兔正肥。
陌上管弦清似语,草头弓马疾如飞。
岂知万里黄云戍③,血迸金疮卧铁衣。
【注】①薛逢,晚唐诗人。②入卫,入京守卫。③黄云戍,唐代驻防边境的军事机构的名称。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第一句叙写京城守卫情况。调兵遣将的符印长久封存,入京守卫的将士城头很少见到。这一句含蓄地表现了当时天下承平已久、百姓安乐的景象。
B.首联第二句写景的同时巧妙地交代了季节——深秋。霜降在农历九月中旬,天降早霜应在深秋季节,此时万里无云,长空湛碧,与夏季的景色大不相同。
C.颔联描写深秋景象,为后文的打猎做铺垫。浐水两岸桑叶落尽,渭曲地区秋禾已收,天上的飞雕眼睛非常敏锐,第一个直冲而下,去捕捉膘肥体硕的野兔。
D.颈联运用比喻手法,描写打猎的喧闹场面。田间大帐里管弦吹奏,丝丝乐声像人在细语,秋草之间奔驰的骑兵弯弓射出的箭向猎物飞去,场面热烈而且壮观。
E. 尾联转入对边塞紧张战事的想象。远离京城、万里之外的黄云戍堡,战士身上的剑伤崩裂溅血,但战事紧急,他们也只能披着铠甲而卧,以防备敌人的夜袭。
【小题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枕中记

唐沈既济

开元七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俄见卢生亦止于邸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

久之,生目昏思寐。时主人方蒸。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志。”其枕青瓷,而窍其两端,生俯首就之,见其窍渐大,明朗。乃举身而入,遂至其家。数月,娶崔氏女,生大悦。明年,举进士,登第,释褐秘校,渭南尉,俄迁监察御史,转起居舍人知制诰,三载,出典同州,迁陕牧,生性好土功,自陕西凿河八十里,以济不通。邦人利之,刻石纪德,移节汴州,领河南采访使,征为京兆尹。

是岁,神武皇帝方事戎狄。帝思将帅之才,遂除生御史中丞、河西节度使。大破戎虏,斩首七千级,开地九百里,筑三大城以遮要害,边人立石于居延山以颂之。归朝册勋,恩礼极盛,转吏部侍郎,迁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时望清重。大为时宰所忌,以飞语中之,贬为端州刺史。三年,征为常侍,未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萧中令嵩、裴侍中光庭同执大政十余年,嘉谟密令,一日三接,献替启沃,号为贤相。同列害之,复诬与边将交结,所图不轨。制下狱。府吏引从至其门而急收之。生惶骇不测,谓妻子曰:“吾家山东,有良田五顷,足以御寒馁,何苦求禄?”引刃自刎。其妻救之,获免。

数年,帝知冤,复追为中书令,封燕国公,恩旨殊异。

后年渐衰迈,屡乞骸骨,不许。将殁,上疏。诏曰:“卿俊德,作朕元辅,期于有瘳。”是夕,

卢生欠伸而悟见其身方偃于邸舍吕翁坐其傍主人蒸黍未熟触类如故生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也翁谓生曰:“人生之适,亦如是矣。”生怃然良久,稽首再拜而去。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卢生欠伸而悟/见其身方偃于邸舍/吕翁坐其傍/主人蒸黍未熟/触类如故/生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也/
B.卢生欠伸而悟见/其身方偃于邸舍/吕翁坐/其傍主人蒸黍未熟/触类如故/生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也/
C.卢生欠伸而悟/见其身方偃于邸舍/吕翁坐/其傍主人蒸黍未熟/触类如故/生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也/
D.卢生欠伸而悟见/其身方偃于邸舍/吕翁坐其傍/主人蒸黍未熟/触类如故/生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黍:谷物名,其籽实煮熟后有黏性,可酿酒、做糕等。今北方谓之黄米。
B.转: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C.道:唐代的道是监察区,略相当于汉代的州。
D.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叫薨,也可以称皇帝的死。唐以后二品以上官员的死亦以此称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生人生得志,连升官职。到家第二年考中进士并多次升官;三年过后,调出京城,升任不同官职,后应皇帝的命令担任京兆尹。
B.卢生有将帅之才,深得皇帝信任。卢生没有辜负皇帝对他的信任,大破戎虏,拓展了疆土,建筑了三座大城来把守要害,边境的百姓都歌颂他。
C.卢生仕途失意,心生悔意。同僚诬陷他和边疆的将领勾结而图谋不轨,官吏跟着他到他家将他抓起来,故卢生很后悔做官。
D.吕翁点醒卢生,人生如梦。当卢生醒来时,吕翁对他说:“人生所经历的,不过如此啊。”卢生惆怅良久,磕头拜了两拜后离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为时宰所忌,以飞语中之,贬为端州刺史。
(2)吾家山东,有良田五顷,足以御寒馁,何苦求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