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刘秀才

许浑

三献无功玉有瑕,更携书剑客天涯。

孤帆夜别潇湘雨,广陌春期鄂杜花。

灯照水萤千点灭,棹惊滩雁一行斜。

关河万里秋风急,望见乡山不到家。

(注)①许浑:早年屡试不第,直至42岁才考中进士。此诗作于诗人早年应考途中。②三献:春秋楚人卞和得璞玉,献之楚厉王、楚武王,均不被认可。后卞和又将璞玉献给楚文王,楚文王命人将这块璞玉雕琢成玉壁,并将玉壁命名为和氏以表彰卞和。③鄂杜:郭县和杜陵,代指京都。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中的“三献”暗指诗人多次科考不第,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感。
B.诗歌颔联写诗人与刘秀才在潇湘雨中分别后,走大路,春天到达了京城,并在那里赏花。
C.诗歌颈联描写诗人夜航所见:水中千点萤光被船灯照后变暗,沙滩上的宿雁被桨声惊飞。
D.诗歌写景富有艺术性,颔联两句形成暗与明、冷与暖的对比,颈联则由近及远、以动衬静。
【小题2】诗人为什么“望见乡山不到家”?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9-16 05:52: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①蓟门:蓟门关,在今北京市西直门北。②燕台:黄金台。燕昭王建台,置千金于台上,以重金招天下贤士。③三边:汉代幽、并、凉三州,其地在边疆,后即泛指边地。
【小题1】对这首诗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上燕台,立刻被眼前的客人所震惊,喧嚣的歌舞声响彻威武的汉家营。
B.颔联写原野上,万里积雪闪着寒光,在边关曙色中,只见军旗高挂,迎风飘扬。
C.颈联写战场上的风火使月亮黯然失色,海边云雾缭绕着的群山簇拥护卫着蓟门关。
D.尾联写诗人感想:虽然少年时比不上班超投笔从戎,但如今愿学终军请缨建立功勋。
【小题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颔联对仗工整,写积雪连绵万里,寒光闪闪,战旗飘飘,动静结合,意境开阔,遍地特征突出。
B.颈联“侵”“拥”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烽火无情、云山有情,为下面抒情作铺垫。
C.尾联用了两个典故,一是“投笔吏”,二是“请长缨”,言简意丰,含蓄凝练,深化了主题。
D.本诗写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立功报国壮志,气势雄豪,蓬勃向上,催人奋发。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归王官次年作
司空图
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
(注) 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上句写诗人故居在兵燹之后受到的严重毁弃:“乱”指战乱,“烧”让人想到大火熊熊的情景,“烧残”点明故居经过火烧,已洗劫一空,只剩下几架残破不全的书了。
B.首联下句表现诗人对故乡执着的热爱:“犹自”充满着人世沧桑之感,“恋吾庐”表明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希望社会不要再有战乱发生。
C.颔联上句表现诗人归隐后在旧居中屏绝尘嚣、泊然宁静的心境:“忘机”是不用机心、不计较一切贵贱荣辱,点明诗人归隐故乡的真正原因。
D.尾联通过用典,委婉但却坚决地表明,自己要像法真那样做逃迹的隐士,与扰攘争夺的政治绝缘,深隐故居,悠然自适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小题2】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异同。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完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翌日,拜监察御史。
开元初,拜中书舍人,迁并州长史、天平军节度使。有告其反者,鞫之无状。玄宗将罪告事者,嘉贞谏曰:“准法,告事不实,虽有反坐,此则不然。天下无虞,重兵利器,皆委边将。若告事者一不当,随而罪之。臣恐握兵者生心,为他日之患。且臣备陛下腹心,不宜为臣以绝言事之路。”玄宗大悦,许以衡轴处之。嘉贞因曰:“臣闻时难得而易失,及其过也,虽圣贤不能为时。昔马周起徒步谒圣主,血气方盛,太宗用之尽其才,才五十而终。向用稍晚,则无及也。今臣幸少壮,陛下不以臣不肖,雅宜及时用之。他日衰老,何能为也!”玄宗曰:“卿第往太原,行当召卿。”卒用为相。在职尚简易,善疏决。论者称之。
(选自《大唐新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还次蒲州驿    次:经过,路过
B.准法,告事不实 准:依据,按照
C.虽有反坐,此则不然    坐:入罪,定罪
D.卿第往太原    第:副词,只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张循宪以御史出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因请以己官让之     相如因持璧却立
C.虽有反坐,此则不然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D.及其过也,虽圣贤不能为时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嘉贞在潦倒失意时仍胸怀大志,从平乡县尉免官归乡,虽住在四周土墙的屋子里但能怡然自得。
B.张循宪向武则天推荐张嘉贞,武则天隔帘同张嘉贞谈话,张嘉贞坦言己见,武则天看到张嘉贞高大英俊,神采出众,第二天就任命他为监察御史。
C.张嘉贞任天平军节度使,有人告发他反叛,经审查无罪状,唐玄守将判告发者的罪,张嘉贞则认为不能这样做,因为他担心掌握军队的人会生异心,而且会断绝言路。
D.张嘉贞向唐玄宗进言,举唐太守用马周的例子,说明应当及时任用人才,并希望趁自己少壮而得到皇帝任用。后唐玄宗用他为相。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
(2)今臣幸少壮,陛下不以臣不肖,雅宜及时用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徐孝嗣字始昌,东海郯人也。八岁袭枝江县公,见宋孝武,升阶流涕,迄于就席。帝甚爱之,尚康乐公主,驸马都尉。孝嗣姑适东莞刘舍,舍兄藏为尚书左丞,孝嗣往诣之。藏退谓舍曰:“徐郎是令仆人,三十余可知,汝宜善自结。”
尚书令王俭谓人曰:“徐孝嗣将来必为宰相。”王俭亡,上征孝嗣为五兵尚书。其年,敕撰江左以来仪典,令谘受孝嗣。明年从武帝幸方山上曰朕经始此山之南复为离宫应有迈灵丘灵丘山湖新林苑也。孝嗣答曰:“绕黄山,款牛首,乃盛汉之事。今江南未广,民亦劳止,愿陛下少更留神。”上乃止。历吏部尚书,领太子左卫率,台阁事多以委之。武帝,遗诏以为尚书右仆射。明帝谋废郁林,孝嗣即还家草太后令。郁林既死,明帝须太后令,孝嗣于袖出而奏之,帝大悦。时议悉诛高、武子孙,孝嗣坚保持之,故得无恙。
孝嗣爱好文学,器量弘雅,不以权势自居,故见容明帝之世。建武四年,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让不受。时国用虚乏,孝嗣表立屯田,帝已寝疾,兵事未已,竟不行。及崩,受遗托,加中书监。永元初辅政,帝失德。始安王遥光反,众怀惶惑,见孝嗣入宫乃安。然群小用事,不能制也。时孝嗣以帝终乱天常,与沈文季俱在南掖门,欲要文季以门为应,四五目之,文季辄乱以他语,孝嗣乃止。群小亦稍憎孝嗣,劝帝除之。其冬,遣茹法珍赐药,孝嗣容色不异,谓沈文季曰:“始安事,吾欲以门应之,贤叔若同,无今日之恨。”少能饮酒,饮药至斗余方卒。乃下诏言诛之。孝嗣之诛,众人惧,唯会稽魏温仁奔赴,以私财营丧事,当时称之。中兴元年,和帝孝嗣太尉,谥曰文忠。
(选自《南史》,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年/从武帝幸方/山上曰朕/经始此山之南/复为离宫/应有迈灵/丘灵丘山/湖新林苑也。
B.明年从武/帝幸方山上曰/朕经始此山之南/复为离宫应/有迈灵丘/灵丘山湖新/林苑也。
C.明年从武帝/幸方山/上曰朕/经始此山之南/复为离宫/应有迈灵丘/灵丘山/湖新林苑也。
D.明年/从武帝幸方山/上曰/朕经始此山之南/复为离宫/应有迈灵丘/灵丘山湖/新林苑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爵, 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B.拜,授与官职,任命。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还有很多,如“擢”“升”是提升职务,“徙”“迁”是调动职务。
C.古人讳言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称候王死叫薨,称大夫死曰卒,称士死为不禄,称未成年人死为殇。
D.赠,追赠,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徐孝嗣少年得志,心存感恩。他朝见宋孝武帝,登上台阶就流下泪来,一直到进入席位。
B.徐孝嗣体恤民情,敢于直谏。他直言规劝,使武帝下令中止了大规模营建豪华离宫的工程。
C.徐孝嗣心地仁厚,为人善良。他拼力保全了有人提议要全部诛杀的齐高帝和武帝的子孙。
D.徐孝嗣器量宏大,志趣清雅。他从不夸耀自己的权势,曾经拒绝接受建武年间朝廷加赏的待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孝嗣姑适东莞刘舍,舍兄藏为尚书左丞,孝嗣往诣之。
(2)欲要文季以门为应,四五目之,文季辄乱以他语,孝嗣乃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