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德,字崇一,泰和人。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不应会试者再。嘉靖二年策问论守仁,德与魏良弼等直发师训无所阿,竟登第。除知六安州,建龙津书院,聚生徒论学。入为刑部员外郎。六年诏简朝士有学行者为翰林,乃改德编修。迁南京国子司业,作讲亭,进诸生与四方学者论道其中。寻改南京尚宝卿。召为太仆少卿。以便养,复改南京鸿胪卿。父忧,服阕,留养其母,与邹守益、聂豹、罗洪先日讲学。以荐起故官。累迁吏部左侍郎兼学士,掌詹事府。母忧归服未阕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想见”之说讳言建储徳恳请会有诏,二王出邸同日婚。德以裕王储贰不当出外,疏言:“曩太祖以父婚子,诸王皆处禁中;宣宗、孝宗以兄婚弟,始出外府。今事与太祖同,请从初制。”帝不许。德又言:“《会典》礁词,主器则曰承宗',分藩则曰・承家”。今裕王当何从?”帝不悦曰:“既云王礼,自有典制。如若言,何不竟行册立耶?”德即具册立仪。帝滋不悦,然终谅其诚。裕王母康妃杜氏薨,德请用成化朝纪淑妃故事,不从。德遏事侃侃,藏制诸宗藩尤有执。或当利害,众相顾色战,德意气自如。当是时,德与徐阶、聂豹、程文德并以宿学都显位。于是集四方名士于灵济宫与论“良知”之学。赴者五千人。都城讲学之会,于斯为盛。德器宇温粹,学务实践,不尚空虚。晚见知于帝,将柄用,而德遽卒。太子少保,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B.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C.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D.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因考试在春天,又叫“春闱”。
B.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由隋朝开始设置,掌管刑法、狱讼、军令等事务,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
C.翰林院是古代封建皇帝的秘书机构,人选翰林院的被称为“点翰林”。由科举至翰林,是非常荣耀的。
D.赠,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其死后,追授给他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追封功臣的先人也叫“赠”。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德为人正直,曾跟从王守仁学习,策问中曾议论王守仁的思想,他与魏良弼在考卷中坦率地阐发老师的学术却并无阿识之意。
B.欧阳德学问渊博,皇帝诏令选择有学问和德行的读书人为翰林,欧阳德改任为编修,他设置讲亭,召集国子生与四方学者在那里讲学论道。
C.欧阳德讲求孝道,他曾被召入京做太仆少卿,但是为了便于奉养父母,他调任南京鸿胪卿。父亲去世他守孝期满后仍留在家中奉养母亲。
D.欧阳德敢于直谏,欧阳德曾认为裕王不应出京,并给皇帝上疏,皇帝没有同意他的建议欧阳德就继续上奏,皇帝虽不高兴,也原谅了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
(2)德器宇温粹,学务实践,不尚空虚。晚见知于帝。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9-21 10:02: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楚义帝(注)

清查礼

天下未有成一事、建一勋,而出自迂生腐儒之手者。况天下之大,帝王之重,又当干戈纷扰,群雄角鹿之秋哉!苏子瞻论楚帝曰:“天下之贤主也。”以予观之,义帝特一迂出腐儒尔,安在其为贤也?

宋义者,战国游士之流也。一言偶中,未必其遂能知兵也。乃骤加以“卿子冠军”之名,委以三军之重,而又以轻急暴戾之项羽,使为之属。二人之不相戕杀者,未之有也。义之才与义之力,皆非羽敌者。义之不能杀羽,而羽之能杀义,亦事之易知者也。是义帝非能用义,直以此杀义你。

入关之命,不遣羽而遣沛公,盖以沛公之为长者尔。然是固不可以遣羽,而亦不可以跟踪遣沛公。自古无因人成事之帝王也。义帝为怀王孙,固楚民之所望;而楚之不祀久矣。以民间牧羊儿,一旦据南面之尊,为诸侯王之长,斯亦奇矣。又欲不烦一手足之劳,俨然为群雄之主焉。帝王之业固若是易乎且沛公入关则必灭秦灭秦则沛公之功高而义帝不能制也沛公入关,则羽必怒而图沛公。怒而图沛公,则沛公不能当羽。沛公必败,羽必胜。羽胜,则羽之气横,而义帝益不能制之也。

夫秦虽强,易与也。彼虐用其民既甚,其民皆有父兄之痛焉。楚兵至而不倒戈以相迎者,幸也,而谁与之敌哉!为义帝计,惟遣一将以救赵,而亲率诸将以击秦,数始皇、二世之罪,受子婴之降,除秦之法,与民休息。秦地百二山河,天下莫强焉。楚虽大,僻在东南,其形势非关中比。因秦之规以定都焉。封项羽、沛公各以大国,封诸将之有功者以小国,又封五国子孙之贤者,以无绝其先祀。当是时,天下固义帝之天下也,虽项羽之暴,何足忌哉!羽与沛公,固皆我之佐命臣尔。

惟前既有以失羽之心,而灭秦之功,又大半成于羽手,故羽得以擅其赏罚废置之柄焉,而天下之势去矣。乃欲端拱安座,用人之劳而享其逸,不亦缪乎?吾故曰:义帝特一迂生腐儒尔。天下未有迂生腐儒之能成事者,其不终也固宜。

(有删改)

(注) 楚义帝:即战国楚怀王之孙,名心。秦末,范增说项梁立楚后,乃于民间得心,义帝为人牧羊,被立为楚怀王。王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沛公先入,守关,项羽攻破之,使人致命怀王,王曰:“如约。”籍怒,乃佯尊怀王为义帝,徙长沙,促之行,令人击杀之于江中。
【小题1】下列以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王之业/固若是易/乎且沛公入关/则必灭秦/灭秦则沛公之功/高而义帝不能制也/
B.帝王之业/固若是易乎/且沛公入关/则必灭秦/灭秦/则沛公之功高/而义帝不能制也/
C.帝王之业/固若是易/乎且沛公入关/则必灭秦/灭秦/则沛公之功高/而义帝不能制也/
D.帝王之业/固若是易乎/且沛公入关/则必灭秦/灭秦/则沛公之功/高而义帝不能制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军,周制,诸侯大国统率三军,每一军共一万二千五百人。后常用以指代国家。
B.祀,“国之大事也”,中国有为祖先置备供品,表示崇敬并祈求保佑的习俗。“不祀”即无人奉祀,比喻亡国或绝后。
C.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天子、诸侯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面朝南而坐。
D.关中,东至函谷关,南至武关,西湖至散关,北至萧关,位于四关之中,故称关中。在今侠西一带。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论述楚义帝用人不当的错误,不该重用战国游士之流宋义,入关之命应交付项羽,不该交付刘邦。
B.文章开篇一反前人对楚义帝的评价,旗帜鲜明地指出义帝不过是一个迂生腐儒,绝对成就不了帝王之业。
C.义帝虽然为怀王之孙,但目前他不过是一个民间牧羊儿,因此没有亲自率领诸将击秦也是义帝的失误。
D.作者设想:在当时形势之下,义帝若能亲率大军攻秦,完全可以取胜,而项羽刘邦都会成为他的佐命之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兵至而不倒戈以相迎者,幸也,而谁与之敌哉!
(2)天下未有迂生腐儒之能成事者,其不终也固宜。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原才

曾国藩

①风俗之厚薄奚自?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俗之于人心也,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②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所从来久矣。

③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谢曰:“无才。”谓之不诬可乎?否也。

④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

⑤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以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注)①戢戢:聚集、众多貌。②蒸:兴起,含渐成之意。③雠:应答,响应。④尸:主持,居于。⑤一命:命,官阶。周代时官阶从一命到九命,一命为最低级别。后泛指官职低微。 ⑥逆睹:预见。

【小题1】下列填入第①段方框中最恰当的虚词是
A.矣B.乎C.兮D.耳
【小题2】第①段中引用“挠万物者,莫疾乎风”有何作用?
【小题3】请从对比映衬角度赏析第②段文字。
【小题4】下列各项根据第⑤段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一定有君主会推行“吾说”并获得成效。
B.最大期待是有国家者、士大夫移风易俗。
C.作者对自己的观点自视甚高,充满自信。
D.能够预见的是循法而做之后人才得其所。
【小题5】本文题为“原才”,试结合题意简要评析本文论证思路。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少为诸生,泰山太守薛悌命为督邮。郡督军与悌争论,名悌而呵之。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相如进缶。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督军失色,悌惊起止之。黄初中,为堂阳长,以选为平原王傅。王即尊位,是为明帝。以隆为博士、驸马都尉。帝初践阼,群臣或以为宜飨会,隆以为不飨会,帝敬纳之。

迁陈留太守。犊民酉牧,年七十余,有至行,举为计曹掾;帝嘉之,特除郎中以显焉。迁侍中,犹领太史令。崇华殿灾。诏问隆:“此何咎?于礼,宁有祈禳之义乎?”隆对曰:“夫灾变之发,皆所以明孝诫也,惟率礼修德,可以胜之。”迁光禄勋。帝愈增崇宫殿,雕饰观阁。百役繁兴,者万数,公卿以下至于学生,莫不展力,帝乃躬自掘土以率之。而天作淫雨,冀州水出,漂没民物。隆上疏切谏曰:“盖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然则士民者,国家之镇也;谷帛者,乃士民之命也。谷帛非造化不育,非人力不成。是以帝耕以劝农,后桑以成服,所以昭事上帝,告虔报施也。今上下劳役,疾病凶荒,耕稼者寡,饥馑荐臻,无以卒岁。宜加愍恤,以救其困。”书奏,帝览焉,谓中书监、令,曰:“观隆此奏,使朕惧哉!”隆疾笃,口占上疏曰:“天下之天下,非独陛下之天下也。臣百病所钟,气力稍微,自舆出,归还里舍。若遂沉沦,魂而有知,结草以报。”诏曰:“生廉追伯夷,直过史鱼,如何微疾未除,退身里舍?”隆卒,遗令薄葬,敛以时服。

(节选自《魏史•高堂隆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群臣或以为飨会     宜:应当
②百役繁兴,者万数   作:劳作
自舆出,归还里舍   辄:就
④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可以决。   就:完成
⑤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姐,我为鱼肉,何辞为?”    让:贵备
⑥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怠:懈怠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邢督军悌争论
②国不堪貳,君将若之何?欲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B.①特除郎中显焉
②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清风,照之以明月
C.①非独陛下天下也
②外无期功强近
D.①国家之镇也   ②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小题3】下列文言文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何以守位?曰仁。
B.有至行,举为计曹掾。
C.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D.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以罪?
【小题4】下列对文中词语及课本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古代官名,主要指学术上专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后来一般都设在太学或国子监中。
B.结草,代指报恩,此典故在本文段中的意思与李密《陈情表》“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一句中的意思相同。
C.《史记》,“前四史”之一,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内容有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
D.宇宙,古人认为“古往来今谓之宇,四方上下谓之宙”,《滕王阁序》中“觉宇宙之无穷”中的“宇宙”指天地。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灾变之发,皆所以明孝诫也,惟率礼修德,可以胜之。
(2)今上下劳役,疾病凶荒,耕稼者寡,饥馑荐臻,无以卒岁。宜加愍恤,以救其困。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侄理含暨配张氏墓志铭

纪晓岚

理含,名汝备,先姚安公之冢孙,先兄晴湖之冢子。少从安世斋先生游,好为奇崛之文,故不中有司程式。将以国子监生应乡试,竟志以殁。平生循谨无过失,然无卓绝之行可勒金石也。

其妇张氏,则武强旧族之女。年十九而寡,持服三载,不去衰麻,孀居三十七载,虽酷暑未一解衣睡。对姑舅则婉容,退即端坐如枯木,婢媪有从之数十年者,未见其嬉笑也。理含兄弟六人,居同宅而别院,妇独与舅姑同院居,终日侍奉无倦色。姑患病濒危,夜焚香泣涕祷佛,遂终身茹素。理含未有子,初殁时,视含殓毕,即泣拜舅姑前,又回拜诸弟,求为立后,必得请而后起,故仲弟之子就襁褓中指与之。妇爱逾所生,而教有义方,督课不少假借,今在庠为名诸生。乾隆壬寅,有司以上闻,德建坊旌表,越四年乃卒。弥留时嘱树发曰:“旧茔地狭,诸妯娌先卒者已各卜兆予。汝父棺尚厝,汝必移与我棺同葬姑舅旁,冀魂而有知,定省如昔也。”

嘉庆己未,树发将遵遗命合葬于祖茔之侧,乞余为铭。世之论者谓节孝为女子本分,是则诚然,然忠臣孝子遭遇非常,或感天地而动鬼神,要亦分所当为耳。彼青灯忍泪,白首完贞,凄风苦雨,阅数十年如一日,非心如铁石者不能。千百人中能尽本分者有几?乌可以庸行易之耶!论者又谓贫贱之家节孝难,富贵之家节孝易。然以境遇论,贫贱者身无所倚,仰事俯畜无所资,其艰苦诚为至极。以人情论,则艰苦者无逸志,而富贵者席丰履厚,以萧索孤寂之身,日见繁华奢利之事,姑姊娣姒寒暖迥殊,则而亦摇,仆隶婢妪炎凉各异,则激而生悔。且珠玉锦绣之身,其势必不能耐勤劳,则奉养难:无父之孤,坐拥其业,易入游冶之场,则教子尤难。今理含之妇能始终一心,以媳而代子,以母而代父,所为不加人数等乎?其葬也,于理当志。既志其妇,自不能不系其夫;又不关作志之本意,自不能不夫妇并列。言岂一端,要各有当,其斯之谓与?

铭曰:同穴之愿,今则已偿,镌石幽宫,于夫有光。我无愧词,汝亦无愧于表章。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志以殁   赍:怀抱
B.督课不少假借 假借:宽容
C.弥留时嘱树发 弥留:生前
D.则而亦摇 炫:夸耀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姚安公的嫡孙理含,生前为人谨慎,喜欢写独特不凡的文章,但他却没有非常卓越的行为可以雕刻在碑上。
B.理含之妻张氏十九岁守寡,其谨守闺范,苟己守礼令纪晓岚敬重,而张氏也因为有德有节,事迹得以进入贞节坊,同时受到了赞扬。
C.纪晓岚认为,贫穷人家节孝困难,富贵人家节孝相对容易,而张氏能忍受贫穷中至极的艰苦并尽其本分,确实让人佩服。
D.张氏对丈夫忠贞一生,逝后也与丈夫同葬,满足了心愿,在纪晓岚看来,为她写墓志铭本在情理之中。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青灯忍泪,白首完贞,凄风苦雨,阅数十年如一日,非心如铁石者不能。
(2)然以境遇论,贫贱者身无所倚,仰事俯畜无所资,其艰苦诚为至极。
【小题4】结合文章第二段,简要概括张氏尽“女子本分”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