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申甫传

汪 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尝系鼠媐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授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已而瘗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逐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率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注)①媐:嬉戏。 ②瘗:埋葬。 ③窭:贫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人行 濒:临近
B.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寄居
C.遽京师 薄:逼近
D.又长于用车,不能办     卒:步兵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重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达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B.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C..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D.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06 10:03: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陈宏谋,字汝咨,广西桂林人。为诸生,即留心时事,闻有邸报至,必借阅之。自题座右,谓“必为世上不可少之事,为世人不能作之事”。雍正元年恩科,世所谓春秋乡会。宏谋举乡试第一,成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四年,授吏部郎中。监生旧有考职,多以人代。世宗知其弊令自首而州县吏藉察访为民扰宏谋疏请禁将来宽既往召见征诘再三申论甚晰乃允其奏以是知其能宏谋外任三十馀年,历行省十有二。莅官无久暂,必究人心风俗之得失,及民间利病当兴革者,分条钩考,次第举行。诸州县村庄河道,绘图悬于壁,环复审视,兴作皆就理。察吏甚严,然所劾必择其尤不肖者一二人,使足怵众而止。在云南,立义学七百余所,令苗民得就学,教之书。其后边人及苗民多能读书取科第,宏谋之教也。在天津,屡乘小舟咨访水利,得放淤法,水涨挟沙行,导之从堤左入、堤右出。如是者数四,沙沉土高,沧、景诸州悉成沃壤。在陕西,募江、浙善育蚕者导民蚕,久之利渐著。高原恒苦旱,劝民种山薯及杂树,凿井二万八千有奇,造水车,教民用以灌溉。陕西无水道,滩险仅行小舟。宏谋令疏凿,行旅便之。既至福建,岁歉米贵,内地仰食台湾,而商舶载米有定额,奏弛其禁以便民。又疏言福建民嚣竞多讼,立限月为稽核,以已未结案件多寡,课州县吏勤惰。又言福建地狭民稠,多出海为商,年久例不准回籍。请令察实内地良民或已死而妻妾子女愿还里者,不论年例,许其回籍。从之。三十二年,授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三十四年,以病请告,迭谕慰留。三十六年春,病甚,允致仕,加太子太傅,食俸如故。上东巡,觐天津行在,六月,行至兖州韩庄,卒于舟次,年七十六。赐祭葬,谥文恭。

(节选自《清史稿∙陈宏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宗知其弊/令自首/而州县吏藉察访为民扰宏谋/疏请禁将来/宽既往/召见征诘/再三申论甚晰/乃允其奏/以是知其能/
B.世宗知其弊/令自首/而州县吏藉察访为民扰/宏谋疏请禁将来/宽既往/召见/征诘再三/申论甚晰/乃允其奏/以是知其能/
C.世宗知其弊/令自首/而州县吏藉察访为民扰/宏谋疏请禁将来/宽既往/召见征诘/再三申论甚晰/乃允其奏/以是知其能/
D.世宗知其弊/令自首/而州县吏藉察访为民扰宏谋/疏请禁将来/宽既往/召见/征诘再三/申论甚晰/乃允其奏/以是知其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恩科,始于宋,清沿袭并进一步发展,指正常科举考试外,逢朝廷庆典,特地开科考试。
B.庶吉士,取《书经》中“庶常吉士”之意,是明清时期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
C.行省,一般指行中书省,是元朝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
D.太傅,官名,周代始置,辅弼天子治理天下,后历代沿置,地位高,权力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宏谋关心国事,志存高远。求学期间,为了解天下大事,他常常借阅邸报,并时常激励自己要做一个能担大任、做大事的人。
B.陈宏谋体察民情,兴利除弊。在外地为官三十多年,他一贯重视调查民心风俗以及民间利弊,并逐条考核,利就兴办,弊则革除。
C.陈宏谋办学兴教,成效卓著。他在云南兴办七百多所义学,让苗民得到良好的教育,其后许多苗民不仅能读书,还能考取科第。
D.陈宏谋兴修水利,发展农桑。在天津,他组织百姓清理河道淤泥;在陕西,为百姓养蚕寻求技术指导,并主张打水井,开水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原恒苦旱,劝民种山薯及杂树,凿井二万八千有奇。
(2)又疏言福建民嚣竞多讼,立限月为稽核,以已未结案件多寡,课州县吏勤惰。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翀,字子翚,邓州顺阳人,从萧克翁受学。克翁隐居不仕,有学行,为州里所敬,尝梦大鸟止其居,翼覆于轩,明日翀至。翀始名思温,克翁为易命名,以符梦兆。从京兆萧渼游,其学益宏以肆,翰林学士姚燧以书抵渼曰:“燧见人多矣,学问文章,无足与子比伦者。”于是渼以女妻之。
延盐五年,拜监察御史,时有旨凡以吏进者。例降二等,从七品以上不得用。翀言:“科举未立,人才多以吏进,若一概屈抑,恐未足尽持平之议。请吏进者,宜止于五品。”许之,因著为令,时宰相铁木迭儿专事刑戮,以复私憾,翀因谢病去。
顷之左丞相使人劳翀曰今规模已定不同往日宜早至也。翀为强起,文宗之入屯,大臣问以典故,翀所白近汉文故事,众皆是之。文宗尝字呼于晕而不名,命翀与平章政事温迪罕等十人,商论大事,日夕备顾问,宿值东庑下。文宗虚大位以俟明宗,翀极言:“大兄远在朔漠,此真有阻,神器不可久虚,宜摄位以俟其至。”文宗纳其言。
迁集贤学士,诸生素望翀,至是相贺。弟子员初入学,以羊贽,所贰之品与羊等。翀曰:“与其餍口腹,孰若为吾党燥湿寒暑之虞乎?”命撙集之,得钱二万缗有奇,作屋四区,以居学者。诸生积分有六年未及释褐者,翀至,皆使就试而官之。
帝师至京师,敕朝臣一品以下皆乘白马郊迎,大臣俯伏进觞,帝师不为动,惟翀举觞立进曰:“帝师,释迦之徒,天下僧人师也。余孔子之徒,天下儒人师也。请各不为礼。”帝师笑而起,举觞卒饮,众为悚然。帝问翀:“三教何者为贵?”对曰:“释如黄金,道如白璧,儒如五谷。”帝曰:“然则儒贱耶?”对曰:“黄金、白璧,无亦何妨。五谷,可一日阙哉!”帝曰:“善。”
翀状貌魁梧,不妄言笑,其为学一本于性命道德。居国学久,论者谓自许衡之后,能以师道自任者,惟耶律有尚及翀而已。
(选自《新元史》列传第一百八,有删减)
【注】①翀(chōng), 人名,意为鸟向上直飞,翚(huī)。②文宗,元武宗次子,泰定帝崩于上都,权臣用用事,逾月不立君,卷铁木儿等于大都起事。因武宗长子(后来的元明宗)该离漠北,乃迎其弟于江陵,且宣言已遣使北迎帝,以安众心。③帝师:元朝皇帝从吐蕃请来喇嘛充当的一种最高神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翀因谢病去   谢:拒绝
B.其学益宏以肆   肆:延伸
C.无足与子比伦者 伦:匹敌
D.所贰之品与羊等 贰:不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州里所敬   高租为亭长,素易诸史
B.于是渼以女妻之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逐之
C.皆使就试而官之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D.帝师,释迦之徒 于汉家勋可比周、召、太公之徒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顷之\左丞相使人劳翀曰\今规模已定\不同往日\宜早至也
B.顷之\左丞相使人劳\翀曰\今规模已定\不同往日\宜早至也
C.顷之\左丞相使人劳翀曰\今规模已定\不同往日宜\早至也
D.顷之\左丞相使人劳\翀曰\今规模已定\不同往日宜\早至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翀认为当时“从七品以上不得任用吏员”的旨令不利于朝廷选拔人才,所以建言将限制到五品以上。
B.古人的名用于自称或尊长者称呼卑幼者,字用于称呼平辈或尊长,文宗用字称呼鲁翀,说明他对鲁翀的尊重。
C.帝师到京城时,众大臣俯首伏地极尽尊敬,唯往鲁翀站立敬道,并随帝师一饮而尽,这表明了他的为人率真和不拘小节。
D.面对皇帝关于三教地位的询问,鲁翀以五谷喻儒教,似抑实扬,巧妙说明了儒教一日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臣问以典故,翀所白近汉文故事,众皆是之。
(2)与其餍口腹,孰若为吾党燥湿寒暑之虞乎?
(3)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项羽本纪》)
(4)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容死于秦,为天下笑。(《屈原列传》)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吴顺恪六奇①别传
清王士祯
海宁孝廉查继佐,崇祯中名士也。尝冬雪,偶步门外,见一丐避庑下,貌殊异,呼问曰:“闻市井有铁丐者,汝是否?”曰:“是也。”曰:“能饮乎?”曰:“能。”引入发醅,坐而对饮。查已酩酊,而丐殊无酒容。衣以絮衣,不谢,径去。
明年,复遇之西湖放鹤亭下,露肘跣行。询其衣,曰:“入夏不须此,已付酒家矣。”曰:“曾读书识文字乎?”曰:“不读书识字,何至为丐!”查奇其言,为具汤沐而衣履之。询其氏里,曰:“吴姓,六奇名,东粤人。”问:“何以丐?”曰:“少好博,尽败其产,故流转江湖。自念叩门乞食,昔贤不免,仆何人,敢以为污!”查遽起,捉其臂曰:“吴生海内奇士,我以酒徒目之,失吴生矣!”留与痛饮一月,厚资遣之。
六奇者,家世潮阳,祖为观察,以樗蒲②故,遂为窭人。既归粤,寄食充驿卒,稔知关河厄塞形势。会王师入粤,逻者执六奇,六奇请得见大帅言事。既见,备陈诸郡形势,因请给游札③数十通,散其土豪,所至郡县,壁垒皆下。帅上其功,十年中,累官至广东水陆师提督。
孝廉家居,久不复记忆前事。一旦,有粤中牙将叩门请谒,致吴书问,以三千金为寿,邀致入粤。水行三千里,供帐极盛,度梅岭,已遣其子迎候道左。所过部下将吏皆负籣抱弩矢为前驱抵惠州吴躬自出迎导从杂沓拟于侯王。至戟门,则蒲伏泥首,登堂,北面长跪,历叙往事,无所忌讳。入夜,置酒高会,身行酒炙。歌舞妙丽,丝竹迭陈,诸将递起为寿,质明始罢。自是留止一载,装累巨万。将归,复以三千金为寿,锦绮、珠贝、珊瑚、犀象之属,不可訾计。
初,查在惠州幕府,一日游后圃,圃有英石一峰,深赏异之。再往,已失此石。问之,则以巨舰载致吴中矣。今石尚存查氏之家。 
注①吴顺恪,名六奇,广东丰顺县人。②樗蒲:赌博。③游札:空白的、可以任意填写的公文。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过/部下将吏皆负籣/抱弩矢/为前驱/抵惠州/吴躬自出迎/导从杂沓/拟于侯王
B.所过部下将吏/皆负籣/抱弩矢为前驱/抵惠州/吴躬自出迎/导从杂沓/拟于侯王
C.所过/部下将吏/皆负籣/抱弩矢为前驱/抵惠州/吴躬自出迎导从/杂沓拟于侯王
D.所过部下将吏/皆负籣/抱弩矢/为前驱/抵惠州/吴躬自出迎导从/杂沓拟于侯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B.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庙号,是明朝作为大一统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
C.驿卒,在驿站供差遣的士卒。驿,供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的处所。
D.北面,即向北,向北而坐表示谦虚。古代以面向南为尊位,面向北为下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六奇不同于一般人,外貌奇特,身为乞丐,别人请他喝了酒,赠给了他衣服,他却连声道谢都没有,就径直走了。
B.吴六奇认为自己成为乞丐的原因:一是自己没读过书,不识得字;二是年轻时嗜好赌博,输光了家产。
C.吴六奇做乞丐时,他并不觉得行乞玷污自己的名声。后来,他步入仕途,多次升官,一直做到广东水陆师提督。
D.文章叙述了吴六奇的一些传奇经历,生动地塑造了一个个性豪荡、熟地理、有韬略、知恩图报的奇士形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查奇其言,为具汤沐而衣履之。
②查遽起,捉其臂曰:“吴生海内奇士,我以酒徒目之,失吴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