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自唐宋逮明,若韩、柳,若欧、曾、苏、王,若归熙甫,其人类数百年始一登箓。呜呼!盖其难矣。抑又尝论,欲为文而第于文求之,则其文必不能卓然独绝,足以取贵于后世。周秦及汉,名 贤 辈 出 平 日 立 身 各 有 经 济 德 业 未 尝 专 学 为 文 而 其 文 无 不 工 者 本领 盛 而 辞 自 充 也。故文之所以不朽天壤万世者,非言之难,而有本之难。

(选自房东树《答叶溥求论古文书》)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限5处)
名 贤 辈 出 平 日 立 身 各 有 经 济 德 业 未 尝 专 学 为 文 而 其 文 无 不 工 者 本 领 盛 而 辞 自 充 也
【小题2】文中“归熙甫”是指 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流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小题3】关于文章写作,自己的观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24 09:02: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御史梁晳次先生传
清王士禛
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晳次其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文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暇即与其友汪琬、刘体仁、董文骥、王士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诸子酒酣耳热,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先生固耽内典,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论数卷而已。
先生尝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蠹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蠹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予辈皆为赋诗。未几,谢病归。淄川高侍郎念东赠诗云:“燕台襆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盖纪实云。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帖,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闻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其雅操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坐终日,如退院僧 晏:平静
B.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 名:占有
C.先生固耽内典耽:延搁
D.子孙不肖而居厚实  居:积储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是指对君主、尊长不能直言其名,分为家讳和国讳。如唐代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将“民部”改为“户部”。
B.三辅:本指西汉时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隋唐后简称“辅”。
C.乡试: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乡试又称“秋闱”,参加考试的是秀才,考中后称为进士。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2)诸子酒酣耳热,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小题4】结合全文,概括梁熙在为人、为文方面的特点,不要超过30个字。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徐尚之序

张惠言

尚之以诗、古文名天下。乾隆戊戌、己亥间,余尚少,方学制艺文(1),余姊之婿董超然喜为诗,与尚之交最密。余以此识尚之,读其诗文。其后尚之游京师,校书四库馆,试官河南,超然往往与偕,而余迄不得相见。然见超然,未尝不言尚之也。超然言尚之居京师时,其尊甫被吏议逮诣刑曹,少司寇杜公以谳鞠(2)失实得谴,事不可测。当是时,尚之以诸生旅居,贫困,衣食弗能给。出则左右营护,事卒得解释;入则供具衣物酒肉,起居纤悉无不周办。其尊甫愉然不知逮系之戚,并不知其子之贫也。“人之知尚之者,取其儒雅醇粹而已,而吾之重之以此。此其至诚,抑有才知焉。”超然言此时,眉目怒张,神色飞舞,闻者皆为慷慨。余以是贤尚之,又多两人之交能以道义相取也

尚之在河南,五知县事,皆有声,以忧去。嘉庆五年十月,起谒吏部,引见,仍试用河南。而超然适以应顺天试不得解,留京师。三人者遂复得偕晤。回顾始相识时,年各少壮,今二十载矣,超然与余须始白,而尚之发溓,盖三人者皆将老矣。超然既困有司,不得志;尚之亦局促于一官,非其所乐。独两人诗、古文益奇,盖其性情气概,有非劳苦忧患所能损者。余又以知两人者之所得有在,而非世之役役者也。

余少学诗,不成。年三十余,始为古文,愧未闻道,而尚之独见许,亟称之。于其别也,超然曰:“子不可无言。”余曰:“然。”乃谂之曰:古之以文传者,传其道也。夫道,以之修身,以之齐家、治国、平天下。故自汉贾、董,以逮唐宋文人,韩、李、欧、苏、曾、王之俦,虽有淳驳,而就其所学,皆各有以施之天下。非是者,其文不至,则不足以传。今子为古之文,学古之道,立身事亲,既至矣。独位卑,任之者浅,道不得于下。古之人不能必其道之果行也,而无一日忘道之行。故十室之邑,未尝不以先王之道治之。方今天子申饬吏治,大吏方务求才,尚之之得为于时,必也往哉!以子之事亲者当官,何事不济?若曰古之道不可用于今,则非吾之所敢知也!

(选自《茗柯文补编》)

注:(1)制艺文,即八股文。(2)谳鞠,审讯。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余不得相见 迄:竟
B.起居纤悉无不周办 纤悉:细致而详尽
C.其尊甫被吏议逮诣刑曹  尊甫:谦称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D.五知县事    摄:代理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余姊之婿董超然喜为诗   门虽设常关(《归去来兮辞》)
B.尚之诸生旅居   但刘日薄西山(《陈情表》)
C.故自汉贾、董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D.而尚之发溓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善也(《逍遥游》)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者皆为慷慨   听的人都为此情绪激动
B.取其儒雅醇粹而已   剔除了他风度温文尔雅、学问精纯不杂的优点罢了
C.而尚之独见许   可是唯独尚之称赞我
D.以子之事亲者当官何事不济   用您侍奉父母的诚心做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成
【小题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徐尚之为官河南颇有声望,后以忧去职。守孝结束后,先为官吏部,再到河南为官,作者写此文祝贺。
B.徐尚之以诗和古文闻名天下,却并未因之仕途显达,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古代读书人追求仕进之艰。
C.在这篇赠序中,作者回顾了与徐尚之的交往过程,也自然而巧妙地交代了尚之曲折的人生经历。
D.这篇序言夹叙夹议作者既叙述、评价了徐尚之的为人和作文也借此文表达了自己的为文之道。
【小题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余以是贤尚之又多两人之交能以道义相取也。
②盖其性情气概有非劳苦忧患所能损者。
【小题6】董超然在文中起哪些作用?结合全文予以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金眉生《六幸图》序

俞樾

往岁客有问于余者曰:“子何著书之多也?”余告之曰:“盖得力于三无。其一无钱。余无一亩之田,家无一岁之储,笔砚耕耨,岁食其入,仅足而无余。以故目不能识秤星,手不能拨算珠,终日终年一编而已,此得力于无钱者一也。其二无官。余三十岁始入承明庐,未四十即释官而归,嗣后不复出,无衣冠褦襶之苦,无簿书填委之劳,此得力于无官者二也。其三无能。余有生以来,人间可谓多事矣,干戈遍于海内,冠盖交于海外,贤士大夫苦其心思,劳其筋骨,敝其唇舌,犹若不足以胜之,而余闭一室而坐,无过问者。此得力于无能者三也。”

乃今观六幸翁之自纪,其一为贫,即余三无之一也。而君悉数其幸事以至于六,则余三无而倍之,多乎哉!君之幸乎。余读书苦不能记忆,偶得一义,不笔之明日遂失之,而君读书无不能记,余所不及者一也。余未通籍以前,伏处三家村中。罢归后,又杜门不轻见一客,故落落寡交游,而君羔雁满天下,余所不及者二也。虽然,君之不及余者亦有一焉,余无能,而君多能也。君自朝章国典,以及河渠、盐务、水利、荒政,与夫寰内之形势,域外之情状,无不犁然于心,如示诸掌,名公钜卿咸就君而谘访焉,得失可否,待一言而诀。君坐是不得安居于家,一岁日月,舟车者半,视余之偃蹇曲园中者,迥不侔矣。君得无幸者六而不幸者一乎?或谓余曰:“子惟无能也,故以有事为苦,若才大如海者,虽处盘根错节,从容谈笑,绰有余裕,夫何焉?”余曰:“若然,则君之多能又一幸矣。天使君耳目无恙,犹以为幸,况赋君以绝人之才智乎!今而后,请君之六幸为七幸。”

(有删改)

 ①承明庐:汉朝承明殿的旁屋,侍臣值宿所居之屋。后以入承明庐指代在朝做官。②衣冠褦襶:暑天衣帽穿戴整齐地拜会客人。褦襶:暑天拜会别人。③羔雁:小羊和雁,古代卿大夫相见时的礼物。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余无一亩之田     郭:城外
B.则余三无而倍之   视:看到
C.夫何焉  病:疲惫,劳累
D.请君之六幸为七幸 益:增加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自己不做官,无需应酬,没有一大堆官府文书等待自己去处理,这是自己著述丰富的重要原因之一。
B.作者认为,自己无能是著述丰富的一个重要原因,这里的“无能”是反语,表明对贤士大夫的嘲讽之意。
C.作者认为,贫穷是自己著述丰富的原因之一,因为没有别的经济,只能靠辛勤写作的收入供给生活。
D.有人说,没有能耐的人才会感到做事是劳苦的,而有能耐的人并不会有这样的感觉,作者同意这种看法。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士大夫苦其心思,劳其筋骨,敝其唇舌,犹若不足以胜之。
(2) 君坐是不得安居于家,一岁日月,舟车者半,视余之偃蹇曲园中者,迥不侔矣。
(3)天使君耳目无恙,犹以为幸,况赋君以绝人之才智乎!
【小题4】作者认为金眉生在哪几个方面强于自己?请简要归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翠  柳
(清)曹衍东
维扬汪本,以手谈自诩。尝游于京洛缙绅间,曾见赏于吴桥某大司马,因称“棋汪”。由是一枰之上,方罫之间,闻汪生之风者,可以不战而先
一日,游三楚,寓武昌。太守张公,高手也,癖于木野狐。因与汪弈,三战三北,汪盛气临之。太守汪,因欲得一胜汪者以快意,而寥寥。
张于静夜灯前覆汪胜局,反覆凝思,计无所出。一婢名翠柳,慧而能。捧茗在张公侧久立,乃曰:“莲漏三滴,犹抱石子不寐,夫人将不耐等矣。”张不答。翠柳指局曰:“但此间争一着先耳。”张恍然。遂命与弈,终局翠胜,张大喜,曰:“可儿,明日当与汪弈,为我一洗前辱。”
辰起,请汪及众宾至,复布局,曰:“今日有小女子学步者,愿先生教之。”汪漫应焉。张公呼翠柳出,汪视之,垂髫丫髻儇婢也。立案前,入局即持白子曰:“棋让一先。先生请下黑子,可以前驱胜我也。”汪颔之。甫三四着,汪色变。翠曰:“先生面矣。”翠上下嬉顾,略不经意,而子落枰间,一座皆惊。翠又曰:“先生汗出矣。”汪赧颜沉思,下子愈迟。翠随手掷之,疾若鹘落。既而翠柳棋声乃与笑声丁丁格格相酬答;汪如木偶,子更无着处。翠以手自捏其凤翘曰:“先生坐,亦知立者苦否?”众粲然。而汪神丧志沮,辙乱旗靡。忽为翠柳于西北角上劫去十数子,如方塘一鉴,白鹭数点而已。翠乃以长袖自掩其口,胡卢曰:“先生负矣!先生负矣!”零碎连步以入。汪目望洋,不知所为,是局固未终也。
汪蹩躄返寓,明日遂行
注释:①手谈,指下棋。②木野狐,围棋的别称。③莲漏,古代计时的工具。④凤翘,女性的凤形首饰。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以不战而先  馁:丧失勇气
B.太守汪 衔:对……怀恨在心
C.而寥寥 卒:(直至)死亡
D.先生面矣 赧:羞惭脸红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游于京洛缙绅间,曾见赏于吴桥某大司马。
理解:曾经和北京、洛阳的一些达官贵人交往,并被吴桥的某大司马赏识。
B.今日有小女子学步者,愿先生教之。
理解:今天有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女孩儿,希望得到先生的指点。
C.汪目望洋,不知所为。
理解:汪本眼神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
D.汪蹩躄返寓,明日遂行。
理解:汪本拖着疲惫的双腿踉踉跄跄返回了住所,第二天就走了。
【小题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就交代了汪本高超的棋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敬佩之情。
B.翠柳边下棋边说笑体现了她的活泼轻松,这与汪本的心情形成了对比。
C.翠柳说汪本坐着不知别人站着的苦,是揶揄汪本犹豫不决,落子太慢。
D.一个丫鬟在终局前就战胜一代围棋高手,说明了“山外有山”的道理。
【小题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第四段,“汪漫应焉”一句中,一个“漫”字写出了汪本随意应答的样子,也刻画了他_______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