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苏幕遮·草

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庚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注)庚郎:指南朝梁代时年成名的文士庾信
【小题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前四句表现浓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为下文少年的出场作铺垫。
B.“窣地春袍”,指拂地的青色官服,这里用来表现宦游少年的风采。
C.作者用拟人手法写;草对王孙的埋怨,表达了自己对投身仕途的厌倦。
D.“翠色和烟老”写诗人想象自己回归故里,在草色与炊烟中慢慢老去。
【小题2】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将草写得形神(外形特点和内蕴情感)俱备。请结合具体诗句,写出对草之“形”“神”的理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9-21 08:43: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天祥,吉甫,少隶军籍,善骑射。中统三年,李璮叛据济南,结宋为外援,河北河南宣慰司承制以天祥为千户,屯三汊口,防遏宋兵。事平罢归,居偃师南山,有田百余亩,躬耕读书,从之游者甚众。其居近缑氏山,因号曰缑山先生。初 天 祥 未 知 学 佑 未 之 奇 也 别 去 数 岁 献 所 为 诗 于 佑 佑疑假手它人,及与语,出入经史,谈辨该博,乃大称异。至元十一年,从仕郎。十三年,兴国军以籍兵器致乱,行省命天祥权知本军事。居岁余,诏以本军为路,有代天祥为总管者,务变更旧政,治隐匿兵者甚急,天祥去未久而兴国复变,邻郡寿昌府及大江南北诸城邑,多乘势杀守将以应之。时方改行省为宣慰司,万户郑鼎臣为宣慰使。鼎臣帅兵讨之,至樊口,兵败死。黄州遂声言攻阳罗堡,鄂州大震。时忽都帖木儿恇怯不敢出兵,天祥言于居贞曰:“阳罗堡依山为垒,素有严备,彼若来攻,我之利也。且南人浮躁,轻进易退,官军凭高据险,而区区乌合之众,与之相敌,不二三日,死伤必多,遁逃者十八九,我出精兵以击之,惟疾走者乃始得脱。”居贞深然之,而忽都帖木儿意犹未决。闻至阳罗堡,居贞力趣之,乃引兵宿于青山。明日,大败其众,皆如天祥所料。行省闻变,尽执鄂州城中南人将杀之,以防内应,天祥力止之,至是被执者皆纵去。复遣天祥权知寿昌府事,授兵二百余人。为乱者闻官军至,皆弃城依险而自保。天祥以众寡不敌,非可以力服,乃遣谕其徒使各归田里,惟生擒其长毛遇顺、周监斩于鄂州市。大德三年六月,迁河北河南廉访使,以疾不起。人有冤抑,往往就天祥家求直,天祥以不在其位,却去之。至大四年,仁宗即位,复遣使召之,辞以老疾不起。延佑三年四月,卒于家,年八十。追封赵国公,文忠。

【小题1】对文中划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天祥未知学/佑未之奇也/别去数岁/献所为诗于佑/佑疑假手它人
B.初/天祥未知学佑/未之奇也/别去数岁/献所为诗于佑/佑疑假手它人
C.初天祥/未知学佑/未之奇也/别去数岁/献所为诗于佑/佑疑假手它人
D.初天祥/未知学/佑未之奇也/别去数岁/献所为诗于佑/佑疑假手它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除,在古代意义丰富,有台阶的意思。也是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指朝廷罢免除去官职。
B.古人取名一般先有字后有名。字,专供长辈呼唤。名,用于自称或供朋友称呼。
C.万户,官职名,金初设置,为世袭文职。设万户为万夫之长,隶属于中央枢密院。
D.谥,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平生事迹与品徳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小题3】下列加点字词性活用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浴乎沂,乎舞雩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彭殇为妄作
C.故人不独其亲,不独子其子D.兴国军以兵器致乱
【小题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B.浴乎沂,风乎舞雩
C.惟生擒其长毛遇顺、周监斩于鄂州市
D.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小题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天祥淡泊名利。在平定李璮之乱后,他住在偃师南山中,有良田百余亩,边耕种边读书,来向他求教的人有很多。
B.陈天祥策略得当。在他离开后不久,接替他的人改变了他制定的策略,兴国发生了民变,附近县城的叛民也乘势杀死守将来响应。
C.陈天祥料亊如神。在忽都帖木儿对陈天祥的计策还在犹豫不决时,贾居贞引兵前去迎战阳罗堡的叛民,结果完全符合陈天祥的预料。
D.陈天祥暂管寿昌府政事,授兵二百多人。叛民听说官兵来了,都弃城冒险反抗以求保命。
【小题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有冤抑,往往就天祥家求直,天祥以不在其位,却去之。
②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①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奉其身,于臣足矣。”晏子出,公使梁丘据之辂车②乘马,三返不受,公不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百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遂让不受。

(《晏子春秋》)

注①寿:保。 ②辂车:大车。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何乘不之甚也(美好)B.三返不受,公不(高兴)。
C.公不说,召晏子(急忙)D.民之无(礼仪)。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及国游士,皆得焉。 ②君将哀而之乎。
B.①弊车驽马,奉其身。 ②若甚怜焉,而卒祸。
C.①公使梁丘据之辂车乘马。  ②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德。
D.①臣无以禁    ②虽我死,有子存焉。
【小题3】下列句子中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梁丘据)三返不受。
B.然(臣)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
C.(民)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
D.遂让不受(辂车乘马)。
【小题4】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现代汉语。
①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佼之甚也?
②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国之民。
【小题5】联系全文,你认为晏子具有怎样的品性?请简要回答。

同类题4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清化:清明的教化。
B.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陨首:头落地。
C.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宦达:做官显达。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告诉:使人知道
【小题2】下列语句编成四组,表现朝廷对李密的“恩情”的一项是()
①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②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④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⑤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⑥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A.①②⑤B.②③④C.③⑤⑥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节选部分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一句。表面看是对晋武帝的赞颂,实际上是对晋武帝的最大嘲讽。
B.“诏书切峻,责臣逋慢”句中,“切”“峻”“责”都准确鲜明地刻画了当时晋武帝的心态。
C.“臣欲奉诏奔驰”句中的“奔驰”用得绝妙,它形象地显示了作者希望赴京效劳的心情。
D.“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这个比喻形象地表明了祖母大限临头,这也是作者无法奉诏的原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2)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翟光邺,字化基,濮州鄄城人。父景珂,倜傥有胆气。梁贞明初,唐庄宗始驻军于河上,景珂率聚邑人守永定驿,固守逾年,后北军所攻,景珂战殁,众溃。光邺时年十岁,为明宗军所俘,以其颖悟,俾侍左右,字之曰永定。既冠,沈毅有谋,莅事寡过。明宗即位,特深委遇,累迁至皇城使、检校司空。长兴中,枢密使安重诲得罪,时光邺与中官孟小僧颇有力焉。居无何,出为耀州团练使。清泰初,入为左监门卫大将军。杨光远叛灭,青州平,除为防御使,朝廷以兵乱之后,人物雕弊,故命光邺理之。光邺好聚书,重儒者,虚斋论议,惟求理道。时郡民丧亡十之六七,而招怀抚谕,视如伤,故期月之间,流亡载辑。契丹入汴,伪命权知曹州。干佑初,迁右金吾卫大将军。太祖践阼,复授宣徽使、检校太傅。数月,兼枢密副使。会永兴李洪信入朝,代知军府事。

光邺有器度,慎密敦厚,出于天然,喜愠不形于色。事继母以孝闻,兄弟皆雍睦。 虽食禄日久,家无余财,任金吾日,假官屋数间蔽风雨。亲族累重,粝食才给,人不堪其忧,光邺处之晏如也。宾朋至则贳酒延之,谈说终日,略无厌倦,士大夫多之。 及权知京兆,以宽静为治,前政有烦苛之事,一切停罢,百姓便之。及病甚,召亲随于卧内,戒之曰:“气绝之后,以尸归洛,不得于此停留,虑烦军府。”言而终。京兆吏如丧所亲,或有以浆酒遥奠者。枢密使王峻素重光邺,且欲厚恤其家,为之上请,故自终及葬,所赐赙赗几数千计。诏赠太子少师。

 (选自《旧五代史》,有删节)

(注)贳:赊欠。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后北军所攻,景珂战殁/然此可智者道
B.而招怀抚谕,视如伤/屈平疾王听不聪也
C.假官屋数间蔽风雨/谨拜表
D.言讫终/抟扶摇上者九万里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翟光邺幼年不幸,聪颖受到赏识。翟光邺幼年失去父亲后,被明宗的军队俘虏; 因其聪明颖悟,明宗选他为近侍,并赐予表字。
B.翟光邺重视儒道,治政卓有成效。他追求儒家理道,治理青州时招抚晓谕,只用几个月的时间,就让流亡百姓纷纷归来。
C.翟光邺崇尚孝悌,甘于淡泊生活。他孝敬继母,兄弟之间和睦相处;虽然亲族众多,负担甚重,但他能够安然自若,清贫自守。
D.翟光邺高风亮节,死后追赠褒美。他病重时留下遗言,不为京兆军府添麻烦;去世后京兆官吏都深切痛悼他,皇帝也厚加抚慰。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邺有器度,慎密敦厚,出于天然,喜愠不形于色。
(2)宾朋至则贳酒延之,谈说终日,略无厌倦,士大夫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