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秋夜坐

王绩

园亭物候奇,舒啸乐无为。

芰荷高出岸,杨柳下欹池。

蝉噪黏远举,鱼惊钩暂移。

萧萧怀抱足,何藉世人知。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是一个总写,引出后面对园亭的景物的描写,一个“奇”字写出了园亭中物候的特点。
B.颔联两句重在写景,对池中的荷花和池边的杨柳进行了描写,表现了园亭中的生机勃勃。
C.第五句中的“噪”字写出了知了叫声之大,作者烦它扰人清静,让人去粘它,赶它远离。
D.诗歌标题点明写作时间是晚秋,但园中物候却不是晚秋的,这是让作者感到“奇”的地方。
【小题2】全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9-21 09:08: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新开隐山记

吴武陵

始一日,命骑西出,出门里余。得小山,山下得伏流。乃释骑蹈履,北上四十步,得石门,左右剑立,矍然若神物持之。

自石门西行二十步,得北峒,坦平如室,室内清缥若绘,积乳旁溜,凝如壮土上负横石,奋怒若活,乘高西上,有石窗,凌窗下望,千山如指。出门有潭,三十步,谭有芰荷。潭北十步,得溪,溪横五里,径二百步,可以走方舟,可以泛画鷁,渺然有江海趣。溪潭之间,有地丈余,其色正赤。历石门东南,越小岭,石林危峤,夹耸左右。自岭下十步,得东岩。自岩口直下二十步,有水阔三尺许,浅沙若画,细草如织。

自石阁还上绝壁,西去十步,又得小峒。峒北七步.临西石门。石门西去三十九步,得西峒,峒深九十尺。北崖有道。可容一轨。崖南有水,水容若镜,纤鳞微甲,悉可数识。

东过小石门,门东俯行三十步,诘屈幽邃,道绝穷崖,崖之右宽明爽阂,浑成水阁.崖下阁胜九人。阁下水阔三十尺,伏流涯南,亦达朝阳。自西峒口南去一矢,得南峒,峒西壁可宴数十人。北上山顶,盘曲五百步。石状如牛、如马、笙竽者,埙不可名状。石路四周,而松萝萃于西北。

公曰:“兹山之始与天地并而无能知者揭于人寰沦夫翳荟又将与天地终岂不以其内妍而外朴耶君子所以进夫心达也。吾又舍去,是竟不得知于人矣。”乃伐棘泉,目山曰隐山。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兹山之始与天地/并而无能知者/揭于人寰/沦夫翳荟又将与天地终/岂不以其内妍/而外朴耶君子/所以进夫心达也
B.兹山之始与天地/并而无能知者/揭于人寰沦/夫翳荟又将与天地终/岂不以其内妍/而外朴耶君子/所以进夫心达也
C.兹山之始/与天地并/而无能知者/揭于人寰/沦夫翳荟/又将与天地终/岂不以其内妍而外朴耶/君子所以进夫心达也
D.兹山之始/与天地并而无能知者/揭于人寰沦夫/翳荟又将与天地终/岂不以其内妍而外朴耶/君子所以进夫心达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十步 袤:纵长或南北距离的长度
B.崖之右宽明爽   阂:开阔
C.而松萝于西北   萃:草木丛生的样子
D.乃伐棘泉 导:顺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游记,以描写为主,兼以抒情、记述,借山的外表质朴内在美好却不为人知,引出人生哲理。
B.隐山是李渤任职桂林时于桂林城西发现的一处美景,作者用数字详尽说明了隐山各风景点的具体方位。
C.文章描写隐山景色,文笔生动简洁,多用比喻、排比等修辞,如用“矍然”“渺然”等点明了山水的独特情貌。
D.作者层次分明地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隐山地图,寄寓作者对官场生活身不由己的慨叹,想归隐啸聚山林。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及课内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释骑蹈履,北上四十步,得石门,左右剑立,矍然若神物持之。
(2)崖南有水,水容若镜,纤鳞微甲,悉可数识。
(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