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申屠致远,字大用,其先汴人。金末从其父义徙居东平之寿张。致远肄业府学,与李谦、孟祺等齐名。世祖南征,荐为经略司知事,军中机务,多所谋画。
师还,至随州,所俘男女,致远悉纵遣之。至元十年,御史台辟为掾,不就。宋平,焦友直、杨居宽宣慰两浙,举为都事,首言:“宋图籍宜上之朝;江南学田,当仍以赡学。”行省从之。临安改为杭州,迁总管府推官。宋驸马杨镇从子玠节,家富于赀,守藏吏姚溶窃其银,惧事觉,诬玠节阴与宋广、益二王通,有司榜笞,诬服,狱具。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
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改寿昌府判官。时寇盗窃发,加之造征日本战船,远近骚然,致远设施有方,众赖以安。
二十年,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江淮行省宣使郄显、李兼诉平章忙兀台不法,有诏勿问,仍以显等付忙兀台鞫之,系于狱,必抵以死。致远知其冤状,将纵之,忙兀台胁之以势,致远不为动,亲脱显等械,使从军自赎。桑哥当国,治书侍御史陈天祥使至湖广,劾平章,桑哥摘其疏中语,诬以不道,奏遣使往讯之,天祥就逮。时行台遣御史按部湖广,咸惮之,莫敢往,致远慨然请行。比至,累章极论之。桑哥方促定天祥罪,会致远章上,桑哥气沮。转运使卢世荣榷茶牟利,致远并劾之。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致远清修苦节,耻事权贵,聚书万卷,名曰墨庄。家无余产,教诸子如师友。
(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七》,有删节)
【小题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B.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C.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D.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田”指古代朝廷或地方政府拨给学校的公田,是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经济支柱。
B.“从子”这一亲属称谓始见于《后汉书》,唐宋时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意同于“侄”。
C.“榷茶”指政府对茶叶所实施的课税、管制等措施,是我国唐以后的一种茶叶专卖制度。
D.“教授”指古时设置在中央学府主管学务的官员,是讲解经义、掌管学校课试的文职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屠致远备受重用,为政有方。元世祖南征时,军中的机要事务,大多由他谋划;担任寿昌府判官时,他布置得法,民众得以安定。
B.申屠致远明察秋毫,断案公正。任杭州总管府推官时,为屈打成招的杨玠节平反昭雪,使诬陷彭宏有谋反之心的金渊受到应有的惩罚。
C.申屠致远为人勇敢,敢于斗争。陈天祥被捕后,大家都不敢前往湖广巡视,致远慨然请行,和桑哥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D.申屠致远为人正直,不惧权贵。忙兀台要置弹劾他不守法纪的郄显等人于死地,致远不惧怕威胁,解开他们的囚具,让他们到军中立功赎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
(2)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02 10:54: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缪燧,字雯曜,江苏江阴人。贡生,入赀为知县。康熙十七年,授山东沂水县。时山左饥,朝使发赈,将购米济南。燧以路远往返需日,且运费多,不便。请以银给民自买,当事以违旨勿听。燧力争以因地制宜之义,上疏奏请,得允。既而帑金不足,倾囊以济之。洊饥之后,民多流亡,出私钱为偿逋欠,购牛种,招徕复业。

三十四年,授浙江定海县,故舟山也。设治未久,百度草创。海水不宜谷筑塘岸以御咸蓄淡修复塘碶百余所田日增辟缮城浚濠葺学宫建祠庙役繁而不扰地瘠民贫,完赋不能以时,逾限者先为垫解,秋后输还。旧有涂税,出自渔户网捕之地,后渔涂被占,苦赔累,为请罢之。地故产盐,无灶户,盐运使屡檄设厂砌盘,官为收卖。燧持不可,请仿江南崇明县计丁销引,岁完盐税银四十二两有奇,著为例。定海子弟十三四皆樵牧,不知诵读为何事。出私修院延师,以厉子弟入学。学额多为外籍窜冒,援宣平县例,半为土著,半令他县人认垦入籍。又以土著不能副额,扩建义学,增廪额以鼓舞之,文教兴焉。民间日用所需,多航海市诸郡城,关胥苛索,请永禁,立石海关。海屿为盗薮,随监司历勘,凡羊巷、下八、尽山诸岛皆查,所获权度要害措置之,盗风顿戢。同归域者,海上死事诸人瘗骨处,捐赀修葺,建成仁祠,以劝忠义。

五十六年,卒于定海。士民援唐王渔、宋赵师旦故事,留葬衣冠,奉祀于义学,名之曰蓉浦书院。蓉浦,燧自号也。遗爱久而不湮,光绪中复请祀名宦祠。燧任定海前后二十二年,后虽擢官,迄未离任。

(选自《清史·缪燧传》,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海水不宜谷/筑塘岸以御咸蓄淡/修复塘碶/百余所田日增/辟缮城浚濠/葺学宫/建祠庙/役繁而不扰/
B.海水不宜谷/筑塘岸以御咸蓄淡/修复塘碶百余所/田日增辟/缮城浚濠/葺学宫/建祠庙/役繁而不扰/
C.海水不宜谷/筑塘岸以御咸蓄淡/修复塘碶/百余所田日增辟/缮城浚濠/葺学宫/建祠庙/役繁而不扰/
D.海水不宜谷/筑塘岸以御咸蓄淡/修复塘碶百余所/田日增/辟缮城浚濠/葺学宫/建祠庙/役繁而不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贡生,明清两代科举制度中,由府、州、县学推荐到京师国子监读书的人。
B.山左,此指山东省。中国古代,以东为左,山东省位于太行山东侧,故有此称。
C.葬衣冠,即埋葬衣冠。文中是百姓在定海县为缪燧建造衣冠冢以表纪念之情。
D.光绪中,是年号纪年,与姜夔《扬州慢》中的“淳熙丙申”纪年法完全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缪燧舍私济民。任沂水县令时,倾尽钱财帮助灾民;在连年饥荒后又拿个人钱财购买牛和种子以吸引流民回乡复耕。
B.缪燧减赋免税。渔户因渔涂被占而遭涂税之苦,百姓出海购买日用品而遭关卡胥吏索重税。经缪燧努力,这些税皆被免除。
C.缪燧查寇缉盗。定海县海域盗贼猖獗,为清剿盗贼,缪燧亲随有关官员到各岛缉查;抓捕的盗贼依法处治,盗风遂敛。
D.缪燧劝学兴教。为改变定海县教育现状,缪燧葺学宫,扩义学;借鉴其他县均分学额、增加廪额等经验,文教遂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以银给民自买,当事以违旨勿听。燧力争以因地制宜之义,上疏奏请,得允。
(2)定海子弟十三四皆樵牧,不知诵读为何事。出私修院延师,以厉子弟入学。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烛影揺红·题安陆浮云楼

廖世美

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紫薇(注)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注)紫薇:指唐代诗人杜牧,他曾经登临浮云楼赋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霭霭春空”描写云层低垂、春雨迷蒙的景象;而“画楼森耸凌云渚”表现浮云楼雕栏画栋的美和高耸入云、俯瞰沙渚的气势。
B.“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两句,既称赞杜牧题浮云楼诗写得绝妙,又隐约道出自己具有登高能赋的才情。
C.“惆怅相思迟暮”上承“关情”,下启追忆,时值日暮,作者登楼伤情,自然产生对杜牧的思念之情,内心备感惆怅。
D.“悄无人、舟横野渡”化用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但着一“悄”字,那种落寞孤寂的心境全出。
E.词作上片和下片的表达方式明显不同,上片写景叙事,下片集中抒情。全词景物切换自然,意境清新,语淡而情切。
【小题2】前人认为上片结尾三句“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是“神来之笔”,请对此做简要赏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济世,宇石霖,广西全州人。康熙四十七年,举乡试第一。五十一年,成进士。雍正四年,考选浙江道御史未满旬疏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列举十罪上方侍文镜意不怿命还济世奏济世坚持不可上谕曰:“文镜秉公持正,实心治事,为督抚中所罕见者、贪脏坏法,朕保其必无,而济世於督抚中独劾文镜,朕不知其何心?”夺济世宫,下大学士、九卿会鞠,济世辨甚力。刑部尚书问:“指使何人?”对曰:“孔孟。读孔孟书,当忠谏,见奸弗击,非忠也!”命夺济世官,往阿尔泰军前效力赎罪。济世至军,大将军福彭颇敬礼之,济世讲学著书不稍辍。高宗即位,诏开言路,旋召济世还京师,复补江南道御史。乾隆三年,疏言:“母蒋年七十一,行动艰难,耳目昏愤。臣欲归养,则贫不能供甘旨;欲迎养,则老不能任舟车。乞敕部以州县降授湖南、广东,臣得母子聚首。”上特授湖南粮储道。

八年,济世闻衡阳知县李澎征赋纵丁役索浮费,易服伪为乡民纳赋者以往,察得实,济世详劾。巡抚许容庇澎,以济世荡栓逾闲列状入告。上命解任,交总督孙嘉淦会鞠。容令岳常澶道仓德代济世,布政使张璨附容指,贻书仓德,令更易长沙府详牒。仓德不直璨所为,发其书上嘉淦,嘉淦庇客,寝其事。上命侍郎阿里衮如湖南会嘉淦按治,而仓德以嘉淦寝其事,揭都察院奏闻。上责嘉洤,召还京师、解容、璨任,夺澎官阿里衮寻奏济世被诬劾,请复官,上命奖仓德,调济世驿盐道。

蒋溥代为巡抚,賺济世所著书,斥为离经畔遒,上曰:“朕不以语言文字罪人。”置不问。未几,复言其老病,乃命休致。归家居十二年,卒,年六十有八。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八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满旬疏/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列举十罪/上方倚文镜/意不怿命还济世奏济世坚持不可/
B.未满旬疏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列举十罪/上方倚文镜/意不怿/命还济世奏/济世坚持不可/
C.未满旬疏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列举十罪/上方倚文镜/意不怿命/还济世奏/济世坚持不可/
D.未满旬疏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列举十罪/上方倚文镜/意不怿命/还济世奏/济世坚持不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又称“春闱”,清代在各省省城举行,中试者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B.御史,古代官职名,汉以后御史的职衔屡有变化,职责却一直以纠察弹劾为主。
C.高宗,庙号,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如刘邦的庙号为高祖。
D.休致,指官员年老退休去职,在清代分为官员自请休致和朝廷命令官员休致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济世善学能谋,才智不凡。他科考表现优异,在军队赎罪期间勤于讲学著书,著作后来虽遭蒋溥指斥,却深得乾隆喜爱;他微服私访调查不法官吏,很有智谋。
B.谢济世尽职尽责,刚正守己。他被选任御史不久就履行弹劾的职责,这期间遭到雍正皇帝的反对,被削夺官职,甚至被交给大学士和九卿审讯,但他坚持不改初衷。
C.谢济世尚古尊贤,事亲以孝。他追随孔孟思想,认为理应按照孔孟的要求忠诚进谏,打击奷邪;他为了能到离家近的地方任职以便奉养年迈的母亲,降职也在所不惜。
D.谢济世仕途坎坷,屡起屡落。在雍正和乾隆在位期间,他曾或因坚持己见或因受人诬陷而被削夺官职,虽然在失官后均重新被起用,但终没能任职到规定退休时间。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欲归养,则贫不能供甘旨;欲迎养,则老不能任舟车。
(2)仓德不直璨所为,发其书上嘉淦,嘉淦庇容,寝其事。